中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展望
一、中国光伏发电的战略地位
1.1 中国的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现状和预测;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图一给出了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储量预测。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世界各
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欧洲JRC 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2050 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图二是欧洲JRC 的预测。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 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 亿吨,比2002 年增长13%,其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水电等占7.3%,石油进口达到9700 万吨。由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比2002 年提高1 个百分点。图三给出了我国2003 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下:
水能:我国经济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为3.9 亿千瓦,年发电量1.7 万亿千瓦时,其中5 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5 亿千瓦。到2003 年底,我国已建成水电发电装机容量9000 万千瓦,其中小水电容量3000 万千瓦。
风能:我国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海岸线长达18000 多公里,陆还有许多山系,改变了气压的分布,形成了分布很广的风能资源。根据全国气象台风能资料估算,我国陆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5 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量更大,可开发装机容量在7.5 亿千瓦,总共可开发装机容量10 亿千瓦。
目前全国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 万千瓦,此外,还有边远地区农牧民使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约18 万台,总容量约3.5 万千瓦。
太阳能:目前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两种,到2003 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 万千瓦,主要为边远地区居民及交通、通讯等领域提供电,现在已开始进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试验和示工作。全国已有太伏电池及组装厂10 多家,制造能力超过2 万千瓦。到2003 年底,全国太阳热水器使用量为5200 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40%,年生产量为1200 万平方米。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有农、林生产及加工废弃物、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户用沼气池1300 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3 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2200 多处,年产沼气约12 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
其它可再生能源:除上述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外,还有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所占比例不大。我国目前新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含传统秸秆燃烧和5 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总量为5000 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耗总量3%。
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目前,小水电、风电、太阳热水器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也接近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从弱小地位走向能源主角,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我国可再生能源2010,2020 直至2050 年的发展预测如下:
1.2 中国电力现状和未来电力缺口分析
中国的电力供应在2000 年以前不紧,2001 年以后,由于经济发展迅猛,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3 年全国出现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现象,电力供应的紧情况在今后2-3 年不会缓解。2002 年全国电力装机35657万千瓦,煤电占74.5%,发电16542 亿千瓦时,煤电占81.7%。下表给出了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情况: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资源情况,2010 年和2020 年的电力供应单靠传统的煤、水、核是不够的,尚存在一定的缺口,需要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来填补。
二、世界光伏产业现状和发展预测
太阳电池是利用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也称光伏电池。1954 年,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η=6%)与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时在美国诞生,1959 年太阳电池进入空间应用,1973 年能源危机后逐步转到地面应用。
光伏发电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阴极保护,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馈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从技术上可以实现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方式有:屋定并网发电系统和沙漠电站系统。屋顶系统是利用现有建筑的屋顶有效面积,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一般在几个kWp 到几个MWp 不等。沙漠电站则是在无人居住的沙漠地区开发建设大规模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规模从10MWp 到几个GWp 的规模不等。
近年来,世界太阳电池年产量迅速增加,连续8 年增速在30%左右,2004 年的年增长率甚至超过60%,达到1200MW。图二给出世界历年太阳电池产量:
三、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和产业现状
3.1 中国太阳电池的市场发展
我国于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于1971 年成功地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红二号卫星上。于1973 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在“六五”(1981-1985)和“七五”(1986-1990)期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