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失败的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封建时期农民运动的最后一次高潮,他对内撼动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对外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我个人非常赞赏太平天国将领们的无畏精神,他们怀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美好理想,梦想着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民主国家,这一点在当时来说都是顺应世界潮流的。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着宏伟目标,又顺应人心的天国最终会走向衰亡,我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农民阶级无法克服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下面我具体地阐述我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反思。

(一)政治上,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无法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先后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其革命纲领,这两个纲领的提出在当时都是前所未有,很能打动人民的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革命纲领,但是无奈的是,这些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是理想主义,完全脱离实际,根本无法付诸实施。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封王的人开始居功自傲,封建思想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他们自认为天下是老子打下的,于是开始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并最终发生了天京事变,极大的削弱了太平天的势力,从而导致运功的失败。

我对此的反思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基本力量,但缺乏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合理的社会改革方案,单靠农民阶级自身的力量,无法战胜中外反动势力,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二).宗教上,拜上帝教与旧有宗教有冲突,无法赢得人心,使用的策和策略不合时宜

洪秀全等用拜上帝教的形式,创立了一套以朴素的平等思想为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对于发动农民群众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硬要人们只拜“独一真

神”——皇上帝,企图用在中国社会中没有群众基础的外来的宗教迷信代替旧有的宗教习惯,不仅一般群众难于接受,而且造成了与以中国社会旧有宗教为号召的其它各种起义组织的隔阂。当时,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全国掀起了革命的高潮,但是太平天国基本上没有能把各地的起义武装团结起来,形成广泛的革命的大联合。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反对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思想和文化,对于解放农民的思想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自身却不能冲破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罗网,在建都金陵以后,竟将封建等级和世袭制度以及“三纲五常”等与神权相结合,作为巩固其政权的工具,结果日益走向封建化,并愈来愈严重地脱离了群众。

太平天国对清王朝的坚决斗争精神,给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带来了鼓舞和希望。但在斗争过程中,没有把打击的矛头集中在清王朝以及依附于它的大地主大官僚身上,而是无区别地把中小官僚以及清军中的下级官弁等也列为“妖”类而加以打击,因而不利于分化瓦解敌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队伍。

此外,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为农村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政策,为城市制定的取消商品交换的政策,以及拆散家庭、男女分居的社会生活制度,虽然后来作了改变,但已造成不良影响,为敌人进行反对太平天国的恶意宣传提供了可乘之隙。

上述种种不合时宜的政策和策略,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革命大联合的形成,而没有革命大联合,自然难以推翻当时还比较强大后来又得到资本主义列强支持的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三)军事上,领导者在战略决策上屡犯错误,缺少统一团结的领导核心,战士的战斗素养不高,这些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太平军出征广西,越过湖南,攻占武汉,取得金陵,威震中外。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必然加紧调兵遣将,全力堵截和进剿。而当时太平军的兵力还很有限,受“围剿”的态势尚未改变,也没有建立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基地。此时,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应该注意到这种战略形势,对下一步的战争决策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可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却陶醉于初步取得的胜利,对彼己力量

对比作了错误的估计,因而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作出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既北伐又西征的战略决策,在无法实施战略协同的两个方向同时出击。结果,北伐军全部覆灭。西征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虽然占领了武汉、九江、安庆和其它部分地区,但未能在天京上游建立起连成一片的根据地。这种战略决策上的错误,使太平军损失惨重,坐失了有利的发展时机和战略上的主动权。

此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军事上开始由冒险变为保守,一系列大的作战行动都是围绕保卫天京而进行的。虽然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营的胜利,并乘胜开辟了苏南根据地,但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仍然未能客观地分析形势,认真研究敌情,确定主要打击方向,以致在战略决策上又接连犯了几次错误。

在战略决策方面,老奸巨猾的曾国藩显得略高一筹。他根据历史经验,认为要打败太平军,必须首先占领天京上游的战略要地安庆,然后逐步东进。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甚至以种种借口违抗清廷关于分兵援救苏、常的命令,坚持集中兵力围攻安庆,并终于达到了目的。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既没有认真研究敌人,也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战略修养,以致战略指导上逊于敌人,这也是军事上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再说其领导核心,太平天国起义初期,虽然形成了一个以洪秀全为首的六王领导核心,但内部存在着广东、广西等派别和较为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建都金陵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间不仅宗派情绪有所发展,而且迅速滋长了享乐腐化思想,争权夺利,终于导致最高领导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产生了最大的领导危机。

天京内讧以前,洪秀全未能善处矛盾,事后又没有正确汲取教训。他不是大胆地选拔和重用有威望有才能的将领,组成新的领导核心;相反,却增加了疑忌心和宗派情绪,开始搞家天下。石达开被迫出走以后,天京的军政大权操于洪氏家族手中,引起不少将领的埋怨和不满。到了晚期,洪秀全不得不依靠陈玉成、李秀成等有作为的年轻将领支撑危局,但对他们同样不是真心信任,竟滥封诸王,致使陈、李不能发挥统一指挥的作用,结果助长了分散主义,甚至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有权威的领导中枢,对前线也就不能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调度。清军则相反,由开始时的多头指挥逐渐改变为由曾国藩集中统一指挥。这是太平军在后期战争中经常失利,并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