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茹雷鸣1,李胜2,张燕雯1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系,江苏南京210095;2.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 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对城市环境影响恶劣,通过植被重建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较为有效的生态恢复。通过分析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诸多因素后,提出进行植被重建的方法途径,并对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6-02504-02
R esearch on the V egetation R ecovery and E cological R estoration of Land fills
RU Lei2ming et al (C ollege of H 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 he land fills occupy abundant land and have w orse effects on city environm ent.Vegetation recovery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land fills.In this paper analyze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in the land fills were analyzed,the ways of the vegetation recovey were presented and the developm en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as summ arized.
K ey w ords Land fill;Vegetation recovery;E cological restoration
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有焚烧、堆肥、填埋等,填埋处理以其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等优点,为我国的垃圾场广泛采用。但填埋处理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许多已到库容的垃圾填埋场,对其进行生态恢复,不但能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为居民提供全新优美的景观和游憩空间。
1 影响植被重建的生态环境因素
1.1 气体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并形成恶臭[1]。这些气体会对环境和植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尤其是有机废弃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会导致土壤酸性改变,破坏植被的生长;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当含量达5%~15%时会引起爆炸[2],且土壤中的甲烷会将氧气挤掉,导致植物根系无氧,从而使主根干枯、烂掉或次根无法生长等。
1.2 土壤污染 由于垃圾具有的毒害性和难降解性使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毒害物质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在填埋后很长时间内难以降解,可影响土壤肥力,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破坏土壤的碳、氮循环来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并通过在植物体内积蓄对生态环境造成更深的影响。
1.3 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由于可溶物、雨水及地表水等渗入填埋场,渗透通过垃圾层后,再加上垃圾的生物化学和化学降解作用,产生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液体[3]。垃圾渗滤液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病毒、细菌等有毒物质,渗滤液能随雨水等溢出污染土壤,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给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带来很大困难。
1.4 其他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地温,对填埋场的复垦及植被重建将产生高温危害。高温易烧伤植物根系,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填埋场内的垃圾还能引起一系列的鼠害、虫害和其他伤害,破坏植被重建的效率和进程。
作者简介 茹雷鸣(1982-),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072112232 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方法与途径
2.1 多种生境的改造 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能形成多变的地形和地貌,在植被重建前,可利用场地多种地形地貌创造出适宜不同类型植物生长的多种生境。因此,在考虑排水情况、堆体性质、土壤肥力、景观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类型植被的习性来营造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分别可在汇水、分水线上种植喜湿和抗旱植物;根据土壤的酸碱度种植喜酸和耐碱植物;在阳坡和阴坡种植喜光和耐阴植被等。还可根据整体造型的需求,通过创造斜坡、平坡、起伏的微地形来营造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
2.2 植物的选择与生态位的构建 选择的植物是否合理是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表1)。植物的群落配置和生态位的科学构建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且能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植物的群体配置上要设计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模式。此外,充分利用先锋植物的绿化作用,并适当种植其他耐性强的建群植物种,可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加快植物演替的过程,如苦楝-紫穗槐-画眉草,女贞-紫花苜蓿等群落类型。在生态位构建过程中还应较多地使用乡土植物,使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圃苗,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
2.3 科学管养与培育更新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初期建立起的植被系统往往较为脆弱、缺乏稳定性,植被在演替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未能预测到的结果。因此,通过对重建的植被系统进行科学的养管,不断调整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并培育其自我更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草本植物养管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然繁衍的地带性植物,选择性地调控杂草群落,通过草本植物发达的根系对土壤进行改善,并为乔、灌木的生长创造条件。对于自然更新的乔灌木,在养管中要给于特殊保护,乔灌木的自然演替将使生态系统内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并最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优美的自然绿地。
3 研究展望
3.1 加强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以填埋气体、土壤污染和垃圾渗滤液的影响最为突出。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尚少,开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6):2504-2505 责任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