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雨润无声
春风化雨润无声张传霞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人文性的学科,它除了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能力外,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发展智力、情感熏陶、培养性格和审美观念的任务,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因素更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教育必须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一、要抓住语段和篇章教学,在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初中教材入选的课文,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都具有思想性强、文质优美的特点,即使是寄情山水的诗,也同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这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并抓住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的思路,抓住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善与丑,本质的善与恶,品德的纯真与虚假。师生通过分析,掌握文章中心事件和矛盾的冲突,从而使思想教育寓于篇章教学之中。如《最后一课》那生动细腻的描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文中小主人公小弗朗士得知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他回答问题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暗下决心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教室里环境气氛的渲染,课堂后面所有镇上来听课的人们的神情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庄重的服饰之细节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即将失去自己祖国的语言时的悲痛之情。当自己的母亲被别人谩骂时你却无力去帮助,你的心理会平静吗?当外国侵略者霸占了你的家园,进行奴化教育之时,你还会平静吗?文中的人物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如此剖析,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将会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二、把握课文体裁特点,营造氛围,激发情感,让思想教育在感悟中渗透。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抒情性比较强。这些课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情境。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宜从语言入手,再现文章的场面和情境,发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教育。比如体现浓郁乡愁色彩和爱国情深的诗歌《乡愁》,小说《最后一课》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松鼠》这类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高尚情感和美好情操。
三、发掘课文的文学因素,从形象入手,让思想教育在艺术中渗透。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思想性很强、人物形象塑造很突出的文章,由于这类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渗透思想教育似乎很容易进行。但我们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可以首先考虑这些文章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从人物形象上下功夫,让英雄人物在学生的心中站立起来,使他们感到英雄们是可敬可亲可感的,进而自觉地以他们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比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老师,我们可以从对他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刻画方法入手,把握其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感。《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我们可从唐雎与秦王的一番关于“布衣之怒”的对话,感受他那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气节。四、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如其人”,在学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及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极其重要。写作及其作文讲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写作最能传情达意,是一个学生思想情感体现的最好表现方式,教师应利用写作引导、渗透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写出健康向上,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让学生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求选材新颖、思想健康。教师在写作前或讲评时就要引导学生多从身边选材,多注意留心观察周边人,身边事,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真实地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在学生认识水平提高的同时,思想教育也就蕴含其中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训练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思考生活。可就一些社会现象和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人生问题等写话题作文。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路,影响着中心的确立。因此教师的命题,可以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教学,注入思想内容。针对社会现象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实质等命题,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如以环保、互联网、现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开发、国家改革等命题来练习写作。提高学生关注
社会、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雨”不正是思想教育吗?这“风”不正是语文教学吗?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雨”也应该随着“风”,在那恰如其分的“时节”“发生”,“细无声”地滋润满含希望、理想的花蕾、绿叶及其细根,当我们“晓看红湿处”时,那自然是花重“神州地”了。(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双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