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波动模型的研究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价波动模型的研究

2015年4月14日

基础背景

1.1.我国股市的诞生

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86年9月26日清晨,南京西路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蜂拥而至。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2家,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50万元,延中实业公司总股本500万元,总共只有550万元。开市第一天交易到16时30分收盘,共成交股票1540股,成交金额85280元。这一天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0年。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且当日开业,为保险起见,前面加一“试”,又叫试营业。1991年7月3日,举行正式开业典礼。

当时的一位设计者的评论说道:“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国人大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制定《证券法》。管理层开始实施以“打压”为主的监管。

1996年12月16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

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1999年12月5日,STAQ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通典礼。这样,加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业就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诞生。

1.2.中国股市各阶段出现的重大事件

1990.12-1992.11阶段的8·10事件:深圳市宣布当年发行5亿股公众股,发售500万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购1000股。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场的宠儿,如何公平公正地发行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由于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元买一张抽签表,不仅全国各地大量的身份证寄往深圳,据说上百万外地人涌入了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万的城市,各售表机构门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队。到了8月9日早上,排队人数可能已达100万,当天晚上9时,500万张抽签表售完。未获得抽签表的人群目睹了种种不公正和腐败行为后涌向市政府。午夜12时后,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到处是石块、汽水瓶、催泪瓦斯、水炮、电棍,汽车、商店被烧被砸,混战持续了4个小时。事后调查,至少有10万张以上的抽签表被内部藏留私买,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000多人。因为“8·10”事件,深圳市场是够得上“关门”条件的,尽管深圳市场没有关门,却从此元气大伤,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与上海竞争。“8•10”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紧急做出反应,决定成立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由此,产生了由13个部位组成的国务院证券委,另成立中国证监会,负责日常监督和决定执行。于是证监会于当年10月26日成立。

1992.11-1994.07阶段著名的“四大政策”,又称作“四不政策”救市。国有股、法人股年内不上市;股票转让收益所得税年内不征收;55亿新股发行额度相当部分要推迟到明年上市;积极建立投资基金组织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对于上述“四大政策”,在开始股市给了政策一点面子。沪市单日成交超过50亿,股指劲升70点,市场高潮迭起,行情再旺。深市也出现强劲反弹之势,综合指数上涨,成交金额放大。不过,这段活跃的行情仍是短暂的。这些利好消息起码显示了管理层想活跃市场的决心,但并没有实质解开投资者的疑惑,市场积弱难返,稍稍表示了一下后仍然我行我素,沿下降通道滑行。

1994.07-1995.05阶段的“三大救市政策”,该三大政策是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做出的决策,其具体内容为:今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加上此前的“四不政策”,也开始被市场认为是利好因素。于是,股市终于汇集成一股强劲上升洪流。此论行情可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33点至700点,个股全线普涨,不管盘大盘小,低价高价,见股就买,买了就涨的地步。成交量持续放大,至8月末突破777大关。连当时的超级大盘股如马钢、上海石化都有惊人的涨幅。第二阶段,是700点至1052点。此时个股已有明显变化,暴涨的主要是上海本地股,异地股只是偶尔活跃下作为陪衬,大盘股不涨反跌。由于开始杀入的资金,是非专业投资机构,他们并没有什么长期投资打算。因此,在第二阶段时便撤离股市,造成后续资金紧张。在行情的第二阶段,基本面平淡无奇,但由于市场惯性,仍有不断杀入的外围资金,把大盘从777点推向1052点。从政策上说,行情的直接导因是政策利好。最后,终因机构大户获利退出,盘整日久,于是大盘一触即溃。

1999.05-2001.06阶段“5.19”行情:5.19行情至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一是行情爆发得非常突然,上涨过程极为猛烈,短期内巨大的涨幅释放的财富效应十分显著;二是在大幅上涨以后得到管理层"恢复性行情"的高度评价,是极为罕见的。行情爆发的一些背景因素也慢慢为人知晓,虽然有利用政策和资金人为制造牛市的感觉,但是相对于两年以后国有股减持对股市造成的巨大冲击而言,5.19在政策推动的同时,也有市场本身调整较为充分,经济增长和资金宽裕,乃至海外网络科技股热潮影响等合理的上涨理由,因此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此番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一年后的2000年7月份,上证指数还是突破了2,000点,11月23日,又创下2,125点新高。但比起指数来,当年最富戏剧性的是一只名为亿安科技的股票冲上了一百元。这只股票原名深锦兴,1999年6月亿安集团成为它的第一大股东后,更名为亿安科技,这只流通股仅有3,529万股的小盘,业务范围涉及数码科技、网络工程、生物工程、电子通讯、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纳米技术等等,几乎把当年的全球高科技概念一网打尽。

2005.06之后的阶段震动全球的“2·27”行情:2007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十。在民间,这天被称为“石头节”,习俗是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但就是这一天,大盘像一个从悬崖上滚落的巨石,沪深股市遭遇十年来最大跌幅,沪指跌幅接近9%,深指几乎跌停,800多只个股达到10%跌停限制位,A股市值一日蒸发逾万亿。至今,这场新年股灾仍没有被找出让人信服的理由。市场人士各方专家在事后评论2·27时,几乎均称:“大跌是市场本身的调整需要。第二天,《人民日报》第六版左下角出现了关于股市暴跌的“豆腐块”小文章,文章称此次下跌是股市的“倒春寒”。但这个“倒春寒”迅速席卷了全球股市。香港股市迅速做出反应:当天恒生指数单日最大跌幅超过465点。紧接着,欧洲股市出现全线下跌,跌幅最高达2.64%。当晚,在美国股市开盘后,即开始了触目惊心的暴跌过程,道琼斯指数跌幅为3.29%。全世界股市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值随着股指的暴跌而灰飞烟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