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的修复课件
合集下载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846a4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0.png)
E.coli的NER主要由4种 蛋白质组成: UvrA UvrB UvrC UvrD
人类的DNA损伤核苷酸切除修复
① 首先由损伤部位识别蛋白XPC和XPA等,再加上DNA 复制所需的SSB,结合在损伤DNA的部位;
② XPB、XPD发挥解旋酶的活性,与上述物质共同作用 在受损DNA周围形成一个凸起;
碱基之间发生错配 :
➢ 碱基类似物的掺入、碱基修饰剂的作用可改变 碱基的性质,导致DNA序列中的错误配对。
➢ 在正常的DNA复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 自发碱基错配。
➢ 最常见的是组成RNA的尿嘧啶替代胸腺嘧啶掺 入到DNA分子中。
DNA链发生断裂:
电离辐射、化学毒剂、磷酸二酯键的断裂、脱氧戊糖 的破坏、碱基的损伤和脱落都是引起DNA断裂的原因。 碱基损伤或糖基破坏可引起DNA双螺旋局部变性,形 成酶敏感性位点,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并切割这 样的部位,造成链断裂。 DNA链上被损伤的碱基也可以被另一种特异的DNA糖基化酶除去,形成无嘌呤嘧啶位点(apurinicapyrimidinic site, AP site),或称无碱基位点(abasic site),这些位点在内切酶等的作用下可形成链断裂。
第十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DNA Dam组成与结构的 变化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DNA损伤的后果: 其一,DNA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永久性改 变,即突变 a. 基因型突变 b. 表型突变 其二,导致DNA失去作为复制和/或转录 的模板的功能
① 复制与重组中出现的碱基配对错误; ② 因碱基损伤所致的碱基配对错误; ③ 碱基插入; ④ 碱基缺失。
E.coli错配修复系统修复复制差错
Dam甲基化酶(methylase)使E.coli处 于暂时的半甲基化状态,标记母链和新合成 的DNA链,帮助新合成的DNA链被错配修复 系统识别并修复。
运动损伤康复PPT课件
![运动损伤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b7e6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1.png)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运动场 景,帮助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3
神经调节与电刺激
利用神经调节和电刺激技术,激活肌肉神经,促 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
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
全面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 估,了解其损伤状况、康复需求 和目标,为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科学训练方法
传授科学训练方法,指导人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康复意识培养
提高人们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受伤后及时 寻求专业康复治疗,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肌肉力量和 关节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纠正不良姿势和 运动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提高可以降低运动 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提高运动表现
恢复最佳运动状态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运动员的最佳运动状态,提高运 动表现。
提供依据。
目标导向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训 练内容、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反馈,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的最大化。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普及教育
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向大众普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自 我保护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担过重。
做好热身活动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提高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正确使用场地器材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正 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因场地 器材问题导致的损伤。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运动场 景,帮助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3
神经调节与电刺激
利用神经调节和电刺激技术,激活肌肉神经,促 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
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
全面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 估,了解其损伤状况、康复需求 和目标,为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科学训练方法
传授科学训练方法,指导人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康复意识培养
提高人们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受伤后及时 寻求专业康复治疗,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肌肉力量和 关节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纠正不良姿势和 运动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提高可以降低运动 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提高运动表现
恢复最佳运动状态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运动员的最佳运动状态,提高运 动表现。
提供依据。
目标导向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训 练内容、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反馈,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的最大化。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普及教育
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向大众普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自 我保护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担过重。
做好热身活动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提高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正确使用场地器材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正 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因场地 器材问题导致的损伤。
修复ppt课件
![修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b30f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9.png)
新生的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 内皮细胞间空隙较多较大,故 通透性较高。
为适应功能的需要,这些毛细 血管还会不断改建。
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 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 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 膜结构。但离断的肌层不易 完全再生,而由结缔组织增 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神经组织的再生
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 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粘膜如胃肠粘膜上皮缺损后,同样也由 邻近的基底部细胞(隐窝细胞)分裂增 生来修补,新生的上皮细胞起初为立方 形,以后增高变为柱状细胞。
腺上皮再生
再生的情况依损伤的状态而异:
如果仅有腺上皮的缺损而腺体的基底膜未 被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完全恢 复原来腺体结构。
如腺体构造(含基底膜)被完全破坏,则 难以再生。
维生素中以维生素C对愈合最重要。这是由于维生素C具有催化 羟化酶的作用,影响胶原纤维的形成。
与一期愈合不同:
➢ 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 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 始。
➢ 伤口大,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 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 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损伤的程度 组织的再生能力 伤口有无坏死组织和异物 伤口有无感染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
1.伤口的早期变化
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 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很
快凝固形成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起着保护 伤口的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 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 天左右停止。
为适应功能的需要,这些毛细 血管还会不断改建。
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 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 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 膜结构。但离断的肌层不易 完全再生,而由结缔组织增 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神经组织的再生
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 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
粘膜如胃肠粘膜上皮缺损后,同样也由 邻近的基底部细胞(隐窝细胞)分裂增 生来修补,新生的上皮细胞起初为立方 形,以后增高变为柱状细胞。
腺上皮再生
再生的情况依损伤的状态而异:
如果仅有腺上皮的缺损而腺体的基底膜未 被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完全恢 复原来腺体结构。
如腺体构造(含基底膜)被完全破坏,则 难以再生。
维生素中以维生素C对愈合最重要。这是由于维生素C具有催化 羟化酶的作用,影响胶原纤维的形成。
与一期愈合不同:
➢ 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 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再生才能开 始。
➢ 伤口大,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 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 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修复的方式、愈合的时间及瘢痕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损伤的程度 组织的再生能力 伤口有无坏死组织和异物 伤口有无感染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
1.伤口的早期变化
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 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很
快凝固形成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起着保护 伤口的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 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 天左右停止。
运动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运动损伤的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34b0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1.png)
社会宣传推广
利用媒体和社会力量,广泛宣传 运动损伤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公
众的重视程度。
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运动损伤康复领域的人才培 养,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推动行
业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训练与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
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 练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超声波等进行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加速愈合。
03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
肌肉拉伤的康复
轻度拉伤
冰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适当休息,轻度活动以保持关节活动度。
运动损伤的康复
目录
• 运动损伤概述 • 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 •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 • 运动损伤康复的注意事项 • 运动损伤康复的未来展望
01
运动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肌肉拉 伤、扭伤、骨折等。
分类
运动损伤可以根据伤病类型、部 位和程度进行分类,如肌肉拉伤 、韧带扭伤、关节脱位等。
使用辅助器具
根据需要,可以合理使用 辅助器具,如拐杖、支具 等,以减轻负担和保护受 伤部位。
注意环境安全
在康复锻炼时,应注意周 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因地 面湿滑、障碍物等因素而 再次受伤。
05
运动损伤康复的未来展望
运动损伤康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康复设备
利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化康复 设备,实现精准评估和个性化康复。
中度或重度拉伤
冰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进行物理治 疗。
组织细胞损伤修复ppt课件
![组织细胞损伤修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2890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c.png)
<二> 形态: 1 良性肉芽组织的形态: ① 鲜红色 ② 颗粒状 ③ 柔嫩 ④ 无痛(由于其中富含毛细血管而尚无神经末梢长入) ⑤ 触之易出血 ⑥ 表面干净
五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2 不良肉芽组织的形态: ① 水肿型: 肉芽组织生长高出创面,表面苍白
② 迟缓型: 长时间肉芽组织不能填满创口,表面脏, 并出现结痂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
① 各种腺体实质细胞
② 间叶组织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 细胞。
如:肝细胞、胰腺、甲状腺、肾小管 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内皮、平滑肌、骨、 软骨细胞。
3、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 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
手 术 切 口
1.创缘整齐,组织破坏少 ,无感染及异物
2.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3.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 4.愈合后少量瘢痕形成
从伤口边缘长入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与一期相反
① 条件:A 缺损大,B 创缘不齐、对合不 齐,C 有感染及异物。 ② 缺点:A 时间长,B 肉芽多、瘢痕大,C 对器官组织影响大。
突起幼芽
细胞条索
向前移动+后续细胞增生
管腔形成
分泌IV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毛细血管构筑完成
新生血管连接成网 基底膜基板
血管再生模式图
(五) 肌组织与神经组织再生
平滑肌、心肌 破坏后基本上都是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
再生能力很弱。
神经组织 再生的特点:
胶质瘢痕形成— 脑、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称之 为胶质瘢痕。
五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2 不良肉芽组织的形态: ① 水肿型: 肉芽组织生长高出创面,表面苍白
② 迟缓型: 长时间肉芽组织不能填满创口,表面脏, 并出现结痂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
① 各种腺体实质细胞
② 间叶组织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 细胞。
如:肝细胞、胰腺、甲状腺、肾小管 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内皮、平滑肌、骨、 软骨细胞。
3、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 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
手 术 切 口
1.创缘整齐,组织破坏少 ,无感染及异物
2.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3.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 4.愈合后少量瘢痕形成
从伤口边缘长入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与一期相反
① 条件:A 缺损大,B 创缘不齐、对合不 齐,C 有感染及异物。 ② 缺点:A 时间长,B 肉芽多、瘢痕大,C 对器官组织影响大。
突起幼芽
细胞条索
向前移动+后续细胞增生
管腔形成
分泌IV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毛细血管构筑完成
新生血管连接成网 基底膜基板
血管再生模式图
(五) 肌组织与神经组织再生
平滑肌、心肌 破坏后基本上都是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
再生能力很弱。
神经组织 再生的特点:
胶质瘢痕形成— 脑、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称之 为胶质瘢痕。
伤口的修复及影响因素及护理PPT课件
![伤口的修复及影响因素及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7ba027284ac850ac024247.png)
生物性损伤
生物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 伤,如犬、毒蛇、毒虫等
伤口的修复及影响因素
(一)伤口的修复(3个阶段) 炎性反应阶段: 肉芽形成阶段 组织塑形阶段
影响损伤愈合的因素
❖局部因素
①细菌感染;②创口内异物;③血运障碍;④伤口特点:如创口引 流不 畅或创口位于关节处。
❖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如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合成能力减弱等;②慢性疾病:如 糖 尿病、结核、肿瘤等;③营养状况: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或肥胖;④药物:大量使用 抑制细胞增生类(如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⑤免疫功能低下。
一、抢救生命 最优先处理的损伤:颈椎损伤、呼吸机能减弱、心血
管机能不全、严重外出血等。
二、判断伤情
检查伤情的注意事项
(一)发现危重情况,如窒息、大出血等,必须先立即抢救,不 应为了检查而贻误抢救时机。
(二)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检查动作要谨慎轻巧,以免加重损 伤。
(三)重视症状明显部位的同时,应仔细寻找比较隐蔽的损伤。 例如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可能有肝、脾破裂存在。
(四)有多个病人时,不要忽视不出声的病人。患者可能有窒息、 休克或昏迷。
(五)一时难以诊断的患者,应在对症处理的过程中密切观察, 及早诊断。
三、呼吸支持 维持呼吸道通畅
四、迅速有效止血 采用止血带止血时,要做明确标记、记录开始使用
时间、每小时松开一次。
五、循环支持 积极抗休克
六、严密包扎、封闭体腔伤口
(二)全身表现
1. 体温增高:创作出血或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吸收以及外科术 后均可发生。一般在38℃左右。
2.生命体征变化:心率↑脉搏↑呼吸↑ 。
3. 其他:可有口渴、尿少、疲惫、失眠、食欲不振等,妇女 可有月经失调。
生物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 伤,如犬、毒蛇、毒虫等
伤口的修复及影响因素
(一)伤口的修复(3个阶段) 炎性反应阶段: 肉芽形成阶段 组织塑形阶段
影响损伤愈合的因素
❖局部因素
①细菌感染;②创口内异物;③血运障碍;④伤口特点:如创口引 流不 畅或创口位于关节处。
❖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如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合成能力减弱等;②慢性疾病:如 糖 尿病、结核、肿瘤等;③营养状况: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或肥胖;④药物:大量使用 抑制细胞增生类(如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⑤免疫功能低下。
一、抢救生命 最优先处理的损伤:颈椎损伤、呼吸机能减弱、心血
管机能不全、严重外出血等。
二、判断伤情
检查伤情的注意事项
(一)发现危重情况,如窒息、大出血等,必须先立即抢救,不 应为了检查而贻误抢救时机。
(二)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检查动作要谨慎轻巧,以免加重损 伤。
(三)重视症状明显部位的同时,应仔细寻找比较隐蔽的损伤。 例如有肋骨骨折的患者,可能有肝、脾破裂存在。
(四)有多个病人时,不要忽视不出声的病人。患者可能有窒息、 休克或昏迷。
(五)一时难以诊断的患者,应在对症处理的过程中密切观察, 及早诊断。
三、呼吸支持 维持呼吸道通畅
四、迅速有效止血 采用止血带止血时,要做明确标记、记录开始使用
时间、每小时松开一次。
五、循环支持 积极抗休克
六、严密包扎、封闭体腔伤口
(二)全身表现
1. 体温增高:创作出血或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吸收以及外科术 后均可发生。一般在38℃左右。
2.生命体征变化:心率↑脉搏↑呼吸↑ 。
3. 其他:可有口渴、尿少、疲惫、失眠、食欲不振等,妇女 可有月经失调。
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损伤的修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06c3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纤维性修复,瘢痕修复 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 无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不完全修复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 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 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早期变化:出血、坏死和炎症反应,红肿,痂皮 伤口边缘收缩(2-3天):肌成纤维细胞牵拉创缘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形成的瘢痕小 伤口小、干净,创面 对合好的伤口
一期愈合模式图
及轴突崩解
轴突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 梢,多余部分 消失
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细胞损伤
再生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细胞内环境 细胞外环境 生长因子
抑素与接触抑制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 )
由于细胞组织损伤过重,或有感染,不能用完 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新 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 进行修复的过程,称纤维性修复
cells, iPSCs)
再生—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 胚胎干细胞
– 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 (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
–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它们拥有类似胚胎的全能分化性 对生物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研究都将产生重 要影响 胚胎干细胞最激动人心的潜在应用是用来修复 甚至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类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 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 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早期变化:出血、坏死和炎症反应,红肿,痂皮 伤口边缘收缩(2-3天):肌成纤维细胞牵拉创缘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形成的瘢痕小 伤口小、干净,创面 对合好的伤口
一期愈合模式图
及轴突崩解
轴突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 梢,多余部分 消失
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细胞损伤
再生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细胞内环境 细胞外环境 生长因子
抑素与接触抑制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 )
由于细胞组织损伤过重,或有感染,不能用完 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新 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 进行修复的过程,称纤维性修复
cells, iPSCs)
再生—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 胚胎干细胞
– 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 (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
–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它们拥有类似胚胎的全能分化性 对生物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研究都将产生重 要影响 胚胎干细胞最激动人心的潜在应用是用来修复 甚至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瘢 痕 组 织
37
新鲜肉芽组织
(Trichrome stain)
瘢痕组织
38
瘢痕组织的作用和危害
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瘢痕能填补缺损,可使局部组织器官保 持完整性;
•可使局部组织器官保持坚固性,如果胶 原形成不足或承受力大而持久,加之瘢 痕缺乏弹性,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 可形成疝,在心壁可形成室壁瘤。
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 态的细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 向分化的特点,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 伤修复,所以有研究证明,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正逐渐 改变。
13
干细胞
通常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 克隆性生长、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 力的一类细胞称为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
10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一系统中不 同细胞的周期也有所差异,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 能力。
细胞周期与细胞再生能力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labile cells —持续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强
Stable cell —静止细胞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Permanent cells —非分裂细胞 没有再生能力
7
一、细胞周期和各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周期: 间期:G1期、S期、G2期 分裂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 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 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 不同的再生能力。
8
9
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 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 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在生 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 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 类: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Repair of injury
1
修复(repair)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机体对细胞、组织或器官 损伤(耗损)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修补恢复的过 程。
类型 : ① 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② 瘢痕性修复又称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或不完全性修复
2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完全恢复原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
2、二期愈合 缺损大,创缘 不整,有感染 、异物,不能 缝合,肉芽多 ,愈合时间长 ,疤痕大。
50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
二期
组织缺损 少
多
坏死
小
大
创缘
整齐、对合
不整齐、哆开
感染
无
有血凝块 少
多
炎症反应 轻
重
肉芽组织 少量
多量
表皮再生时间 短
长
瘢痕
很少
瘢痕大
51
创伤一期愈合
创伤二期愈合 52
3.痂下愈合
第五节、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取决于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细胞因子及其他因素的调控。
1.生长因子、ECM 2.信号转导系统 3.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
64
基因控制
生长因子
促 进
再生
抑 制
抑素与接触抑制
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是由C分泌的具有生 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
不完全性 有些细胞和组织 不断老化、凋亡 , 由新生的同种细胞和组织不断补充,保持原有 结构.功能, 称生理性再生。 如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不断地角化脱落,通 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 又如月经子宫内膜的再生; 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 更新等。
6
病理性再生
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如皮 肤烫伤,基底细胞以上各层细胞坏死,基底 细胞增生、分化。可完全恢复表皮的原有结 构和功能;病毒性肝炎时,坏死的肝细胞, 可由周围的肝细胞增生、分化,恢复肝细胞 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能进行再生修复的组 织,可经肉芽组织,瘢痕性修复。
45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早期变化:出血凝固,炎症反应。 2、伤口收缩:肌纤维母细胞收缩,缩小伤
口面积。 3、肉芽增生:(第三天)
底部长出肉芽,机化血块, 填平伤口。
46
4、瘢痕形成 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5—6天) , 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5、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上皮再生移动,单层 复层上皮, 皮肤附属器如完全破坏,由纤维修复。
再生 不能完全由原组织再生修复, 由纤维
结缔组织来修复, 称为纤维性修复 (不完全再生) 纤维老化形成瘢痕(瘢痕修复 )
3
第一节 再 生
(Regeneration)
概念:
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为
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
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
加以修复的过程。
4
再生类型:
生理性再生:完全性 病理性再生:完全性
39
40
瘢痕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1,瘢痕收缩,使关节活动受限 或管腔狭窄; 2,瘢痕性粘连; 3,广泛纤维化,可使器官硬化; 4,肥大疙瘩。
Keloid.
41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
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
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
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 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2)利用ES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及环境因素对 细胞发育的影响,定向诱导细胞分化为特定 的细胞,如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为细胞移 植提供新细胞来源。
16
二、成体干细胞的分化
❖ 成体的许多组织中都保留一些具有增殖 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类细胞称为成体 干细胞。
❖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特点:
其一是不对称分裂,即一个干细胞分裂后 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仍为干细 胞,另一个则分化为功能细胞;
还能刺激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66
4.表皮生长因子(EGF)
从颌下腺分离出的多肽
对上皮C、F母C、胶质C及平滑肌C有促增
生作用
5.转化生长因子(TGF) α
许多细胞可分泌TGF
β(血小板、Mφ、内皮C)
TGF-α与EGF33%-44%同源序列,也可与EGF
受体结合,故有相同作用。
65
(一)促增生因子(常见的生长因子)
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来源于胶质细胞、血小板α颗粒
促进F母C、平滑肌C、胶质C和单核C增
生和游走、肉芽T增生、血管形成
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刺激几乎所有的间叶细胞,
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
3.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
对角化细胞有特异趋化性和促有丝分裂
(keloid)。临床上又常称为“蟹足肿” 。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的作 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使 瘢痕缩小、软化。
42
瘢痕疙瘩(keloid)
肉芽过多、瘢痕胶原形成过多,成为隆起硬块。
思考:肉芽过多如何 处理?
43
44
第三节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 机体受人为的(如手术)或意 外伤害作用后,机体对创伤进 行修补恢复的愈合过程。
22
(五)软骨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组织再生 (很弱) 软骨膜细胞 软骨母细胞 软骨基质
骨组织再生 (很强) 骨膜细胞 骨母细胞 骨基质
23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 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 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
分化出骨母细胞和软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以后钙盐沉积, 转变为编织骨,形成骨性骨痂。
55
⑷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改建成板层骨,皮质骨和
髓腔的正常关系重新恢复。通过 破骨细胞吸收,骨母细胞形成新 骨质,协调而成正常结构。
56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形成(1—2天)
2、纤维性骨痂形成(2—3天)
伤口表面的血液、 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 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 程
53
第四节 骨折愈合
骨的再生力强, 复位后经几个月内即完全愈合。
骨痂:联接骨断端的实性组织, 通常膨大、坚实。
54
一、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⑴ 血肿形成:1-2天 ⑵ 纤维性骨痂形成:
2-3天开始机化,肉芽组织形成 ⑶ 骨性骨痂:
47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伤口 出血 、凝血块 伤口缩小 上皮长满 (底部)肉芽组织形成
(边缘)
胶原纤维 瘢痕组织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48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 缺损少,创缘整齐缝 合好,无感染。
肉芽生成少, 愈合时间短, 疤痕小。
49
成体干细胞
14
embryonic stem cell adult stem cell
15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1)建立ES细胞系为哺乳动物发育生物学研 究提供材料或模型。如可利用ES细胞体外研 究某些细胞因子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 影响,减少内源性因素干扰的复杂性;利用 ES细胞的基因突变来研究细胞分化过程中某 些基因的功能等。
骨痂形成:软骨性骨痂以软骨内
化骨化的方式形成幼稚的编织骨
masson染色
61
骨痂形成:骨痂中新生骨为编织骨小梁表面为成骨
细胞,小梁间纤维组织富于血管。
62
2. 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⑴ 骨折断端的及时正确复位 ⑵ 骨折断端的及时牢靠的固定 ⑶ 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
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63
瘢痕组织
瘢 痕 组 织
37
新鲜肉芽组织
(Trichrome stain)
瘢痕组织
38
瘢痕组织的作用和危害
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瘢痕能填补缺损,可使局部组织器官保 持完整性;
•可使局部组织器官保持坚固性,如果胶 原形成不足或承受力大而持久,加之瘢 痕缺乏弹性,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 可形成疝,在心壁可形成室壁瘤。
新近提出成体干细胞为机体原始状 态的细胞,它具有自我复制和更新、多 向分化的特点,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 伤修复,所以有研究证明,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念,正逐渐 改变。
13
干细胞
通常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 克隆性生长、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 力的一类细胞称为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
10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一系统中不 同细胞的周期也有所差异,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 能力。
细胞周期与细胞再生能力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labile cells —持续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强
Stable cell —静止细胞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Permanent cells —非分裂细胞 没有再生能力
7
一、细胞周期和各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周期: 间期:G1期、S期、G2期 分裂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 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 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 不同的再生能力。
8
9
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 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 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在生 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 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 类: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Repair of injury
1
修复(repair)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机体对细胞、组织或器官 损伤(耗损)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修补恢复的过 程。
类型 : ① 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② 瘢痕性修复又称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或不完全性修复
2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完全恢复原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
2、二期愈合 缺损大,创缘 不整,有感染 、异物,不能 缝合,肉芽多 ,愈合时间长 ,疤痕大。
50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
二期
组织缺损 少
多
坏死
小
大
创缘
整齐、对合
不整齐、哆开
感染
无
有血凝块 少
多
炎症反应 轻
重
肉芽组织 少量
多量
表皮再生时间 短
长
瘢痕
很少
瘢痕大
51
创伤一期愈合
创伤二期愈合 52
3.痂下愈合
第五节、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取决于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细胞因子及其他因素的调控。
1.生长因子、ECM 2.信号转导系统 3.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
64
基因控制
生长因子
促 进
再生
抑 制
抑素与接触抑制
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是由C分泌的具有生 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
不完全性 有些细胞和组织 不断老化、凋亡 , 由新生的同种细胞和组织不断补充,保持原有 结构.功能, 称生理性再生。 如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不断地角化脱落,通 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 又如月经子宫内膜的再生; 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 更新等。
6
病理性再生
是组织坏死或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如皮 肤烫伤,基底细胞以上各层细胞坏死,基底 细胞增生、分化。可完全恢复表皮的原有结 构和功能;病毒性肝炎时,坏死的肝细胞, 可由周围的肝细胞增生、分化,恢复肝细胞 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不能进行再生修复的组 织,可经肉芽组织,瘢痕性修复。
45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早期变化:出血凝固,炎症反应。 2、伤口收缩:肌纤维母细胞收缩,缩小伤
口面积。 3、肉芽增生:(第三天)
底部长出肉芽,机化血块, 填平伤口。
46
4、瘢痕形成 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5—6天) , 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5、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上皮再生移动,单层 复层上皮, 皮肤附属器如完全破坏,由纤维修复。
再生 不能完全由原组织再生修复, 由纤维
结缔组织来修复, 称为纤维性修复 (不完全再生) 纤维老化形成瘢痕(瘢痕修复 )
3
第一节 再 生
(Regeneration)
概念:
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为
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
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
加以修复的过程。
4
再生类型:
生理性再生:完全性 病理性再生:完全性
39
40
瘢痕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1,瘢痕收缩,使关节活动受限 或管腔狭窄; 2,瘢痕性粘连; 3,广泛纤维化,可使器官硬化; 4,肥大疙瘩。
Keloid.
41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
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
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
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如果这种肥大性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 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2)利用ES细胞的发育多能性及环境因素对 细胞发育的影响,定向诱导细胞分化为特定 的细胞,如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为细胞移 植提供新细胞来源。
16
二、成体干细胞的分化
❖ 成体的许多组织中都保留一些具有增殖 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类细胞称为成体 干细胞。
❖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特点:
其一是不对称分裂,即一个干细胞分裂后 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仍为干细 胞,另一个则分化为功能细胞;
还能刺激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66
4.表皮生长因子(EGF)
从颌下腺分离出的多肽
对上皮C、F母C、胶质C及平滑肌C有促增
生作用
5.转化生长因子(TGF) α
许多细胞可分泌TGF
β(血小板、Mφ、内皮C)
TGF-α与EGF33%-44%同源序列,也可与EGF
受体结合,故有相同作用。
65
(一)促增生因子(常见的生长因子)
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来源于胶质细胞、血小板α颗粒
促进F母C、平滑肌C、胶质C和单核C增
生和游走、肉芽T增生、血管形成
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刺激几乎所有的间叶细胞,
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
3.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
对角化细胞有特异趋化性和促有丝分裂
(keloid)。临床上又常称为“蟹足肿” 。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的作 用下,可以逐渐地分解、吸收,从而使 瘢痕缩小、软化。
42
瘢痕疙瘩(keloid)
肉芽过多、瘢痕胶原形成过多,成为隆起硬块。
思考:肉芽过多如何 处理?
43
44
第三节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 机体受人为的(如手术)或意 外伤害作用后,机体对创伤进 行修补恢复的愈合过程。
22
(五)软骨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组织再生 (很弱) 软骨膜细胞 软骨母细胞 软骨基质
骨组织再生 (很强) 骨膜细胞 骨母细胞 骨基质
23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 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 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
分化出骨母细胞和软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以后钙盐沉积, 转变为编织骨,形成骨性骨痂。
55
⑷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改建成板层骨,皮质骨和
髓腔的正常关系重新恢复。通过 破骨细胞吸收,骨母细胞形成新 骨质,协调而成正常结构。
56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形成(1—2天)
2、纤维性骨痂形成(2—3天)
伤口表面的血液、 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 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 程
53
第四节 骨折愈合
骨的再生力强, 复位后经几个月内即完全愈合。
骨痂:联接骨断端的实性组织, 通常膨大、坚实。
54
一、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⑴ 血肿形成:1-2天 ⑵ 纤维性骨痂形成:
2-3天开始机化,肉芽组织形成 ⑶ 骨性骨痂:
47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伤口 出血 、凝血块 伤口缩小 上皮长满 (底部)肉芽组织形成
(边缘)
胶原纤维 瘢痕组织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48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 缺损少,创缘整齐缝 合好,无感染。
肉芽生成少, 愈合时间短, 疤痕小。
49
成体干细胞
14
embryonic stem cell adult stem cell
15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1)建立ES细胞系为哺乳动物发育生物学研 究提供材料或模型。如可利用ES细胞体外研 究某些细胞因子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 影响,减少内源性因素干扰的复杂性;利用 ES细胞的基因突变来研究细胞分化过程中某 些基因的功能等。
骨痂形成:软骨性骨痂以软骨内
化骨化的方式形成幼稚的编织骨
masson染色
61
骨痂形成:骨痂中新生骨为编织骨小梁表面为成骨
细胞,小梁间纤维组织富于血管。
62
2. 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⑴ 骨折断端的及时正确复位 ⑵ 骨折断端的及时牢靠的固定 ⑶ 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
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63
瘢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