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国和朝鲜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1922年苏联建立开始建立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指1924年-1991年苏联解体。

1924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在短时间内建立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基础,把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同时还规定了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一五”计划以4年零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

苏联由一个进口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同时,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占了99.3%,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

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加强国防能力,迅速消灭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落后现象,联共中央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 以至100 年。

我们应当在10 年以内跑完这个距离。

或者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是我们被人打倒。

为了尽快地解决技术问题,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和工厂兴办了许多高等和中等的技术学校。

这些学校和训练班,缓和了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短缺的矛盾。

此外,全国还开展了一个扫盲运动。

在这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1929 年,8 岁至50 岁的人口中,文盲人数下降到48.9%。

1930 年 1 月,建立起各个地方的委员会来引导这一运动,到1939 年,文盲的比例下降到18.8%。

在文化领域,包括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

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

职工的技术进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提前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 年1 月斯大林向中央委员会报告说,苏联由从前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工业国。

为了完成这个宏伟的计划,苏联的党和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然而在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迅速这样伟大的进展。

苏联人民认为,如果步伐不是这样迅速,不但社会主义建设将会推迟,而且国家的生存也会处在危险之中。

因为在1933 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从中国东北向苏联边境寻衅,而纳粹德国已公开提出占有乌克兰的要求。

苏联人民认为,如果没有他们那迅速提高的经济力量,他们可能会遭到来自东西两面的入侵。

斯大林在报告中说:“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100 年,并因落后而面临亡国的危险。

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


当然在苏联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在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飞机、汽车和各种重型机械增长非常迅速。

同时人们的生活日用品,如粮食、服装、烟、酒等则严重不足。

据说,一条相当普通的牛仔裤,在前苏联算得上生活奢侈品,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在实现工业化时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较差。

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应不足,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1953年中国开始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开始了十年探索时期。

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7-1977年文化大革命,1977-1978两年徘徊。

因此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召开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辉煌成就,又有曲折徘徊,甚至是沉痛的教训。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由此兴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从此开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从理论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奠定了思想基础。

朝鲜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主体思想: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主体思想的理论发展
1、50-60年代,“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
(1)树立主体:独立的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

(2)政治上自主,实现完全的政治独立
(3)经济上的自主,建设民族经济
(4)国防上的自卫,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卫本国主权和人民安全的国防建设的指导原则。

2、70年代“以人为主的哲学”
(1)含义: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力量。

(2)本质:以人民大众为主进行自主性斗争道路
(3)精髓: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4)哲学原理:人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3、80年代,“金日成主义”,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
1970年11月五大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朝鲜实际的主体思想”
1972年《宪法》把“主体思想”作为制定朝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切路线、方针、政
策的依据。

1980年10月六大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方针。

(四)朝鲜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1、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1956-1993年)
五年计划、六年计划、七年计划
2、“艰难的行军”时期(1994-)
(五)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
1、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路线,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强国
2、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力民族经济。

3、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强调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计划实行“一元化”与“细部化”结合
4、在经济管理体制上,采用“社会主义的经营理方法”
5、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向更“大”和更“高”的方向前进。

(六)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
2、坚持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
3、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七)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的政策调整
1、“三个第一主义”的经济结构调整方针
2、设立自由经济贸易区和经济特区
3、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关系
4、拓展多边外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