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30年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你认为呢?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意在“揭露封建礼教
和家族制度的弊害”,并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
开端。
一、表现的深切:题材的开创性和思想意蕴的深刻性
深:关注到人的灵魂;切:关系到本人,是具体的个人成为时代和作品的一部分。
①题材的开创性:鲁迅从思想启蒙的角度,第一次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和
现代意识,对普通人的世界给予了深切的关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
上第一次对知识分子的题材的关注和思考。
②眼界的特别:第一次以小说揭示民族的病因,体病态的民族和现代人的精神把脉,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他将现代文学的眼光转向对人物内
心及文化深层的考察,深入开掘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和危机,拷问他们的灵魂。
综上,这些都促使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变:即开始表现人的灵魂,由关注群体到专注个人命运——狂人不狂,他不过是想做个健康的现代人,时代把他是为
另类。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与文体的独创性
①小说的模式:区别于之前的章回体、传奇体小说,《狂人日记》展现的是作者创作的二元结构:即人物本身的故事和叙述者“我”开始发生关系,我带
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开始在小说中发言,“开掘灵魂”,并共同参与历史时
代的进程。
此外,《狂人日记》小序用文言文写正文则用白话文写,带着文白夹杂和方言,显示出过渡性的特征。
②语言表达的含蓄节制:在用此语言上,简约凝练;采用白描的方式来写作,并伴随着多种文体的交叉运用,是文章语言充满着矛盾和张力,那人寻味咀嚼。
《伤逝》爱情小说,启蒙小说?
《伤逝》是鲁迅唯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也是唯一一篇有副
标题的文章。但《伤逝》与一般爱情小说相比,并不具备折磨人、喜悦人的东西,这部小说鲁迅带着五四启蒙者的眼光来探讨女性问题,是主题先行,带着
强烈的理性思辩色彩,因此,它更像是一部启蒙小说。
一、从写作动机讲:
①鲁迅写《伤逝》是在1925年10月。在这前后,1923年7月鲁迅和他弟
弟周作人彻底决裂,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正式的同居生活,
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诞生。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向鲁迅发出了第一封书信,两人的感情是在这一年发生发展的。1925年对鲁迅来说旧的阴霾尚未在心底驱散;新的希望却已在萌芽生长。
②《伤逝》的创作与易卜生戏剧的传入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易卜生的戏剧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广泛,特别是《玩偶之家》。鲁迅在1923年12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探讨女性解放问题,两年后,正值北京女子学校学潮,鲁迅再次以启蒙者的姿态来写作参与其中,带着对自身的反思,发出惊醒:“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二、从写法、艺术特色上讲
①唯一有副标题的一篇:“涓生手记”,并且采用日记体,开头一句便是:“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文章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一句话就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古雅的情感意境。手记体的形式、精湛的白描技巧适合于表现涓生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②涓生对往事的追忆和自剖,带着强烈的抒情色彩,伴随着“破屋寂静和空虚”的氛围,读者开始进入涓生的“悔恨”和“悲哀”,但到头,却发现他的悲哀多于悔恨,向为自己辩护一样,为自己悲哀。以假设条件句开头,“如果我能够“,实则是不能。
三、从思想主题上讲
①子君: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青年,她所接受的主要是个性解放思想。在恋爱中,她和涓生谈的是诸如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易卜生、娜拉等等内容,主要就是个性解放。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但是在《伤逝》中,她确实温柔无声息的。
涓生:在《伤逝》中,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诉说,他的悔恨和悲哀,他虽然也受启蒙影响,但是个对自己怀疑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出路,这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哀,不仅仅是涓生的,所以当社会压迫降临时,他选择的是牺牲家庭救出自己,获得个人自由。
②爱情悲剧原因:直接原因:当时虽然受到启蒙影响,但所处的封建、守旧、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为根本改变,加之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使他们的爱情“无所附丽”。因此,子君出走的结局和娜拉一样,堕落(精神、身体)和回去,可是回去的路时艰难的,子君的死证明了这一点。个人原因: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子君在家庭里等着涓生来“喂养”她,因此他们才会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
四、启蒙者对自己的反思
鲁迅的《伤逝》之所以这么感人,除了它带有一种人类普遍的感情之外,
是因为这里面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反思。鲁迅作为启蒙者,没有老师,他自身也不是模范的,他选择了许广平却把朱安至于尴尬境地。因此涓生的悔恨和作者的悔恨才会如此深刻、动人、珍贵。
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说明五四启蒙的不彻底性。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骆驼祥子形象以及他的悲剧命运和原因:
一、
《骆驼祥子》作为一部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悲剧命运的现实主义巨作,是老舍创作的高峰,他曾满意地向人表示:“这是我的重头戏,好比谭叫天唱《定山军》。”小说以冷静睿智而不是幽默的笔调,以人道主义的胸怀底蕴,
叙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由人堕落至“鬼”的
悲剧命运。
老舍既站在社会批判的观点上,暴露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的黑暗与衰败;又站在文化批判的观点上,“看生命,领略生命,揭示生命”,由此小说获得
了深刻的主题意蕴,即揭示出生命在城市畸形文明里的委顿。
祥子的悲剧命运具体表现在他的人生理想与时代社会的根本冲突上。祥子的人生理想是:凭自己的辛苦劳动挣钱买辆属于自己的车,靠自己的力量“独自
混好”,但时代社会总是在理想触手可及时狠狠击碎了他的梦想,他买车的三
起三落典型表明了他的个人奋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在世行不通的。他的悲剧命
运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文化产物的缩影,在那让人不得不堕落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悲剧是必然的,同时他的悲剧命运即使个人的,也是社会的。
二、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客观上讲:
①当时没有出路、不得不堕落的社会环境: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国民党
的黑暗统治。大兵、特务、侦探等的祥子的摧残,如以刘四为代表的车
厂主对祥子的敲诈吸髓,孙侦探的搜刮勒索等,祥子面对的是一个强大
的、病态的、罪恶的社会,最终,他有一个足壮健康的小伙子,变成了
一个委顿的生命。
②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一下见复印顾巍巍的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