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的演变_徐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23-0045-02

浅谈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的演变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徐 斌(1977-),男,讲师,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顾勤芳(1980-),女,讲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

徐 斌 顾勤芳

摘 要:论述并分析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个阶段的转变中设计理念的演变,分析了导致这3次演变的动因,并讨论了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与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关系以及人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T U 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必然受到当时经济、技术、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04年这20多年时间里,由于各个时期社会因素的不同,城市公共空间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设计理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文中将就这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进行论述,分析这些演变背后的动因,并讨论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与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关系,以及 人 的需求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1 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经历的三个阶段1.1 稳步发展与改革探索(1978年~1991年)

从1978年到1991年的这一阶段中,由于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时期,因而不论经济建设还是城市建设都呈现出稳扎稳打、稳步发展的态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市场的开放,西方设计理念开始冲击国内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进行着一些改革探索。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主要是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改革开放以后,这两种类型的公共空间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城市公共绿地更是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街道空间演变为商业步行街,它的出现丰富了公共空间的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徐州市彭城路商业步行街,建造于

1984年,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少数商业步行街之一;还有建造于1984年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是文化性较强的非步行商业街。

1.2 模仿与反思(1992年~1999年)

从1992年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到1999年中国加入WT O 的这一期间,是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转变的

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呈现出 初期的大量西化到后来的反思向前 。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打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渗透到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城市建设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呈现出许多模仿和西化的现象,出现了大量的西式住宅、欧式别墅。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模仿西化 的现象。这一时期,城市

塑像与楼前屋后的景观小品,都可体现办学特色和教育意义,使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打破了以往学科之间的互不联系,强调多学科的兼容性,建筑单体不再考虑以各系(院)为主,而趋向建筑的组团化,以利于各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课堂、图书馆、实验室,而全面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则要靠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校园整体环境的熏陶,通过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体现设计者对使用者的关怀,对于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潜移默化的人文主义教育。

当然,校园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规划之初就应为学科增长、新的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余地,使规划结构呈现一种可增长的、灵活的和生态的状况,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同时,大学的空间也是一种文化的空间,是需要长时间培育的空间,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如何建立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具有历史传统的大学校园在所在地域持续成长的原理与规划方法,将会成为大学校园规划,甚至城市规划的一个长久的课题。

The trend of the campus planning of modern university

YAN Wen -rui

Abstract:T he college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are an organic w ho le,its essence is produce knowledg e or t he place of create knowledge,in

t he new period,t he co llege planning presents to open,connection,humanities char acteristicand deserve our research,to make people realize t he trend of campus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the colleg e planning,open,connection,humanities

45

第34卷第23期2008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ECTURE

Vol.34No.23Aug. 2008

公共空间的 西化和模仿 表现为大量广场及商业步行街的出现,形成 广场热 和 步行街热 ,盲目地求大、求形式(见图1),尤其在旧城更新过程中,这些热潮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人文环境、文化脉络,导致城市空间环境单调乏味。

1.3 整体性与多元化(2000年以来)

1999年成功加入W T O 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2000年开始,不论是经济、文化、科技都进入了一个更加开

放的世纪,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吴良镛教授说过 新的时代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共生时代 变化、转折、多元、共生 ,在这个多元的新世纪,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在经历了从 稳步发展与改革探索阶段 到 模仿与反思 两个阶段之后,从2000年开始迈向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趋势,强调城市整体的形象设计,但同时在整体中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人的视觉、生理、心理诸多方面需求满足为设计出发点,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延中绿地。延中绿地位于延安中路高架与南北高架交叉的周边地块,由上海园林设计院与加拿大WAA 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合作,一期工程于2000年6月竣工完成。延中绿地既是一个整体系统,又是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坐落在黄浦、卢湾、静安3个区的交界处,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又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延中绿地现已成为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也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 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三个阶段设计理念的转变

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正是围绕人的不同需求而经历了3次转变:

1)1978年~1991年:基本需求的满足。

从1978年~1991年,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虽然稳步发展,但总的来说设计的出发点是满足基本的社会需求(如交通、集会等),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基于城市角度考虑,很少考虑公共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功能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其中,城市广场仍以交通广场(如:各种火车站站前广场)、纪念广场(如:唐山市为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建造的纪念型中心广场)为主,这些广场,尺度往往过于宏大,功能也比较单一;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绿化率、美化城市为出发点,因而对人的考虑就相对较少。这一时期的公共空间,往往不能满足广大市民更多的使用需求。

2)1992年~1999年:感官需求的满足。

20世纪90年代前期,伴随着建筑界盛行一时的 欧陆风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纯粹地追求视觉 美 的阶段。这种 美 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不合时宜的广场、步行街的出现,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审美需求 ,但是这一类型的公共空间由于过于追求平面形态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大面积的硬地,缺乏活动设施及遮荫的树木,结果是 中看不中用 。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这一类型的空间超过一定量时( 广场热 步行街热 ),人们便开始出现 审美疲劳 ,于是,当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开始普遍地关注可持续发展。所谓的 可持续发展 其实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平衡与和谐,在城市公共空间上表现为人在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 舒适感 ,这种 舒适感 的体现首先是公共空间的功能对人的生理需求的满足。广州陈家祠广场一方面将传统寓于现代空间之中再现了人文历史,同时又营造出宜人的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使用者备感舒适。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还处在以满足人的视觉、生理等感官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阶段。

3)2000年以来:多元需求的满足。

21世纪,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越来越注重身心的放松,对空间环境的需求也在注重感官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求,即对文化的追求,因此传统意义上性质单一的广场、绿地游园等公共空间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需要。人的多元化的需求要求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例如上海延中绿地,以 蓝 绿 为主题,其多维度的空间形态、空间功能的复合性,旨在满足人们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心理感觉的多元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自1978年以来,发展到了一个整体性的设计阶段,强调城市整体形象的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也经历了3次演变,即由 机械满足城市的基本需求 以及90年代 单一追求感官的满足 转向以满足 人 的多元需求为目标的设计阶段,这3次演变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更加关注人的需要,把城市建设成受市民欢迎的舒适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参考文献:

[1] 王 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 ].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1.[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3]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 ].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85.[4]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广场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0.[5]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园林绿地佳作[M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2003.[6]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大连市志 城市建设志[M ].北京:方志

出版社,2004.[7] 兰州市志 编委会.兰州市志 第十卷 园林绿化志[M ].兰

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8] 王永凡.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07,33(18):51-52.

The design concept s evolvement in the

Chinese urban public spac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XU Bin GU Qin -fang

Abstract:T his ar ticle di scusses the evolvement of design concepts in three stages in t 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rban public spaces since

1978.In thi s paper,autho r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evo lvements of each stag e,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ingr e -dients and the urban public space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era,and emphasize the people s influence on the urban public space.Key words:the contemporary era,urban public space,desig n theory

46 第34卷第23期

2008年8月

山西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