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胎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阳黄与阴黄辨证
辨证要点
病程
肤色
舌质舌苔
阳黄 阴黄
病程短 病程长
肤黄色泽鲜明 色泽晦暗
舌质红,舌苔黄腻 舌质淡,舌苔白腻者
胎黄动风与胎黄虚脱辨证
辨证要点 黄疸程度
伴有症状
胎黄动风 黄疸显著 尖叫抽搐,角弓反张
胎黄虚脱 黄疸急剧加深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舌质舌苔 舌质红,苔黄腻 舌质淡,苔白
本证以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神 昏、四肢厥冷为特征。
治法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主方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药 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干姜温补脾肾; 五味子、麦冬敛阴; 茵陈、金钱草利胆退黄。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茵陈五苓丸:每次3g,煎水喂服,1 日1~2次。用于湿热郁蒸证。
2.茵栀黄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用 于湿热郁蒸证。
第二节
胎黄
[概 述]
一、定义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
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 “胎疸”。
二、讨论范围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道畸
形、胆汁淤阻、肝细胞性黄疸。
三、预后 与原发病有关。
[病因病机]
1.病因: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
2.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到脾、胃。
本证以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 右胁下痞块质硬,舌见瘀点为特征。
治法 化瘀消积。
主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 桃仁、当归、赤芍、丹参行气活血化瘀。
加减 大便干结加大黄通腑;
皮肤瘀斑、便血加丹皮、仙鹤草活血止血;
腹胀加木香、香橼皮理气;
胁下痞块质硬加穿山甲、水蛭活血化瘀。
二、药物外治 1.黄柏30g。煎水去渣,水温适宜时, 让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1日1~2次。
2.茵陈20g,栀子10g,大黄2g,生甘 草3g。煎汤20ml,保留灌肠。每日或隔日1 次。
三、推拿疗法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见肢体瘫痪,肌肉 萎缩者,可用推拿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
四、针灸疗法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患儿可配合针刺疗 法,1日1次,补法为主,捻转提插后不留 针。
足月儿>221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85μmol/L 有其他症状,如精神倦怠,不欲吮乳, 大便或呈灰白色等;有原发疾病表现
2.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胎黄
病名
新生儿 溶血症
母乳性 黄疸
新生儿 败血症
G-6PD 缺 乏
新生儿


先天性 胆道梗阻
黄疸开 始时间
不同疾病所引起病理性胎黄鉴别表
2.新生儿注意保暖,早期开奶。
3.注意观察胎黄患儿的全身证候,以便对 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和治疗。
[思考题]
1.临床如何区别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 胎黄?
2.阳黄与阴黄如何区别,治疗上有何 不同?
3.茵陈蒿汤用于治疗何种胎黄证型? 临床上如何加减运用?
二、治疗原则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 病理性黄疸 以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 阳黄 清热利湿退黄 阴黄 温中化湿退黄 瘀黄 化瘀消积退黄
三、分证论治 (一)常证 1.湿热郁蒸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 哭声响亮,不欲吮乳,或有发热,小便深黄, 舌质红,苔黄腻。
本证以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 舌质红为特征。
黄疸持续 时间
血清胆红素
黄疸类型
临床特征
生后 24 小 时内或第 二天
一个月或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更长
为主
生后 4~7 天
2 个月左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为主
生后 3~4 天或更晚
1-2 周或 更长
早期非结合胆红素 增高为主,晚期结 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生后 2-4 天 12 周或 更长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为主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 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 曾产育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 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 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二、护理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及 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
(二)变证 1.胎黄动风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
搐,舌质红,苔黄。
本证以面目深黄, 伴神昏、抽搐为特征。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主方 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 羚羊角粉、钩藤、天麻平肝熄风; 茵陈、生大黄、车前子利湿退黄; 石决明、川牛膝、僵蚕、栀子、黄芩清 热镇惊。
2.胎黄虚脱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 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 淡,苔白。
3.主要病机: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瘀 阻。
病因病机示意图
胎禀湿蕴,感受湿热
湿热郁蒸
禀赋不足,脾虚生湿 湿邪所侵,湿从寒化
寒湿阻滞
禀赋不足,脉络阻滞
气滞血瘀
热毒炽盛,湿热化火,邪陷厥阴
正气不支,气阳虚衰
阳黄
阴黄
源自文库胎黄动风 胎黄虚脱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 黄色明显,也可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 持续不退,日渐加重。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 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治法 清热利湿。
主方 茵陈蒿汤加味。
常用药 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 佐以泽泻、车前子利水化湿; 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
加减 热重加虎杖、龙胆草清热泻火; 湿重加猪苓、茯苓、滑石渗湿利水; 呕吐加半夏、竹茹和中止呕; 腹胀加厚朴、枳实行气消痞。
2.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 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 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消退时间
足月儿< 2 周 早产儿 3~4 周
黄疸程度
进展情况 伴随症状
血清胆红素 足月儿<221μmol/L 早产儿<257μmol/L
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85μmol/L 无其他临床症状
病理性
黄疸出现早(出生后 24 小时以内)或 出现过迟
足月儿> 2 周 早产儿> 4 周
或退而复现 血清胆红素
本证以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大便 溏薄色灰白,舌淡苔白腻为特征。
治法 温中化湿。
主方 茵陈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 茵陈蒿利湿退黄; 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燥湿; 党参益气健脾; 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
加减 寒盛加附片温阳;
肝脾肿大,络脉瘀阻加三棱、莪术活血 化瘀;
食少纳呆加神曲、砂仁行气醒脾。
3.气滞血瘀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 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 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 瘀点,苔黄。
生后数 日~数周
4 周或更 结合胆红素增高为


生后 1~3 周
持续升高
不退
结合胆红素增高
溶血性
溶血性,晚 期兼有肝 细胞性 溶血性
阻塞性及 肝细胞性
阻塞性及 肝细胞性
贫血,肝脾大,母婴 血型不合,严重者 并发胆红素脑病
无临床症状
感染中毒症状
贫血,常有发病诱 因 黄疸和大便颜色有 动态变化,GPT 升 高,激素可退黄 早期一般情况良好 晚期发生胆汁性肝 硬化
2.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显著增高。
3.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 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可检测因ABO或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 系统检查。
二、鉴别诊断 1.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
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鉴别点 出现时间
生理性 生后第 2~3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