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少年初长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有青春少年初长成----------解读青少年攻击行为

存在按:昨天有个年轻的老朋友跟我打招呼,很久不见了,聊起闲话。问你还好?儿子听话吗?我说还好,儿子正青春期,太听话了我反而担心。他笑笑说,是啊是啊,但太反叛了也不好。我知道他说这话有深意。他的弟弟十几岁就进了少管所,他自己也是十几岁就出来混生活。见不得光的事也做了不少。青春少年内在的冲动怎样在体内激荡,与亲人怎样对仗,与社会怎样周旋,其间是怎样的血泪飞溅,他体会最深。

如果,我们都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出口,多一些慈悲……

青少年攻击行为——暴力的心理动力学意义

标签:青少年攻击行为心理动力熊玲心理咨询分类:青少年心理

攻击行为是人类常见的行为之一,攻击倾向属于人的本能倾向。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攻击,一种是因一特别的情势而产生,如某人的生命或某人的自尊、理想遭到攻击时而予以的反击。这是合理的敌意下,作出的正常反击。另一种是深藏于人心中的敌意和破坏欲,并有人格缺陷的攻击倾向,这是具有破坏性的攻击冲动,常常要找到某种对象来发泄它。如果一个人不能把其他的人当作破坏的对象,那么,他自己便成为了对象。

青春期孩子的攻击性表现多样,许多症状早在发生极端(暴力)行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人们不注意罢了。

人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个体需要受到挫折的直接结果。心理动力学认为,青少年现时的思维和行为无一不打上过去经历的烙印,无一不跟他们早期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模式的影响有关。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许多暴力现象,看得见的有各种抢劫、打人、杀人、战争等暴力,看不见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忽视、仇视、嫉妒等冷暴力。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尤其是暴力行为的含义,就能理解孩子压抑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1、理解暴力的诱惑

暴力是极端的攻击行为,是破坏性行为。人在什么情形下产生暴力?人为什么有暴力?即暴力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呢?

弗洛伊德在他晚年发现,人除了性冲动及自卫冲动以外,还有暴力破坏的癖性,这也是人类行为中的一个主要动机。弗罗姆对暴力破坏行为的解释是:生命有其自己的内在动力、有生长及表现自己的倾向。如果这种倾向受到阻碍,以发展生命为目的的精力便会走向分解的过程,并且转变为以破坏为主的精力。换句话说,求生的冲动与破坏的冲动,并不是互相依赖的因素,而是一种相反交替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求生的冲动受阻越大,想要破坏的行动则越强;生命实现的越多,则破坏行为的力量越小。

因此可以说,暴力破坏行为是生命受阻的结果。为了保证生存和生长,暴力有着它不可阻挡的诱惑力。

这里的生命受阻,涵盖着客观因素在里面,比如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涵盖着集体潜意识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千百万年人类自存与种存动力积累的弱肉强食因子。否则,作者这个结论就是个不周延的假设。

在中国历史上,暴力具有深动的现实意义。历朝历代,打江山夺皇位,都是靠暴力实现的。有位学者吴思在他的《血酬定律》一书中,就暴力对中国的发展及中国人思想的影响谈得很深刻,他说道:“中国人从自己的悠久历史中发现了核心秘密,发现了决定各种规则的元规则:暴力强者说了算,或是拳头硬的说了算。”(其实这是动物王国的元规则)没错,现在都是,你有权就能说了算,没有权有钱仍可以说了算,没权没钱但拳头硬(胆大妄为)也可以说了算。青少年恰是既没权又没钱的人生阶段,要能实现某些愿望(哪怕显露一点虚荣心),或解决什么问题,就只能靠拳头说了算。

简单的逻辑可以告诉我们,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如果在肉体上消灭对手很合算,那么只

要拔出刀来,问问对手“想死还是想活”,任何争执都不难解决,任何目的都能很快达到。

这种逻辑所蕴涵的更一般的道理是,在选择规则的时候,拥有让对手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的一方,拥有否决权。死亡是最彻底的损失,所以暴力最强者拥有最高否决权。逻辑和经验共同告诉我们:暴力强者的选择,体现了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而不是对正义,更不是对精神道德的追求。

我喜欢从经济规律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被教育得常常忘记或者有意无意忽略了经济杠杆在我们的内心起作用的事实。

但因为暴力能彻底解决问题,能实现好处,所以它便经久不衰。最多通过法制、法律的制约,暴力得以控制和减少了。其实,也只能说那种打江山夺王位的暴力没有了,群体的暴力被控制了,而个人之间的外显暴力和隐形暴力,并没有减少。在青少年中,攻击倾向引发的问题很多,暴力犯罪的也不少。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变得更冷更另类了,比如离家出走、自杀、沉溺于暴力游戏等。

2、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心理动因

这里主要指外显的暴力。青少年所表现的极端暴力,如曾经的马加爵事件、徐力事件等。所表现的一般暴力,如殴打父母,殴打其他人,虐待动物等。

许多研究认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及不满意情绪,对他人及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日本的稻村强调,几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攻击行为。

那么,青少年的愤怒情绪从何而来?他们存在怎样的挫折、怎么形成的挫折?

同样有许多研究认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有:﹙1﹚社会方面。青少年因对现实的不满而蔑视规范;传播媒介(如网络、电影)对暴力的大肆宣传,使不少孩子仿效其中的情节;过分激烈的学业和就业竞争,使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并有对失败的沮丧和被淘汰的恐慌。﹙2﹚家庭方面。父母存在性格弱点;父母与子女缺乏深刻的情感联系,使子女陷入慢性挫折状态之中;父母错位的教养方式,如过度保护、溺爱,或过于严格、惩罚,或过分期待、干涉等,导致孩子的是非观暧昧、克制力差,过分依赖,甚至敌意、猜疑、嫉恨与残忍。﹙3﹚个体方面,存在性格问题。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其典型的个性特征是:多疑和固执;感知整合水平较低,难于准确理解事物的真正内涵和他人言行的意图;缺乏目的性思维,缺乏主见和预见性,在面临选择时,与理智的思考比,他们更多地服从自己的直觉和情绪。

我们再次从马加爵暴力事件来看,他当时出现极端行为的理由并不充分,不就为朋友之间的口角吗?表面上,他的挫折来于好友不给面子(自尊)的伤害,可这个面子的伤害,竟使他残暴地连续伤害4条人命,这非面子受挫所能解释的。

透过他表面受挫的自尊,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内心潜藏了一个蓄谋已久的复仇男孩。他这个无意识的复仇男孩的仇恨是什么呢?从他杀人的表面动机可以分析到,是嫉妒和人格受辱之恨。马加爵出生在农村,父母老实本分,家境贫穷,他从小在缺少关爱、缺乏被信任和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这些缺乏,会使人在幼小的心里埋下对关爱对公平与尊重等需要的强烈渴望,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渴望之心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状态,稍有冲突或纷争,便会感到被否定、被歧视,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侮辱。

被歧视感,是马加爵仇恨心理的早期创伤性原因,也是马加爵从小能执着上进、刻苦学习的动因。因为他必须改变受歧视的局面,没权力的劣等感是不好受的。但他创伤性的不满情绪一直存在,嫉恨他人不够信任不够尊重他的敌意存在。如果这些情绪障碍没有在早期得到疏通,和他既渴望权力又愤恨权力(嫉恨有权势,比他好的人)的冲突人格没有在青春期得以修通,那么他的敌意和压抑敌意冲动的矛盾心理,又将成为他潜抑破坏欲望的内心现实。如果我们早发现早矫正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冲突,应该避免许多灾难性的攻击行为。

遗憾的是,马加爵还没有完成他天之骄子的学业任务,却因暴力葬送了他本可以不再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