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协力巨匠律师学院 法律精英的摇篮-论文
外经贸法学
外经贸法学《外经贸法学指南:探索国际贸易与法律的交融世界》我呀,在这外经贸法学的圈子里也混了些年头了。
今天就想跟你唠唠这外经贸法学到底是咋回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刚开始涉足外贸行业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啊。
他就跟我抱怨:“哥/姐,这外贸的事儿太复杂了,各种合同、条款,我都不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坑啊。
”我就跟他说:“兄弟/妹子,这就涉及到外经贸法学了。
”外经贸法学呢,就像是外贸行业里的红绿灯。
在国际贸易这个大路口,各种车辆(也就是各个国家的企业、商人)来来往往。
如果没有红绿灯(法律规则),那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就拿签订合同来说吧。
我认识一个做服装出口的老张。
有一次他和一个国外的客户谈一笔大生意。
对方拿出一份合同,老张看了看,有些条款他觉得模棱两可的。
他就跟我说:“我心里没底啊,这些条款会不会让我吃大亏啊?”我就跟他解释:“老张啊,这里面可大有学问。
在咱们外经贸法学里,合同条款得明确、合法。
你看啊,如果这个条款关于货物的质量标准不明确,到时候人家说你的货物不符合要求,你咋说理去?这就好比你卖苹果,你说苹果是好的,但你没说到底啥样算好,人家说你的苹果不够红不算好,你咋办?”老张一听,恍然大悟,赶紧找了个懂外经贸法学的律师朋友帮忙审核合同。
再说说知识产权保护吧。
我有个做电子产品研发的同学小王。
他好不容易研发出一个新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准备往国外市场推广呢。
这时候他就担心了:“我这东西要是到了国外,被人抄袭了咋办?”我就告诉他:“小王啊,这就是外经贸法学要管的事儿了。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咱们得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去申请专利、商标这些东西。
就像你盖房子,你得在你的房子周围围上栅栏(知识产权保护),告诉别人这是你的,别人不能随便进来拆了重建啊。
”在外经贸法学里,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贸易争端解决。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儿。
有两个企业,一个是国内的企业A,一个是国外的企业B。
他们因为货物的交货期和质量问题产生了纠纷。
贸大法学院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贸大法学院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你想成为一个国际法领域的大律师,代表跨国的大型企业,在诉讼、仲裁和谈判中与欧美律师同台对垒吗?你想进入我国大型涉外企业、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法务部或管理层,代表这些企业同其贸易伙伴谈判、签约、磋商和介入争端解决的程序吗?你想进入像商务部这样的国家机关,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这样的争端解决机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四庭这样的的审判机关,成为我国涉外法律事务的管理人、协调人或争端解决人吗?你想凭借4年里在法律、英语和外经贸知识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进入美国排名前十的法学院继续深造,成为顶尖的国际法律精英吗?这些向往和憧憬,通过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4年的勤奋学习,或在这里的研究生阶段的继续深造,都可能成为现实。
这所法学院,就是培养这类法律精英人物的摇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成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均堪称一流的法学院。
该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拥有国际法、民商法两个博士点和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并设有国际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其国际法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6年,其民商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法学院的“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成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本文是南方周末《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他们被忽视的代价》、《我们在传承》三篇文章的集录,个别文字有变动。
作者为记者万静波、吴晨光、谢春雷)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一群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万多个,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
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蔡晋,东吴大学1933年法学士;许之森,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卢绳祖,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徐开墅,东吴大学1940年法学士;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1949年法学博士;俞伟奕,东吴大学1944年法学士;郭念祖,东吴大学1946年法学士;陈忠诚,东吴大学1947年法学士;周承文,东吴大学1944年法学士;高文彬,东吴大学1945年法学士;……这行名单还可以开列很长,他们几乎全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
东吴大学法学院,1915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在教授中国法之外惟一系统地讲授英美法的学院,解放前中国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
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国际法院一共有过6位中国籍法官,从顾维钧开始,一直到1997年的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法官李浩培,都是东吴法学院的教授或毕业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论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作为一所专注于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学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承载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一、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学术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等环节,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展示自己能力的重要资本,对于求职和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论文的特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一所以经济与贸易为主的学校,其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既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是实证研究。
其次,毕业论文注重实践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特点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此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论文还注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经济贸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培养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撰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并与导师进行沟通和确定。
其次,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学生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最后,撰写论文正文和结论。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论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毕业论文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选题的合理性和研究的深度。
论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论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他们不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1、培养规模相对不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涉及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法律事务日益增多,但涉外法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和高端业务方面,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
2、培养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
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外语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解决复杂涉外法律问题的能力。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优秀的涉外法治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从事涉外法治教学的教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教师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4、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当前的培养体系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1、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法律秩序面临新的挑战。
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人才,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对外经贸往来频繁。
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防范和化解各类法律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法治建设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涉外法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涉外法律体系,提高涉外执法和司法水平,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22022年,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复杂性、严峻性和艰巨性,法学院持续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和就业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开拓好和维护好法律行业就业渠道,动员法律行业校友、导师分享就业信息,对重点群体进行支持和帮扶等。
据统计,法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28人,截至到2022年7月,国内深造51人,出国(境)深造21人,参加工作36人;法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共计229人,截至2022年7月就业率为94.32%,其中国内读博3人,出国(境)深造1人,参加工作212人。
2022研究生毕业生基本情况法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研究生毕业生共有22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0人、博士研究生19人;男生64人,占法学院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27.95%;女生165人,占72.05%。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截止至2022年7月,法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229人中,共有216人完成就业,就业率为94.32%。
其中,出国(境)深造1人,国内读博3人,实际参加就业212人。
其中,签署三方协议123人,签订劳动合同及提供用人单位证明88人,自由职业1人。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在全部229名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中,共有216人完成就业。
其中145人在北京就业,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67.13%;在上海、广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总共为1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33%;前往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共12人,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5.56%;赴其他地区就业毕业生共41人,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18.98%。
与留京就业比例相较,离京就业率比往年上升,且去往京外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多数是返乡就业或临近生源地就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离京就业毕业生中有多人录取到京外各地选调生项目,深入基层一线,其中9人获得我校招生就业处“鸿鹄奖(西部基层)”。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法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生共涉及9个专业216人就业。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毕业生黄色简洁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答辩人:单击输入内容单击输入内容目 录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单击输入内容
谢谢老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上经贸大”,位于中国上海,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 ,兼有文学、法学、理学等学科的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入选“2011计划”、“上 海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中 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创始成员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单位,被誉为“国际商务精英的摇篮 ”。 学校创办于1960年,以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前身上海对外贸易干部学校 )为基础建校,时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对外贸易部直属院校;1962年12月并入 上海外国语学院;1964年6月,第一次复校;1972年再次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 1980年5月,第二次复校;1994年7月,学校由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直属划归上海市 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多边贸易体制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是世界贸易组织 (WTO)首批12所教席院校之一(中国唯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员单位、联 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贸易研究与培训网络重要分支、国际贸易与可持 续发展中心合作伙伴,同时也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核心成员。主校区 坐落于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松江区。学校在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位 列第11位,在2016年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中位列48名。 [1-8] 1958年8月,上海对外贸易干部学校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设 立外贸外语系。 1960年2月10日,外贸部在全国对外贸易系统人事工作北京会议上,决定在上海创办
法律事务专业相关论文(2)
法律事务专业相关论文(2)法律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与法律职业相关的制度构成了法律职业形成和发展的内环境。
法律职业的相关机构的有责任的促进法律职业内环境的建设,这将极大地促进法律职业者得道德内化。
1、改善法律职业队伍状况,加快法律职业的职业建设。
在提高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把好道德关。
2、建立和完善法律职业制度体系,尤其是要建立对法律业者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和奖惩制度的体系。
3、有意识的举办一些与业务活动相结合的实体活动,激发法律职业者的集体荣誉感。
4、有效利用惩戒的威慑力量。
5、树立职业典范,激发内化法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四)发现和利用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法律职业道德内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法律职业者自身因素,法律职业内环境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实际上是法律职业者无能为力的,但是由于对于这个问题,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他,虽然制度,机构和个人都无力改变环境,但环境中毕竟有许多真善美的人和事,同样的环境,用不同的价值观去看待他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法律职业者和法律执业机构应该有意识的利用和发现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动进行道德的提升。
三、各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在任何一个国家,法律职业的组成都不是单一的,这是法律制度本身而言,因此完整意义上具有统一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职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的法律职业由分散的若干职业群组成的统一为一体,具体可以分为法官职业、检察官职业、律师职业、警察职业等。
虽然这些职业都与操作法律有关,但并不像医生职业那样可以清晰的统一为一体,具体表现在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具有很大的差别。
(一)法官职业道德法官是法律执业中最具典型和代表的职业,由于法官担负着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职责,因此法官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司法审判领域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法官的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寓于审判工作之中,法官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在于审判实践,离开审判实践说法官的职业道德,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法律事务专科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事务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法律事务专科教育作为培养法律实务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引言法律事务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法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事务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法律事务专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现状1. 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法律事务专科院校近400所,在校生人数超过30万人。
2. 课程设置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法律事务专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同时,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建立,包括模拟法庭、实习实训、法律援助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3. 师资力量逐步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法律事务专科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逐步增强。
许多院校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就业前景广阔,社会认可度较高法律事务专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
社会对法律事务专科毕业生的认可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三、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法律事务专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院校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院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3. 教学方法单一法律事务专科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模式的完善
论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模式的完善随着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逐步完善,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旨在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解决法律问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当前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意义和现状入手,探讨完善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一、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意义和现状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是指在法律援助领域,大学生与其他组织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这种合作模式是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合作形式,可以通过兼顾各方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法律援助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援助实践能力;合作可以促进法律援助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开展,还会与社会法律援助机构、公益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开展合作;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项目合作、交流合作、培训合作、宣传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在逐步加强,形成了包括法律援助实践、法律援助培训、法律援助宣传等多方面的合作模式。
针对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模式。
1. 加强合作机构的选择和培养。
大学生法律援助对外合作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资源优势的合作机构,包括社会法律援助机构、公益组织、律师事务所等。
针对合作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包括定期沟通、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同时要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培养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合作机构的法律援助水平。
涉外法律人才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
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法律风险无处不在。
本案例以A公司收购B公司为例,探讨涉外法律人才在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概述A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一家拥有先进技术和优秀团队的国外企业。
在并购过程中,A公司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管理,专门聘请了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涉外法律人才负责法律事务。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评估在收购B公司之前,A公司聘请的涉外法律人才对B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1)公司法律地位:确认B公司的法律地位,包括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组织架构等。
(2)知识产权:评估B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3)合同及债权债务:审查B公司签订的合同及债权债务,确保无潜在的法律风险。
(4)劳动法律关系:了解B公司的劳动法律关系,包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
(5)税务问题:评估B公司的税务状况,包括税收优惠、税收风险等。
2. 法律尽职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B公司的法律状况,A公司聘请的涉外法律人才对B公司进行了法律尽职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1)公司章程:审查B公司的公司章程,确认其合法合规性。
(2)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审查B公司历次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确保其合法合规。
(3)合同及债权债务:核实B公司签订的合同及债权债务,确保无潜在的法律风险。
(4)知识产权:核实B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确保其合法合规。
(5)劳动法律关系:核实B公司的劳动法律关系,确保其合法合规。
3. 法律意见书在完成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尽职调查后,A公司聘请的涉外法律人才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对B公司的法律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律师CHINES E LAWYER
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协力巨匠律师学院
法律精英的摇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简称SUIBE )协力巨匠律师学院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招生。
作为上海首家全日制大学与律师事务所合办的律师学院,SUIBE 协力巨匠律师学院继承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2003年共同设立的巨匠律师实务培训项目的衣钵,于2014年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共同设立。
学院主要招收从事相关法律工作的实务界人士,包括青年律师、企业法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研究生及海外留学生。
学院主要采取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及国际化法律实务教育三大办学模式。
其中,非学历教育包括期限一年的巨匠律师精英培训班和期限两周到两个月不等的各种类型的短训班。
作为学院首次招生的重点项目,巨匠律师精英培训班提供了知识产权、金融、并购、外贸4大专业方向国内权威的专业提高课程,课程首次采用4个导师组、每组9名学生,精英小班化教育——延续“学徒”模式,带给学员全方位学习知识的机会和环境,实现导师与学员充分地沟通与交流。
在独特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学院开设了独特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根据律师业务的不同种类设置了基础培养课程,通过对律师营销、谈判技巧、法律实务
等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律师业务领域的基础技能和能力,从而夯实其执业能力;随后学员将进入专业提高课程,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使学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另外,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合作的短期游学、涉外讲座、外资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海外项目课程,培养出高端国际化律师,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其中,专业提高课程包括四大方向:(一)投资并购方向,包括公司治理、兼并与收购、资产重组等高阶课程;(二)知识产权方向,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及反垄断、337调查等高阶课程;(三)金融投资方向,包括银行、信托、基金、保险、互联网金融等高阶课程;(四)国际贸易方向,包括贸易救济、外贸综合服务商、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等高阶课程。
学院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律师精英和法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组建了专业务实、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聘任律师行业各专门领域中极富实务经验及有专业建树的中青年专家型律师担任各课程导师,并邀请业内翘楚、各大律所高级合伙人、500强企业高管、审判专家等担任顾问,为学员搭建基础法律知识与专业实务操作的桥梁。
目前知识产权、金融、并购、外贸四大专业方向中
夏思洁
100
2012
中国律师CHINES E LAWYER
5
最权威的专业提高课程由这四大专业领域领衔的专职律师、教授、公司负责人担任导师组组长:知识产权——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闽键;金融——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晨光;投资并购——君合律师事务所荣誉合伙人潘跃新;国际贸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旭。
四大导师黄金战队,虚位以待!
加入SUIBE 协力巨匠律师学院,顶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及企业高管以自身承办案件、从事的工作为指导纲领,带领学员从零基础、基础薄弱在短期内汲取部门法律精华与实务经验,使学员在学成以后有能力直接参与法律工作,弥补因大型项目、案件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断层而导致的工作机会流失。
此外,在国际化交流中,学院将为学员提供更多支持。
比如,1个月美国名校深度交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领导、巨匠项目的杰出校友与伯克利、杜克、UCLA 等美国知名法学院携手推动巨匠精英班的海外教育课程,以国内专业课程为基础,吸收美国相关法律课程的专业优势,帮助学员更全面地了解将来执业环境的发展趋势。
学员还可以去世界500强的美国总部、美国州法院进行访问。
律师学院将在3个月的美国交流课程中,安排学生走访部分世界500强的总部,与他们的法务总监、销售总监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帮助学员打开与企业沟通的大门。
学员还可以到美国律所体验实习,律师学院将为学员出具律师事务所介绍信,鼓励学员在境外的律所实习,体验国外律所的工作节奏。
对大家最关心的、毕业后能否获得实在的回报,理事长、联合院长、执行院长三方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到上海排名前20位的律师事务所就业。
君合律师事务所荣誉合伙人潘跃新是当年巨匠律师学院的创始人,也是此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协力巨匠律师学院4大导师之一,他见证了巨匠律师学院人才培养
的轨迹,对再次启动类似培训模式表示很有信心。
2003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设立巨匠律师实务培训项目。
第一期50多名学员,都是刚刚执业几年的“小”律师和有志于成为“大律师”的年轻人,学院的老师多是京沪两地大名鼎鼎的律界和学界“大佬”。
跟着这些顶级老师学习一年后,不少年轻人开拓了眼界,明确了职业方向和专业目标,从此职场之路越走越宽,不少人在各地崭露头角,大多进入京沪主流律师事务所,成为骨干力量。
巧的是,当年巨匠一期有7名律师在协力所,均各有担当,也再次印证了实务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事隔12年后,协力所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作,再次让“巨匠”复校,迅速得到多方响应和支持。
其中,部分有3年左右从业经验的律师认为,通过律师学院的培训,能够改善知识结构,建立高层人脉,通过海外游学可以扩展视野,获得更好的资源。
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早一点进入正轨培训,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更大的回报。
18万的学费可以让他们跟着律师界真正的大腕,学习最顶尖、最有发展潜力的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服务知识,可以让他们进入法律服务的“最高尖”领域,获得横跨国内外的优秀发展平台。
从长远看,可以取得很有想象空间的超值回报,想要达到提升自己法律服务技能的目标,SUIBE 协力巨匠律师学院是首选。
SUIBE 协力巨匠律师学院的成立将为法律专业人才的提升培养和合理流动开创新的平台,提升法律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法律界相关人士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
法学院与律师事务所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必将推进法学教育、法律实务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促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需求,为法律人才与国际社会的无缝对接提供有力保障。
10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