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鉴赏电影《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影视分析

知天易,逆天难————浅析《霸王别姬》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的我并不明白程蝶衣那深邃的感情,只知道可能是她从小就有一种阴柔之美,在大师兄小石头的阳刚之气的庇护下,自然会产生一种区别于爱情的依恋之情,只知道他是入戏太深,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
事隔许多年之后的今天重新审视《霸王别姬》之后却明白了程蝶衣那不疯魔不成活背后,却一直是为了那四个字而活的,活的如此纯粹,如此洒脱。
这也是我第一次没有参照网上众多影评来写的分析,只是想自己一点点悟出些许道理,只怪自己看书以及阅历真的不多,最起码无法赶及导演,也就无法十分深入,纠集情感,能悟出多少算多少吧,本文将从三个时段来分割电影的脉络,近我所能挖掘细节,我觉得一个部好的电影,能百看不厌的原因,除了那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那些能够不断被找到的细节魅力了。
一、少年时期——40十分钟被扭曲的童年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从两人的少年时期说起,而是以两人十一年后重聚为开端,几句简短的台词就已经模糊的道清了两人的关系、以前的身份、以及二人的性格——蝶衣心思缜密如女子、小楼粗犷豪爽。
之后舞台之上的光慢慢亮起,霸王别姬的字幕出来,电影进入正片叙述。
每个人的性格,大抵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形成的,大多都是跟童年的遭遇有关,程蝶衣也不例外,影片一开始就是由蒋雯丽饰演的艳红抱着年幼的程蝶衣穿梭闹市,观赏喜福成戏班街头卖艺。
此时通过周围人的态度已经明白艳红的身份很特殊,是属于封建时代遗留的悲剧产物——妓女,而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在此之前的蝶衣生活环境是怎样一种状态。
也就在看戏的时候,蝶衣第一次邂逅了段小楼的阳刚之气。
这一场戏也是始终追求自由的小癞子的第一次逃跑,而此时的蝶衣还想不到,小癞子这个角色会成为困扰他半生的梦魇。
之后艳红把蝶衣送到喜福成,求关老爷子收留。
关老爷子也是促使蝶衣日后品格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和后面即将出现的大太监张公公一样,关爷也属于上朝遗老,或者说整个戏班子的风骨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有着那个时代的骄傲,与新旧时代交替的迷茫与执着。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片于1993年上映,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电影界的巅峰之作。
影片以京剧《霸王别姬》为背景,以两位戏曲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背叛和人性的悲壮故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从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剧情设计和意象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电影《霸王别姬》通过对主要角色的塑造传达了悲剧美学的主题。
程蝶衣和段小楼作为两位京剧演员,他们在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传递着热血和梦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和选择却逐渐扭曲。
程蝶衣的追求自由和真爱最终变成了她被迫选择放弃一切的悲剧;段小楼的痴迷、执着以及对恋人的不舍堪称悲剧的化身。
两位主角都在悲剧性的命运中摇摆,在悲剧美学的基调下展开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戏剧。
其次,电影通过情感表达和剧情设计有效地展现了悲剧的力量。
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纠葛如同一场无法逃脱的悲剧,使观众沉浸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中。
由于命运的捉弄和自身的错误决策,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最终的满足,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结局。
电影中没有被过多的情感宣泄所淹没,而是通过情感冲突和情感回归的变化展现了悲剧的威力。
此外,《霸王别姬》在意象符号的运用上也有着悲剧美学的独特性。
例如,电影中重要的道具之一——京剧脸谱,代表着程蝶衣和段小楼角色的戏剧性和现实生活的转换。
京剧脸谱往往是以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细节描绘而成,而电影中的这一符号则呈现了灰暗和凄凉的色调。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隐喻了整部电影的悲剧主题。
另外,电影中充斥着红色的意象,这象征着爱和热情,但也预示着悲壮的命运。
这些符号的使用为电影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悲剧美学。
最后,《霸王别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对音乐、服装和舞台设计的精心打造,将悲剧美学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隐喻人生的戏——论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内涵

隐喻人生的戏——论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内涵隐喻人生的戏——论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内涵导语: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传递深刻的主题和哲理。
而且,电影也可以通过隐喻的手法,以一种更加抽象的方式去触及人们的内心。
“霸王别姬”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戏剧、战争与爱情的嵌套,以及对一个反复出现的“领袖”形象的探讨,展现出了人生的戏剧性和不断变幻的命运。
一、戏剧与人生电影《霸王别姬》以“戏剧”作为核心元素,通过表演艺术来探讨人生和命运的关系。
从片名可以看出,电影导演陈凯歌将“霸王别姬”作为整个故事的一种象征性的寓意。
霸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而“别姬”则代表了霸王的战败和离别。
“霸王别姬”,直接将这两个元素联系在一起,意味着这是一段悲剧性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生的一场大戏。
电影中,主人公之一程蝶衣是“霸王别姬”的传统戏曲表演者,他刻苦学习表演艺术,追求完美的表演和戏剧人物。
然而,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悲剧,他邂逅了同样成为他生命中一部分的同性伴侣段小楼,却被命运所逼离开了他。
并且,在整个电影中,“霸王别姬”作为戏剧的形式不断重复出现,象征着程蝶衣命运的轮回和无尽的悲剧。
二、战争与爱情的冲突《霸王别姬》中,战争与爱情这两个不可调和的主题相互碰撞,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电影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内战和抗日战争相继爆发,枪声不断,国家危亡。
“霸王别姬”这部戏剧的演绎成为了宣传抗战的艺术手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们也饱受折磨和痛苦。
战争的摧残使得主人公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得不面对被战争撕裂的家庭,被迫停止表演,选择去参军保家卫国。
而在战争的背景下,他们的爱情也变得更加脆弱和不可实现。
程蝶衣和段小楼虽然相爱,但却因为社会的压力和战争的强大势力,无法在一起。
他们的爱情深埋在心底,化为一份永远的遗憾。
三、“领袖”的隐喻《霸王别姬》中,反复出现的“领袖”形象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隐喻,又是对主人公命运的象征。
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影评《霸王别姬》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力作,让我深深陷入了其中,无法自拔。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京剧和同性恋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性、爱情和追求自由的深刻探索。
首先,我要称赞导演陈凯歌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从服装到化妆,从舞台布景到音乐配乐,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导演的用心与精益求精的态度。
特别是京剧的舞台表演,每一场戏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京剧的世界中。
导演通过精心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手法,将京剧的独特魅力完美呈现,使观众无法抗拒其美。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令人难以忘怀。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是一个才华横溢但内心孤独的京剧演员,他的表演让人动容。
他在电影中的表演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共鸣,他的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坚持让我深深感动。
而巩俐饰演的小桃则是一个坚强而又无奈的女性形象,她的爱与被爱的纠结让我心痛不已。
这些角色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同经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
最重要的是,《霸王别姬》通过京剧的艺术形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无奈。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们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挣扎和矛盾。
程蝶衣和小桃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残酷和无情,他们的爱情被社会和道德所束缚,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这种无奈和痛苦的情感在电影中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剧情的推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观众对人性和爱情的思考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充满艺术美感和情感共鸣的电影。
它通过京剧的形式和角色的刻画,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无奈。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自由、爱情和生活意义的问题,它的影响力超越了电影本身。
如果你追求高质量的电影艺术和深度的情感体验,那么《霸王别姬》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部电影。
电影《霸王别姬》的评析

电影《霸王别姬》的评析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一部经典作品。
该片于1993年上映,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霸王别姬》进行评析,探讨其在情节、角色塑造、艺术表达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一、情节与叙事结构《霸王别姬》的情节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以两位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在政治、爱情和艺术之间的纠葛。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呈现,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手法,将观众引入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世界。
这种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加了观影的乐趣和思考的空间。
二、角色塑造与演技表现《霸王别姬》中的角色塑造极为精彩,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是一个才华横溢、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又是一个深受爱情折磨的人。
张国荣通过精湛的演技,将程蝶衣的内心痛苦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为之动容。
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则是一个坚定而忠诚的人物,他对程蝶衣的爱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巩俐饰演的女主角菊仙则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
三、艺术表达与主题思想《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背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展示和探讨,传达了对艺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影片中的京剧表演场景精彩绝伦,舞台上的精湛演技和华美服饰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京剧演员命运的描绘,探讨了艺术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使得《霸王别姬》不仅仅是一部情感剧,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之作。
四、影片风格与视听效果《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和精心构图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十分鲜明,红色和金色成为影片的主色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此外,影片中的音乐也是其一大亮点,曲调悠扬、旋律动人,与剧情相得益彰。
观霸王别姬后心得感受5篇

观霸王别姬后心得感受5篇昨天朋友推荐《霸王别姬》让我看,160分钟通宵看完。
好困,粗略的写下观后感:人生如戏,既有入戏,也能出戏,戏终人散。
程蝶衣是入戏,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并且能从一而终,但不能出戏。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1观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后感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
甚是凄凉。
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
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
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
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
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
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影片的最后,程蝶衣和段小楼因种种原因走向了决裂。在这一幕中,导演运 用了大量的远景镜头和侧光镜头,将两位主角置于画面的一角,从而强调了他们 处境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此外,还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了演员们的细微表情变化, 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深刻情感和时代变迁的 电影。陈凯歌导演通过精湛的镜头运用,将人物的情感、社会的变迁以及电影的 主题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影响力的 影片。
,他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他曾经为了生存背叛过自己的信 仰,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再者,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霸王别姬》也具有浓厚的悲剧氛围。电影中展 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包括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事件。这些历史背景的 设置,使得电影的悲剧色彩更加深刻。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霸王别姬》运用了多种悲剧美学的表现手法。 电影中采用了许多抒情和象征性的场景,如“霸王别姬”的经典场面、小石头用 石膏板砸头圆场等,这些场景将电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电影还通过 细腻的摄影、优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两位主 角的人生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近百年间的变迁和发展。这部电影不仅是一 部成功的艺术作品,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瑰宝。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 来说,它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感谢观看
二、叙事视角
在电影中,陈凯歌采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式,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 的发展。这种叙述方式既增强了影片的立体感,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角色 之间的情感纠葛。
三、语言特色
1、京剧元素的运用
电影《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背景,因此电影中自然少不了京剧元素。影片中 多次出现京剧表演场景,如《贵妃醉酒》、《空城计》等经典剧目。这些京剧表 演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也为电影的主题增色不少。
《霸王别姬》电影评析

《霸王别姬》电影评析《霸王别姬》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的中国电影,于1993年上映。
该片以中国京剧为背景,讲述了两位男演员在剧场中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影片融合了京剧、爱情和悲剧元素,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霸王别姬》进行评析,探讨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霸王别姬》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这部电影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它是中国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这一荣誉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霸王别姬》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商业价值,更在于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入探索,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其次,我们来探讨《霸王别姬》的艺术价值。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脱颖而出。
陈凯歌导演通过对京剧的细致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入剖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世界。
影片中的演员们以其出色的表演和情感投入,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和深度。
同时,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霸王别姬》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真实描绘。
然而,《霸王别姬》并非没有争议。
有人认为该片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暴露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压抑,以及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这些问题在电影中被深入探讨和呈现,引发了观众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同时,影片的结局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认为它过于悲观和消极,而有人则认为它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这些争议和讨论使得《霸王别姬》成为了一个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的作品。
综上所述,《霸王别姬》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的电影。
它通过对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以及对情感和人性的真实描绘,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该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霸王别姬》戏剧人生中的悲与美

《霸王别姬》戏剧人生中的悲与美《霸王别姬》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戏剧人生中的悲与美。
影片以中国京剧为背景,通过两位男主角的命运交织,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常。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优秀的制作水平所震撼,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影片以戏剧表演为线索,讲述了两位男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恨情仇。
程蝶衣是一个天才舞台表演者,他在京剧舞台上的才华无人能及,但他的性别却成为了他命运的枷锁。
段小楼则是一个温柔而坚强的男人,他对程蝶衣的爱深沉而无法割舍。
两人的命运纠葛在京剧舞台上展开,他们的生活与表演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
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表演,将悲剧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程蝶衣的生命中,他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他的性别使他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他的爱情也被时代和社会的禁锢所束缚。
然而,他依然选择了戏剧舞台,将自己的情感和才华倾注其中。
他的表演让人动容,他的生命让人心痛。
而段小楼则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悲剧,他的爱情被无情地拒绝,他的心灵被撕裂。
他的坚持和执着让人感动,他的爱情让人心碎。
影片中的悲与美并存,正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常。
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命运被时代和社会所左右。
然而,他们依然选择了爱,选择了戏剧舞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让人敬佩,他们的爱情和才华让人动容。
正是在这种悲剧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美丽。
影片的制作水平也是无可挑剔的。
陈凯歌导演运用了精美的摄影和布景,将京剧的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配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它将京剧的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让人沉浸其中。
演员的表演也是出色的,张国荣和巩俐的精彩演绎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为之动容。
《霸王别姬》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电影,它通过戏剧人生的故事,探讨了人性和命运的复杂性。
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赵晴(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摘 要: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识替换。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影片正是通过《霸王别姬》的故事,进行时代悲剧的救赎,让人们跟随角色悲剧的命运对历史进行反思。
关键词:灵魂;结义;蝶衣;救赎《霸王别姬》(1993,导演陈凯歌,编剧李碧华、芦苇,美术杨占家)影片围绕同名京剧铺展开来,通过讲述京剧人“程蝶衣”和“段小楼”从“结义”“从艺”、到“背叛” 的生命历程,以京剧艺术为反思对象讲述戏与人生的关系,人性中的“迷恋与背叛”,展现出雄浑的史诗美。
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识替换。
他们运用象征、隐喻等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在影片中的三大章节,九个分中心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应的具体的美术设计中均有明显的表现。
在影片叙事的起承转合和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中,电影美术既创作出了服务于电影情节帮助完成戏剧任务的场景形态,又生发出了服务于电影核心含义的意境。
一、开场全片开场还未正式进入叙事的第一篇章,而是讲述打倒“四人帮”后段小楼与程蝶衣再一次排《霸王别姬》的场面,影片以《霸王别姬》的“戏中戏”贯穿影片,以这出著名京剧开场破题,又在影片结尾的“姬别霸王”承题,首尾呼应,分别点名、总结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走进剧场,黑暗中仅有一处光线照射进来,画面中的丁达尔效应使场景更添戏剧效果,段小楼和程蝶衣仿佛置身于巨大的人生舞台上,上演一出戏剧。
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

浅谈电影《霸王别姬》的美术分析作者:赵晴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2期摘要: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识替换。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影片正是通过《霸王别姬》的故事,进行时代悲剧的救赎,让人们跟随角色悲剧的命运对历史进行反思。
关键词:灵魂;结义;蝶衣;救赎《霸王别姬》(1993,导演陈凯歌,编剧李碧华、芦苇,美术杨占家)影片围绕同名京剧铺展开来,通过讲述京剧人“程蝶衣”和“段小楼”从“结义”“从艺”、到“背叛” 的生命历程,以京剧艺术为反思对象讲述戏与人生的关系,人性中的“迷恋与背叛”,展现出雄浑的史诗美。
中国影坛上的“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家们在影像造型的观念下,将中国电影中普遍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等传统的创作意識替换。
他们运用象征、隐喻等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在影片中的三大章节,九个分中心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应的具体的美术设计中均有明显的表现。
在影片叙事的起承转合和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中,电影美术既创作出了服务于电影情节帮助完成戏剧任务的场景形态,又生发出了服务于电影核心含义的意境。
一、开场全片开场还未正式进入叙事的第一篇章,而是讲述打倒“四人帮”后段小楼与程蝶衣再一次排《霸王别姬》的场面,影片以《霸王别姬》的“戏中戏”贯穿影片,以这出著名京剧开场破题,又在影片结尾的“姬别霸王”承题,首尾呼应,分别点名、总结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一史诗电影便借戏曲“开场”的手法隐喻了主题。
二人走进甬道,场景幽暗,集中的光线拖长二人的影子,仿佛二人身处梦境一般。
走进剧场,黑暗中仅有一处光线照射进来,画面中的丁达尔效应使场景更添戏剧效果,段小楼和程蝶衣仿佛置身于巨大的人生舞台上,上演一出戏剧。
浅析《霸王别姬》的电影艺术

文化艺术 |浅析《霸王别姬》的电影艺术□杨新月/文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还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具有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
《霸王别姬》极佳的镜头语言、经得起推敲的人物剧情和意蕴无穷的思维内涵,时至今日,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浅析《霸王别姬》的成功之处,以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1 电影剧情1942年的冬天,9岁的小豆子被当妓女的母亲切掉左手上那根畸形的指头后送入关家戏班学戏。
小豆子与师哥小石头关系亲密,同吃同住、一起训练。
后来,两人成为当红的名角。
小豆子唱旦角,艺名“程蝶衣”,小石头唱生角,艺名“段小楼”。
《霸王别姬》是他俩的拿手好戏。
他们俩与京戏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
影片最后,程蝶衣自刎而亡,如同谢幕的角儿,结束了这出悲剧。
某种程度上,“小豆子”和“程蝶衣”,两个名字象征了主角不同阶段。
前者是主角的童真与蒙昧,而后者则是华美的壳子和枷锁,象征着主角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的悲剧命运。
2 导演巧思2.1 通过人物角色的命运隐喻时代一个电影要给观众以震撼和触动,首先要先写好故事,其次要讲好故事。
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又称第五代导演。
他们经历过新中国的艰难时期,总是想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架构和民族心理的特点。
陈凯歌正是其中一位。
在《霸王别姬》之前作品,如《黄土地》《边走边唱》也都蕴含着对历史的独特情感,让很多中国人颇为触动。
这些电影让陈凯歌获得了很多奖项,如《黄土地》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奖项。
《边走边唱》让陈凯歌获得第4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然而,这些电影似乎有些“曲高和寡”。
为了贴合大众,陈凯歌导演进行了一次创新。
在《霸王别姬》中,导演将历史背景弱化,片中并未有明显的战争苦难,反而用别的形式暗示了家国的背景。
《霸王别姬》影评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
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程蝶衣对段小楼,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同性恋。
戏中的程蝶衣本身就是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痴情戏子,正如他师兄所言"不疯魔不成活",他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来自于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亲情,那是一种眷恋,一种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
这种感情,也是一种习惯,完全基于精神,那是柏拉图式不现实的,却也是最纯洁最震慑人心的。
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
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
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文革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
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最后程蝶衣用自刎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信条:从一而终!程蝶衣最后效法虞姬自刎,更将片中戏与人生的关系完全转化为隐喻关系,他已经与虞姬合而为一,他的一生从此也成为《霸王别姬》这本京剧一个演出的版本。
从二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时代到文革后的现代,程蝶衣的虞姬依旧自刎别霸王,而段小楼的霸王依旧张目瞠舌,惊讶得不知所措;彷佛历史什么都没有真的改变过。
总体来说《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并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陈凯歌的导演手法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全片的摄影、画面设计、色彩、音响效果等技术层面的处理极尽考究,真是一种视觉的盛宴。
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电影通过蒙太奇手段可以自由地衔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影片交替自如的表现一段跨度很长的历史;也可以对比不同的镜头,强化影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也可以把事件和环境融合,渲染氛围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感受艺术化的表达出来……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没有蒙太奇,就没有了电影。
霸王别姬 影评

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是一部让人心碎的电影,它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影片通过两位戏剧艺术家在中国动荡时期的命运展开了深刻的叙述,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战乱年代的无情和人性的脆弱。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通过跨越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将两位主人公的命运与中国的动荡历史相交织。
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坚守和迷茫。
这种叙事手法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加真实地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其次,影片的表演非常出色。
张国荣和张丰毅的精湛演技让人动容,他们将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最后的离别场景中,张国荣和张丰毅的表演让人不禁泪目,他们的情感流露让观众深深共鸣。
最后,影片的艺术表现也非常出色。
导演陈凯歌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镜头语言,将战乱年代的中国呈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舞台上的戏剧表演场景,通过绚丽的服装和精彩的舞台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苦难。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的电影。
它通过精湛的叙事、出色的表演和精美的艺术表现,让观众不仅在情感上受到触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中国。
这部电影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让人终身难忘的佳作。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的美学特征

爱情,渴望用一生活在一场不真实的戏中,也看到他被 救程蝶衣性命。在文革之中,这把剑成为罪证,也正是
现实的摧残和梦的幻灭,这带给我们的伤感是多重而丰 段小楼对于这把剑的不认同直接导致了程蝶衣的崩溃和
富的,也正是这部作品深刻而不隐于岁月的原因之一。 几近疯狂的揭发言论。这把剑的最后出场正在曲终之时,
二、多元的叙事原则
行业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沉浮、个人沉浮中情与爱、得与 次出现在袁四爷府上,那夜尤为漫长,可最终蝶衣得了
失的交织。
剑,送到小楼手上时,是他的新婚之夜。说好的“正宫
在这样的层层嵌套之下,我们能看到作为个体的人 娘娘”,是一个女人。此后就算二人唱戏分分合合,剑
所面临的各种抉择和挣扎。就像我们看到程蝶衣渴望的 却一直挂在段小楼家中,直至不得不用以求助袁四爷拯
过程串联起来,以上这几点使这部影片更具欣赏分析之 缈和真实掺杂的迷幻感更能感动观众。
价值,也更有独具一格的魅力。
其二、电影将人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每一个电影
关键词:《霸王别姬》;选材;叙事;线索;隐喻符号 中出现的配角都经别有深意的设定,从而以小见大地突
出主角变化和时代更迭,这正是多元化的体现。剧中的
“说好的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 每一个人物都有故事可讲,都能大写特写。例如小癞子 辰,都算不得一辈子……”。① 程蝶衣想把他的一生都融 的逃跑和死亡奠定了程蝶衣一生唱戏的梦想基础、张公
在京剧《霸王别姬》的身段唱词里,却终而不得。人生 公和袁四爷对程蝶衣性向的影响、张公公最终的结局表
如戏,戏如人生。他,和那个时代的太多人,都最终在 示着民国的落没、袁四爷的死表示着共产党对文艺界的
影视评论
浅析电影《霸王别姬》的美学特征
杨环宇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学角度鉴赏电影《霸王别姬》(PS:老师我真的非常欣赏这部电影,所以我在这份影评中不仅从美学角度分析,还从别的视角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应该没有关系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堪称中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好电影。
主题是围绕京剧的戏班子徐徐展开,主人公程蝶衣和段段小楼在中国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上演了一出慷慨悲壮的人生大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部电影错综复杂的主题与人物爱恨交织的鲜明情感不得不令我感慨万千。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导演并且很巧妙地将文化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街市、四合院、古老的城墙、传统的小吃、鸟笼、蛐蛐罐儿、大烟等等……这些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影片之中,就连胡同中的各种吆喝声都被渲染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当然,片中的京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亮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影片。
《霸王别姬》的对白很精炼,最大的特点很有京味,把那种京剧,京腔味表露得一览无余。
《霸王别姬》的人物对白简短但很倾注感情。
当然,对白在蒙太奇中也发挥着发挥重大的作用。
譬如一些台词:“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梨园里师傅对刚入喜福成科班的小豆子的训话),这些对白在一定程度也交代了人物以后的命运发展。
用一句北京话说:“很有艺术的范儿!”正是这种诸多表现元素反映了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段小楼代表的是真性情、勤恳踏实的真实人这一典型形象,他见证了这段时代老实憨厚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社会摧残从而堕落的。
他本是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从小在戏班子里就认真刻苦,面对强暴爱打抱不平,尽管他有着普通男人本能的爱好——去逛花满楼,也曾偷懒堕落一度沦为卖西瓜的大汉和斗蛐蛐的老爷。
一身傲骨的真男人小楼敢爱敢恨,从小就是为小豆子打抱不平的好“师哥”;面对菊仙遭受的羞辱他敢于挺身而出,兑现自己的诺言;面对疯魔入戏的师弟他在关键时刻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霸王救虞姬”;面对袁四爷的鄙夷他不畏惧权贵而敢于反抗;面对日本鬼子的入侵和闹事的军阀,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步一步啃噬去了他高贵的灵魂、击垮了他对于真善美的社会的期待、逼迫他放弃了一直以来对“好人有好报”的笃信。
他反抗闹市的军阀最终换来的是菊仙的流产和戏班子的赔款、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最终还是依靠袁四爷的权贵被迫说假话得以拯救了蝶衣。
他最终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承担了很久的责任,具有象征意义的是,电影镜头展现给我们的是他无法再往脑门上拍砖,就算硬拍也不行——因为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他了。
文革时期面对红小兵的暴打让他屈从于所谓的“劳动人民”无奈上台,出卖师弟、放弃了菊仙。
他已经忍受了很久,他累了,倦了,被生活折磨得无力抵抗了。
既然自己是为了能换回一个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可是努力到最后发现放弃抗辩、逆来顺受才能换回好的生活,那何必努力?何必追求真善美?这着实是悲哀的。
小楼不懂生命的哲学,他与蝶衣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追寻自己的生命的本能而生活的,他是同时代那些广大普通人民的缩影,假丑恶可以换来和平安稳的生活,而真善美在残忍的现实面前都不值一提,甚至屡屡给自己制造麻烦,何必一如既往“从一而终”地做人?当最后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珍贵,而所承担的责任又是多么的虚幻的时候,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不能怪小楼选择了堕落,这是一条同时代人多数选择的道路,顺天知命,这是中国人的“忍“,忍得无奈。
他们面对绝境和命运的不公也曾挣扎也曾反抗,可是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同样的结局?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人性也就麻木了,淡漠了,妥协了。
而蝶衣的纯粹就在这个时候起作用了,如果那个遮蔽自己的保护伞消失了,你的选择是什么?与被迫屈从于现实的”假霸王”小楼恰恰相反,“真虞姬”蝶衣为了他内心至高的理想选择了“从一而终”,为了他的京戏,为了纯粹,为了美,他选择了死,“霸王别姬”式的死。
正如电影里小楼每次演完戏都卸妆和蝶衣出现的镜头多是带妆一样,蝶衣一直生活在虚幻里。
蝶衣饰演的虞姬风华绝代,虞姬给他带来了荣耀与喝彩——程老板的名气红遍大街小巷,荣华富贵的生活伴随着他,从封建社会下袁四爷等权贵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时期、日本军队侵华、国民党掌权、共产党执政、哪怕是文革时期,“虞姬”这一角色都是光荣的、耀眼的、万众瞩目的。
幼年的小豆子受尽了人世间人情淡漠,他不成熟的内心面对恐惧和强暴选择的不是勇于面对,而是将所有的责任都转移到了虞姬这个旦角上。
他以为这是一种解脱和面对,其实他是在逃避假丑恶的世界,逃避真实的自我。
蝶衣他始终没有走出那场戏,因为他真实的过去是不忍直视的,他以为都是师哥和虞姬的原因他才拥有了现在的一切。
他缺爱,缺少安全感,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理解并不完整,但他渴望爱,渴望认同,他最高信仰是他虞姬的“从一而终”。
所以他无法宽恕师哥选择了菊仙、不曾拒绝懂戏的日本人青木邀请他唱堂会,与真正懂戏、懂他、懂虞姬的袁四爷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那也许也不算是暧昧吧,不像小楼最终诋毁他那样是袁四爷的“男妓”,至少还有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纯粹之情吧。
他不关注现实不关注人情世故,他眼里没有人情冷暖,没有国家大义,没有是非之别。
一切都是为了戏,一切都是因为戏。
那句“他倒是入了化境,不分雌雄“形容蝶衣着实不假。
他看似不合人情的倔强与执念,都是源于他的精神支柱。
正如蝶衣这个人的虚幻一样,他的美和纯粹是他自欺欺人的工具,他从来没有真正纯粹过,他一次又一次因为世界的原因割舍原本的自我,以至于他的结局是必然的死。
他这是个悲剧--现实连一个借口,连一个虚幻的角落都不曾为蝶衣留下。
死亡是他离崇高的理想最近的方式,现实的残酷已经无法包容一个为戏而生为戏疯魔的人。
影片为我们探讨了人生的终极问题——虚无与存在的意义。
究竟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终究是像蝶衣一样看透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以虚幻之态活于世间,为最高理想而终结自我还是像小楼一样生活在真实底层的社会中,在命运的洪流中反复挣扎苦苦追求,被生活磨炼至心力憔悴,为现实所屈从?这一切造就了整个悲剧式的霸王别姬,不仅仅是一出悲情的戏,更是一代人悲剧的人生、一段中国历史的悲惨阴暗的一面。
而蝶衣的性别认同问题也是影片中最具独特的一笔。
小豆子年幼时即惨遭妓女母亲的遗弃,初来乍到的他没有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可以说连人性温暖的一面都没有接触过。
面对戏班子非人性化的严苛的训练和底层社会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状况,他的童年灰涩而充满了恐惧,他幼小而无力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一切屏障,哪怕一点点鼓励和温暖都不曾有,那应该是来自母亲的爱啊,可全都不曾笼罩过小豆子。
影片中年幼的小豆子——无助而孤苦的大眼睛、瘦削的身子几乎一直以一言未发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为了一串冰糖葫芦与小赖子逃跑后亲眼看着他上吊身亡,而影片中反复出现小豆子总是背错的台词“我本是少年郎,又怎是女娇娥”和年幼的小豆子被张公公的玩弄,影片用这样一种血淋淋的寂静无声镜头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残存的封建社会丑恶的一面。
场面的调度和人物的调度尽善尽美。
在本片中,所安排的演员的调度形式的着眼点布置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出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中的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拍摄时更强调遵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为了使电影形象的造型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更注重从剧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场面调度。
使这部电影的过渡也显得自然而流畅,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后,画面悄无声息地由亮转暗、由暗转亮,婉转而出下一段主题。
比如:在片子的开头,小豆子被切去手指,小豆子的脸部特写,手部特写,反复两三次出现街道,再结合音响“磨剪子来,镪菜刀”以及“低沉的鼓声”。
一直以来对于爱与信任的渴望让小豆子成年后成为蝶衣仍然没有改变对于师哥的依恋。
他眼里师哥是他的庇护所,虞姬是他的全部,他幼年即否定了自我,否定了周围的所有人,他只能在潜意识里紧紧用“戏”中的形象将自己包围,将自己取代,为的只是躲开所有的阴暗所有的虐待和所有的人,他也就远离了真实生活,远离了人性的温情。
加上被妓女母亲的抛弃、小楼为了女人而离开让他潜意识里对于菊仙充满了厌恶和误会。
这是一种病态的爱和占有欲。
他的“不疯魔不成活“,是他爱到深处求之不得的无力和悲怆。
曾经的蝶衣活在他的霸王护着的世界中,无需担忧外界一切纷扰,任他世道再乱,也是小楼的霸王,他的虞姬。
蝶衣的爱,在冷漠残酷的世界里,自私而专一地献给了”霸王“,献给了他的理想。
可悲的是,他最终发现自己的爱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在被践踏,他的最高理想也在被侮辱和践踏,最终他含恨含泪的狰狞地说出“你们都在骗我,全都在骗我”那句话,是他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连“霸王”都下跪了,屈服了,“虞姬”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历史和现实的映照,足见是他最终放弃了拯救自我,放弃了对小楼、对所有人和社会的一切幻想,他已经分不清你们、他们和自己了。
究竟是谁在骗谁?究竟生命是幻象还是真实?一切都已经无足轻重,一切都已经无关紧要,他,程蝶衣,心死如灰,无力再爱。
所以他最终选择疯狂地报复,但他实在无法忍心、也无法接受自己亲手“揭发”自己的师哥这一事实,他最终选择报复自己一如既往憎恨的人——菊仙。
“你们斗她啊!斗死她!”可笑可笑,蝶衣斗的哪里是她啊,斗的是命啊!他撕心裂肺地哭喊,发了疯似的破口大骂,那是被命运折磨和摧残了多久之后的宣泄啊,斗菊仙那是一次机会,自己高尚了太久,下三滥的人太多,既然假丑恶能顶替真善美,他也要作践自己一番,那就让自己痛苦,那就折磨自己,首先把最爱自己的人折磨至死,这样最好——他内心忍受着无限的痛楚抑郁而终。
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难以理解,可这是蝶衣内心深处的无力的哭喊和无限的绝望啊。
菊仙懂她都懂,她从一而终地隐忍而包容。
蝶衣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让他选择了死亡,小楼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让他选择了屈服,而菊仙对现实的质疑和拷问,她坚定如一,选择了善良、宽容和爱,人性之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全部的体现。
可电影有意思地赋予了菊仙旧社会的妓女这一角色,她面对着社会的歧视和命运的不公忍辱负重,可终归她不是“霸王”,她也是个普通人,一个需要爱的女人,她渴望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小楼,有和小楼的孩子这是她最基本的愿望,小楼是她“哪怕我跟着你去街边乞讨“也不绝望不放弃的人生依靠,可电影还是巧妙地为菊仙画上了悲剧的一笔,“窑姐儿终归是窑姐儿,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菊仙在面对小楼的放弃之后选择了死——脱下了那双红绣鞋,走的时候干干净净,离开花满楼也好,离开这个已经人情尽散的世间也好,她选择“从一而终“,纯洁地高贵地离开,这是她坚定而一如既往的信念。
但她的人性之美本身超越了爱、情,而恒久的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