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付出,不只是这么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父母的付出,不只是这么简单。

和朋友聊起孩子,聊起对孩子的付出。

对于付出这个词,我是有点不喜欢的。当决定要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准备好了做为一位母亲所需要做的事情,我称为“父母份内的事”,而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更不是父母居高临下的一种强加,绝不是像ZF一样“我说了就代表我做了”。

我理解的付出,应该是身为父母立足责任感,加上对孩子的爱,所能想到且能做到或者尽力去做的事情,统统称为“付出”。比如:给孩子提供旅行、阅读的环境。这种付出的出发点是爱,是心甘情愿,是不求回报的。有没有给孩子买了几本书后就要求孩子的作文水平立即提高?父母还可以内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所做所为,是否出于真爱?哪怕形式上看起来是一些给孩子创造的小挫折或者打压,但本质上是为了孩子整体成长真正有益的。比如有耐心等待一个慢热的孩子渐渐找回自信,又比如在合适的年龄让孩子学会独立,眼看着孩子要撞墙也要让他去撞一下才能真正体会到成长的滋味。让一向学习好的孩子体会到人外有人的境地,就算孩子一时失落也无妨,他总会体会到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而父母能耐心、包容地同意孩子不去竞争班干部、学生会,也是考验父母的智慧。

不求回报,并不是不求效果,没有互动,只做不管其他。绝不是。

有时,父母会觉得委屈。自己也像其他父母一样,为孩子做了很多。给孩子报学习班,请高明的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买各种先进的电脑、学习相关的东西,每年假期安排国内国外的旅行,做父母做得

尽职尽责。但孩子的反应呢?总是那么不紧不慢,不痛不痒,同样的学科,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了,但怎么就感觉丝毫没有见效呢?这时候,做为父母可以宽慰自己的只能是:天赋的差异。

我听着朋友向我诉说,我间或问几个问题,然后朋友很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从付出的角度上说,我做得很多。但与其他父母有些不同,是我内心的不同。我始终是发自真心非常开心地参与其中。我投身到亲子阅读论坛浸润多年,把自己修练成熟知童书出版的人;我潜心研究各路英文阅读的路数和经验,收集网络上可以搜到的所有音频、视频、电子书,按孩子的接受程度一点点提供;我收集各种历史、艺术类的各种小故事、各种视频和好玩的东西,陪孩子一起看,一起感受人文学科给平凡生活带来的愉悦感;我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夏令营、旅行;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我也是提前研究、试听,筛选出适合孩子并有着先进理念受孩子喜欢的机构……我没有因为这些投入的精力和占用的时间而抱怨,我不觉得做这些很辛苦,我喜欢和各种各样的父母交流,吸收别家之长,也喜欢和各种兴趣班、学校的老师沟通,密切沟通,交换教育理念,观察孩子在各种环境里的反应和接受程度。这些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一直坚信,陪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所得到的收益一点也不比孩子少。这是外围。外在的东西,更多彩斑斓,更眩目,让人很难警醒。

时常反思,时刻反思,是否适合孩子此刻阶段的成长?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是否可以慢一点?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是

孩子喜欢且对他成长有益的吗?是否盲目跟了潮流?

反思、内检,这些更重要。通过与孩子每天的陪伴与沟通,听孩子讲着她感受到的一点一滴,做父母的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面对英文兴趣班,孩子是否对作业量感到有负担?进而要清楚,有负担时,是孩子的水平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还是老师有些拔苗助长的因素?孩子跟不上,是否可以和老师沟通请老师放慢节奏?还是要课后与自己孩子多付出些时间和精力来追赶?从老师那里了解,大部分孩子的接受程度是怎样的?孩子对兴趣班接受吗?喜欢并接受的话,是喜欢什么呢?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还是喜欢某个老师的有趣?找到每一件孩子喜欢的事情背后,那个激发孩子喜欢的点。

找到孩子的点。这个很重要。你清楚孩子某门功课的好与坏,与什么有关吗?为什么你看起来不重要的一个作业,孩子却要花数几倍于主课的时间去完成?孩子的喜悦,到底来自何处?是同学间的友情?还是老师当众表扬的自豪感?作为父母,只有清楚、透彻、真心、宽容、信任地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苦与悲,理解孩子的喜与乐,理解孩子内心在想什么,理解孩子迟迟不能入睡时的担心,我想,只有做到这样地去理解孩子,才能称为“懂孩子”。

不懂孩子,做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单方面的输出。就像是出了一记拳,打在轻薄飘渺的空气里,再精心地研究和投入,都随风消逝,没有任何的反应和互动,更不用谈结果了。只有做到懂得孩子,懂孩子的真正孩童之心,赤子之心,一颗永远希望得到父母真爱的心,懂得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人,懂得孩子每天也要有些轻松、愉悦的事情

和情绪,只有做到这样的父母,你所为孩子做得一切,你自然就知道以何种方式来与孩子互动。

比如:坚持每天听英文。我是在送孩子的路上,给孩子准备了大量的光盘、MP3,以方便孩子自己选择。内容从中文的小故事、历史、科普、评书、相声到英文的儿歌、童谣、英文故事、英文章节书,再到古典音乐、歌剧、合唱团,所有的内容都应有尽有。做为父母,我只要做到提供,就完成了99%。孩子自己选择听的内容,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点,我从不会强硬要求她今天必须听什么,只是会建议。这样在小学阶段,把能听到的中文音频都扫荡了一遍,有些历史故事、评书甚至都听了不知多少遍。上了初中,我和孩子商量要加强英文音频,上学的路非常快,总共也就听十几分钟。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哦,一开始,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听音乐台吧听歌吧…我总是耐心地告诉她,不过就是十几分钟,一天里也就只有这十几分钟可以专心听英文了。当然,英文的内容也都是她从若干的资源里挑最喜欢最有趣的校园故事来听。我从不对内容做要求。渐渐的,也就成了习惯。偶尔听英文的MP3没电了,她还会觉得很不适应。

从这个过程里可以看出,所有来自父母的强制和填鸭,都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激发孩子更强烈的逆反。懂得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才是父母那些个付出最有效的辅助和基础。

希望写出这点东西,可以让更多父母明白,付出,不只是这么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