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最新实用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要点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要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居易《琵琶行》鉴赏要点白居易《琵琶行》鉴赏要点赏析,是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叙事诗,描绘了琵琶女生活的不幸和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以下是《琵琶行》的赏析:1. 故事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7年),诗人当时四十五岁。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艺术家们的无奈处境。
2. 人物形象:诗中的琵琶女形象生动鲜明,她才华出众,容貌美丽,但却命运多舛。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迫害,以及艺术家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惨命运。
3. 艺术手法:白居易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等,将故事娓娓道来。
诗中对人物心理、情感的刻画细腻入微,如“似诉平生不得志”一句,揭示了琵琶女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诗中以音乐为线索,将琵琶女的命运与音乐相结合,寓意着她的命运如同琵琶声一样凄美动人。
4. 情感表达:《琵琶行》抒发了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诗中既揭示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5. 社会价值:《琵琶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诗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
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绘,诗人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琵琶行》课文赏析
《琵琶行》课文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本文将从音乐描写、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叙事技巧、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赏析。
一、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耳聆听那美妙的音乐。
这种音乐描写不仅表现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也展示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二、人物塑造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琵琶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但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
诗人则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但被排挤出官场的士人,他的心情和遭遇反映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境遇。
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白居易成功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三、情感表达《琵琶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情感既有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更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琵琶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四、叙事技巧《琵琶行》在叙事技巧上非常出色。
诗人采用了倒叙、顺叙、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和她的人生遭遇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琵琶行》成为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叙事诗。
五、语言风格《琵琶行》的语言风格优美、精致,极具艺术魅力。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借代等,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更显得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创作魅力。
六、文化内涵《琵琶行》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琵琶行》分层赏析
《琵琶行》分层赏析《琵琶行》分层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分层赏析,参考一下。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
分层赏析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琵琶行》古诗解析
《琵琶行》古诗解析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以描写女子音乐家为主题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本文将对《琵琶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通过描绘琵琶女的苦辣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女子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由,甚至被束缚于琵琶的弦音之中,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结构与意境《琵琶行》由七言绝句组成,每一句都以响亮的句式开头,通过叙述琵琶女的境遇,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全诗中,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坎坷。
通过诗人对琵琶声音的刻画,产生了一种悲壮而凄凉的意境,使读者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同身受之感。
三、语言运用作者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突出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通过对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音色的描绘,运用了音的比喻,使琵琶与女子情感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感。
其次,通过对琵琶女丰富的手势形态的描写,运用了形的比喻,突出了琵琶女身体的动感与优美。
再次,通过对琵琶女命运坎坷的描绘,运用了寓意的手法,使琵琶女和整个封建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进而凸显出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困境。
四、艺术风格《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脱颖而出。
首先,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女子命运的关切与痛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其次,作者通过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使整首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美感和节奏感。
最后,作者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写,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突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总结一下,《琵琶行》是一首描写女子命运的优秀古诗,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整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将琵琶女的悲剧境遇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居易《琵琶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琵琶行白居易(唐代)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服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的解析与欣赏
琵琶行的解析与欣赏一、琵琶行的背景1、这琵琶行啊,可是白居易写的呢。
当时那老白,也是仕途不顺,被贬到江州这地儿。
心里头那叫一个不得劲儿。
就跟咱平常人啊,在外面受了委屈,心里头堵得慌一样。
这时候呢,他听到了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
那声音啊,就像是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他内心的情感大门。
二、琵琶行的故事内容1、你看啊,诗里头琵琶女出场的时候,那姿态就很吸引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就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姑娘,在众人的期待下,才慢慢现身。
这琵琶女呢,也是有故事的人。
她以前在京城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这说明她弹琵琶的技艺那是相当高超,人长得也美,所以就遭到了同行的嫉妒。
2、可是后来呢,时光流转,“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家里的变故,自己容颜的老去,让她的生活一落千丈。
最后只能嫁给商人,这商人啊,重利轻别离,经常不在家,琵琶女就只能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多可怜呐。
三、琵琶行的音乐描写1、说到这诗里描写琵琶声的部分,那可真是一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你能想象吗?就好像是大雨倾盆而下的声音,和那种悄悄说悄悄话的声音同时在你耳边响起。
然后又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声音就像是珠子落在玉盘上,清脆又动听。
这琵琶声还能听出情绪来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丛中欢快地啼叫,一会儿又像是泉水在冰下艰难地流淌。
四、琵琶行的情感表达1、这诗啊,不仅仅是写琵琶女的故事,也是白居易自己的心声。
他听到琵琶女的遭遇,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种共鸣啊,就像是两颗孤独的心在寒冷的夜里互相取暖。
他们都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落寞,那种无奈、悲伤的情感,通过这诗句就传递给我们读者了。
五、琵琶行的艺术价值1、从艺术上来说,这诗的结构非常巧妙。
前面写琵琶女的弹奏,中间穿插琵琶女的身世,后面又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起来,层层递进。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展现了一个女子被迫离别爱人,流离失所的悲苦遭遇。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琵琶行》的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萧瑟秋风起,回首断肠处。
那时花如锦,此时花如雪。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琵琶声,音缥缈,如听仙乐还如故。
昨夜夜半弹此曲,今宵月下弹相忆。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以叙事的方式,将一个多情女子的遭遇娓娓道来。
诗中的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与回味。
下面将对诗中几个关键的细节进行分析:1. 琵琶行的结构与节奏:《琵琶行》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实事描述。
第一句写去年的元夜,第二句写今年的元夜,第三至六句写去年琵琶弹奏的情况,第七至八句写此时琵琶弹奏的情况,最后两句则以绝句结尾,总结了整个琵琶行的主题与意境。
而从节奏上来看,诗句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流畅而有节奏感,读来如同琵琶的琴音回荡在耳畔。
2. 琵琶行的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苦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的女子被迫离开爱人,经历了离散的痛苦与流离失所的遭遇。
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讲述,琵琶成为了表达情感的媒介,使得主题更加深化。
诗中的琵琶声如同女子的心声,将深深的爱与离别的苦痛传达给读者。
3. 描绘的细节:诗中通过描写具体的细节情景,增强了读者对悲苦遭遇的感受。
首先是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为诗中的爱情设定了美好的背景;然而,转折发生在第三句,去年人已不再,让人感到无限的伤痛。
接着,诗人通过秋风、花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长风破浪必有时,给读者一丝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叙事诗。
诗人白居易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将女子的离别之苦与爱情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琵琶行》含答案解析
第14讲课文自学《琵琶行并序》1.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3.背诵默写全文。
一读懂原文,并翻译。
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①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②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chān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年长色衰,委身..(叫人..(托身。
这里是嫁人的意思)为贾.(ɡǔ)人.(商人)妇。
遂命酒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③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漂泊流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④予出官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
因为.(创作)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1)①浔阳江头..(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②..(江边)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③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琵琶行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13篇
琵琶行原文及译文赏析优秀13篇《琵琶行》艺术赏析篇一艺术赏析《琵琶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精品,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歌女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与苦难身世,塑造了诗歌世界里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屈遭贬官、大志难申的满腔悲愤。
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不能及”的独特之处,因而使本诗成为后世学者写作叙事诗时不可或缺的借鉴蓝本。
就其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见解:(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这首叙事诗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诗人精于构思,在叙述时能够着意调遣,使之形成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之势。
譬如,诗歌首节写到诗人送客时的情景就一波三折:刚要“醉不成欢惨将别”,却又“忽闻水上琵琶声”,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描述琵琶女演奏结束以后,又写她自叙不幸身世;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之后,又要请琵琶女重弹一曲等,使全诗具有一种跌宕多姿、委曲动人的情致。
同时,全诗叙事写人层次分明,诸如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自叙身世,描写诗人自己引起的遭际感慨与情感共鸣,尽管有如此多的铺叙内容,却能做到上下关联,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二)、细节描写,成功刻画人物待征本诗成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情致,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鲜明形象。
从“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逼真地表现了琵琶女心事重重、满腹沦落之恨,以及她不愿见人、更不便明说的复杂心理特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二句,通过一系列细微动作与表情描写,把女主人公在开始诉说身世时的矛盾、迟疑、欲说还休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六句,使读者脑海里自然会感知出琵琶女以声传情的演奏技艺和满腹愁怨的鲜明形象。
可见,诗人把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动作与乐曲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它在听者中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者自然融合,立体描绘,因而起到了相互辉映、突出人物形象的极大作用。
琵琶行名句赏析
琵琶行名句赏析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译文:夜晚的时候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和芦荻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译文: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的是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
她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同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同人窃窃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颗颗掉落在玉盘上。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加动人。
6、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译文: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的消磨掉了。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深夜时常常梦到少年的时候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去问曾经是否相识!9、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译文:在春天江边花儿开放的早上,或在秋天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10、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译文:今晚我听到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了耳也明了。
诗词赏析《琵琶行》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可分为四个部分:引子、琵琶女演奏、诗人感慨、结尾。
关键诗句解析赏析: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两句诗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深秋夜晚送别的凄凉氛围。
浔阳江头,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摇曳,发出瑟瑟的声音,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悲凉。
江边的送别,往往意味着长久的分离,诗人在此背景下展开故事,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赏析解读
《琵琶行》赏析解读《琵琶行》是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其音乐描写堪称一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赏析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赏析解读: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琵琶行》完整版解析
诗前小序: 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
全诗有何作用?
序
诗前小序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情 节和写作缘由,定下了全诗凄凉伤感的感 情基调。
思考
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演奏 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 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身世 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昔日欢乐——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正面描
摹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
侧面
思考
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序曲
倾诉悲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欢乐曲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1、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急切 琵琶声停欲语迟。 欣喜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语言 魅力
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技巧
分析此段的写作手法。 1.比喻
深入了解白居易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 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 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 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 《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 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课文解析
《琵琶行》课文解析《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琵琶行》进行解析,旨在深入探究其艺术特点、主要意义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1. 诗歌背景和结构《琵琶行》描写了唐朝玄宗时期典籍被毁、宫廷乐器演奏被禁止的历史背景。
诗歌共分为七十韵,采用了五律的韵律形式。
通过对琵琶演奏者的描绘,诗人展示了琵琶音乐的美妙,以及它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艺术特点(1)描写细腻生动:诗中通过对琵琶演奏者、景物等的描写,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美感。
(2)感情真挚激荡:作者通过琵琶音乐传递出自己的愁绪和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与反思。
(3)意境丰富独特:《琵琶行》中通过描写琵琶的音色,将读者引入一种奇特的音乐意境,使人沉浸其中。
3. 主要意义《琵琶行》以琵琶演奏为象征,通过音乐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诗中所描绘的琵琶行者事实上是受了重重压迫的琵琶行者,他们被迫演奏深沉悲苦的曲调,以控制民间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作者通过诗中的音乐描写,赋予琵琶以情感和智慧,使得人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4.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它在表达情感和批判社会方面开启了新的路径。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琵琶行》,或借用了它的艺术手法和主题。
在这方面,《琵琶行》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5. 总结通过对《琵琶行》的课文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意义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它以琵琶音乐为载体,通过叙事和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意境丰富的音乐世界。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琵琶行》原文赏析
《琵琶行》原文赏析《琵琶行》原文赏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琵琶行》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琵琶行》原文赏析篇1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琵琶行》 文章解析
《琵琶行》文章解析《琵琶行》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其诗意、艺术特色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琵琶行》以素有“古风四美”之称的李夫人为主题,以其悲惨的遭遇和无奈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虚伪和艺术境况的思考。
诗的开头,白居易以“秦鸿雁长飞”作为插入语,形象地描绘了李夫人的抛弃和流离。
接着,诗人以“落日孤城闭”写出了李夫人孤独的境况和生命的无奈。
这种对孤独和命运的描绘,无疑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息。
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描绘了李夫人的琵琶技艺。
琵琶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艺术和优雅。
通过李夫人娴熟的琵琶技艺,白居易展示了古代乐器之美。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琵琶音乐的婉转和动人。
另一方面,诗人在描写琵琶演奏时,以“弹奏弄瑟琴”“青鸟殷勤掷”等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更加理解琵琶曲调的动人之处。
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李夫人在琵琶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在诗的结尾,白居易通过李夫人琵琶的声音将读者引入到更加深远的思考中。
他以“伤心秦汉经行处”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这一句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社会变迁,通过琵琶的声音唤起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困境的反思。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类的悲凉。
李夫人在琵琶曲调中的情感流露,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对社会命运的反思。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丰富,道出了作者对于现实和艺术的担忧与思考。
总的来说,《琵琶行》是一首富含诗意的作品。
通过对李夫人遭遇的描写和琵琶演奏的描绘,诗人深入人心地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织关系。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成为了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文学经典。
在解析《琵琶行》这篇文章中,我采用了文学作品分析的格式。
首先,我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了梳理,并引用了具体的诗句进行解读。
其次,我注重对诗中形象和意象的剖析,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琵琶行解读与赏析
琵琶行解读与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琵琶行》。
这《琵琶行》啊,可是一首超级有名的古诗。
你们可能会问,这到底有啥特别的呢?我觉得吧,它特别就特别在能让咱们好像亲眼看到那个弹琵琶的女子,亲耳听到那美妙的琵琶声。
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写得多形象啊!大弦的声音就像那哗哗下的急雨,小弦呢,又像两个人在那悄悄说悄悄话。
哎呀,这比喻,是不是一下子就让咱们知道琵琶声是啥样啦?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比喻嘛,有啥了不起的。
嘿,你可别这么想!这整首诗里,这样精彩的描写多了去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我的天呐,这得多激烈,就好像一个瓶子突然打破,水一下子涌出来,又好像是一群骑着铁马拿着刀枪的士兵冲出来,那场面,那声音,简直了!我觉得白居易这老爷子真厉害,能把这琵琶声写得这么活灵活现。
可能他当时真的被那琵琶声给迷住了,要不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你们想想啊,在那个夜晚,白居易听到这琵琶声,心里得多感慨。
他自己被贬官,心情郁闷,听到这琵琶女的遭遇,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这难道不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嘛!说到这琵琶女,她也够惨的。
曾经那也是风光无限,“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一堆公子哥围着她,送这送那的。
可现在呢?“门前冷落鞍马稀”,没人理她啦,这落差,谁受得了啊?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人生啊,咋就这么无常呢?可能今天你还风风光光的,明天就啥也不是了。
就像这琵琶女,谁能想到她会有这么一天呢?不过话说回来,白居易能把这事儿写成诗,还流传了这么多年,也算是给琵琶女留下点啥了,对吧?不然谁还能知道她曾经的故事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琵琶行》是不是很有意思?难道你们不觉得它就像一幅会发声的画,把那个夜晚的一切都展现在咱们眼前?也许你们现在还不太能完全理解,但是没关系,等你们长大了,经历的事儿多了,再回头看,说不定就有新的感受啦!。
《琵琶行》 文章解读
《琵琶行》文章解读《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叙事长诗,以琵琶音乐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本文将对《琵琶行》进行深入解读,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和主题阐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
一、诗歌结构《琵琶行》共分为七十二章,每章七言绝句,全诗整齐划一,章节分明。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首章以琵琶音乐为引子,将读者引入故事的起点;中间章节以诗人游历江南的经历为主线,穿插着各种琵琶音乐的形象,描绘了江南的风景、人物和风土民情;尾章以主人公的愁怅和对琵琶音乐的怀念作为结束,给整个故事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结构铺陈出故事的发展轨迹,使读者沉浸其中。
二、意象运用《琵琶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诗中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诗中描绘的琵琶丝弦引出的音乐,将琵琶的声音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让读者听到了江南的夜晚和渔火的声音,产生了同时触摸和听觉的感官体验。
同时,诗中还出现了丰富的人物描写,如天净沙·秋思、明月几时有、庐山谁识草堂前等等,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境遇,增加了故事的变化和戏剧性。
三、主题阐释《琵琶行》的主题是人生的苦难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主角琵琶手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奋发向前,不计较辛苦和困境。
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演奏琵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琵琶音乐的力量,他抒发内心的情感,承载着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整首诗中透露出的背景和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琵琶手的命运为写作背景,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痛苦和坚持追求的感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描写琵琶音乐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琵琶音乐的热爱。
总之,《琵琶行》这首叙事长诗通过琵琶音乐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通过诗歌结构的安排、意象运用的巧妙和主题的阐释,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是“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 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 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 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 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 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
在“悲愤曲”中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 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 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 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 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 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 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 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 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琵琶行
白居易
分析诗歌第二段主要内容
(1)、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 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第三部分“沉思曲” 第四部分是“悲愤曲”
第一部分:“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 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 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 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 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 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 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 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 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 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 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 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 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 的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 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 “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 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 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 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 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 心的欢快。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 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 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这几句有何
作用?
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 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有 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 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
第二部分:“欢乐曲”
诗人听到琵琶曲后的情绪如何?琵琶女的态
度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何?请用具体诗句分析。
“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 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诗人为琵琶曲 所吸引而热切邀请琵琶女(欣喜、迫切)。 “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人以动作刻画其作 为女子的羞涩。
"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 "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 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 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 "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 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 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 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 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 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见其态。
赏析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 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 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 声)、动静结合的方法;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 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 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 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 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 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 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
第三部分“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 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声。”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 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润,诉说着琵琶女心中 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 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 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 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 啊。是啊,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 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何艺术效
果?
• 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 "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 种间接描写更能突出音乐声感人肺腑、引人入胜 的魅力。更写出了诗人的如痴如醉的神态。 这就 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 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 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 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 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 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