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琵琶行(并序)
6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
6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朗读能力。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三、德育渗透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乐的片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的绝唱。
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乐,状无形音乐如在眼前,为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引导学生体会描摹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二、导入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
”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并序原文及翻译篇一:《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著;全诗采用七绝诗的形式,描写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琵琶的情景;该篇诗名在当时并不特别,但是后来大为流传,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佳作。
整篇诗歌以第一个人称的形式展现,充满了白居易对琵琶和琵琶优美的声音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描写了司马相如两次弹琵琶母心的伤感,以及望穿秋水的思念之情。
整篇诗歌中充满了独特的情感,琵琶被赞美为是文明的象征,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乐器;而司马相如弹奏琵琶的形象也被赞美为是一种深情而高雅的艺术表达。
整篇诗歌用词简洁、生动、鲜明。
其中"座上客"、"低徊曲"、"弦上音"、"繁弱声"等等形象的词汇,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而"意向胡马远"、"想入长安"等等悲怀之情的词汇,则使得整篇文章更加情感澎湃。
整篇文章的主要表达力在于描绘琵琶的美丽和司马相如对琵琶乐的敬仰,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整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篇二:「琵琶行」是唐代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全诗共4段共计96个句子,以史诗的方式叙述一个故事。
故事描写了司马相如弹琵琶的艺术成就和他对琵琶音乐的热爱之情。
整篇诗歌以第一个人称的形式展现作者自己和司马相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司马相如弹琵琶的形象。
整篇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色彩和对琵琶艺术的热爱。
整篇诗歌选用了琵琶这一特定的乐器作为主题,以独特的、具体的、生动的方式描绘了这一乐器的美丽和艺术魅力,使得读者更加深入了解琵琶这一乐器所能带来的情感表达和人类所创造的艺术的奇妙体验。
在用词方面,白居易也极其讲究,透过一字一句的用词描绘琵琶的美丽和司马相如对琵琶的热爱之情,使得文化美学和情感哲学成为了这篇文章之中的重要表现内容。
总之,「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美妙的史诗,而且是一篇美妙的文化表达。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
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 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 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 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 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 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 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 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 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2.古今异义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的第二年。今义:明 .. 年。) 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作。今义:连词,表 .. 示因果关系)。 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义:称心如意。今义:志愿实现, .. 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铁骑突出 刀枪鸣(古义:爆发出,突然冲出。今义:鼓 .. 出来,冒出来。)
老大 嫁作商人妇(古义: 年龄大。 今义: 长兄, 长子。 ) .. 整顿 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整 .. 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 声(古义:副词,刚才,以前。今义: .. 朝前。)
3.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 . 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 商人重 利轻 别离(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 用作 . . 动词,看重、轻视。)
1、读准字音
• 湓浦pénpǔ 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 • 悯然mǐn 憔悴qiáo cuì 转徙xǐ • 恬然tián 谪zhé 浔阳xún • 荻花dí 声声思sì 捻niǎn • 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 裂帛bó 虾蟆hámá 红绡xiāo • 钿头diàn 银篦bì 阑干lán •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 zhā
• (2)省略句 •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 谓语“是”。) • 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 指“琵琶女”。) • 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在”。) •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被”。) • 沉吟放拨插弦中。(“插”字后面省略介词 “于”,“于”相当于“在”。)
高中语文必修2精品课件 6琵琶行(并序)
课前篇自主预习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5.分古今 (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作/七言诗。今义:表因果关系的 连词/字数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3)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对着琵琶的中心。今义:小心,留神)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收拾。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 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5)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纵横的样子。今义:用竹、金属、砖等制成的拦挡物) (7)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8)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低声交谈或虫鸣,或自语) (9)如听仙乐耳暂.明(古义:忽然,一下子。今义:暂时、暂且)
提示用花底莺语的鸣叫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 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 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 的到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课堂篇探究学习
4.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曲调的感情如何?理由是什么?可以看出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1.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你能判定其基调 吗?理由是什么?
提示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 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 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起烘托 作用的。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10)钿头银篦击.节.碎(打拍子) (11)秋.月.春.风.等闲度(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12)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来”,助词,无实在意义) (13)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 (14)为君翻.作.《琵琶行》(按照曲调写出歌词) (15)却.坐.促.弦.弦转急(却坐:返坐,归坐。促弦:把弦拧紧)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6《琵琶行(并序)》重难点探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虽 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这相似之处有 哪些?
提示 (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 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3)一个因年长 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 遭遇;(4)一个“江口守空船”,一个“谪居卧病浔阳城”,都过 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 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提示 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 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 愤幽怨的曲调引起了诗人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对自己苦楚身世 的倾诉后,诗人更是激起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 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 寂难耐。以上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 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不幸女子的同情与尊重,又是 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双线虚实相映,交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上,不仅使全诗内容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且层次上显出一 种变化的、流动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评价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 作者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里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 典型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惨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 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 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 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 活,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 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诗人也仅仅 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也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 剧,更没有揭示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了作者的 阶级局限性,他还不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 世。
琵琶行(并序)
• 4.被动句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精读探究
(1)诗歌前面的小序的内容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6 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 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 史、刑部尚书,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 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 意义。
(3)“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
答: _______表__现__了__她__不__愿__随__便__抛__头__露__面__的__心__理__,__暗__示__出__她____ __有__着__不__同__寻__常__的__生__活__经__历__和__艺__术__才__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 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 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 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教案
六、《琵琶行(并序)》教案汪凯【从容说课】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
诗中对由长安漂泊到九江的琵琶女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具有典型性。
通过这个典型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们、艺人们的不幸遭遇。
诗中的“我”是作者自己。
他因欲救济民病、革除弊政而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忧闷。
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就已经拔动了他的心弦,发出叹息声。
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忍不住倾吐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当琵琶女又一次弹琵琶时,他更是热泪横流,湿透青衫了。
诗作把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并作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这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是未曾出现的。
《琵琶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及富音乐性的语言叙事、写景。
特别是摹写音乐形象,用以抒发人物情感。
全诗八十八句,或两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十数句一韵,或押金平声,或押仄声,抑扬顿挫,错综变化,恰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摹写音乐的那些诗句,往往音义兼顾,情韵和谐,而在借助语言音韵摹写乐声的时候,又常用各种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数学的重点是欣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诗篇用一连串比喻描写的琵琶乐声的纷繁多彩和凄愤感情。
教学难点是了解作品背景,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同时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并序》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 “冷灰残烛”,表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 情。正是在这样的惨淡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诗思,飞快 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本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 别宴的情况交代简略,重点突出冬郎题诗,是为了主题的需 要。
记事已毕,下面转入评赞。怎样才能不陷于一般的套语 呢?诗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 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光这样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 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 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 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 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写照!看了这幅图 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不都跃然纸上了吗?
7.了解背景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受权贵打 击贬官至江州任司马后次年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 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 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 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 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 泪,纵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 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直 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诵不衰。其中有关琵琶弹奏技能的 描写,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域,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 形象描画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8.开阔视野 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能 (1)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 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伤、凄楚的情绪。 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我不知道捧出了真诚是否会赢得友谊,可我知道,坦诚以待是交 友的根本准则,是获得友谊的前提。重要的是,我们每捧出一份真 诚,生活中就多一份纯洁多一份温馨,自己可以活得坦荡荡,活得实 在幸福。我不知道投入了真情是否会赢得芳心,可我知道,如果不及 时挽住每个机遇,爱神就会从身边溜走,也许让人后悔一生。……要 爱就勇敢一些果断一些,敢爱敢恨才是真实的人生。
结构图示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通过凝听琵琶女的身世 和遭遇,白居易联想到 自己,在琵琶女身上寄 托着一种“同病相怜” 的感情,并由“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体现出来。
2 小组合作
1.诗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答案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人物以及写这首诗的原因。
答案
2.诗中是怎样描写无形的音乐的?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作者视窗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 大诗人。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应劳 动人民疾苦的诗篇。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 诗,老妇皆懂”。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本文属于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 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 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
《琵琶行》(并序)是李白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在度假旅行中,由马背上望向远处景观的人物,他被冰封的冬天和河水所吸引。
原文中,诗人用极其精美的文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致,包括波光粼粼的河流、苍翠的山脉和繁星灿烂的夜空。
对照翻译:《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李白的诗歌,讲述了一个骑马出游,俯瞰远方美景的人物,感受到冰封的冬天和河水的景色。
诗中,诗人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宏伟壮阔,比如粼粼的河流、参差的山峰、星罗棋布的夜空。
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音完整版
琵琶行并序原文注音完整版xún yáng jiābaing tóu yèdu sòng kè,fēng yèdíhuāqiūsès 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zhǔrén xiàmǎkèzài chuán,jǔjiǔyùyǐn wúguǎn xián。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zuìbù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biéshí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hūwén shuǐshàng pípáshēng,zhǔrén wàng guīkèbùf ā。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xún shēng àn wèn dàn zhěshuí,pípáshēng tíng yùyǔch í。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yíchuán xiāng jìn yāo xiāng jiàn ,tiān jiǔhuídēng zhòng kāi yàn。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qiān hūwàn huàn shǐchūlái ,yóu bào pípábàn zhēmiàn。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二、水平培养目标1.训练朗读水平。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三、德育渗透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乐的片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的绝唱。
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乐,状无形音乐如在眼前,为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引导学生体会描摹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理解。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二、导入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
”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
三、诵读请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然后放课文磁带(最好是配乐朗读),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如此范读有替代讲解、创造课堂良好氛围、协助学生记诵等作用)。
四、鉴赏要点:①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②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这两条都是诗中的精髓,如能切实完成,就给学生课后继续领悟创造了条件。
其余如全篇的结构艺术、景物描写、叙事手法等,能够三言两语带过或略而不讲。
实践证明:读诗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抓不住主要的内容或一时消化不了,未必有益。
1.音乐描写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
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人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
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
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
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人胜的魅力。
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使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像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实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一—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进”,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呜”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
读了这个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
(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八个比喻句。
(2)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微委婉急促——愉悦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轻快——停顿冰泉冷涩清冷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爆发——高昂铁骑突出高亢雄壮如裂帛短促急迫戛不过止(3)八个比喻有什么特点?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跟白居易精通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曾流传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说这是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
那人不信,就找一个乐队来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都跟图上—样。
可见他在本诗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完全可信的。
2.“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不过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
“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
琵琶女的演奏不但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
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即使直至诗的最后他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
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
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
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之点:本是京城女a.来自京都:去年辞帝京b.出色才能:同是天涯沦落人才华横溢大诗人c.落泊失意:直言相谏遭贬谪3.艺术结构这首诗的结构艺术也很值得欣赏。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
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能够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
先用叙事引人,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个形象的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
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
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之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第一次(暗写) 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4.对“江”和“月”的描写本诗前三段中都相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
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五、作业1.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不同之处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
《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2.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附:板书设计琵 比 急雨、私语珠落玉盘 同是天涯琶 喻 莺语、咽泉 冰泉冷涩 沦落人之 独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点题)曲 特 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