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生产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分类:
⏹农村——农业民俗;
⏹山村——狩猎采集民俗;
⏹牧村——游牧民俗;
⏹渔村——渔业民俗;
⏹其他——工匠民俗;
特征
(一)地域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条件。
(二)季节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受时令节气的制约。
(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四)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生产实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一、农业民俗
⏹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一)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
⏹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
(l)原始农业民俗
⏹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刀耕火种”
⏹工具为木棒、
⏹石斧、石锄。
⏹“刀耕火种”:原始时期稻作农业的基本特征,也叫“火耕水耨(nòu)”:烧去田里杂草,灌水种稻,草和稻并生,高七八寸,一并割去,再放水灌田,草死稻长。
这种稻作技术虽然原始,但却巧妙地运用了水稻不怕水淹的这一特性。
它适合于地广人稀,劳力缺乏时使用。
(2)传统农业民俗
⏹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形成了以耕、锄、选种、施肥、浇水、轮作复种、间作套种等方法密切配合的农作方式。
(3)现代农业民俗
⏹以实验科学、工业技术为装备;依靠机械、化肥、农药和水利灌溉等现代技术。
演变
⏹原始的、传统的农业民俗大体包括了生产工具民俗、生产技术过程习俗和相应的人文仪式民俗,而现代农业民俗主要表现为生产习惯,褪去了神秘的信仰禁忌内容。
(二)农业民俗的形态:
⏹作物的种类——粮(水稻、小麦、玉米)、棉、菜、果。
作物耕种分布
⏹东北地区——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也有水稻种植。
二年三熟,在山区,狩猎、伐木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兼栽培与采集人参、木耳、猴头菇与蘑菇。
⏹黄淮地区——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与兽类等粮食作物。
花生、油菜、棉花和烤烟等经济作物,温带水果与干果产区。
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区——种植小麦、高粱、谷子等旱粮与杂粮。
⏹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农、林、牧、渔、副五业俱全。
水稻为主、小麦为辅,油菜、棉花、柑橘、茶叶、蚕茧。
华南区——一年数熟。
种植水稻、番薯、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甘蔗、花生、麻等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如荔枝、香蕉、柑橘、橄榄、菠萝、槟榔、椰子、可可、芒果四季不断。
生产的过程
⏹小麦生产过程:
⏹耙地—播种—除草—灌溉—割麦—打捆—晒干—打场—收场—扬场。
⏹稻作生产过程:
⏹整修农田、整修农具、选种、浸种、播种、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耘耥稻田、下肥料、治虫、灌溉、收割、晾晒、加工、储藏。
(三)农具的使用——从古代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
⏹稻作工具民俗:稻作生产工具有简车、翻车等用水灌溉工具,有船、独轮车、双轮板车等运输工具,有犁、耙、锄头、颁头、铲子、镰刀、稻桶、打稻机、筲箕、箩筐、簸箕、扁担等劳作工具,有薄膜、育秧温室等设备。
农历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立春——“立春三日,百草发芽。
”
◆雨水——“雨水节,接柑橘” “雨水有雨压秋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惊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
◆春分——“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
◆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奠迟延。
”
◆谷雨——是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时段
◆立夏——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作物生长发育旺盛
◆小满——“小满”即为麦粒开始饱满,但未到成熟
◆芒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
◆夏至——“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
”
◆小暑——“小暑一滴雨,满地洒黄金。
”
◆大暑——“大暑不浇苗,到秋无好稻。
”
◆立秋——“立秋处暑地越忙,收了早稻种杂粮。
”
◆处暑——民间的处暑意为躲藏,处暑表示暑气开始消失。
◆白露——“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
◆秋分——“秋分有雨来年丰。
”
◆寒露——“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
”
◆霜降——“霜降见霜,玉谷满仓。
”
农谚
⏹(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雨打元宵灯,早禾一束稿。
”
⏹“立夏不下,高田莫耙;小满不雨,芒种莫管。
”
⏹“夏至在月头,一吃一边愁;夏至在月中,愁杀粜谷翁。
”
⏹“六月立秋要到秋,七月入秋不到秋。
”
⏹“十月初一晴,柴炭土样平。
”
⏹“十月雨连连,高山也是田。
”
⏹“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
过了惊蛰节,耕田忙不歇。
⏹芒种忙忙栽,夏至秧怀胎。
⏹芒种栽苕斤打斤,夏至栽苕光筋筋。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七月犁田一碗油,
⏹八月犁田半碗油,
⏹九月犁田无搞头。
⏹胡豆点到寒露口,种一升来打一斗。
2、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或卜农事丰欠、祈福习俗
⏹在江浙一带,常常以各种自然天气现象来占农事,比如“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清明头夜雨,麦烂蚕也死”、“端午无雨是丰年,芒种无雨空种田”、“立秋无雨千人愁,万物从此欠丰收”等,都是这种占卜天象以预测农事的习俗。
⏹(重庆农谚)
⏹立春这天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若逢大寒落大雨,春旱就从正月起。
⏹雨水节日一天雨,气候温和雨均匀。
⏹春分无雨又无云,万物生长少收成。
⏹清明节日一天晴,定主三月雨均匀。
⏹谷雨无雨逢天晴,抗旱保苗早进行。
⏹棉农在元宵节用灯花大小占卜棉花的丰歉;
⏹江南水乡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的秤水卜
⏹ª在节令转换的时刻,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
3、耕种对象的信仰
⏹对水稻神的信仰,如浙江等地,依据水稻成长的各个环节,给水稻以不同的名字——“秧姑娘”、“稻花神”谷神”、“米娘娘”;
岁时祭祀
农业丰收主要靠大自然,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灵,例:
⏹元旦:祭天、祭神农,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立春¡°送春牛图¡±,祭牛栏神,行拜犁仪式,开犁
⏹庄稼熟了:祭祖宗、灶神、社神,称作尝新、食新、献新
牛、青蛙的信仰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传统的“牛王节”、“舞春牛”活动;
⏹对青蛙的信仰,壮族的“蚂枴节’”。
⏹禳(音ráng)虫灾,如彝族的“火把节”。
水的信仰
⏹如敬水神、龙王,(龙王庙图)求雨等民俗活动,在许多民族中都曾盛行过。
田间信仰:
⏹长江中下游地区插秧前举行“开秧门”的仪式,完成插秧任务的一天,还要举行“关秧门”的仪式。
⏹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
祭田神、先农和社神
⏹祭祀习俗:祭田神叫五谷神、社神、先农,或各种变异性的神灵。
⏹江浙一带祭田公田婆的习俗:每块田必定立有一块石头做田公供在田块的一角,田婆则立在对面的旁边。
祭祀在稻谷扬花时进行,用鸡肉饭酒等物,并虔诚祈祷,时间则大约在黄昏时。
⏹河南种西瓜的瓜乡,祭的是瓜神;
⏹四川有些农村祭土地神。
农业禁忌普遍
宁波人播种时专挑干支中乙日,禁忌其他日期;武义地区认为育秧时挑谷种出去若遇到女人是很大的忌讳,须回头重挑一遍。
⏹丽水一带选择平潮日播种,认为平潮日“下种不会浮动,种子也不会聚簇”;
⏹金华人选在太阳要下山时去播种,认为“太阳下山不再走,谷粒下田不会飘”。
⏹——顺势巫术的表现,想念太阳的动与谷种的动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太阳下山见不到它的动,则种子种地后也就不再会动。
⏹蚕事禁忌:蚕事禁忌较多。
育蚕期间,即便是近邻也不相往来,各家都紧闭大门,摒绝亲友,以免外来人员带来不样,影响蚕的生长。
1.不科学的禁忌。
例:
⏹逢五不耕田: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忌下田耕作。
逢五耕作,俗谓之破五,破则不吉。
⏹土家族流行的下谷种禁忌:
俗规在下午,俗谚云:¡°太阳下山不再走,谷粒下田不会漂¡±。
俗信:播种人要吃饱,稻子才会丰收(感应律)。
谷种挑出门,女人要念:¡°一担出,万担进¡±的吉利话。
2 . 一些禁忌是生产经验的积累,符合科学。
例:
⏹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避虫蛇。
⏹立秋禁止在田间行走,否则要减产。
农业娱乐风俗习惯
⏹感谢天地神灵而举行的祭祀和庆贺活动还融会在春节的谢年,以及元宵节等节日习俗的一些活动中。
谢年是一种家祭,目的是感谢丰收;元宵等节日则有许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集体性的活动,用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祈求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踩高跷
⏹源於古代先民为采集果实,便於高处活动的生活经验,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舞蹈,(为古代百戏之一,据传为春秋战国时代宋人兰子所创)。
於公元前五百多年便普及民间,之后进而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技艺表演
扭秧歌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
三、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
(一)地域性和季节性
(二)功利性
(三)技艺性
(四)保守性与稳定性
(五)经验性
二、狩猎民俗
⏹人类传习的两大生产实践活动:农业是采集活动的产物,
⏹畜牧业是狩猎活动的产物。
狩猎、牧业
⏹游牧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方式,狩猎业是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中国许多民族都具有悠久的狩猎史。
鄂伦春族打猎过程
鄂伦春族打猎时居住
狩猎方法:
♦圈套法(下套子)
♦射猎法:弓箭、弩、箭头施毒、火绳枪、铜枪炮
♦放鹰法:架鹰鹰即海冬青
♦掏仓法:猎熊的常见方法
♦累刀法:累刀,赫哲人称“依哈特”,由尖刀和木槽组成。
6. 围猎法:大规模的
7、设陷阱:
狩猎的时序、节令:
⏹4-7月是野兽鸟类的繁殖期,存活率高,一般不打猎;11、12、1、2月是最佳时期,动物膘肥、毒虫冬眠
⏹东北满族入冬捕熊、狩虎,霜降后捕貂,雪天捕鼠
狩猎的工具
⏹弓箭、猎枪、猎刀、夹子、绳索
分配习俗:
⏹上山赶肉,见者有份。
⏹凡赶到帮助缚脚和抬兽的人都可以分到一份,但对那些参与狩猎者因功劳大小不同而得到猎获物不同的方法。
狩猎信仰
⏹高山、岩洞、巨石、大树,常常被作为神灵祟拜。
⏹狩猎前要进行祈福和祈祷。
有些奉行固腮崇拜的民族中,某种动物常校作为祖先神。
⏹上山打猎前必须择定吉日。
狩猎的禁忌:
⏹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猎神的仪式。
一般不敢直呼其名,而要改用一种称呼。
如称虎为“大虫”、“神”;称熊为“大爷”、“老爷子”等等。
例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都禁忌狩猎前把猎事告诉别人。
禁忌说“我们去打围”。
更忌讳告诉别人打猎的地方和方向,就是自己家里的人也不例外。
第三、牧业生产民俗
⏹逐水草居住,居住毡帐,在农牧并存的地区,人们对牲畜的饲养特别用心,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饲养经验。
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农耕、运输中保存充足的牲畜动力资源。
内蒙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的牧场
游牧生产习俗
⏹游牧畜牧业则一年四季连续性地进行生产
⏹产品主要是肉、乳、皮、毛、绒以及牲畜
⏹生产工具:马匹、勒勒车、套马索、镰刀
放牧
牧业生产的信仰
◆首先,火的使用改变了北方游牧民族茹毛饮血的历史,实现了熟食。
同时火也有令人畏惧的一面。
◆其次,火可用来净化物品,驱除灾难。
蒙古的祭火仪式
⏹也即祭火神、祭灶神。
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
⏹蒙古民族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可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也是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
古代蒙古族萨满教巫师认为火与火神可以驱逐各种妖魔与邪恶,医治疾病,施恩惠于人类。
牧业保护神
◆保牧勒、吉雅其
禁忌
⏹河水里不能洗澡;不能洗脏东西;不能倒拉圾;不能大小便。
忌讳窥视别人家的畜圈。
禁忌套马杆置放于蒙古包前面和左侧,须要放在后面或西侧;挤奶前须洗净手,奶食与酱葱不能一
同吃,否则牲畜奶房要发肿。
禁忌在墓地放牧有孕牲畜。
禁忌主人和他人朝着牲畜出圈的方向解手。
拴牲畜时禁忌系死扣。
禁忌牲畜骨头与垃圾灰烬一同扔弃。
禁忌朝着牲畜撒土。
忌牲畜饮污水。
禁忌
⏹放牧时禁忌不持鞭子和木棍而代之以挥舞手脚驱赶牧群。
不能手持烧火棍,否则导致牲畜生病或丢失。
禁忌鞭打有孕牲畜,禁忌牧人哭着放牧新马鞍要由户主先用,禁忌他人先用。
忌讳点数幼畜,唯恐影响其生长。
⏹禁忌夫妻同骑一匹马。
不能踩踏骆驼蹄印,更不能在骆驼蹄印上大小便。
牧人禁忌空手回家,要带回一点柴火等,回到家里忌讳站立,要立即坐下禁忌用扫帚扫牧圈,否则折牲畜福气。
禁忌
⏹放牧中禁忌鞭打头马、头羊、头牛。
牧人忌讳杀马、杀狗。
禁忌骑乘、驱使、鞭打刚阉割的马匹、牛、骆驼。
禁忌乱扔阉割下的腰子或喂狗,要用火烤着吃或烧掉,而且火烤腰子时不能吹火。
禁忌倒骑马匹,被流放者才倒骑。
禁忌从马的左侧上下,逃逸者方从左侧上下。
剪羊毛禁忌骑在羊身上剪,否则将会倒霉。
禁忌把马鞍朝上置于地,也不能骑鞍玩耍和睡枕马鞍。
第四、渔业生产民俗
⏹捕鱼工具:渔船、网
捕鱼方式:
⏹第一种徒手捉鱼
⏹第二种是用工具如鱼网、鱼钩、鱼叉等捕鱼
⏹第三种是用药物捕鱼,
⏹第四种是用驯服的鱼鹰之类捕鱼
⏹第五种是用炸药炸鱼
⏹第六种是用直流电来电鱼,
渔业生产中的信仰
◆渔业占验
◆渔业信仰
◆渔业禁忌习俗
◆渔业农谚
占验习俗
⏹“占天”——看风雨
⏹“占云”——看阴晴
⏹“占风” ——看潮汛
⏹“占日” ——看晴风
⏹“占雾” ——看雾雷
⏹“占电” ——看飓期
⏹“占潮” ——看水势
信仰:
⏹海祭
⏹崇信龙王、水神、马祖、海神、河伯。
⏹“春祭三江,秋祭五湖”
⏹出海前要举行海祭,
祭祀
⏹旧时渔船出海俗称“开洋”。
第一次“开洋”,要用猪头供奉.一汛结束也用猪头等祭品谢龙王,俗称“谢洋”。
渔船必以早稻秆烟熏一遍,又以布制红白各色三角小旗数面,每旗各书其出地附近之神名于上,分插船之首尾,冀其保佑安全。
又必携带盐、麦、米、字纸灰、佛马香帛等物以为镇压海上遭遇怪异之用
渔业祭祀习俗
谚语:
⏹“二八好行舟。
”
⏹“六月上红云,劝君莫驶船”,
⏹“四月割(绞丝旁加一个衮)走”,
⏹“海水在分路,无风便是雨”、
⏹“谷雨是北风,山空海也空”、
⏹“只惊七月半水,不惊七月半鬼”、
⏹“冬至、上元边,白鱼游来要吃圆(汤圆)”、
⏹“大寒交春,鱼虾向外奔”、
⏹“海水一日晚五里(半小时)”。
休渔期、禁渔期
三、渔业禁忌习俗。
⏹不借东西,船上之物只准进不准出。
⏹渔民上船后不洗脸不洗脚不穿鞋。
⏹船上忌坐七男一女——据说与八仙有关。
⏹禁忌和翻有关的一切东西,吃鱼时是绝对不能将鱼翻身的,否则将预示着翻船。
⏹有的渔民出海时点长明灯的习俗——长明灯象征着出海者的灵魂,因此家人决不会让长明灯在出海者回来之前熄灭,否则则是出事的征兆。
语言禁忌
⏹船家都有恐怕翻舟溺人酿成不幸而特忌开船前后说“翻”、“沉”等字的禁忌。
吃鱼、煎鱼不许翻鱼身。
水手不得翻卷裤脚。
盛饭不说“盛”(因它与“沉”音近),而称“添”,饭后忌架筷子于碗上,以为碗犹船,筷即箸,“箸”与“住”音近,住船即停滞不前之意。
扬州船主忌呼“老板”,要叫“船老大”或“掌柜”。
因为老板表示船上木板破旧之意,要散架,称“老板”是不吉利的。
渔业谚语:
⏹东北风,浪太公
⏹东风浪淘底,西风浪刨面
⏹西风不过午,过午就是虎
⏹海上起蛮涌(长浪),必有大风到
⏹小潮像大潮,台风随着到
⏹霜落南风一朝暴,南风出西潮,一定要打暴
⏹一日南风一日暴,三日南风呒没暴
⏹北洋潮急,南洋礁多
⏹旋涡勿散,必有暗礁
第五、工匠民俗
⏹一、工匠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原始市场的出现和交换生活用品的需要,一些手艺高超的人,便从最初的原始经济群体中独立出来,变副业为主业,出现了各类专职工匠。
二、工匠的技艺传承
⏹百工五法
⏹—矩、规、绳、水、悬,
⏹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工匠民俗:
⏹师承制度、职业行话、行业禁忌和祖师崇拜等方面
工匠所尊奉的祖师爷
⏹木工、石匠行业尊鲁班;刻印业尊奉朱熹;画匠的昊道子,陶匠的范蠡,铁匠的李老君,席篾匠的张班,玉器匠的邱长春,锔缸、补锅匠的女娲,鞋匠的孙膑,剃头匠的罗祖,笔匠的蒙恬,染匠的梅、葛二仙
⏹对“祖师爷”,各行业工匠都顶礼膜拜,定期祭祀,工艺制作时如碰到难题,向“祖师爷”乞求便可解决。
传承民俗:
⏹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传子不传女” 。
⏹清道光《福建通志,卷56《风俗》曰:“(晋江县)陈坑之民织竹以为器,龟湖之民织布而善酿,下语之民织席榨油,沟头之民陶瓦砖,拱塘之民骟猪;瘠土生业,不以传女、婿。
”三,工匠的行业习俗
⏹工匠民俗的特点:
(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师承制度
⏹传统的师徒关系是一种终生信誉关系,徒弟拜师入行必须有保人介绍,师傅、家长、本人三方商定,举行拜师仪式,在祖师爷前立了规矩,才算正式收徒。
一般三年为期。
学徒期三年无工资,吃饭多由师傅负担。
学徒期满称“出师”、“满师”或“出山”
师徒契约
⏹“听凭师傅管教,伤残疾病,各安天命,与师傅无涉”、“学徒期间遵守三规五戒”
⏹“三规”是吃饭规、同行共事规和上班规
⏹“五戒”为戒路边花(即女色)、戒过量酒、戒不义财、戒不明友、戒惹祸气
技术传授
⏹一些技术性较高的工艺,一般是不外传的,但有一定条件时,还是会收学徒的,而这条件一般都较为苛刻,身价甚高。
学艺时间为3年。
学成之后,最初3年仍以师傅的名义干活,收人也须交给师傅,自己仅能分得一点零用钱,有时师傅也可以不给。
手工业学徒能得到师傅绝招真传的,一般是师傅的后裔,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传子不传女”的行业习俗。
职业行话
⏹有位杂货店老板命进店不久的学徒去河边接货,只见码头停着条货船,便问:“请问客人船上装了什么东西?”船主回答:“风”。
学徒又问:“客人哪里来?”答回:“从天上来。
”学徒莫名其妙,疑心是客人耍弄他,怕办不好事被老板训斥,便又低声下气询问:“贵姓?”船主回答:“够不着。
”学徒听了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只得走回店里,一五一十告诉老板。
老板哈哈大笑,教训学徒说:“他说的是生意隐语,速去接客,说我要买云南高老板的扇子!”学徒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风指扇子,从天上来的是云南,够不着肯定姓高,当然那位高老板遇到了深谙生意隐语的坐商,也就乐于成交。
理发业行话
百万军中无白旗(一),夫子无人问仲尼(二)
霸王失了擎天柱(三),骂道将军无马骑(四)
吾今不用多开口(五),滚滚江河脱水衣(六)
皂子时常挂了白(七),分瓜不用把刀持(八)
丸中失去灵丹药(九),千里送君终一离(十)
荆楚木工业行话
工匠行业禁忌
⏹木匠做活留刨花让主人收拾,叫“留尾巴”,意思是还有活干。
但是做棺材绝不能“留尾巴”。
木匠给人盖新宅,上梁需择吉日,挂红布、贴红纸联,内容多为“上梁恰逢黄道日,竖柱
又遇紫微星
”。
上梁时,锣鼓鞭炮声不断,木匠师傅向围观众人扔糖包子、喜饼等;扛梁上梯,忌骑坐或跨越大梁;做门安窗主人在侧时,木匠要说“彩头”。
建猪圈,主家招待面点,木匠要在圈栏里吃,寓今后猪不择食。
木匠只能从圈门出进,不得跨栏行走,寓来日猪不会跳栏走失。
泥、木匠施工中忌说“破口话”,如“歪”、“倒”、“塌”、“烧”等;工匠们即兴说些“彩头”,俗称“斗合子”。
祖师崇拜
⏹手艺人虽然身在江湖,背井离乡,但是通过祖师信仰形成彼此认同。
铁匠、铜匠、银匠、锡匠的祖师:李耳
⏹李耳,又名李聃、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创立道家学派。
⏹据说,老子驾牛西去,隐居于老君山炼丹,并发明打铁术;其徒弟鬼谷子将其技术发扬光大,遂成冶炼届共同祖师爷。
剃头匠的祖师是吕洞宾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癞痢头,他每剃一次头就要杀一个人。
吕洞宾见状于心不忍,便去给他剃头,治好了他的癞痢,劝戒他不要随意杀人。
因此,朱元璋封吕洞宾为剃头祖师
皮匠、鞋匠:孙膑
⏹孙膑是战国时的军事家,在齐国任军师。
相传齐国士兵本来都穿草鞋、木鞋,行军作战极为不便,孙膑下令改穿皮制及布制的鞋。
因此,他被制革、制鞋行业奉为祖师。
每年八月十八日集会祭祀,称作“孙祖会”,祈求护佑。
鞋行唱行会戏时,禁止上演《五雷阵》。
因为该戏有孙膑困于五雷阵的情节,演出此戏,会伤害鞋行人的感情。
缝纫业:轩辕黄帝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上古时,人们不会缝制衣服,而将树叶、兽皮串在一起披在身上御寒。
相传黄帝在位期间,中国有许多重要发明,其中之一是衣裳。
这样一来,黄帝便成了缝纫铺的开山祖师。
洛南县人民认为,黄帝的生日是九月二十五日,该县缝纫业在此日聚会,祭祀“轩辕老祖”。
另外一些县,在九月十六日祭祀,各地聚会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借机交流服装花样,并设宴会餐。
厨师:易牙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齐桓公宠幸的近臣,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由于“烹子献糜”而深得桓公信任。
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盐工:管仲
⏹管仲原名夷吾,因齐桓公拜相,尊其号曰仲父,故皆称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40年,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其重要原因就是对盐实行了官营。
管仲创立的食盐民产、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的食盐官营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然而却大利于国,“为富国之大大计”,是以各朝统流者无不重视。
管仲亦被尊为盐业祖师爷
其他行业祖师爷
⏹屠宰业:张飞,屠户出身
⏹酿酒业: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染织业:葛洪,炼丹家,著《抱朴子》
⏹造纸业:蔡伦,造纸术发明人
⏹制醋业:姜子牙,自封醋汤神
⏹丝绸业:嫘祖,轩辕黄帝妻子,发明养蚕
⏹陶瓷业:柏林、虞舜、老子、雷公
⏹中医业:华佗,医圣
⏹中药业:孙思邈
六、商业民俗
⏹1、商业民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