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分析

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

(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档案的本质特征及其定义表述

档案时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三、对档案概念(定义)的理解

(一)社会性

也称社会实践性,即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二)历史性

也称后时性,即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四)原始记录型—档案的本质特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四、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

(一)档案的实存形态

档案的实存形态是指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中,究竟什么东西具有档案的属性,是档案,什么东西不具备档案的属性,不是档案。档案的实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均是档案的实存形态,均可成为档案。

(二)档案的形成过程

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各种形态的具体档案,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

五、对档案真是可靠性的准确理解

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重要原因。但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其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与其它信息相比较而言是最真实、可靠的。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更不能将其与真理意义上的是非对错混为一谈。

第二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一、档案与信息

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是社会的一种基础性、核心性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历史与现实的“记忆库”。

二、档案与文献

档案与文献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人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档案是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种认为虽然两者有密切联系,但只是外延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不能简单地认为两者有概念上的中种属关系。

三、档案与文书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认识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档案是文书中的精华;另一种认为档案是历史性的事物,文书则是现实性的事物,两者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

四、档案与图书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图书则只是具有知识和信息记录性德特点,但是没有原始性的特点。管理档案主要采用历史的方法;管理图书则主要采用逻辑的方法。

五、档案与资料

档案与资料的关系密切,但是目前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档案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是这些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资料则是为了交流和参考的需要购买来的,它们同本单位的工作于生产实践只存在着间接的关系。有的则认为:档案也是广义上的资料的一个组成部分。

六、档案与文物

档案可以成为文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成为档案。档案记录的信息和数据室清晰的、固化的;而文物承载的信息则是模糊的、粗线条的实物信息。

第三节档案的种类

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

织;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私人个人。

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实性查考作用,即对人们的现实工作、生活依然有具体的实际作用的档案。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其实质是突出强调行政性或政治性档案在档案大家族中的主导地位;

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又称革命政权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旧政权档案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档案的种类除了上述的四种分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法和种类概念。如“新型载体档案”又称声像或音像档案,是指非纸类或非文字类的档案,如“照片”、影片、录音、录像、光盘等载体的档案。这种档案因其载体和管理技术的特殊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电子档案”或“电子文件”是指由计算机生成并主要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档案文件。这种档案因其技术上的特殊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档案界和相关学界的高度重视。

第二章档案的源流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起源诸说

关于档案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我国档案界曾有档案是阶级社会产物和社会产物的论争。70年代后,对此又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中外档案学家和有关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第一,认为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就开始用文字记录社会活动,并将这些记录保存下来,成为档案。第二,认为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产生档案缺一不可的条件。随着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为了管理大规模的生产,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或战争,国家需要有文字记录作为管理国家和交际的工具,于是产生了文书,保存起来便形成了档案。第三,认为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作者认为,档案并非自人类出现就同时诞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物质实体,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机交往的扩大,人类智力的提高,文字的发明,特别是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出现,为准确的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为档案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中国档案起源

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时代的加固为,是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前期间商王朝使用的文书,多为王室占卜的文字记录,以及有关的记事。这些甲骨,大都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

存放与宗庙所在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档案实物。

从殷商甲骨比较完善的文字结构、信息内容和载体系统来看,当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在此之前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有关的记载和某些考古研究认为,至少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我国已有文字记录并“策藏书契”。

三、外国档案起源

古代埃及,约于公元前3000多年早期王朝以前,就出现了文字,史官们使用墨水把文字卸载储物罐上。大约出自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巴勒摩石碑,是埃及现存最古老的时刻档案。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约于公元前3000多年,原始公社接替和国家开始形成时期,已经有了文字。公社供奉祭神费用的农场文件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文献。

第二节我国档案及其名称的演变

一、甲骨档案

我国已发掘的甲骨档案主要是商代的,数以十几万计,内容相当丰富。从甲骨文书的制作到甲骨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周代亦有少量甲骨文出土,记载了周人祭祀、围猎、征伐等活动,此后甲骨档案在社会进步中逐渐退下历史舞台。

二、金石档案

钟鼎铭文始于商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器数量显著增长,许多金文用于勒铭记事,册命、赏赐,以至作为法律契约,具有了档案的性质,东周以后钟鼎金文档案逐渐衰退。

“刑鼎”等铁质钟鼎档案大抵始于春秋阶段。秦汉以后直到民国,我国形成了大量石刻档案。此外金石档案还包括铁卷、金册等金属载体的档案。

三、简牍档案

自商至东晋时期,多用竹片、木板撰写文书,并编连成册,称作“简策”(册),“简牍”,“简书”。帝王昭令,朝廷官府文告、户口、赋税、器物数量以及有关活动,书于竹简木牍,有的“造册上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档案保存。简牍档案的流行与延续。

四、缣帛档案

约于商代已有丝织品为载体的文书和档案。春秋战国之际丝帛麻葛逐渐遍布城乡,出现了“帛书”、“缣书”、“缯书”或“竹帛”等称呼,兼指文书、档案以至书籍。缣帛档案的流行与延续。

五、纸质档案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从汉代开始到晋代,纸张档案逐渐产生并大量增加。纸的应用,拜托了“缣贵而简重”的局面,文书和档案从制成材料、记录方式到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六、音像档案

也被成为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可分为视觉、听觉、视听综合不同形式,包括了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档案。在我国,19世界中叶摄影技术才开始流传,声音档案则更迟,出现于20世纪初。

音像档案具有直观性强,易于复制等优点,但由于它的成分复杂,质地脆弱,且大多不能直接阅读,因而较之纸质档案在保管条件、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上都有所不同。

七、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electrical records/documents)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件。早些时候曾有“机读文件”、“数字文件”等称谓,近年来逐渐被“电子文件”所取代。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具有与传统纸质文件完全

不同的特征,因而必须对它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管理方法。

电子文件在我国、在全世界的应用领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数量日益增加,它给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全方位的挑战。

八、档案的词源

据迄今见诸文字的可靠材料,“档案”一词始于清代。现存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册》中曾谈及档案,有“部中无档案”等记载。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杨宾《柳边纪略》,关于“存贮年久者档案”登记载,对档案一词及其同现行文书的区别和联系予以解释。在以后的清代律令中,多处见到诸如“缮写文书,收贮档案”等称谓,用词相当准确。汉语“档案”词义明确,一直沿用至今仍有其形象的和内在的意义。

第三章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节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概述

有些档案被世代流传,有些档案被历史淘汰,其生命力的根基是档案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档案价值概念的各种不同理解。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即档案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第二节档案价值形态

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资料最基本的特点。档案翔实地记录了历史活动的史实和过程,以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等各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对于人们掌握历史情况,研究有关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广泛的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档案的现实价值又可以称为现行价值,是指档案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有用性。

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过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利用者需要的性质。

无论是现实价值还是长远价值,都包括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两种不同的形态。

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美国著名档案学家谢伦伯格提出了文件双重价值学说,我国将他这一理论用于研究档案价值,提出了档案的双重价值说。

所谓档案的第一价值:是指档案对于其形成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是档案形成者;

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即除档案形成者之外的其他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是非档案形成者。

第三章档案的作用

一、行政作用

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查知往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资治作用或行政作用。

二、业务作用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纵观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穿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就其微观而言,它记录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涉及了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当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三、文化作用

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和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档案与文化紧密相连,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法律作用

档案的法律作用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所发挥的证据作用。法律作用是档案凭证作用的集中体现。从档案的形成来看,它是当时、当地、当事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性、可靠性强,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五、教育作用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以第一手原始材料见长,翔实地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斗足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我国,档案的教育作用主要通过展览的形式发挥出来。

第四节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一、档案价值的扩展律

(一)由于价值主体扩展而导致的档案价值扩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与档案发生关系的人群在逐渐扩大,档案利用者契机需求的范围呈拓宽趋势,由此导致档案价值的扩展。

其产生的主要愿意主要表现为:档案作用从形成机关扩展到全社会;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

(二)由于档案作用性质的变化而导致价值扩展

档案对于利用者的有用性是多方面的,而这些用途并不是同时显现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不仅利用者的范围得以扩大,档案的作用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呈现出档案价值的多元性特征。

二、档案价值的时效律

(一)档案与利用者需求之间关系的时效性

不同种类档案的时效性具有不同的特点。文书档案的时效性通常取决于人们对其记录内容的认知和需求程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弹性或跨度。

从价值主体方面看,利用者的某些需求也具有时效性,如果未能使档案适时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有些档案价值就会失效,或变得毫无意义。

(二)档案价值形态的时效性

从档案价值的扩展率可知,档案对于利用者有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具有各种不同形态的价值形态。而这些作用往往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发挥出来的。

三、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一)社会环境

社会制度、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等对于档案利用需求,档案机构可能提供档案的程度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从而对档案价值关系的形成和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二)社会档案意识

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水平以及社会上对于档案的普遍认识程度可称为“社会档案意识”,社会对档案的需求程度以及档案工作者能够满足需求的程度与社会档案意识密切相关。

社会档案意识对于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档案利用需求,档案利用政策和档案服务观念。

(三)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社会需求能力以及

利用者获取所需档案信息的可能性。

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

一、档案管理工作

(一)档案的收集作用

为了解决档案的分散形成和集中利用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

(二)档案的整理工作

为了解决档案的零乱与管理和利用的系统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整理工作。(三)档案的鉴定工作

为了使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过得到优先保管,并能发挥最大作用,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

(四)档案的保管工作

为了解决档案自然寿命的有限性与社会长远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五)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为了解决档案馆藏体系的单项线形排列与社会多样的和变化的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为档案的查找提供手段,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六)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

为了满足社会多样的和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对档案进行研究,汇编出版各种档案参考资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

(七)档案的统计工作

为了掌握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档案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需要对档案及其管理的状态进行数量观察和分析研究,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统计工作。

(八)档案的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向拥护提供档案材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提供利用和服务工作。

二、档案行政管理作用

是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计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

(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我国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特种教席,标志着我国档案教育的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见过初期我国档案教育处于操起酝酿阶段。

195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联合作出决定,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档案专修班,这标志着新中国档案教育事业正式创立。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教育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发展至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网络体系。

(二)档案教育结构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

四、档案宣传工作

(一)档案宣传的含义

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二)档案宣传的内容

包括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等几个方面。

(三)档案宣传的形式

包括口头宣传、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等几种方式。

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按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划分,主要包括档案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档案科学的应用理论研究,档案的应用技术研究等三个方面。

六、档案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

参与档案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是我国国家规模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同时,它又属于国家外事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某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档案界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主要通过参加国际档案组织的活动、国家间双边档案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和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形式展开。

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

二、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有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和整理系统两个方面;

档案的安全包括:档案的实体安全和档案的内容安全两个方面。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第三节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一)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是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不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大多数联邦制国家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有:英国式、瑞士式和美国式。

(二)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制:是指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其形式也主要有:中国式、法国式和瑞典式。

二、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一)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二)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档案学概论复习题精修订

档案学概论复习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着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杂乱状态转化为_ 系统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尖锐化。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新型载体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建国后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档案学概论26084

档案学概论26084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档案学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的起源诸说 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 2.中国档案: 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3.外国档案: 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中古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 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 冯惠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DA的本质特性:P6 “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还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对DA的管理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尤其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DA的实存形态: 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只有具有DA属性者,才是DA.根据定义,尤其是DA的本质特性,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目前DA的实存形态主要仍是各种文书,尤其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程度最高的稿本。 简:制作时是否有意,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 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DA的原始记录性。 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DA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 论:准确理解DA的真实可靠性: DA,尤其是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准确、客观、真实、正确是相对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DA的真实可靠性。种种不客观、不真实、甚至伪造的DA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A的真实可靠性有至少2层含义: 1、如DA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DA的本质特性:P6 “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还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对DA的管理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尤其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DA的实存形态: 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只有具有DA属性者,才是DA.根据定义,尤其是DA的本质特性,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目前DA的实存形态主要仍是各种文书,尤其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程度最高的稿本。 简:制作时是否有意,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 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DA的原始记录性。 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DA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 论:准确理解DA的真实可靠性: DA,尤其是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准确、客观、真实、正确是相对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DA的真实可靠性。种种不客观、不真实、甚至伪造的DA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A的真实可靠性有至少2层含义: 1、如DA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如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其不实之客观事实,也恰是由DA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DA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简:DA与信息的关系: 逻辑上是种、属概念的关系。 DA是一种最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而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或确定性、可靠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所谓“错误、混乱或不可靠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需求程度越高,对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也就越高。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DA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

档案学概论 复习题()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着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杂乱状态转化为_ 系统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尖锐化。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新型载体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建国后 4、目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是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 D )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档案学 P191 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提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档案 P6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3、电子文件 P42 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4、来源原则 P239 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组织和个人。据此,来源原则指的就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5、档案价值 P47 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6、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P76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7、职能鉴定论 P274 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 8、数字档案馆 P130 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联结,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简答 1、简述档案的凭证价值。 P48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档案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可以成为查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凭,认定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证据,以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教育人民的工具。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另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A.档案的管理 B.档案的行政管理 C.档案教育 D.档案宣传 E.档案科学研究 4.在我国新型的档案机构包括()()()()() A.文件中心 B.专业档案馆 C.档案寄存中心 D.档案事务所 E.信息管理中心 5.档案工作的性质包括()()()()() A.管理性B.服务性C.政治性D.科学性E.文化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档案室的业务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9分) 2简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9分) 3档案价值的扩展律有哪几种表现形式?(10分)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33分) 1.综述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18分)

安徽大学档案学概论考试重点范围

档案学概论考试重点范围 1,档案定义 (1)定义: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 (2)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不仅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2,档案与图书的异同 (1)相同点:在现实中关系较为密切,管理上也有相通之处。 (2)区别: ①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 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 研究的结果。 ②社会功能不同:这是由其不同的本质所决定的。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可供查考。 查档案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了解、研究历史事实。 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冶性情。 ③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特点也不同: 档案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 图书内容中虽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经 过加工提炼后的系统性知识。 3,档案的种类 分类: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概念分类)、 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实体分类)、 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信息分类或检索分类) (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4,纸张使用之前的中国古代档案 (1)甲骨档案(2)金石档案 (3)简牍档案(4)缣帛档案 5,纸张使用之前的外国古代档案 (1)石刻档案(2)泥板档案 (3)纸草档案(4)羊皮纸档案 (5)蜡板档案(6)金属档案 (7)棕榈树叶档案(8)桦树皮档案 6,音像档案定义 也称为声像档案货视听档案,是指机构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 可分为视觉、听觉、视听综合等不同形式 包括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影带、光盘等。 7,电子文件定义 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盘、磁带、光盘等载体,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在通讯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8,据现有材料分析,“档案”一词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顺治年间的官府文件中已出现

档案学概论 复习题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1、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 清晰性 与 确定性 。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著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 杂乱 状态转化为_ 系统 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 尖锐化 。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 新型载体 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凭证价值 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 国家档案馆 、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 辅助档案学 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 档案管理 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

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 (D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 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 建国后 4、目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 种类概念是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 D ) A现行档案 B文书档案 C 专门档案 D 旧政权档案 5、( C )是现实中最接近档案,与档案关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事 物)。 A.资料 B.信息 C.文献 D.图书 6、档案文献汇编属于( A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原始文献 7、.档案工作的( A ),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A.服务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 管理性 8、.现代化的档案工作技术以( A )的应用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A.电子计算机 B.现代通信技术 C.现代光学技术 D.卫星通信技术 9、__________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C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0、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 A ) A.规定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服务性 11、______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范性文件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及参考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A.档案的管理 B.档案的行政管理 C.档案教育 D.档案宣传 E.档案科学研究 4.在我国新型的档案机构包括()()()()() A.文件中心 B.专业档案馆 C.档案寄存中心 D.档案事务所 E.信息管理中心 5.档案工作的性质包括()()()()() A.管理性B.服务性C.政治性D.科学性E.文化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档案室的业务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9分) 2简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9分) 3档案价值的扩展律有哪几种表现形式(10分)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33分) 1.综述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18分)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的起源诸说 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 { 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 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 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3.外国档案: 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中古档案: {甲骨档案 金石档案:书史性质 简牍档案 缣帛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有铭文的青 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 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 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 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 光盘等。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 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 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 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 案的本质属性 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 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优势:理论抽象度较高、有利于人们对档案本质的深入认识与揭示。

档案学概论》.docx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 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 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 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 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 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 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 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 +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 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2)从表达方式上 文字、图像、声音等 (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 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 近代有:令、布告、咨呈 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档案 一、档案在称谓上、载体上的沿革 1、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最早见于文字的称为“册”,“典”,周代统称为“中”,秦汉以后称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簿书”。1638年,《请太宗实录》出现了“档案”一词。 2、载体上沿革,较早的载体有甲骨、金石(青铜器、铁器、石头);秦汉以后为简牍、绢帛;东汉以后出现了纸质档案;现代出现了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 二、档案的定义及含义 1、定义: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2、含义:①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②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③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 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 1、办毕或处理完毕;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 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1、档案的形成和性质与图书资料不同,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文件,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供人们去阅读,最初作为办事工具,为处理当时某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 # 2、现今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它们被保存下来,当初一般是无意识的,而档案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 3、与一般的历史遗物不同,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单位或人物特定活动的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 4、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特点。 五、《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文件处置办法》 1、《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制定,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颁布。宣布国家档案全宗档案统属国家所有,由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加以管理,其所确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档案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也为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文件处置办法》:1931年,瞿秋白起草,周恩来签批,是我党现存党中央第一个关于文件和档案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到文件最理想的是每种两份,一份批阅,一份入库,蕴育着为新中国积累档案资源,及日后国家档案管理的某些构想。 ) 六、档案的凭证价值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凭证价值。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的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是确

档案学概论复习题修订稿

档案学概论复习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着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 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杂乱状态转化为_ 系统______状态。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尖锐化。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新型载体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 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 ‘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

《档案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3、《档案学概论》主要内容 一、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1.1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1、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2、档案的本质特征——原始纪录性 3、档案概念的理解 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原始纪录性——档案的本质属性 1.2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1、档案与信息 档案与信息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档案是信息的一种。 2、档案与文献 档案与文献的逻辑关系是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重合。二者核心含义不同。 3、档案与文书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从逻辑上讲,二者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 4、档案与图书 ●档案是社会实践的记录;图书是系统认识的产品。 ●二者的社会功能不同 ●二者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其特点也明显不同。 5、档案与资料 从逻辑上讲,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大面积重合,且资料的外延一般说来要大于档案。但其内涵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6、档案与文物 从逻辑上讲,档案与文物在内涵上有部分交叉重合。 1.3档案的种类 1、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 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即所有权问题。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这是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 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 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这是人们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地三个概念。 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11)

自考“档案学概论”笔记(11)简:档案法的修改原则 1、慎改: 稳定性与确定性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之一。修改档案法不能“大刀阔斧”地进行,不能指望修改后的档案法可以解决档案事业管理中的全部问题。对于现行档案法中能够肯定的内容要尽量肯定,对可改可不改的内容尽量不改,对于执法实践要求法律完善的内容尽量完善。慎改,是修改原则的核心思想。 2、原则性与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修改后的档案法应保持部门基本法的提纲挈领、原则性较强的特点,以体现档案法的权威地位,做到“疏而不漏”。并给行政法规的制定留下应有的空间。 3、系统性 在修改时要通盘考虑档案法与相应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相互关系;注意档案法同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关系。 简:档案法的修改内容 1、修改后的档案法对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具有国家与社会价值的档案或应当保密的档案,除了规定“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外,增加了“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批准”的新规定,较好地维护了集体和个人的

合法权益:“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改为“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2、增加的新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3、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较原法律条文更为明确,更具有实际效力。体现在: 1)执法主体的明确; 2)违法行为的明确; 3)更明确规定了对“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责任人的处罚问题。 简:档案行政法规 其含义主要有: 1、档案行政法规必须是国务院制定或由其批准与公布的。其他任何单位与个人均无权制定与发布此类文件。 2、它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针对档案事业中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而不是对档案工作中某一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3、它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它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精神,不能同法律条文相抵触。 简:档案行政法规的类型主要有3种: 1、对档案行政事务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的文件; 2、对某一方面的档案行政工作作出部分规定的文件;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 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 1、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 2、档案行政工作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 3、档案教育工作 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 4、档案宣传工作 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 形式:口头宣传、大众媒介传播、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 5、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6、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内容: 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心) ①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②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计、分级、分专业管理。 ③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手段) ①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质量) ②维护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 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 2、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设行政机构 四、综合档案馆 1、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2、科学文化事业性质(管理的对象、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职能) 五、专业档案馆 1、解释: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2、类型:特殊载体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 六、企业档案馆 1、涵义: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服务本企业) 2、特点:综合性、专业性 3、设立:大型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 七、档案室 1、解释:各机关统计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2、性质: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服务于本机关 3、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的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 1、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 2、档案行政工作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 3、档案教育工作 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 4、档案宣传工作 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 形式:口头宣传、大众媒介传播、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 5、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6、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内容: 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心) ①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②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计、分级、分专业管理。 ③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手段) ①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质量) ②维护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 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 2、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设行政机构 四、综合档案馆 1、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2、科学文化事业性质(管理的对象、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职能) 五、专业档案馆 1、解释: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2、类型:特殊载体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 六、企业档案馆 1、涵义: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服务本企业) 2、特点:综合性、专业性 3、设立:大型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 七、档案室 1、解释:各机关统计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2、性质: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服务于本机关 3、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的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4、类型:普通、科技、音像、人事、综合、联合、档案信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