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养生调理常见老年慢性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养生调理常见老年慢性病
慢性病与老龄化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近期中国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出炉。
报告指出:慢性病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2009年死亡的近千万人群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据了85%以上。
其中,慢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累计占到了慢性病死亡人数的87.8%,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持续上升,平均每天有近3万人死于慢性病。
我国慢性病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人口老龄化是一大原因。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全球现象,,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自然趋势。
据联合国预测至2025
年全世界都将进入老年型社会。
我国到2050年, 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将增加到3.97亿,占总人口的26.2%,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6倍,根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老年人发病率比中青年人要高3-4倍,住院率要高2倍。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负担递增率为1.54%,未来十五年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医疗负担将比目前增加26.4%;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为年轻人的3-5倍。
WHO 预测,2005~2015年,中国因心脏病、卒中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引起的国民收入损失将累计达5580亿美元。
据调查,2005年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为2.36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2.9%),慢性病的疾病经济负担达1.53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8.4%)。
慢性病所导致的身心痛苦、高额的医疗费用和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是每个老年朋友都不愿面对的,要摆脱慢性病的困扰,不能完全依靠医院,自我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至关重要。
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善有效的自我养生保健方法,包括方药、饮食、运动、经络、环境起居、心灵养生等多种手段,其中方药养生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突出的,下面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关于方药养生的基本知识。
一.何为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传统药物的总称。
运用传统中药保健,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不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健药物,而且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方药。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但里面记载了100余种有益于健康的药物。
《山海经》也不是医药学专著,但收载药物达124种之多,其中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
里边有不少药物具有补益抗老的作用,书中所述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指使人增强脑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
汉代诞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的药物理论和治病用药经验。
全书计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其中,记述有延年、不老、耐老、益气、轻身、增寿等药物共165种,某些药物后面还直接注明“颇利老人”。
书中记载的这165种与抗老延寿有关的药物,均被后世本草著作收录。
以后历代本草书籍又不断发展补充,且长期应用于临床,对养生抗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有不少药,通过现代实验研究,均已证实了它的保健强身的药用价值。
二.中药的性能
药物的性能,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药物的性、味、归经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称为药物的性能。
1. 四气和五味: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一般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其作用也有相近或相同之处。
辛: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甘: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
酸:收敛、固涩作用。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
咸: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
药物的性和味,是前人在长期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不断认识深化,总结出药物的共性和个性,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2. 中药的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
“归经”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
也就是说,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针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
如同为补益药,可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不同;同为清热药,有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火、清肝热之不同。
三. 道地药材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所以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关。
因为中药材多为植物性药物,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或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生产的药材就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为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通过长期的使用、观察和比较,确定某地区所产的特定药材,质量与疗效忧于其他产区,即对名产地出产的特定药材的称谓。
如东北所产的人参、五味子;四川的川芍、黄连;浙江购杭白芍、杭菊花;河南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广西的蛤蚧;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子;甘肃的当归;西藏的冬虫夏草、麝香等均被称为道地药材。
名老中医师在用中药时十分注重使用道地药材,因为应用道地药材治疗疾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药材。
四.单味药与复方
在医药萌芽时期,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中药,之后,随着药物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于病情轻重或者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由单味药发展到多种药配伍应用。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药物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复方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
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
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
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五.适合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中药材
1. 黄精
黄精,被称为“仙家圣药”、“仙人余粮”。
传说古时有一肺痨患者自思不久于人世,就跑到深山躲了起来。
几年后,他非但没死,身体反而强壮起来,说话声如洪钟,走路健步如飞,不少人说他成了“神仙”。
一日,华佗行医路过此地,听说此事后决心弄个明白。
于是,他历尽艰险找到这位隐居的“神仙”,打听到是食用一种开绿花、长黄根的植物治好病的,于是他顺口说道“此乃药中之精啊”。
自此就有了“黄精”之名流传至今。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的根茎,早在晋代葛洪《抱朴子》中即有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据史料记载,黄精属仙家服食之品,不作药用,仙家将它列为“芝草之类”,所以在《神仙芝草经》中曾有记述,“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骼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
黄精在古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的眼中,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故有“久服成仙”之说。
《太平圣惠方》记载,将黄精1500克洗净浓煎取汁,熬成膏,加炒黑豆和匀,每服10克,每日3次。
此方对中年早衰、年老体弱者,能补脾肾,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
民间对黄精也很推崇,有“要想不衰老,黄精最可靠”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杜甫还留下了“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美妙诗句。
黄精性平和,作用缓慢,久服既补脾气,又补脾阴,还有润肺生津、益肾补精的作用,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武汉医学家曾对巴马“长寿乡”的292例百岁老人调查,发现他们都有常服黄精的习惯。
尤其是口燥咽干、干咳少痰者,可用黄精、百合各20克,梨1个,水煎去渣,加蜂蜜适量饮服。
药理研究表明,黄精所含粘液质、氨基酸、多糖等,具有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脂肪浸润,降低血液,抑制高血糖,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所以有高血压的朋友,平日可以取黄精10克,罗布麻叶5克,水煎代茶饮。
而动脉粥样硬化很严重的朋友,即可取黄精30克,山楂20克,何首乌20克,水煎服,持续用一段时间,可有效软化血管。
2. 葛根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的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本经》载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本草正义》认为,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
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消渴口干、脾虚泄泻等。
现代研究证实,葛根含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等,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并能直接扩张血管,有明显降压作用,很好地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项紧、心痛等症状。
葛根营养丰富,为滋补佳品,历史上不少高僧就时常采山中葛根磨粉煮食而得以高寿。
所以现在常见的葛根粉可以用来冲服、煮食等,既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长期调理,还可用来急用,如醒酒、通便等。
同时葛根粉还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泰国北部女性普遍身材苗条,皮肤白皙,专家们认为与长期食用葛根有关。
因为葛根富含大量的异黄酮活性成分,它的结构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相似,可以起到模拟、双向调节内分泌水平的生理作用。
专家对100位25至50岁的女性进行实验,结果90%以上服用者身材苗条,内分泌水平稳定,而这对女性中老年期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朋友,可以经常取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代茶饮。
3. 茯苓
茯苓是一种菌类中药,为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寄生在松科植物的根上。
茯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品,其中首载其药用功效:“主胸胁逆气……利小便。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有113方,其中用到茯苓的处方多达40余个。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是治疗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泄泻、惊悸健忘的要药。
《用药新法》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不断下了数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风湿病,眼看兵败临城,成吉思汗十分着急。
后来有几个士兵偶服了茯苓,身体又恢复了健康,成吉思汗大喜,急忙派人用大量茯苓煎汤给部下们服用,不久就都痊愈,自此茯苓治疗风湿病的神奇功效就被广为传颂了。
历代医家及养生学家都很重视茯苓的延年益寿之功。
在魏晋时期,服茯苓以求长寿已成风尚。
南朝齐梁时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可见当时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
明清时代,茯苓作为滋补食品为世人所珍爱,据说“茯苓夹饼”因慈禧太后喜食,而盛行于世,成为京都名点饮誉至今。
而茯苓可以说作为延年上品,对整个身体状态的调整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要想身体好,其实每天早起起来后,用茯苓粉10克,煮沸的牛奶冲泡,空腹服用,健脾胃,助阳气,天天精神焕发。
4.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李时珍考证,玉竹“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有玉竹之名。
”
玉竹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
《本草正义》记载:“玉竹,柔润之品,今惟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咽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烦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甚效。
”可见这正好对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消渴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历代中医对玉竹的养生之功颇多赞誉。
如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认为:“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玉竹性平,味甘,是食疗或药膳的常用药材,可以长久服食而对身体长期调理。
现代研究发现,玉竹所含铃兰苷、铃兰苦苷具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对高血糖、高血压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经常作为感冒发热、头疼腰痛的常用药使用。
而且玉竹富含维生素A类物质和粘液质。
维生素A有使皮肤柔嫩细腻的功效,缺乏维生素A皮肤就变得干涩、粗糙。
粘液质也有使皮肤光滑的作用。
传
说古代有一宫女在宫中受虐待,皮肤粗糙似鱼鳞,后不堪羞辱逃至深山,常年采玉竹为食,久之则皮肤莹白如玉,柔嫩滑腻。
《神农本草经》上有玉竹“久服去面黑黧,好颜色,润泽”的记载。
因此有冠心病的朋友,可以每天玉竹12克,水煎代茶饮。
而有糖尿病的朋友,每天可选用玉竹12克,生地9克,枸杞子15克,水煎服。
若本身并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们,可以偶尔拿玉竹煲老鸭汤,两者共同发挥滋阴润燥的作用,是适合糖尿病的著名药膳方。
5. 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
山药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为药食两用之品,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品种名单中就榜上有名。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称其有“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的功效。
现代中医药学及食疗学仍常用山药作为中老年人的滋补品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山药在我国的大多数省份均出产,但总体来说以河南省沁阳、温县等地区出产的质量较好,因古时此地区称怀庆府,所以有“怀山药”之称。
该地区所产的山药质地坚实,粉性足,颜色洁白,质量最佳,被称为道地药材。
因为山药也是食品,所以菜市场上常可见到出售的鲜山药以供食用。
每百克的鲜山药约含蛋白质2克、碳水化合物115克、纤维素1克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皂甙、胆碱等化学成分。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运用于老年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性腹泻,肺虚喘咳,肾虚腰膝酸软等。
山药药性平和,不寒不热,既能补气,又可滋阴,具有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山药味甘入脾,既补脾气,又益脾阴,有补脾养胃的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脾胃虚弱证。
脾胃虚弱而运化水谷无力,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所以会表现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应用山药治疗有较好效果,也可配伍人参、白术等增加疗效。
山药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所致的虚劳乏力、气短咳虚,消渴证所致的多渴多饮,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药合有皂甙、糖类、蛋白质、醇类物质、胆碱、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多巴胺、黏液质、生物碱、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山药具有抗痒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作用。
山药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并能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消除蛋白尿和促进肠蠕动。
山药所合的锌、锰、钴、铬等微量元素对促进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十分有益。
6. 薤白
薤白是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鳞茎。
古人云:“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
”民间俗称野蒜,入药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
薤白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食兼用之品。
薤白的功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金疮疮败”。
药王孙思邈指出“薤白,心病宜食之。
”此处所说的心病,即今冠心病、心绞痛之类的心血管疾病。
经过历代医家经验总结,认为薤白味苦,辛,入肺、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理气宽胸的效果,所以被作为治疗胸痹的要药使用。
现代研究发现,薤白含有大蒜辣素,其主要成分为硫化丙烯,具有降脂作用,另外含有的大蒜配糖体,有降低血压的奇妙作用,所以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尝食薤白有通阳气、宽胸散结的效果。
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倾向的朋友,都可以偶尔用薤白10克,水煎去渣后,用少量黄酒冲服,慢慢地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都会减轻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