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活动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调节对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主
活性。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 货币政策可以直接通过 要的两种经济手段,通常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供求, 从而达到社会总 实施相机抉择的使用,形成不同的搭配模式,以便达
货币政策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增加 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减少货币供给量。 削减总需求
(三 )2008 年 实 施 稳 健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从 紧 的 货
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 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 支赤字。 但是,长期使用“双紧”政策搭配模式,有可
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达到 1500 亿元。 (二 )2004—2007 年 实 施 稳 健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稳
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健的货币政策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 但运用时应谨慎, 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
2001 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苗头 和一系列不稳定、 不健康因素, 主要是投资需求过
保持出口的增长。 1998 年,中央政府决定采取更加 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 10 年期建设国债 1000 亿元, 银行配套 1000 亿元贷款,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Biblioteka Baidu
现率、在公开业务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等,扩大信贷 1999 年, 中央政府决定继续扩大建设国债发行,使
规模,增加货币供给,使总需求增加。 这种搭配模式 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减少国际收支盈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更多的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明确了 2008 年
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松紧搭配, 以使一种政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策的副作用被另一种性质相反的政策抵消掉。 一是
(四 )2009 年—2010 年 实 施 积 极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一步受到抑制, 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针对这 一形势,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扩大内需,同时努力
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
. 18 .
理论研究 2011 . 6
理
论
探
讨
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 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二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 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 “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 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平衡;结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
各自不同的宏观调控重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 会分配, 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利益失衡状
以形成不同的搭配模式。 近年来, 我国通过实施扩 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通过优化政策设计与 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
制度创新等,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增长质量 供应量,迅速收缩流动性,紧缩效果比较明显。所以,
的提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运 货币政策对于消除通货膨胀,抑制经济过热,效果更
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 显著一些。
理论研究 2011 . 6
理
论
探
讨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梁鲜桃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常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实施 相机抉择的使用,形成不同的搭配模式,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为了有效地发挥政策的作用,宏 观经济政策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变性。 同时,为了减少政策变化本身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 响,宏观政策又需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化 组合,实现了“预调控、点调节、稳节奏、重实效”。
膨胀的危险。 “双松”政策搭配模式的政策效应过于 猛烈,一般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容易引发严重通货膨 胀,造成经济出现过热态势。
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等三个问题。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防止大起大落,2004 年开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二)经济高涨时期的“双紧”组合
有力保障。
财政政策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 通过财政支出
(一)财政政策注重结构优化,货币政策注重总 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
量平衡
体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乐观,投资消费信心不足,这时
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 主要是在财政收支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措施迅速
总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动力等 而直接地扩大投资与消费,改善市场预期,从而推动
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概括为控制赤字、推进改
通货膨胀严重时期,为尽快抑制社会总需求,促 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
进经济增势回落,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 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货币政策
府支出规模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多种工具,适时适度调控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
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既保持了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部门之间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货币政策的目标
又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全面分析财政政策和货 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
币政策作用的特点, 总结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的 政策常用的工具包括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
经验,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 调整和直接信用控制等,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并间
四、我国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实践,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日益丰 富,宏观调控体系趋于完善,宏观调控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 我国 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化组合, 实现了 “预调控、点调节、稳节奏、重实效”。 (一)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为了有效地发挥政策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需 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变性。 同时,为了减少政策 变化本身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宏观政策又需要 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近年来,针对宏观经济运行 中出现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拘泥于传统 宏观经济理论或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经验, 在着 力进行总量调节的同时不搞“一刀切”,进行“区别情 况、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节,及时出台了 一系列旨在进行结构调整的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方 面注重预调,防微杜渐,努力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 芽状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另一方面,注 重“双向微调”,向下调整和向上调整均采用小步渐 进方式,用多次“点刹”取代“急刹车”,在动态中保持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实践证明, 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的有效组合,调控力度和节奏的很好把握,有 利于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性。 (二)更加注重宏观调控目标的统一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包括经济 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从根本 上讲,四大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 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 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但在现实中, 四大目标有 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 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实现充分 就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出现 不一致、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呈反方向变化、经济增 长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为实现宏观调控四大 目标的一致。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既注重经济发展, 又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既注重内部 均衡,又注重对外均衡。 (三)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时机的前瞻性 宏观调控的显著特点是认真进行跟踪分析研
币政策 2007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价
格涨幅较快攀升,房市股市交互推动、持续升温,经
能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 经济增长减缓以至停滞等 济增长高位趋升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2007 年 12
问题。 (三)“松紧组合”效果更好
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把防止经济增长由 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
十项措施,并在 2009-2010 两年多时间内安排 4 万 亿元资金强力提振经济。
三、 近年来我国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
(五 )2011 年 实 施 积 极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稳 健 的 货
运用
币政策
从 1998 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行了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到 2011 年后危机时代再
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等措施。 二是紧缩 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财政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对宏观调控政策作 出了重大调整,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下, 在采取减支 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
增税等财政政策措施的同时, 采用旨在扩大货币供 应量或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措施。
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到更好的效果。
(二)财政政策注重收入分配合理,货币政策注
(一)经济萧条时期的“双松”组合
重币值稳定
经济处于严重萧条时期, 财政政策主要运用减
. 17 .
理
论
探
讨
理论研究 2011 . 6
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 增加国 民收入。 货币政策则主要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或降 低利率等措施,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再贴
(四)更加注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近年来,根据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政策发挥作用 的条件不同,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中,更加注 重提高科学性。 一是注重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在宏 观调控目标上的一致性,克服一些地方政府唯 GDP 论的倾向,尽可能减少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成本,力 争以最小的经济和行政成本实现最大的宏观调控效 果。二是防止宏观调控政策一刀切带来的问题。我国 国土面积广博,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人文历史、 社会、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为避免资源配置上的低效 率或无效,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的差别化运用,既保证了目标的实现,又调动 了各个地区的积极性。 三是充分考虑宏观调控政策 的时滞效应。 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政策是必要的, 但如不考虑时滞,连续加大紧缩力度,一旦这些政策 集中发挥作用,有可能使经济由过热进入过冷,不利 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 背离的。只有充分认识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效应,才 能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科学性, 保持国民经 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
(一 )1998—2003 年 实 施 积 极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稳 健的货币政策
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 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
1997 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需进 政策。 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保持
或者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防止出现大的起落,2008 年 11
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增支减税的措施, 货币政策主要 月 5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
2010 年 12 月 12 日 闭 幕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提 出 :2011 年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基 本 取 向 要 积 极 稳
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彰显了 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综合运用财
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
究,进行科学预测,根据月度、年度形势分析预测,及
时把握经济形势走向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苗头和动 向,及早动手,采取措施,进行调控。这几年的宏观调 控由于发现问题早, 动手比较快, 宏观调控的前瞻 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明显改进,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 盾和问题没有全面蔓延和扩大, 使上升期经济繁荣 的时间得以延长。历史的经验表明,宏观调控必须坚 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对可能出现的 问题及早建立防御机制, 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予以迅 速解决。
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接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或货币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的特点
供应量来实现币值稳定, 从而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发挥 响。
着不同的作用。 客观认识两者的差异是统筹运用调
(三)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更有效,货币政
控政策的基础,也是二者协调配合、有效发挥合力的 策对治理通货膨胀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