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宣传片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艺术创作
摘要本文论述了电视节目及视频处理的技术及艺术,分析了电视节目及视频的制作方法,并结合现代社会趋势把国内外电视节目的形式及发展作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也提出了在这个发展日趋完美的社会中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把电视视频技术做得越来越好。
关键字电视节目;视频宣传;策划技术;制作艺术及方法
1 前言
电视是基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体。电视视频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事业腾飞的基础,而艺术创新对电视视频技术发展的要求是始终伴随着电视技术同步发展的,这就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就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1]的技术处理和艺术创作两个部分。也就是“硬件”和“软件”技术。
2国内外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电视节目研发创新是电视市场主体进行原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资本投入和消化吸收应用等方面。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研发很不理想,整个电视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研发比较零散,一般是停留在举行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或创意策划的层面,而真正投入一大笔资金、建立创新机制用于内容研发的情况不很普遍。近几年来,不少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立了名目不一的研发部门,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简单搜集汇总国外最新节目的层次上,实质性的创新开发工作远没有展开。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盲目的节目改版跟风导致不少电视机构存在着短视的倾向和态度,无心考虑建立长远持续的创新体系,电视台内部又大都不具备创新激励机制,造成原创动力缺乏。国内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能力呈现出整体贫弱的“亚健康”状态,节目生产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已然成为恶性循环。
电视节目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纵观全球,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节目视及相关视频产业,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客观情况、标准、制式等不同,各国的电视节目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但一些电视节目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特别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电视节目发展模式、发展趋势、技术标准的选择对我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2国内外电视节目发展创新的意义
电视节目创新虽然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但同样具有高回报、高收益的好处。相对来说,电视节目形态还是容易改变的,但什么是最适合电视的节目形态,需要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基础才能看得真切。总之,作为不断涌现的创新性电视节目形态,由于目前实践层面的相对滞后,其中的绝大部分还在萌芽阶段。但有理由相信,这些创新中的电视节目形态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电视文化的餐桌上独占鳌头。勇于创新与突破,才能真正的走出一条将投入与产出平衡的电视产业化道路。
21世纪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新媒体迅速涌现,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影视[8]制作人员必须提高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技术、新形势的需要,跟上电视发展的步伐。
3视频宣传的概述及意义
视频宣传不仅仅是拍摄制作一套光盘那么简单。视频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传播企业或单位的形象。它要求的不仅仅是画面的精美、内容的生动,更要求能够统一企业或单位的形象。这种多媒体宣传片特点是投入小,受众针对性强、播放地点灵活等等。视频宣传从内容上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或单位形象片,另一种是产品直销或宣传片。前者主要是整合企业资源,统一企业或单位形象,传递企业或单位信息。它可以促进受众对企业或单位的了解,增强宣传度和知名度,从而带来企业或单位更长远的发展。而产品直销或宣传片主要是通过现场实录配合三维动画,直观生动地展示产品生产过程、突出产品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而让消费者或者经销商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产品,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企业宣传需要精心的调研分析,合理的策划和创意。
明确了目的还要明确用途,是用来宣传、促销、参加会展还是招商、产品发
布,这对宣传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如果企业或单位是在现有渠道中统一形象,那么目标受众明确,对企业或单位有一点的认知和了解,需要强调的是精练。总之,企业或单位在决定做宣传片之前要仔细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明确目标和用途。而对新场合来说,主要是将企业或单位形象传达出去,先获得认可和接受.总之企业或单位宣传较之传统文本式宣传有直观、生动,可将影视动态、配音解说和三维动画融于一体,从而更丰富详实的展示企业或单位的形象。而相对于影视广告来说企业或单位宣传成本较低,受众明确,展示的场合和时间随意性也比较强,可以对大力宣传产生积极的影响.
4 视频设计的相关知识
电视节目及视频制作[2]的软件要求,并非狭义的具体的应用软件,而是包括制作人员内在专业修养的软性要求,包括了具体剪辑中的专业章法、对于节目思想的解析与把握。
4.1、剪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
剪辑属于后期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影视制作人员必备的一门重要技艺,其融合了电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体现着后期制作很强的操作特性,会直观地体现出节目的制作水平。“匠”与“师”在此见分晓。
4.1.1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剪辑提纲[3]是其具体的表现。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又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具体而言,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个节目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内容,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确立节目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4.1.2选择画面剪辑点
在后期剪辑中,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就是一个节目的剪辑需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比如剪辑
人物专访时,在镜头长度的选择中,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以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时则要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
4.1.3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
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4.1.4“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题,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
当遇到“跳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4)插入特写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会显得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