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①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①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①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②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③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①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②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③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

启《书博鸡者事》)④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五)、表示官职调动的。①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④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⑤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⑥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

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

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

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