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全县幅员面积618.8万亩,林业用地386.4万亩,有林地面积355.7万亩,活立木蓄积98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77%,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也是四川省盆周山区林业重点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属大巴山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针叶林、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近年来,通江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以松木、柏木等纯林和天然林为主的成片有林地,由于受资金困挠,重造林、轻营林,造成林分质量不高、产量低、林分生态系统不稳定等,普遍呈现出长势较差,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是典型的低产低效林。
一、通江县中幼林和低产低效林现状
1、森林资源现状。目前,全县中幼林面积289.7万亩,其中需要抚育的中龄林面积5.9万亩,幼龄林面积21.6万亩,所属重点公益林面积22.6万亩,商品林面积4.9万亩,低产低效林面积95.9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40.1%,其中中幼林面积88.3万亩,天然林面积54.4万亩,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全县中幼林主要以人工植苗造林居多,并主要集中于中、高山区,全县林分结构大多是以华山松、刺杉、刺槐、柏树等为主的纯林,林相单一,结构简单,同时,从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看,部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残缺,水土保持能力低下,部分灌木层及草本层生长又过于繁茂,林区“小老头树”、“怪型树”、“藤缠树”等现象较多,导致林木长势较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2、低产低效林形成原因。一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但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旱灾为主要灾害性气候。尤其是2007年全县先后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及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全县森林土壤又以紫色土为主,紫色土是在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紫色砂页岩发育形成,其结构松散,可溶性物质含量高,易被水解溶蚀,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该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在1—2%之间,林地土壤瘠薄,厚度多在30cm以下。所以在这种地表上生长的林木极易形成低产低效林。二是栽植树种单一,栽植密度过大。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全县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全力开展消灭荒山运动,为尽快将荒山绿化起来,大面积栽植以适宜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柏树、松树等为主的纯林,进而为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发生频繁埋下了隐患,这是低产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初期,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在栽植密度设计上要求每亩300株,职工在具体操作时甚至每亩高达400余株,虽然达到了绿化的目的,但也造成了如今大面积的“小老头树”、“牵藤树”等。根据在空山林场椒园子工区黑窝子塘林班的调查情况看,1998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造林栽植密度达每亩430株,2公顷落叶松株数达12900株,其中最大胸径16cm的株数占5%,胸径为14cm 的株数占25%,胸径低于12的株数占70%。三是中幼林抚育等管护措施未及时跟上。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在造
林方式上采取了营造栎、柏、松等混交林,在管护措施上实行了透光抚育管理等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蓄积量,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林场及业主资金有限,对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抚育力度远远小于低产低效林增长速度,同时,业主为了较快回收树苗栽植成本,在具体进行透光抚育等管护措施中,往往是砍大留小、砍直留弯、砍优留劣,造成事实上的逆淘汰,保留下来的林分生态、经济效益不高。还有部分低产低效林是因为过度修枝,影响了林木生长造成的。
3、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效益评估。一是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不但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2007年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在幼、中龄林阶段,由于林木密度较大,降雪后承受雪的压力比密度低的林分大,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达500多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达2.5公斤;林木稀疏后,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降到300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可降至0.5公斤。由于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病虫害可下降90%以上,增强了抗灾的能力。同时,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同时,抚育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和多种效益。二是中幼龄林抚育投入少,见效快,在一个森林经营周期内(十年)抚育林分与未抚育林分,林分生长量年净增3.0立方米/公顷,十年净增蓄积量30立方米/公顷,新增木
材产值9000元/公顷(按300元/立方米计算),是森林抚育费用900元/公顷的10倍。如果将全县19.31万公顷森林全部抚育一遍,每年至少可净增蓄积量20余万立方米,新增木材产量10余万立方米,年新增木材产值3000万元。同时,森林抚育及改造生产木材6.0立方米/公顷(20%间伐强度、50%出材率),按年抚育和改造10万公顷计算,可产木材60万立方米,年增加木材产值1800万元(按300元/立方米销价)。通过国有空山林场对卢家坪工区倒栽窖林班皆伐后1995年天然更新起来的桦木中幼龄林进行生长抚育的调查,可得出如下数据:抚育后林分平均胸径每年净生长为1--1.3厘米,而未抚育的林分平均胸径每年净生长仅为0.5—0.7厘米,目前平均胸径达18厘米。三是自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各国有林场适当开展了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制定了《森林抚育、改造技术规程》。近几年来,全县也针对中幼龄林面积大,亟待抚育林分多的特点,倡导各单位制定了有利于幼龄林抚育的政策,如"抚育的小材小料可以抵抚育的工资"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工作的开展,并在已开展的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中幼龄林抚育工程不仅缓解了大中径级后备森林资源的不足,而且壮大了林业产业,增加了林农收入。森林抚育和改造投入资金的70%可转化为劳务收入,以年抚育和改造5万亩计算,年均投资4500万元,相当于每年可吸纳近3000个剩余劳动力,不但可以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就业,而且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