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民族复兴大志 心系桑梓百姓疾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怀民族复兴大志心系桑梓百姓疾苦宋庆龄的一生是坎坷而又生动、崎岖而又绚烂。年少时,她负笈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辛亥革命失败后,她毅然奔赴东京与孙中山结为革命伉俪,共同捍卫共和制度。当日寇铁骑蹂躏中华大地时,她又力促国共两党二次合作,抗日卫国。新中国成立后,她更是把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妇女和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纵观其一生,宋庆龄从小出国求学的经历对她影响巨大。
中华民族定会振兴睡狮必将声惊世界
庆龄从小爱好学习,善于思考,敢大胆怀疑,能认真进行探索。难能可贵的是,宋嘉树夫妇认为“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
庆龄7岁时进入位于上海汉口路的中西女塾学习,因为和中国孩子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和着装,让庆龄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惑。这疑惑,让旅居海外十几年的宋嘉树意识到自己过度推崇西方生活方式,使孩子们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割裂开来,并有意识的给孩子们讲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像一幅辉煌而壮丽的画卷,在庆龄眼前舒展开来……庆龄开始翻阅浩瀚的史家典籍,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并以一种近乎痴迷的方式,沉浸在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她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在庆龄就读的学校不远就是外滩的黄浦江港口,这里终日停泊着挂有各国国旗的轮船,刺耳的汽笛声和码头上中国苦力扛运货物
时的“嗬哟”声昼夜不断。特别是看到衣衫褴褛的码头工人背上压着沉重的箱包,佝偻着身子,在叼着大雪茄的外国监工的皮鞭下,步履艰难的移动时,让她一次次想起父亲讲述他早年在美国看到旅美华侨的苦难生活和被外国人藐视欺辱的经历,使她深深意识到“只有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才能使中国平等地自立于世界之林。”
如果说父亲的教诲使庆龄有了民族自尊感的话,那么,孙中山先生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一生,甚至改变了她的命运。宋庆龄13岁时,与早已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父亲接受正在被清廷通缉的“兴中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来访。“中国非改革不可,我们必须推翻这个君主政体,建立一个新的共和政府……”“我相信几十年后,中华民族一定会振兴起来,东亚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世界!”他的这些话,从此深深地烙印在宋庆龄的心头,在负笈异域之时、在受到外来蔑视关头,这句话会激起她强烈的民族自信、自尊与自豪感,与一切敢于藐视中华民族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我一想起孙先生所讲的话来,就忘了一切--家庭、学校等等。我一点也不为自己担心,我却担心着中国。”在庆龄的眼里,孙中山先生就是了不起的英雄,“是位能拯救中国的人”。
离父别乡越海求学秉烛苦读寻求真理
殷实的家庭,让宋庆龄的求学之路非常顺利。多年之后,一个美国大学校长对宋嘉树的远见卓识表示了由衷的赞扬,“打破国内的习俗,送其东方生长的女儿来西方学校里求学实在是需要现象力
及勇气的。”
在美国波特温学校,她经常就自己苦苦思索而没有答案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天文地理,社会人生,无所不包。莫里斯后来回忆说:“庆龄——‘严肃的那一个’—贪婪地阅读着成年人看的小说和其他书籍,而跟她同样年龄的女孩,一般对这类读物都兴趣索然。”。“庆龄是个腼腆、美丽的小姑娘,年仅14岁,但是个酷爱看书的人。她常常选择一些题材严肃,远远超过她年龄适读的书来阅读”。一个教授甚至说“在我一生教授的学生中,能有一位罗莎蒙黛(庆龄英文名)这样的女学生,我感到万分荣幸”。
1908年秋,小庆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在一次历史讨论课上,美国女孩朱莉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历史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新的事物总会取代旧的事物。不可否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它们落伍了,退化了!……至于中国,则像一个衰弱多病的老人,我看不出它还有什么希望……”。庆龄的心头猛然一紧,“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在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大地上,现在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变革……总有一天,中国会斩获胜利,奏响凯歌的。美国的南北战争不是也打了许多年吗?中国人聪明智慧,中华文明永不落伍!”
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连老师都难以抑制对庆龄的欣赏,“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中国学生,谈起自己祖国时眼睛中燃烧着足够照亮
整个大地的火焰,他深深地感动了!”老师竖起了大拇指:“罗莎蒙德,你讲得太好了!你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并这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荣幸。”
心系中华前途命运胸怀民族复兴大志
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同学们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姑娘充满了敬佩,温柔端庄,举止大方的仪表,更是深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好感。但是严肃的庆龄很少关心自己的生活,很少娱乐,眉宇间总有一股轻轻地、淡淡的、掩饰不住的忧愁。终于有人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庆龄几乎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的祖国目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不担心她,更不能够无忧无虑、不顾一切地享乐。我的心在中国,我牵挂我的祖国!”。
正如德加·斯诺所说的那样,在美国宋庆龄“牢记着东方人在美国受歧视、黑人受屈辱的生活。……她认为这与外国人耀武扬威,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看不起中国人是一致的。”
庆龄酷爱写作,《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是她在《威斯里安》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在文中她讲到,留学生回到中国后,在革新政治、提倡教育、改革社会所起来的巨大作用。她提出为了强国富民、振兴中华、必须要派遣大批男女学生来西方各国深造,学习西方现金科学技术和思想的主张。”。她认为,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不应抱着镀金、或者享乐的目的,他们肩上,背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他们应当用自己所学,施展身手,报效祖国。“中国赋予这些留学生广阔的工作领域和无限的机会”,抒发了她自己为了改造和建
设祖国而学习的胸怀。在《现代中国妇女》的文章中,庆龄把妇女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联系起来。她“深信用不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发达的国家,而其妇女也将与男人并驾齐驱。”
她的一位同学回忆说:“她的志向,她的情感,她的整个生命都是中国的”,而她所受的美国教育为她提供了“动力”。
磨难中孕育着希望中华历史不会倒退
对于庆龄来说,她在国外读书期间最关心的莫过于中国国内局势和革命的发展。特别是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不断遭到失败的年月,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和深沉。“正是她那副忧伤和沉思的神情,使她显得俏丽动人。她在内心深处已经是一个忠贞不二的造反者了。”她说:不能忘记中国,也不能忘记孙中山所说的那些话,“如果忘记了,人生就失去其意义”。她坚定的认为“我的祖国要有一个根本的变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当她知道这一惊天喜事,以前对于祖国未来的千百次的想象现在终于实现了,她再也忍耐不住放声大哭,并高举五色旗迎风飘扬!同学们见证了她高扬的民族自豪感!
这年四月,她写出了热情洋溢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the greatest event of the twentieth cenlury)一文,“中国是首先创建了刑法法典的国家,她的哲学家对人类思想做出过某些最宝贵的贡献,她的浩瀚的文献赢得了学识渊博的、终身从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