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现状:
2000 年4月底,国务院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加工区已达到38个,其中已封关运作的近70%设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占15%,布局比较合理。三年内已陆续建成一批规范的、高质量、高标准、具有良好基础设施和运行条件的出口加工区,进展速度很快。各地正在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试验,探索出口加工区的有效发展方式和途径。
目前,已开发的25个出口加工区总规范面积近43平方公里。自2000年5月昆山出口加工区第一个通过验收并封关运作至今,已有19个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共引进企业247家(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4家),投资总额28.35亿美元。还有249家企业和出口加工区签订了入区协议,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2002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为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出口加工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我国出口加工区总体上尚处于运行初期,能取得上述成绩确实难能可贵。其中出口21.9亿美元,增长5.1倍;进口25.5亿美元,增长3.7倍。出口值最多的是江苏境内的出口加工区,其次是上海境内的出口加工区,2002年出口值分别为10.5亿美元和9亿美元,分别增长5.3倍和4.7倍,这两个省市境内的加工区的出口值占中国出口加工区出口总值的90%。
出口加工区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的港口、机场附近,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提供水电、道路、通讯及标准厂房等,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加工工业,其产品大部或全部用于出口的特殊区域。世界上出口加工区是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在交通运输与通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促进下,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发展。前后经历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一代出口加工区,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金、技术为主过渡的第二代出口加工区,以资金、技术为主的第三代出口加工区三个阶段,并朝着综合化、科技化、同设区国和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出口与进口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出口加工区对增加设区国人员就业、吸引外国资金、促进出口换取外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对于技术转移、对设区国后向经济联系促进上,效果不甚理想。出口加工区的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于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一方面需要国家提供奖励、优惠、精简高效的经营管理、恰当的选址、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投资充分促进,另一方面也需要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可得性等外部因素支持。出口加工区是我国新生经济事物,在我国出现仅有6年时间,但发展势头强劲,呈现成倍增长、加速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地出口加工区发展良莠不齐,水平各异,极不平衡,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共性的制约阻碍出口加工区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出发,总结H-O模型、J-C模型以及Carden分析框架中关于出口加工区的基础理论,形成支撑本研究实证和对策部分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世界和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概况、趋势、运行绩效、特点,分析制约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因素,寻求解决对策。对于加工区功能设置单一,企业经营范围受限的制约,提出增加保税物流功能和研发中心的对策。对于出口加工区全国发展极度不平衡,
良莠不齐的情况,提出建立完善出口加工区的准入退出制度。对于海关监管设定的快捷通关目标落实难到位,提出借鉴昆山、苏州工业园物流中心的海关监管模式。对于法律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体制和细节存在较多纰漏的情况,建议出台一部统一的管理出口加工区的法律,成立对出口加工区管理的专门机构,以及整合各项政策,完善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机制。对于出口加工区自身存在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后续发展资金难以及时跟上、招商思路不清、产业定位重点不清晰、服务意识和水平均待提高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力量,树立全局意识,细分目标市场,开阔招商思路,丰富招商手段,重视引进外资同时,关注内资,提高重视程度,树立服务意识,打造优良有特色的投资环境。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product.sf.3376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