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立意与目标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

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

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 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四、学法指导比较学习法、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引出课题。

2.解题:介绍大一统的含义。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提纲,讲明要求。

(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汉武帝采纳——的建议,把——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政策。

(3)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上,派——,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打击地方豪富。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结构图。

3.学生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1.喜忧参半——原因篇(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国力衰微。

(2)武帝之喜: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到最昌盛时期,这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武帝之忧:资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2(七年级历史)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2(七年级历史)

第12课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历史功绩3.感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知识提要】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课前预习】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建立,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政策,。

到文帝、景帝通知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

儒家代表人物建立汉武帝其他学说,把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政策。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2.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

(1)颁布这项措施的原因:(2)措施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大力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设立,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

汉武帝时期,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分组讨论】1.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2.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巧妙在何处?3.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措施及影响4.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列到一起?5.人物评价——汉武帝【自我检测】1.“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以材料、故事和问题为思路一、设计思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和“强化监查制度”三个部分对汉武帝在思想上、政治上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课文文字浅显,线索清晰。

但受制于篇幅,对这些措施提出的缘由没有涉及,对其内容及作用叙述比较简略,不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上述措施,进而影响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和准确评价汉武帝。

如果按照教科书平铺直叙,学生兴趣不大、影响教学效果。

七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感性认识比较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同时喜欢表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了解汉武帝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其由来,进而理解其所采取措施的巧妙之处和巨大作用,最终达到正确评价汉武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汉武帝为中心,重新建构教学流程,通过选取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为学生补充历史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准确理解相关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并达到把历史人物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对历史人物“同情的了解”(陈寅恪语),从而实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另外,历史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设计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汉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即位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格局?思想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的解决之道?王国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的解决之道?汉武帝如何强化监查制度?二、过程设计导入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领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天下英雄雄纷纷响应,最终在前207年推翻秦朝的统治。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在群雄争斗中脱颖而出,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强敌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1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秦朝哪一年灭亡?(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3、合作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

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汉武帝的决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互动2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项政策是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怎样解释?如何评价?生:董仲舒。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件+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件+教学设计

8.3.1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吴兴法【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汉朝的监察制度。

能力培养:1、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单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史实,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培养:1、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强盛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而强盛又巩固了统一。

2、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指出“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用投影仪展示秦始皇与汉武帝的两幅画像,说明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前面已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课前热身:(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秦朝哪一年灭亡?(3)、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后,于哪一年建立什么政权?定都哪里?3、合作探究:(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国力昌盛,为他施展雄才大略,发展大一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汉初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召集各地学者到长安,询问治国的方法。

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互动1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学者,被汉武帝召到长安,你设想说一说到会的可能都有哪些派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最后汉武帝是如何决断的?生:到会的有法家学者,他会说“依法治国”。

到会的有道家学者,他会说“无为而治”。

到会的有儒家学者,他会说“仁爱治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专家解读等。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设置历史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皇帝。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措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原因和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被称为汉族?(二)讲授新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情景剧: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

)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

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检查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

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到汉武帝所实施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思想上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4、“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

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法,比较法过程:一、导课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导入,毛泽东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点评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位风云人物,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来?生答。

师:谢谢,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位。

板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二、自学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3、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自学指导(8分钟)㈠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①汉武帝推行“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物质基础条件。

②知道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

③知道汉武帝为确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进,还采取了那些措施㈡阅读第二子目①明确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②“推恩令“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㈢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例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例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辨别历史影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

2、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地位,讨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突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补充温故知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启发思考回答情景导入: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启发积极参与是汉武帝。

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讲小故事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好不好?你怎样评价?2、比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有何异同?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4、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秦朝有哪个职官和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利的?以上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5、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之处。

【历史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历史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内容。

2.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3.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完成目标:【自主预习】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历史山称为西汉。

2.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

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政策。

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设立,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二、削弱封国势力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规定,巧妙的削弱了。

三、强化监察制度1.汉武帝大力加强,在中央设立;在地方,有监督地方官员。

2.汉武帝时期,空前加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达标检测】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2.“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 董仲舒3.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

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拆分诸侯王的封地D.派张骞出使西域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发展C.强化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5.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7.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8.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篇1【教学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封国(或诸侯、王国;或王国问题)势力过于强大;(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

教材主要内容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主要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主要成就。

2.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创新举措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地图、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为学生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与分析,重点阐述汉武帝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意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课堂实践。

7. 布置作业2)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创新举措对西汉王朝的影响。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国家统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反击匈奴,巩固边疆思想: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教材内容,简要概述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包括: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农业生产;反击匈奴,巩固边疆;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新课教学1、课件展示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从夏到西汉的疆域变化。

2、教师展示历史资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大意。

问题:材料反应的是西汉初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汉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结果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课件展示汉武帝画像及简介。

学生阅读。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在位五十四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

4、课件展示问题:汉王朝日益强盛,当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汉武帝心想……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呢?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5、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

问题: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7、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封同姓王为诸侯。

课件展示图片:“汉并天下”瓦当,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8、学生阅读历史短剧:某天。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②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③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2、难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

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2、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3、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②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③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2、难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

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2、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3、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五)教学纲要:汉武帝大一统:一、王国问题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制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独尊儒术1、汉初的“无为”而治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三、与匈奴的战争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六)教学过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汉武大帝》片头一部分: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学生:《汉武大帝》对,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毛泽东称他为英雄,他有哪些雄才大略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67页,我们先来看课文标题: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思是加强中央集权,国家高度统一。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同学们要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展示汉武帝画像),汉武帝叫刘彻,公元前156年出生,16岁继承皇位,在位54年,他统治时,存在内忧外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大字内容,想一想汉武帝在治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的?学生:存在王国问题、思想不统一,匈奴威胁。

学生:采取颁布“推恩令”、独尊儒术、反击匈奴的措施来解决。

下面我们来看汉武帝“大一统”政治上解决的问题。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王国问题呢?学生:当初分封王国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这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种下的祸根。

教师:我们知道秦朝为什么很快灭亡?学生:暴政教师:刘邦以为秦朝短命是由于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保卫皇室造成的,于是大量分封刘姓诸侯王来巩固刘家天下,诸侯王的封地有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请同学们说说诸侯王有哪些权力呢?学生:有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所以,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和诸侯王国两种体制,王国也设郡县,我们邵阳设置了昭陵县,由长沙国管辖,王国成了国中之国。

它有什么危害呢?学生:威胁中央教师: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什么?学生:平定七国之乱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期,全国共54郡,诸侯王占了三十九郡,汉景帝坐不住了,决心削夺王国封地,这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学生:晁错实行这个措施后,七国诸侯王联合反叛,史称“七国之乱”(展示七国之乱示意图)。

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率军经过三个月的激战,平定了叛乱,汉景帝也趁机把诸侯王除税收之外的其它权力收归中央。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

教师: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王国问题呢?学生:颁布“推恩令”教师:这个主意谁想出来的?学生:大臣主父偃教师:“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继承外,还要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它子弟,建立侯国。

侯国由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列侯封号由皇帝制定。

学生:①手段高明:推恩令是一种巧妙剥夺王国封地的举措,要求诸侯王把王国分封给其它子弟,诸侯王不好抵制。

②效果好:通过推恩,王国实力被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其它子弟能分封土地并封爵,对中央感恩戴德而听命于中央。

于是,汉武帝大量地分封列侯,建立侯国。

有一天就封了24个列侯。

我们邵阳也封了两个列侯,即武冈市的都梁侯、邵阳县的夫夷侯。

汉武帝很强硬,对这些小侯国也不放过,公元前112前,在向宗庙献祭时,汉武帝借口一些列侯所献的金子分量和成色不足,削夺了106人的爵位。

这样,经历几十年,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实在是高明的政治家。

我们再来看汉武帝思想上解决的问题:二、独尊儒术1、汉初的“无为”而治:汉初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治国,诸子百家活跃,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用哪一家思想来统一人们,以增强大汉的凝聚力呢?汉武帝准备问问大臣的意见。

看:几位大臣正急急忙忙赶往天禄阁,给汉武帝出主意去了。

请欣赏短剧:汉武帝“独尊儒术”(由学生表演)汉武帝:各位爱卿,朕今天召你们来给朕出出主意,用什么思想来治国好呢?道家代表:陛下万岁,臣以为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治国最好,与民休养生息,顺其自然,国家才会发展快,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所以,继续用道家思想治国才能江山永固。

法家代表:陛下万万岁,臣以为法家思想治国最好,现在诸子百家活跃,整天指责中央,说三道四,必须用严刑苛法来惩治他们,他们才会对陛下俯首贴耳。

儒家代表董仲舒:陛下万万岁,臣以为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皇上是天子,权力是上天授与的,至高无上,谁也不能冒犯,谁对皇上不敬,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纪,天下就会太平,有利于巩固统治。

我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好,就依董爱卿所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掌声谢谢四位同学精彩的表演从刚才的短剧可以看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即:废除各家各派的思想,只尊从儒家学说),那么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展示董仲舒的画像)。

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董仲舒,学识渊博,他发展了孔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包括:①天人感应: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臣民和诸侯王都要服从皇上的统治。

②三纲五常三纲:是臣子绝对服从君主,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妻子绝对服从丈夫:这是道德伦理的规范。

五常: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这是人际关系的准则。

③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主教化百姓,并以法家的法治为辅来治国,刚柔相济,利于统治。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教师: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大兴儒家教育;用儒生做官。

(展示古代太学图)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培养文官,各郡县也设立学校讲授儒家经典,这样,学习儒家文化的风气盛行天下,从汉武帝开始,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以后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儒家文化也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有哪些影响呢?学生:我们关爱别人,有正义感、责任感,有礼貌,聪明智慧,讲诚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

”教师:这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作用。

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措施如:学生教材上多编一些古文;电视、电脑节日多播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送外国领导人古书;到国外办孔子学院或学堂;利用大型活动如去年的奥运会宣传等。

汉武帝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也在大张旗鼓地解决外患:反击匈奴。

三、与匈奴的战争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教师:(展示汉初形势图)秦朝修建了什么工程阻挡匈奴南下?学生:万里长城教师:能阻止吗?学生:不能教师:西汉初年,匈奴强大,公元前200年,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史称“白登之围”,打不过匈奴,西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教师:什么是“和亲”政策?学生:将皇室女子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

教师:羞耻呀,堂堂大汉朝要用女子来换取和平,能不能忍受?学生:不能教师:对,最终要通过战争来解决。

即使用“和亲”政策,匈奴也常常南下进犯北部边郡,大约每年都有一万多人被匈奴杀死或抢走,有时候,匈奴前锋打到长安来了,有一次,进犯的匈奴连皇帝御园的马都抢走了。

教师:面对匈奴的嚣张,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反击匈奴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教师: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国家强盛。

对,国力强盛是大规模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准备充分,汉武帝发动、鼓励老百姓养良种军马,解决同匈奴骑兵作战的马匹问题,汉武帝做准备的同时,运筹帷幄,他选中了哪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来反击匈奴呢?学生:卫青、霍去病(展示画像)教师:这两位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军事奇才,武艺高超。

霍去病20岁时,率军攻占河西走廊,夺取焉支山、祁连山。

为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

他打仗机动灵活,神出鬼没,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一共有15次,哪一次规模最大?学生:漠北之战(展示图片)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出征。

卫青从定襄(今内蒙古)出发,深入1000多里,杀死匈奴2万多人,班师回朝。

霍去病从代郡(今河北)出发,深入2000多里,穷追猛打匈奴至狼居胥山,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宣布此地归汉朝所有。

俘虏7万多人,凯旋而归。

漠北之战,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勋,要为他修造府第,他谢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心里,也永远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