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完整版本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一、引言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在建造设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旨在提供一个极致详细的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的模板范本,以供参考使用。
详细介绍了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的相关概念、设计原则、施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提供给项目参预者作为一个指南,他们有效高效地完成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工作。
二、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概述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是指在地下室区域内对水、电、燃气、通风、排污等各类管道进行合理布置的过程。
它涉及到如何确保管线的安全、高效运行以及与其他工程部份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三、设计原则1.功能区分:根据地下室内部的功能区域,将各类管道进行划分,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布置。
2.环境要求:考虑到地下室的环境因素,如潮湿、通风等,选择相应的管材和规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管线综合布局:确保各类管道之间有适当的间距和距离,便于维护和检修,并减少各类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4.施工可行性:设计时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
四、施工步骤1.前期准备:进行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前,需准备相应的设计图纸、材料清单和施工计划,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2.管道布置: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铺设、连接和固定,并确保管道之间的连接密切、无泄漏。
3.安装设备:根据需要安装相应的设备,如水泵、供暖设备等,并连接到相应的管道上。
4.试运行与调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试运行和调试,检验各类管道和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
5.验收与交付:经过试运行和调试后,对地下室综合管线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将工程交付使用。
五、注意事项1.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安全装备、使用合适的工具等。
2.施工质量: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协调配合: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需要与其他施工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确保各类管道的布置顺利进行。
室内地下排水管道铺设方案

室内地下排水管道铺设方案1、施工工艺(1)确定位置:根据图纸要求、规范规定,在土建给出的中心线和标高线后,根据卫生器具的规格型号拉交叉线,用线坠确定各排水立管和卫生器具甩头的位置与标高,排水立管距墙应按技术交底施工,一般为承口处皮距装饰后的墙面10~20mm。
(2)根据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选择管材、管件,外观检查合格后清净管内的污物、多肉和毛刺(不得采用直角和正十字四通)。
(3)根据已确定的位置、标高,可在沟内按承口朝来水方向排列已选好的承插管材、管件,必要时截短管材,使整个管线就位。
位置与标高符合要求后,在各接口划好印记,非承插管可用尺量出各分岔及甩头间管段尺寸并在草图上做好记录,接至室外的管道须出建筑物外墙或直达检查井内。
(4)确定管段长度:根据管线长度,以便于施工及方便接口的原则确定预制管段长度,尽量减少沟内接口。
(5)管段预制:在沟旁平整的场地按沟内排列管顺序或量尺顺序进行管段预制,预制管材、管件接口时,应按标准进行(不采用抹口)。
预制完后刷好防腐层。
(6)工作坑与支墩:向沟内下管前,在各预制管沟内接口处挖好工作坑(坑大小按接口方式而不同,以方便施工为限),在各立管甩头的下部砌筑或用混凝土灌筑好支墩。
(7)下管:预制管段的接口达到强度后,用绳子或机具缓缓向沟内下管,对好管段接口,调直管道,核对管径位置、标高、坡度无误后由低向高,连接沟内各接口,补刷好接口防腐层。
(8)穿过基础处的管道,要用粘土将过基础管的周围孔洞堵严,按规定预留好基础下沉量,沟内管道两侧分层填土匪并夯实(露了各接口)。
(9)灌水试验:按本标准地下管道灌水试验施工工艺对已铺好的管道系统进行灌水试验,全格后做好灌水试验隐蔽记录,并临时封闭各甩头管口。
(10)防腐、防露:有防腐、防露要求的管道,要进行防腐、防露处理。
(11)检查与回填:经质量检查员会同有关人员在管道隐蔽前对管道系统的管径、位置、标高、坡度、材质基础等做全面复核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并对管道系统进行回填。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专项方案(11.08)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专项方案根据地下室水、电、消防、弱电、通风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让大管、圆形管让矩形管,碰撞处分层布置,保证空间使用功能及管线布置的合理美观。
在设备、管线参数确定后,施工前完成深化设计,利用BIM软件对各专业图纸进行叠加,找出管线、设备的碰撞位置,对于碰撞的管线、设备进行调整。
避免管线经过车道出入口等公共部位或靠墙边(角)敷设,大空间内各类管线要求上翻。
质量控制要点:成排成线,管线设备标高、朝向一致,合理布局、维护方便。
为使地下室管线、设备整体布局有序、合理美观,降本增效。
要求地下室所有管线设备安装完成后净高保证2.6m及以上。
为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满足建筑使用空间,本项目地下室管道、桥架不进行分层安装,联合支架只设单层。
地下室建筑及结构情况:①、从地下室建筑施工图可以看出:地下室统一建筑标高-5.200(186.100),主楼部分统一标高±0.000(196.300),②、从地下室结构施工图可以得知:地下室Y方向3-1~S2-23轴和S2-A~3-Y轴。
二:各系统具体布置如下:1、桥架系统:1.1、布置:1.1.1、专用变压器出线桥架:配电房设置于北区3#栋下方负一层地下车库专变房沿○14-○15轴间Y方向底边距地2.90米安装,至○M-○N轴间平开三通沿X方向底边距地2.60米安装。
在○D-○E轴间平开四通沿Y方向底边距地2.60米安装。
各栋号支线桥架接自上述主桥架,底边距地不得低于主桥架。
1.1.2、公用变压器出线桥架:①公变房位于南区3#栋下方负二层地下车库,供电范围5#-6#栋公用负荷。
1.2、支架形式:采用“U”字架,支架间距不得超过2.0米。
121.2.1、单根150及以下桥架支架采用L25*3等边角钢制作;单根300及以下桥架支架采用L30*3等边角钢制作;单根400至600桥架支架采用L40*4等边角钢制作;单根600以上桥架支架采用L50*5等边角钢制作。
地下室管线布置(二)2024

地下室管线布置(二)引言概述:地下室管线布置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涉及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安装和运行。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管线布置的相关内容,从布置原则、管线类型、布置方式、管线保护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布置原则1. 简化管线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需求,合理规划管线布置,尽量减少管线长度,提高布置效果。
2. 安全性优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确保管线的布置符合建筑安全要求,避免管线与其他设施相互干扰。
3. 美观性考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隐藏和隐蔽管线,保持地下室整洁和美观。
二、管线类型1. 给水管线:包括冷水管线、热水管线和消防水管线,根据功能和负荷需求确定管线直径和材质。
2. 排水管线:包括污水管线和雨水管线,采用合适的材质和坡度,确保顺畅排水并避免堵塞。
3. 燃气管线:按照安全要求和供气负荷确定管线材质和压力等级。
4. 通信电缆:根据需求布置室内电话、网络和电视电缆,提供便捷的通信和娱乐功能。
三、布置方式1. 直挖法:适用于地下室基础较深的情况,需刨开地下室地面铺设埋地管线。
2. 桥梁法:通过建造管道走廊或隧道,将管线布置于地下室上方,便于维护和改造。
3. 管沟法:当地下室埋深较浅时,可采用挖掘管沟的方式进行管线布置。
4. 吊装法:适用于较大直径的管线,通过吊装设备将管线安装到地下室内。
四、管线保护1. 防腐保护:对于金属管线,可采用防腐涂层或保护套管,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2. 弹性承载:合理选择管线材质和支架,使管线能够承受外力,避免管线变形和破裂。
3. 绝缘保护:对于电缆和电线等导电管线,应采取绝缘措施,防止短路和火灾等安全问题。
五、管线维护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管线是否存在老化、渗漏或损坏等问题,及时处理并维修。
2. 清洁保养:定期进行管线清洗和保养,清除杂质和堵塞,确保管线正常运行。
3. 记录管理:建立管线档案,详细记录管线的布局和维修情况,有助于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两篇)

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二)引言:地下室综合管线的排布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涉及到各种管线如电力、照明、通信、消防、给排水等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地下室管线的合理排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地下室综合管线排布要点涉及到管线的布置、连接方式、间距、防护等方面。
合理的排布可以保证管线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正文:1. 管线布置要点1.1 确定主干线的位置和走向:主干线是地下室综合管线的核心部分,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后续管线的布置和连接。
1.2 确定支线的位置和走向:支线是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补充部分,应该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其位置和走向,以确保各个管线的连接和使用方便。
1.3 确定管线的出入口位置:地下室综合管线应设置合适的出入口位置,方便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保证安全性和美观性。
2. 管线连接方式要点2.1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地下室综合管线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纹连接、卡箍连接等。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2 确保连接的密封性: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连接应保证密封性,防止漏水、漏气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2.3 标识管线连接点: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地下室综合管线的连接点应标识清晰,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
3. 管线间距要点3.1 确定合理的间距标准:地下室综合管线的间距应根据管线的类型和功能确定合理的标准,以确保各个管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和维护。
3.2 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变动:在确定管线的间距时,应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和变动,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后期的管线添加和调整。
4. 管线防护要点4.1 考虑管线的机械防护:地下室综合管线应采取适当的机械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物体对管线的破坏,如设置管线保护罩、防护墙等。
4.2 考虑管线的防腐防蚀:地下室综合管线应采取防腐防蚀措施,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如涂覆防腐剂、使用耐腐蚀材料等。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方案(超高层)

根据地下室水、电、通风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1#及裙房、2#楼及裙房、3#、4#、5#楼数据中心及地下室。
总建筑面积约258063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8826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9797平方米。
项目由5幢楼组成并分三个区域,1#楼为办公区域,高度约151米,三十一层,地下二层;2#楼为酒店区域,高度约151米,三十一层,地下二层;3#、4#及5#楼为数据中心区域,高度约29米,四层。
1、地下室空调设计1.1水系统:地下室空调水系统采用4管制系统,地下室的冷冻水由制冷机组直接供给,供回水温度为6/11℃;制热系统经设置于地下一层的热交换机房换热后,供回水温度为60/45℃;酒店裙房及客房低区共用换热系统。
1.2、风系统:地下室设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新风机组布置在新风机房内。
1.3核心筒弱电井根据建设方要求设计风冷VRF单冷系统、主机分别置于11F、22F避难层及屋面。
1.4酒店通信机房、三合一机房和有线电视机房分别设置单冷空调。
2、通风设计2.1 有热量、蒸汽、烟气或气味散发以及地下室的房间均采取通风措施。
排风口设于室外。
2.2 通风措施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自然通风方式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才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2.3 送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均设置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方,并远离排风口、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和较排风口低的位置。
内附金属风道。
2.4公共卫生间设置独立机械通风系统;排风在室外高空排放。
2.5 厨房预留独立排油烟管道、出屋面排放。
当厨房为密闭房间时(设燃气系统时),需设置事故通风系统,出屋面排放。
2.6 真空热水机组烟气通过成品烟道引致屋顶高空排放,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的相关要求。
2.7 对于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设置灭火后的事故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8次/h设计),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气开关。
地下室综合管线标准(9)doc

目录1.目的2.编制依据3.术语定义4.技术规定4.1总原则4.2专业技术要求4.2.1给排水专业4.2.2空调专业4.2.3电气专业5.管线综合管理要求5.1设计阶段5.1.1设计前期5.1.2设计审核5.1.3设计出图5.2施工阶段5.2.1施工准备5.2.2施工开展5.2.3施工验收综合管线标准(地下室部分)1.0目的使地下室管道施工布置规范、合理有序,在满足建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地下室空间占用率,提高地下室使用空间,提升客户空间感受及楼盘品质,同时避免盲目施工造成的返工,避免施工成本额外增加。
2.0编制依据1.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2.以上施工内容的对应设计规范;3.集团和城市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
3.0术语定义综合管线的定义:1.强弱电管线:高低压、动力、照明、通信、广播、电视、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电梯、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线、导线敷设管路、桥架、金属线槽等。
2.给排水管线:给水、雨水、污水、中水、热力(蒸汽、热水)、消防、喷淋、压力排水等管道。
3.空调管线:冷冻冷却管道,通风空调、防排烟等风管。
4.动力管线:燃气等管道。
4.0技术规定4.1总原则1.综合管线的施工不能仅限于满足最低设计高度要求,需紧凑布置,尽最大可能提高地下室使用空间,使空间高度最大化。
2.梁下敷设的第一层管线宜紧贴梁底敷设,桥架顶距梁底净距不宜大于100 mm,其余管线管顶与梁底净距不宜大于50 mm(并排底平敷设管线以最大高度尺寸管线计)。
3.管线敷设位置要求:1)地下室大直径或主干管线应尽可能沿地下室外墙布置,必要时可设置专用的管井,以减少大直径管道对使用空间的影响。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完整版本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完整版本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技术,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地下室管线的合理布局,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的标准做法,包括结构设计、管线布置原则、布置示例、优势以及总结等方面。
一、引言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是指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对地下室的管道、线路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实现管道线路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工业等建筑领域,对于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是进行综合管线布置的基础。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下室的尺寸、空间形态、承重结构等因素。
通常,地下室结构由地基、承重墙、梁、板等组成,设计时应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综合管线布置原则1、合理性:管线的布置应遵循合理的原则,避免交叉和干扰。
应根据管道的性质、用途、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合理安排管道的走向和布局。
2、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管道的数量和长度,以降低建设成本。
同时,管线的布置应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3、安全性:管线的布置应遵循安全性的原则,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四、综合管线布置示例以下是一个综合管线布置的示例:1、给排水管道: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雨水管道等。
给水管道应布置在地下室顶部较高处,排水管道应布置在地下室底部较低处,雨水管道应与室外排水系统相连。
2、电力管道:包括电源线、照明线、控制线等。
电源线应与其他管道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干扰。
照明线和控制线应布置在顶棚内或墙面上。
3、通风管道:包括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
送风管道应布置在顶棚内或墙面上,排风管道应与室外通风口相连。
4、消防管道:包括消火栓管道、喷淋管道等。
消防管道应与其他管道分开布置,确保安全可靠。
五、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的优势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建筑的美观度:合理的管线布局可以使地下室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提升建筑的整体形象。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来源:暖通南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管线综合是将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风管、空调水管、给排水及消防水管、强弱电桥架等所有占据顶部空间的大型管线进行合理布局,使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升施工工期、质量、成本观感等方面的要求。
最大限度合理协调各安装专业、水电安装与土建、结构、装修之间的问题,以满足各项要求,缩短工期,增加安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设计依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6-201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内光缆ANSI/ICEAS-83-596-199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16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操作要点:1、技术准备时要确定各水电安装专业人员1-2名,调配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设备,组建技术施工小组,对个人员进行职能分配;提供的施工全部水电安装施工图纸电子版。
2、施工进行图纸会审时,积极与设计人员交流、充分沟通、完善节点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3、整理施工图纸电子版准备好电子版的施工图纸,并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及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电子版的施工图纸进行优化整改,将不需要的尺寸线及构筑物线条去掉,并将土建的结构图纸与水电安装图纸进行合并检查,并形成记录。
4、做好各项操作过程的记录在该工艺的整个流程中应同步记录每一次修改的原因、具体内容、修改结果与时间等详细信息。
它便于专业间的及时相互了解,在每次一个专业的调整后其他相关专业能及时准确做出对应的修改;由于整个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讨论的过程不同专业的同一位置可能会重复修改多次,通过记录可以有效避免了由于不同版本图纸的混淆,比较每次修改的效果,记录中还应体现施工现场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目的以及施工过程中每次提出的其他要求。
地下室综合管线标准

地下室综合管线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目录1.目的2.编制依据3.术语定义4.技术规定4.1总原则4.2专业技术要求4.2.1给排水专业4.2.2空调专业4.2.3电气专业5.管线综合管理要求5.1设计阶段5.1.1设计前期5.1.2设计审核5.1.3设计出图5.2施工阶段5.2.1施工准备5.2.2施工开展5.2.3施工验收综合管线标准(地下室部分)1.0目的使地下室管道施工布置规范、合理有序,在满足建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地下室空间占用率,提高地下室使用空间,提升客户空间感受及楼盘品质,同时避免盲目施工造成的返工,避免施工成本额外增加。
2.0编制依据1.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2.以上施工内容的对应设计规范;3.集团和城市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
3.0术语定义综合管线的定义:1.强弱电管线:高低压、动力、照明、通信、广播、电视、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电梯、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线、导线敷设管路、桥架、金属线槽等。
2.给排水管线:给水、雨水、污水、中水、热力(蒸汽、热水)、消防、喷淋、压力排水等管道。
3.空调管线:冷冻冷却管道,通风空调、防排烟等风管。
4.动力管线:燃气等管道。
4.0技术规定4.1总原则1.综合管线的施工不能仅限于满足最低设计高度要求,需紧凑布置,尽最大可能提高地下室使用空间,使空间高度最大化。
2.梁下敷设的第一层管线宜紧贴梁底敷设,桥架顶距梁底净距不宜大于100 mm,其余管线管顶与梁底净距不宜大于50 mm(并排底平敷设管线以最大高度尺寸管线计)。
地下室综合管线施工布置方案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方案根据地下室水、电、通风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小管让大管、各种管道分层布置原则;满足地下室净高保证2.4m,车道入口等公共部位的管路尽量减少或靠墙边(角)敷设,大空间内各类消防管道要求上翻,以保证空间使用功能及管线布置的合理美观。
三、各种管线具体布置如下:1、喷淋、消火栓主管:D(max)=159mm,紧贴梁底安装,支、吊架采用L50*5角钢现场制作。
其占用空间:209mm,位置走向按图施工。
与电缆桥架、自流排水管交叉处采取下列措施:2、防、排烟风管:风管尺寸按图纸设计,风管顶面离主梁底300mm安装,支、吊架采用L40*5角钢现场制作,位置走向按图施工。
与电缆桥架、消防管道交叉处采取下列措施:3、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汁要求。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三、地下室管道支架布置要求1、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三至六根,支架选用10#槽钢;七根及以上采用12.6#槽钢;2、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两根采用6#槽钢;3、单根DN25、DN32管道支架采用L30*3等边角钢;单根ﻩDN40、DN50、DN65管道支架采用L40*4等边角钢,单根80以上管道支架采用L50*5等边角钢;4、消防主管道和直径大于等于80mm的支管道均要求做U型角钢支架并做U型圆钢包箍,直径小于等于65mm的支管道作L型角钢支架并做U型圆钢抱箍;5、风管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图集做防晃支架。
6、管道应固定牢固,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本表的规定。
7、在同一水平线上安装的管道支架应采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测定支架的中心线及标高,保证同一管路上安装的支架在同一水平面上。
ﻬ8、成排管道支架布置图(2)管路综合布置最小检修间距(3)成排管道布置参考图片四、压力管道穿墙(梁)预埋套管定位施工方案1、主要材料及工具:加工好的套管,φ12钢筋,细线,铁钉,油漆,交流电焊机等2、施工工艺:(1)套管定位:①标记:根据施工图纸,用油漆在需要安装套管的梁边模板上对称做好标记。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地下室综合管线的布置工艺及流程,以提供相关人员在地下室建设项目中的参考和指导。
1.2 背景地下室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布置涉及到诸多管线的布置和连接。
因此,准确且合理地安排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对于地下室功能的实现和使用效果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线布置前准备工作2.1 地下室功能规划在进行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前,需要明确地下室的功能规划。
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线布置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规划阶段确定各功能区域的具体布置要求。
2.2 管线类型选择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管线类型。
常见的管线类型包括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等。
3. 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3.1 管线布置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功能规划和相应管线需求,设计管线布置方案。
包括确定管线走向、管线连接方式、管线布置空间的合理利用等。
3.2 管线施工准备确定管道材料及管件的采购计划,准备施工所需工具和设备。
同时,制定管线施工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3 管线安装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管线的安装工作,包括开挖管沟、敷设管道、连接管件等。
3.4 管线测试与调试完成管线安装后,进行管线的测试与调试工作,确保管线的正常运行。
3.5 管线验收与保养完成管线的测试与调试后,进行管线的验收工作。
同时,制定管线的定期保养计划,保持管线的良好运行状态。
4. 附件本文档涉及到的附件如下:- 管线布置方案设计图纸- 管道材料及管件采购计划- 管线施工安全措施5.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土地规划法: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等法律法规的总称。
- 建筑设计规范:指建筑设计过程中需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工艺及流程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地下室综合管线的布置工艺及流程,并提供项目参与人员相关指导。
地下室综合管线设计及调整原则

地下室综合管线设计及调整原则
一、地下室管线包括:
(1)电气专业:强弱电桥架(一般强电桥架高位200mm,弱电150即可);
(2)给排水专业:消防喷淋,消火栓消防(成环),压力废水管道,给水管道(分区);
(3)通风专业:车库排烟兼排风系统(包括补风兼送风系统)管道,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管道,设备用房排风部分系统管道。
二、管线原则:
(1)立面上尽量安排通风管道贴梁,在平面上主风管不应与成排的主水管和桥架交叉;当水支管或者电专业桥架与风管支管交叉处,可以采用风管从梁间上翻或在不影响净高的情况下风管下绕开;
(2)水管主管与支管安排在不同标高层上,以便接管;
(3)电专业桥架布置:尽可能利用平面空间,在电桥架布置其他管道,若出现与水管交叉的情况,应将电专业桥架排布在水管上层;(4)喷淋主管尽量避免与主风管水平位置重合;
(5)桥架走在风管上面,但尽量不要与主风管重合,电专业的三种桥架(强、弱、消防)也应尽量避免打架;
(6)其他功能水管与桥架基本同标高的情况下,在水平位置上应尽量避免重合,水专业的主要水管也应避免打架。
三、管线综合步骤:
第一,确定各类管线的大概标高;
第二,调整电桥架,水管主管和风管的平面图位置;
第三,根据局部管线冲突的情况对管线进行调整。
四、管线综合调整原则:
(1)小管让大管;
(2)利用梁间空隙;
(3)“可弯管”让“不可弯管”;
(4)新建管让已建管,临时管让永久管;
(5)风水管交叉处,局部应风管下翻;(风管管径小于320mm时)(6)给水管避让排水管;
(7)低压管让高压管。
(高压管造价更高)。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办法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方案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方案根据地下室水、电、通风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小管让大管、各种管道分层布置原则;满足地下室净高保证2.4m,车道入口等公共部位的管路尽量减少或靠墙边(角)敷设,大空间内各类消防管道要求上翻,以保证空间使用功能及管线布置的合理美观。
二、各种管线具体布置如下:1、喷淋、消火栓主管:D(max)=159mm,紧贴梁底安装,支、吊架采用L50*5角钢现场制作。
其占用空间:209mm,位置走向按图施工。
与电缆桥架、自流排水管交叉处采取下列措施:2、防、排烟风管:风管尺寸按图纸设计,风管顶面离主梁底300mm安装,支、吊架采用L40*5角钢现场制作,位置走向按图施工。
与电缆桥架、消防管道交叉处采取下列措施:3、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汁要求。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1、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三至六根,支架选用10#槽钢;七根及以上采用12.6#槽钢;2、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两根采用6#槽钢;3、单根DN25、DN32管道支架采用L30*3等边角钢;单根DN40、DN50、DN65管道支架采用L40*4等边角钢,单根80以上管道支架采用L50*5等边角钢;4、消防主管道和直径大于等于80mm的支管道均要求做U型角钢支架并做U型圆钢包箍,直径小于等于65mm的支管道作L型角钢支架并做U型圆钢抱箍;5、风管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图集做防晃支架。
6、管道应固定牢固,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本表的规定。
高,保证同一管路上安装的支架在同一水平面上。
8、成排管道支架布置图(1)双杆多管吊架;下图适用于公称直径15-250mm的水平管道安装。
(2)管路综合布置最小检修间距四、压力管道穿墙(梁)预埋套管定位施工方案1、主要材料及工具:加工好的套管,φ12钢筋,细线,铁钉,油漆,交流电焊机等2、施工工艺:(1)套管定位:①标记:根据施工图纸,用油漆在需要安装套管的梁边模板上对称做好标记。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方案17526

地下室管线综合布置方案
2.4m,车
L40*5角
1、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三至六根,支架选用10#槽钢;七根及以上采用12.6#槽钢;
2、成排主干道(含桥架、风管)两根采用6#槽钢;
3、单根DN25、DN32管道支架采用L30*3等边角钢;单根DN40、DN50、DN65管道支架采用L40*4等边角钢,单根80以上管道支架采用L50*5等边角钢;
4、消防主管道和直径大于等于80mm的支管道均要求做U型角钢支架并做U型圆钢包箍,直径小
8、成排管道支架布置图
(1)双杆多管吊架;下图适用于公称直径15-250mm的水平管道安装。
1
2
(3)套管初步核定:
当某区的梁筋全部绑扎完成后,套管也随之安放完毕,此时组织相关人员逐个核查,是否有漏放、错放的套管。
(4)套管固定:
①初步固定:根据前面工序定好水平位置和标高,将提筋按相关尺寸焊接在梁的主筋上,形成初步固定。
②检查:施工人员在初步固定后,及时检查套管的位置和标高是否正确。
③加固:经检查套管位置和标高无误后,用φ10-φ12钢筋固定,在套管的两侧分别焊一根钢筋直
抵梁底,用来控制套管标高。
(如图所示)
(5)套管验收及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安装完毕后,严格按照三检制度进行验收,然后由专业施工工长同监理及相关人员。
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2.2 直埋敷设2.2.1 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排水、燃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热力、电信、电力电缆等工程管线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以外的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 表2.2.1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m。
2.2.2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
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2.2.3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
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
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
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2.2.4 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线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确定,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信、污水排水、燃气、给水、热力。
当燃气管线可在建筑物两侧中任一侧引入均满足要求时,燃气管线应布置在管线较少的一侧。
2.2.5 沿城市道路规划的工程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主干线应靠近分支管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不易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2.2.6 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2.2.7 沿铁路、公路敷设的工程管线应与铁路、公路线路平行。
当工程管线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受条件限制,可倾斜交叉布置,其最小交叉交易大于30度。
2.2.8 河底敷设的工程管线应选择在稳定河段,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的整治和管线安全的原则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等与结构梁水平间距
风管在图纸深化时距梁宜预留0.8~1米距 离,便于管线交叉时桥架、水管有足够的 空间进行翻越
管道等与结构梁水平间距
给水管道距梁宜预留不小于0.5米距离,便 于管道交叉时桥架等有足够空间进行翻越
工程管控
关注点如下: 1水管与桥架交叉位置,应保证“电上水下”安装 2主风管、给水主管、主桥架等应尽量沿车位上方布置 3主风管、给水主管等与结构梁水平间距满足要求 4机电管网不应穿越防火卷帘门上方
→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8、给水管与桥架的位置关系 给水管与桥架不知关系分为两种情况 ,在审图优化时要注意:1同一标高平行布置2上下交
√√
消火栓位置避开车道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4、结构核查 结构核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层高、结构主次梁高、楼板后福、梁底净高等。
经结构核查后可清晰了解地下室各区域梁底净高状况,摸排结构不利位置。对于地下室净高较 低处和结构最不利处重点关注,尽量调整管网绕过该区域位置,如无法调整则对此区域管网进 行重点排查,合理布置。
说明:L1,L2,L3≤30m;L4+L5≤30 本防烟分区内最不利点距排烟口不超过30m
风管于车道、车位布置关系: 风管可按上述最不利点排
烟距离要求适当调整,因车道 净高要求高于车位,故风管尽 量避开主车道布置,宜在车位 上方安装
风管位于车位上方 车道无风管布置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10、主风管、给水管道等与结构梁水平间距要求 主风管、给水主管等大管在进行综合布置应与结构图进行叠加,调整主风管、给水管道等与结构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3、地下室消火栓审查 地下室消火栓在设计时有以下注意 事项: ①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发 过火分区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 水珠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 ②消火栓的布置位置不应大于30m 拿到设计图纸位置不合适,可在满 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
××
消防栓安装位置靠近车道,易被撞坏
工程管控
《地下室综合管线布置标准做法 》
泰州城市公司工程管理部
工程管控 目录
一、编制目的与出发点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三、施工工艺管控 四、质量验收
工程管控
一、编制目的与出发点
1.1编制目的
掌握并应用地下室综合管网布置技术,在施工前对图纸进行合理优化,保证管 道安装完成后地下室净高满足规范要求(车道不低于2.4米,车位不低于2.2米),且 机电管网经综合布置,在安装完成后整体观感效果较好,可提升楼盘地下室品质, 提升客户满意度。
1.2编制依据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电缆桥架安装图集》(04D701-3)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设计》(07K103-1)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11、风管截面变形深化原则 地下室结构梁底净高较低处或结构最不利点处等标高受限情况下,可在保证风管截面积不变时,
适当调整风管的宽高比,通过减小风管高度来满足地下室净高要求。 例如:某项目原设计主风管尺寸为2000*500,当风管贴22主梁底安装时,风管底部净高不满足2.2米 的要求,此时可保证风管截面积不变,适当调整风管宽高比,将风管尺寸改为2500*400,满足地下 室净高要求。
叉布置,具体要求见下表
给水管与桥架平行安装,间距不小于30cm ; 给水管与桥架交叉时,保证“电上水下”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9、地下室排烟风管的设置原则 下图未标准图集中普通汽车库排烟口典型设置原则,由图可知在满足本防烟分区内最不利点距排
烟口不超过30m的前提下,排烟风管位置可以适当调整。
人防门位于车道位置时应注意高度不 应小于2.2米
2.2、防火卷帘门审查 防火卷帘门设计沿主梁或次梁安装,对于地下室净高影响不同,在审核设计图纸时,应注意防火
卷帘安装位置和主次梁高度,同时注意设计图纸是否有管线从卷帘门上方穿越。
防火卷帘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沿次梁 安装,可提高卷帘门位置净高;同时 应注意线管不应由卷帘门上方穿越
按结构设计图纸复核地下车库各区域梁 底净高和结构最不利点位置,可参照左 图类似方法进行分区域分色标记净高, 重点关注净高较低位置和不利点管网布
置
2.5、管网布置基本原则
①小管让大管
②有压管让无压管
③冷水管让热水管
④气体管道让液体管道
⑤一般管道让通风管
⑥分支管让主干管
⑦充分利用梁间空隙
地下室综合管网布置优先级:无压管 → 大管(风管)→强弱电桥架→给水主管→分支管
1.3出发点
为了区域内城市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做法及验收标准,指导施工、避免 返工、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1、人防门选型 人防门位于主车道时,应注意审核设计图纸对于人防门的选型,避免人防门设计高度
不足2.2米,影响地下室车道净高要求。若地下室人防门设计高度低于2.2米,影响地下室 车道净高要求。若地下室人防门设计高度低于2.2米,应联系设计院修改。当管道穿越人防 门不能满足要求时,管道需要穿越防火墙。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6、管道支、吊架的间距与做法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倒 吊 式
→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龙 门 式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桥架支架做法50*50~200*100
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m; 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在水平 长度超过20米或在转弯、转角处应设
固定支架;
→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桥架支架做法300*100~400*150→Fra bibliotek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桥架支架做法500*100~600*150
→
工程管控
二、综合管网布置要点
2.7、机电各专业管网图纸叠加 收集机电各专业最新图纸,全部叠加至一张图纸,同时与结构、建筑图也需进行叠加审
核。图纸叠加后重点关注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