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资源瓶颈问题的破解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水资源瓶颈问题

的破解之路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辽宁省水资源瓶颈问题的破解之路

省水利厅李锋德

以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治水理念审视我们的治水实践,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水利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相比,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显不足。制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的资源因素仍然是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

在看到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还普遍存在着用水方式粗放、利用效率效益低下、浪费和污染严重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加剧了生态和环境的恶化。最新的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省水资源总量仅为342亿立方米,列全国第21位;人均水资源仅820立方米,为全国的1/3。按照联合国认定的人均 1000立方米以下为贫水区、700以下为严重贫水区的标准,我省除东部抚顺、本溪、丹东地区以外都属于严重贫水区。而水的利用效率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省万元GDP用水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辽宁工业和生活用水虽然基本得到满足,但这是在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实现的,其直接后果是主要河流断流,水质污染严重。具体的说:

洪旱灾害的威胁依然严重。建国以来,我省修建了大量的以水库、河道等为主的水利设施,无疑在多年的防汛抗旱中发挥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防御洪水的能力还不高,主要是大中型河道防洪标准只有10~20年一遇,仍有60座大中型、174座重点小型水库还带病运行,农田排涝系统还很不完善。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水污染及水生态问题严重。有限的水资源却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并且出现了由支流向干流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的趋势。根据2008年河流水质监测显示,全省枯水期Ⅰ类河长仅占%;Ⅱ、Ⅲ类%;Ⅳ、Ⅴ类%;劣Ⅴ类%。丰水期Ⅰ类河长仅%;Ⅱ类、Ⅲ类%;Ⅳ、Ⅴ类类%;劣Ⅴ类%。某些地区地表水基本丧失饮用功能,而由于地下水过量超采,部分地区发生了地面塌陷、沉降和裂缝等地质灾害。盘锦的苇田湿地和沈阳的卧龙湖湿地都在逐渐萎缩。

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全省还有土壤侵蚀面积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因经济利益驱使的采矿业等破坏水土资源,导致生态失调,加剧了洪旱灾害和水质的破坏。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并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造一条新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路“一节水二防污三调水”即先节水再调水先治污再调水。

关于节水。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最直接最经济最合理的措施。单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的做法也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绝不亚于修几座水库、干几个调水工程,其核心是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由若干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构成,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用户,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农业节水潜力是巨大的。农业节水的第一个层次是农业结构调整;第二个层次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即提高植物本身光合作用的效率;第三个层次是节水灌溉,因地制宜的喷灌滴灌渗灌代替大水漫灌等落后的耕作方式。灌区通往田间地头的末级渠系节水是灌区发挥整体节水效益的关键,抓好末级渠系节水将大大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工业与日常生活节水。节水是防污的前提。供一立方米水,产生0.8立方米污水;而一方污水,则需要10至20立方米清水才能净化。除生活饮用水外,如绿化、美化、环卫等都可以利用再生水,有些工业用水也可以用再生水替代。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节水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严禁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管理起着导向作用。应当确定不同条件下水的有偿使用的不同价格,用经济杠杆去调配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水价不能仅仅看做是投入产出的一种收益,更应该是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有效手段。目前辽宁的水价偏低,水利工程水费、城市供水价格、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等政策应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对中水回用等节水行为实行鼓励和优惠,通过成本约束促进自觉节水。

关于防止污染与生态建设。从治理污染向防止污染转变,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管理,这是解决水质性缺水的根本出路。科学发展观要求,由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转变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首先要把环保与经济融为一体,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面达标排放,消除点源污染,降低面源污染,使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即绿色经济;其次,要按照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要求,研究河流纳污能力,总量控制,限质限量排放。这是融经济与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具体做法。第三污水处理厂的合理规划、良性运行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第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整治,使水土流失区具备可自我修复的临界条件。第五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洪水并非完全有害,它还是江河物质输移的载体,是维系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洪水还是可利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水调度应由单纯的防洪减灾向利用洪水资源转变。因地制宜的在山区、支流加强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防护治理。不再简单地以排为主的抵御洪水,对洪水进行全过程管理,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洪灾损失最小化。

关于调水。传统的思维是缺水时,首先想到的是上工程,要调水,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在节水防污措施取得明显效果还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时,通过建设蓄、引、提、排、灌等水资源配置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成为必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按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对水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就叫水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实施的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就是我省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基本解决辽宁中南部7城市近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辽西地区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区域内的水资源不可能满足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科学论证,合理地实施跨流域调水,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解决辽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技术上讲,是不存在问题的,主要是经济问题,不仅是经济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运行机制。根据《松花江辽河流域规划》辽宁的水资源问题要靠调松花江水到辽河,才能解决。

调水不是无限的,最终还要靠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水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水利工作中。从控制洪水转向管理洪水,从治水为重转向人水和谐,从单纯注重工程建设向统筹考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体制改革转变,从追求工程效益最大化向兼顾生态环境综合效益转变。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洪与防旱并举的方针,使工程建设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密切结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