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生命的吉光片羽
——论文学活动的文学性自从有了语言,有了文字,文学就逐渐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字一句,感动了多少求知的灵魂,一篇一章,涤荡了多少美丽的心灵。现在许多我们所读到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学着文人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得来的佳作,被被世人广为流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追溯历史,19世纪末以前,文学研究还不曾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直到文学批评和专业文学研究兴起以后,人们才真正提出了文学特殊性和文学性的问题。于是,关于文学性的定义,成了20世纪文学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世纪课题,也成为世界难题之一。史忠义在《中国比较文学》中《“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对此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定义。①
而在中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文学性下过定义:文学性是一种从经典作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尺度。对文本个体的文学性给以判断,以作品中文学性的呈现状态为参照系,确定其是不是文学,是好的文学还是差的文学。②
我认为“文学性”是人类在长期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区别于文学与非文学(或可以理解如何为判定文学活动的文学价值)的一个概念。这一是宽泛的,似可理解却难以言传的,它也许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不过对于文学的“文学性”的定义应该是
①2000.12.25《中华读书报》《关于“文学性”的定义》
②《理解文学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刘晓丽
宏观的、开放性,是随着时代与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更替的,而非微观意义上的一成不变标准。
那么在什么意义上,文学活动具有文学性呢?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标准。
一,文学活动源自于生活
依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构成。③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文学活动是缘起于世界,社会和个人生活的。
比如老舍的在《骆驼祥子》中描述祥子死里逃生的那天早晨,天空是那么五彩缤纷,太阳是如此温暖灿烂,田野中“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被大兵抓去后逃回北平时,那歪歪着的老树、窄长的小河、矮小干枯的麦子、细小无力的荷叶、人来人往的小桥等等,都变得“非常的有趣和可爱。……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而后来拉车时遇到的那场“暴风雨”,“柳树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里是树,哪里是云……”暴风雨对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老舍捕捉到这些生活现象中丰富的信息,抓住暴风雨发生之下一切相关事物的动态特征,,将一场来势凶猛震撼人心的暴风雨复现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一幅人力与大自然抗争的生命风景。“暴风雨”这看似平常的词语,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极大得体现出文学活动中人与世界的联系,人类的真实情感以及老舍的真实情感。源自生活
③M.H.艾布拉姆斯《境遇等——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的文学,才能给读者带来相似的感受,产生共鸣。
二,文学活动高于生活
但是,并不是文字只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就形成了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必须具有审美的含义,它才能拥有文学性而具有价值。
比如有这么一则便条:“我吃了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这些句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语言,但是似乎毫无审美意味或是诗意,并不能构成文学作品,它虽源自于生活,却不具备审美的需求。
但是这些文字却是美国诗人威廉斯的一首颇有名气的诗,诗的内容如下: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这些文字经过这样的排列,读之便有了深远的意味,描写出你,我与梅子之间的对话,使读者可以体味到人生的生理满足(吃梅子)与社会礼俗(未经允许吃他人的梅子)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意义,或者领略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寻求沟通的努力。④
而文学活动的文学性不仅仅在于它们与生活的关系,更多的,它们需要有审美的意识形态以及语言的蕴藉。
(一)文学语言
人们最常判断文学的文学性的标准就是文学的语言是否富有独特的表现力与美感。比如前面的诗里所写的“那么甜”和“又那么凉”别有深意,既实际地展现出身体器官的触觉与感受,也可以隐喻地传达对人际关系的微妙体会,给人以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
那么对于《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更加别有一番深味。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对于王熙凤的服饰描写,是这样的: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⑤凤姐的这一出场装扮,不仅在饰物佩戴上珠光宝气,身上也装扮得“彩绣辉煌”,是《红楼梦》中第一套着力给予描绘的服饰,对色彩的描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红与翡翠绿二者色彩饱和度都很强极其鲜艳,
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⑤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一起使用就集中突显出王熙凤艳丽非常,且傲视群芳的容貌气度;头饰以金黄为主调,与以大红为主调的服装造成红黄对比,显得富丽堂皇,艳丽夺目,给人以威赫华贵之感。这段服饰描写细致入微,更能够突出其“凤辣子”的性格特征:开朗、张扬、俏丽风骚、喜好炫耀。
而第八回中宝玉眼中的宝钗是这样的: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⑥
薛宝钗的服饰呈现出朴素淡雅的审美特征,她的打扮是不尽显富贵阔绰,娇艳华丽。简单的佩戴,半新不旧的衣服,给人一种宽松随便之感。银红、松绿与大红、墨绿相比,不显富丽浓烈,而是轻松活泼。这淡雅松散的服饰充分体现她为人随和,内心深处的冷静、理智和温文尔雅的个性特征,凸现了薛宝钗这一个“冷美人”的形象特征。
曹雪芹在对人物衣着服饰的描写上十分考究,并非为描述而描述,语言精练优美,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与想象空间的享受,并且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起到了有助于讲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烘托气氛等作用,自然这些文字就具有了文学性与文学价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二)话语蕴藉——意象与意境
文学作品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借由一个意象表现出来的,意象可以是物,可以是人等等,不管它是什么,都包含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所思所想,是有意味的。这样的文学活动才具有文学性与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