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合集下载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及应用_袁露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及应用_袁露
王帅等[9]以对苯二甲酰氯和硫氰酸钠为原料 , 采 用固- 液相转移催化法, 制备了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 氰酸酯, 产品收率达 98.0%, 纯度达 98.2%。 2.2 二硫化碳法 2.2.1 三乙烯二胺催化合成法
杜 晓 华 等 [ 10] 用 三 乙 烯 二 胺 催 化 合 成 各 种 不 易 合 成 的芳基异硫氰酸酯, 包括苯环上含有硝基、三氟甲基 或者两个以上卤素及其它取代基的芳基异硫氰酸酯, 且使用了更为安全、方便的双 ( 三氯甲基) 碳酸酯 ( BTC) 来 代 替 氯 甲 酸 酯 进 行 反 应 。在 三 乙 烯 二 胺 催 化下, 用二硫化碳代替剧毒二氯硫化碳合成各种含有 硝基、二氯甲基或两个以上卤素及其它取代基的难以 合 成 的 芳 基 异 硫 氰 酸 酯 效 果 较 好 , 收 率 达 到 71% ̄ 95%, 因此这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2.2.2 重金属盐催化合成法
摘 要: 异硫氰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制备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综述了异硫氰酸酯的多种
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合物合成、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并对糖基异硫氰酸酯这类特殊的异硫氰酸酯的应用作了较详尽
的阐述。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 制备;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Q6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212( 2007) 06- 0010- 04
钟 宏 等[6] 近 年 来 通 过 N- 烃 氧 基 羰 基 异 硫 氰 酸 酯 的合成研究,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催 化 剂 双 ( 4- N, N- 二烷基氨基苯基) 甲烷, “一种 N- 烃氧基羰基异硫氰 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该 发明专利的授权, 突破了国外知识产权的限制及技术 垄断。 2.1.3 酰氯与硫氰酸盐反应合成法

一种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一种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一种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种合成异硫氰酸酯的方法是通过相转移催化合成法,具体步骤如下:**所需原料与试剂**:- 氯甲酸乙酯- 硫氰酸钠 (NaSCN)- 聚乙二醇400 (PEG 400) 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合成流程**:1. **混合原料**: 在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氯甲酸乙酯、硫氰酸钠 (NaSCN)、聚乙二醇400 (PEG 400) 和二氯甲烷。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研究_理论说明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研究_理论说明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研究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染料、杀虫剂等领域。

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工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展开论述,分为5个部分。

引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背景、目的及整体结构;理论说明(第二章)阐述了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义和性质,并探讨了研究工艺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合成工艺的优化与分析(第三章)则介绍了常用合成方案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合成过程中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实验验证与结果讨论(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实验操作流程和条件设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数据对比,并进行了结果的讨论和总结;结束语(第五章)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工艺,寻求优化方案,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探索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影响因素,为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性质、合成机制以及工艺优化等问题,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并促进相关行业的进步。

2. 理论说明:2.1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义和性质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化学式为C9H11NO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具有挥发性、涩味和特殊的硫磺气味。

该化合物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某些领域,如橡胶和聚合物材料的生产中。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杀虫剂和残留检测等方面。

2.2 工艺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对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其合成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率。

其次,通过优化工艺并改进合成方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实验验证,并总结结果讨论,可以为该化合物及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L I UT a o ,L I UQi a n g
( Da l i a n R a z e r P e s t i c i d e C o . , L t d ,L i a o n i n g D a l i a n 1 1 6 1 0 0 , C h i n a )
该 工 艺方 法是 使 4 一 氯一 2 一 氟 乙酰苯 胺 (1 1)用 米和大豆田防除杂草 。 2 一 氟一 4 一 氯一 5 一 甲氧羰基甲硫 硝 酸 进行 硝 化 ,制 得 4 一 氯一 2 一 氟一 5 一 硝 基 乙 酰苯 胺 基苯基异硫氰酸酯是除草剂嗪草酸的重要中间体 , ( Ⅲ) 。 再经催化加氢还原 的方法, 制得 5 一 氨基一 4 一 对其 工艺 条件 的研究 有着 重要 的价值 。 氯一 2 一 氟 乙酰苯胺 ( Ⅳ) 。再用 通 常的方 法 川制得 重 异硫氰酸酯 的合成一般都 以 2 一 氟苯胺为原料 , 经 氮 盐 (V ) 。之后 ,使重 氮盐 于巯 基 乙酸 水溶 液 中反 酰化 反应生成 2 一 氟 乙酰苯胺 (I) 再经氯 化反应而生 成 4 一 氯一 2 一 氟 乙酰苯胺 (1 / o其后 的合成方法 据文 献报道可分为硝化法 , 磺酰氯化法 纠 两种工艺。 ( 1 ) 硝 化法 工艺 应 ,得 到 5 一 乙酰 苯胺 一 2 一 氯一 4 一 氟一 苯 基 巯 基 乙酸
Ab s t r a c t :F l u t h i a c e t — me t h y l b e l o n g s t o h e t e r o c y c l i c c o mp o u n d s ,i t s s y n t h e s i s p r o c e s s i s v e r y d i ic f u l t ,e s p e c i a l l y p r e p a r i n g i t s i n t e r me d i a t e b e c a u s e o f e x c e s s i v e r e a c t i o n s t e p s , c o mp l e x me c h a n i s m a n d t h e d e ma n d t o s t ic r t l y c o n t r o l i s o me r s f o m a r t i o n, s o i t i s a v e y r i mp o r t a n t t o s e l e c t 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p r o c e s s r o u t e . 2 一Fl u o r o- 4一 c h l o r o一 5一

异硫氰酸苯酯法原理

异硫氰酸苯酯法原理

异硫氰酸苯酯法原理
异硫氰酸苯酯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用于合成具有异硫氰酸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异硫氰酸苯酯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的能力。

在异硫氰酸苯酯法中,首先需要制备异硫氰酸苯酯。

异硫氰酸苯酯是由异硫氰酸和苯酚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反应,通过加热反应物混合物,反应中的酸催化剂促进酯的形成。

异硫氰酸苯酯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运用,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多样的反应性质。

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性质包括亲核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亲核取代反应,其中一个亲核试剂进攻异硫氰酸苯酯的硫原子,取代苯环上的氧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些反应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在有机合成中,异硫氰酸苯酯法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它可以用于生成荧光染料、医药中间体以及有机金属配合物等。

通过对合适的亲核试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可以实现不同的化学转化。

总之,异硫氰酸苯酯法是一种有机合成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苯酯的反应性质,可以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它是有机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合成工具之一。

异硫氰酸苯酯衍生物的合成.

异硫氰酸苯酯衍生物的合成.

二硫化碳 (g)
产率 (%)
25
150
9+30
60.6
15.2
4.7
25
170
9+40
60.6
15.2
4.9
25
190
9+50
60.6
15.2
5.0
25
200
9+60
60.6
15.2
5.3
25
210
9+70
60.6
15.2
5.1
从表 2 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无水乙醚用量的增加,异硫氰酸苯酯的产率随之增加。 当无水乙醚的量增加至 200ml 和三氯氧磷和无水乙醚的混合液中无水乙醚的增加至 60ml 时,异硫氰酸苯酯的产率达到最高值。再增加无水乙醚的用量,产率反而下降。所以无水 乙醚的最佳用量为 200ml 和三氯氧磷和无水乙醚的混合液中无水乙醚 60ml。在反应中无水 乙醚作为溶剂,因此它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较大。 2.3、温度的变化对合成产率的影响
目前,异硫氰酸苯酯的合成方法比较单调且成本较高,改进和探索新的异硫氰酸苯酯 的合成方法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合成异硫氰酸苯酯一般采用一步合成和二合成法。一步 合成法是采用苯胺,无水乙醚,二硫化碳和三氯氧磷反应制得。反应要求必须在无水情况 下进行,条件要求严格,且反应时间较长。二步合成是利用氨水,苯胺和二硫化碳在冰盐 冷却下反应生成有机中间体,在重金属盐作用下生成异硫氰酸苯酯。本文采用一步合成法 合成异硫氰酸苯酯,并改变各种反应条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胺原料。
为对甲基苯胺,所以选用对甲基苯胺为原料最合适。
2.2、无水乙醚的用量对合成产率的影响
固定其他反应条件不变,以对甲基苯胺为原料,得出无水乙醚的量对合成产率的影响

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_王晓乐

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_王晓乐

WANG Xia o- le , S UN Lie , J IANG Ca i- xin
(Zhejiang Hetian Chemical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0023,China)
Abs tra 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phenyl isothiocyante as the intermediates of
1.1 硫代光气合成路线 此合成方法是指取代苯胺化合物和硫代光气反
应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其中的硫代光 气没有工业原料,需自己合成。
文献[2]报道了 4- 氯- 2- 氟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 成,反应式如下:
KIH- 9201 的合成方法通常是由 2- 氟- 4- 氯- 5- 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和六氢哒嗪先反应 成硫脲化合物,然后经光气作用环化而成。另外一种 方法是 2- 氟- 4- 氯- 5- 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 酸酯和甲酰肼缩合形成硫脲化合物,与光气成环得 取代的 1,3,4- 噻二唑啉- 2- 酮化合物,再经水解、烷 基化两步反应得到目的产物。2- 氟- 4- 氯- 5- 甲氧羰 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是其中的主要中间体,合 成步骤较繁复,其中从取代苯胺制得苯基异硫氰酸 酯的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介绍以取代 苯胺为原料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并予以 评述,供有关人员参考。
《 煤化工》期刊由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 原化工部第二设 计院)、全国煤化工信息站、全国煤化工设计技术中心主办,并 邀请全国煤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院所( 包括国家 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校、生产企业联合办刊。
《 煤化工》期刊近几年所取得的资质证书: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梁学平【摘要】As kind of important organic synthesis intermediate,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sothiocyanates receive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world.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isothiocyanates and in the filed of compound synthesis,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present synthetic methods to come and the new green synthetic method were discussed.%异硫氰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制备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笔者综述了异硫氰酸酯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合物合成、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对目前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新的绿色的合成方法。

【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7页(P129-134,136)【关键词】异硫氰酸酯;合成;三乙烯二胺;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绿色【作者】梁学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1.31 异硫氰酸酯的发展现状及合成方法异硫氰酸酯是一类具有 R-N=C=S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选矿、医药、农药和染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在医药上用于抗菌消炎及癌症疾病的治疗;在农业上可作为抗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在选矿方面,由N-烷氧羰基异硫氰酸酯合成的硫脲和硫氨酯是一类新型高效低毒的硫化铜矿物捕收剂,它在中性和弱碱环境下具有强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该类捕收剂已成功应用于华光金属选矿厂和德兴铜矿的泅洲选矿厂。

异硫氰酸苯酯分子量

异硫氰酸苯酯分子量

异硫氰酸苯酯分子量1. 异硫氰酸苯酯的定义和结构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化学式为C7H5N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硫氰酸酯类化合物。

它由苯环和硫氰酸基团(NCS)组成,硫原子与氮原子相连。

异硫氰酸苯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室温下易挥发。

2. 异硫氰酸苯酯的制备方法异硫氰酸苯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苯胺和硫氰酸铵反应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1.将苯胺溶解在适量的醇类溶剂中,如乙醇或异丙醇。

2.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铵悬浮液,并在搅拌下反应。

3.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和洗涤,得到异硫氰酸苯酯。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苯酯,如通过苯胺和硫氰酸反应、或通过苯酚和硫氰酸反应等。

3. 异硫氰酸苯酯的性质和用途异硫氰酸苯酯具有以下性质和用途:•挥发性:异硫氰酸苯酯是一种具有较高挥发性的液体,易于蒸发和揮发。

•刺激性气味:异硫氰酸苯酯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

•反应活性:异硫氰酸苯酯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如与胺类反应生成硫脲。

由于异硫氰酸苯酯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挥发性,因此在化学实验室中常被用作试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试剂和中间体。

它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药物、染料、农药等。

4. 异硫氰酸苯酯分子量的计算异硫氰酸苯酯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得到。

具体计算如下:C(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H(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N(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S(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根据异硫氰酸苯酯的化学式C7H5NS,可以计算得到分子量:分子量= 7 × C的相对原子质量+ 5 × H的相对原子质量+ 1 × N的相对原子质量+ 1 × S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 7 × 12.01 + 5 × 1.008 + 1 × 14.01 + 1 × 32.07分子量 = 84.07 + 5.04 + 14.01 + 32.07分子量 = 135.19 g/mol因此,异硫氰酸苯酯的分子量为135.19 g/mol。

一种制备异硫氰酸酯的新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制备异硫氰酸酯的新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异硫氰酸酯的新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守记
申请号:CN202010562711.3
申请日:20200619
公开号:CN111635345A
公开日:
202009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异硫氰酸酯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伯胺和苯异硫氰酸酯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温度保持100℃~150℃或加热回流、常压条件下反应1‑9h,反应完成后,待反应液冷却,通过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提纯得异硫氰酸酯。

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有机伯胺和苯异硫氰酸酯均是常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苯异硫氰酸酯价廉易得;2)本发明反应条件较为温和,安全性高,温度一般在100℃~150℃,常压下反应;3)本发明工艺过程及后处理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工业化应用前景好。

申请人:韩山师范学院
地址:521041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月婷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37卷第10期《浙江化工》文章编号:1006-4184(2006)10-0011-03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王晓乐,孙烈,江才鑫(浙江省禾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摘要:介绍了KIH-9201的中间体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并对其各个合成路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KIH-9201;苯基异硫氰酸酯;合成方法收稿日期:2006-06-08作者简介:王晓乐(1979-),汉族,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从事农药合成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新合成农药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杂环化合物和含氟化合物。

氟噻乙草酯[1]就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农药,代号为KIH-9201,通用名为Fluthiacet-methyl,商品名为Action。

该农药属于酰亚胺类除草剂,特点是高效、低毒。

其化学结构如下:KIH-9201的合成方法通常是由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和六氢哒嗪先反应成硫脲化合物,然后经光气作用环化而成。

另外一种方法是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和甲酰肼缩合形成硫脲化合物,与光气成环得取代的1,3,4-噻二唑啉-2-酮化合物,再经水解、烷基化两步反应得到目的产物。

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是其中的主要中间体,合成步骤较繁复,其中从取代苯胺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以取代苯胺为原料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并予以评述,供有关人员参考。

1合成方法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主要有硫代光气合成路线、二硫化碳-有机碱-氯甲酸甲酯合成路线、硫氰酸盐合成路线等三条路线。

此类化合物一般不提纯出来,直接用于下一步合成。

1.1硫代光气合成路线此合成方法是指取代苯胺化合物和硫代光气反应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其中的硫代光气没有工业原料,需自己合成。

文献[2]报道了4-氯-2-氟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反应式如下:将4-氯-2-氟苯胺、氯仿、冰混合于反应瓶中,在15min左右滴加硫代光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

分出有机相,水相用氯仿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蒸去溶剂,得到黄色油状液体既产品4-氯-2-氟苯基异硫氰酸酯。

1.2二硫化碳-有机碱-氯甲酸甲酯合成路线此合成方法是指取代苯胺化合物先和二硫化碳、有机碱先反应形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再与氯甲酸甲酯作用制得苯基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此方法避免了使用硫代光气。

有机碱主要有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三乙烯二胺)、4-吡咯烷基吡啶、三乙胺等。

(1)文献[3]报道了用三乙烯二胺或4-吡咯烷基吡啶作为有机碱,合成苯基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反应式如下:11--Vol.37No.10(2006)ZHEJIANGCHEMICALINDUSTRY将4-氯-2-氟-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三乙烯二胺)和甲苯混合于反应瓶中,在室温下滴加二硫化碳,滴加完成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0h,反应完毕,过滤收集沉淀物,得到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离子-N-(2-氟-4-氯-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将上述制备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和二氯甲烷在边冷却的情况下,于0℃滴加氯甲酸甲酯与二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成后,继续在0℃搅拌5h,使反应完全。

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脱去二氯甲烷,得4-氯-2-氟-5-甲氧羰基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该文献还做了不同有机碱的对照实验。

用4-吡咯烷基吡啶代替三乙烯二胺时,得到了目标产物。

而当用三乙胺代替作为有机碱时,则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当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代替作为有机碱时,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收率低,有大量副产物。

(2)文献[4]报道了使用三乙胺,以2-甲氧基-4-甲基-5-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合成相应的苯基异硫氰酸酯。

向2-甲氧基-4-甲基-5-氨基苯甲酸甲酯的四氢呋喃的溶液中,加入三乙胺和二硫化碳;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5h,再在搅拌下,加入氯甲酸甲酯,加完后继续在室温下搅拌20min。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的溶液加入到反应物中,搅拌15min,反应混合物于水、二氯甲烷混合,分离有机层,用芒硝干燥,蒸去溶剂,残留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并经硅胶柱色谱分离。

溶液蒸去溶剂后残液中加入异丙醚和正己烷,析出沉淀,过滤得3-甲氧基羰基-4-甲氧基-6-甲基苯基异硫氰酸酯。

文献[5]也报道了4-氯-2-氟苯胺和三乙胺、二硫化碳反应合成4-氯-2-氟苯基二硫代甲酸三乙基胺盐,收率81%。

(3)文献[6]则提到了用三氯氧磷或重金属盐如硫酸铜、硝酸铅等来代替氯甲酸甲酯。

反应式如下:R=Me时,收率为50.3%。

收率为78%。

反应中应防止氨使异硫氰酸酯分解。

1.3硫氰酸盐合成路线此合成路线是指取代苯胺化合物先和硫氰酸盐反应生成硫脲衍生物,再形成苯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1)文献[7]报道了取代苯胺在盐酸气作用下形成盐酸盐,再与硫氰酸盐在氯苯中共热回流得到苯基异硫氰酸酯。

反应式如下:反应器中投入氯苯,再蒸馏出部分氯苯以除去反应器中反应液形成很厚的悬浮液体系,反应液加热至回流温度,马上加入硫氰酸铵盐,反应液回流反应5h,同时继续持续通入HCl气体。

黄灰色沉淀出现后,反应液降温,吸滤除去沉淀。

滤液蒸馏脱溶,残液溶解于沸正己烷,溶液降温,油水分离,少量沉淀吸滤除去。

正己烷溶液蒸馏脱溶,残液减压蒸馏,得2-邻甲苯基异硫氰酸酯。

(2)文献[8]报道了经过以下过程,分离中间体硫脲衍生物,再在氯苯中共热回流得到苯基异硫氰酸酯。

反应式如下:此操作过程较复杂,具体参见文献。

不过此类方法依然是Ar为萘基时,收率较高。

2合成方法讨论路线一:此方法收率较高,步骤很少,但是需使用高危险的化学品硫代光气。

而且硫代光气没有工业原料,需要自己合成,且合成过程也十分复杂和难于操作。

所以这条路线操作过程比较危险,要实行工业化的生产较为困难。

路线二:此方法避免了使用硫代光气,有相当高的收率,并且胺类有机碱的回收后的再使用也较为容易。

本12--2006年第37卷第10期《浙江化工》方法当取代苯胺在苯基的5-取代位上有取代基时特别有效。

但是本方法所使用的胺类有机碱(如三乙烯二胺)很特殊,价格比较昂贵,应考虑用三乙胺等较为廉价的胺类来代替。

不过此路线的操作过程却十分容易,中间体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会从反应体系中沉淀出来,通过过滤可以很容易的得到。

综合来说,本路线收率高,步骤较少,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

如能找到廉价合适的胺类有机碱,会有很好的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路线三:此路线收率较低,只有当Ar为萘基时收率还可以。

而且其中的操作过程复杂,使用的溶剂量很大。

因此本方法不适合投入工业化的生产。

参考文献:[1]柏再苏,王大翔.新农药论丛[M].(第三集),1998,12 ̄13,41 ̄46.[2]GODDARDSTEVENJ.Novel2-aryl-2,3,5,6,7,8-hexahydro-3-thioxoimidazo-{81,5-a-{9pyridin-1(BaH)-onesasherbicides[P].US4138242.1979-02-06.[3]YAMAGUCHIMIKIO;OHIHIDEO.Dithiocarbamicacidsalt,processforproductionthereof,andprocessforpro-ductionofisothiocyanateusingsaiddithiocarbamicacidsalt[P].US5274166.1993-12-28.[4]OGATAMASARU;WATANABEYOSHIHACHI.Phenylisothiocyanatederivativesandtheirproduction[P].US4248869.1981-02-03.[5]THEODORIDISGEORGE.Isothiocyanateintermedi-ates[R].US4868321,1989-09-19.[6]黄润秋.王惠林,等.有机中间体制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54,58.[7]RASSCHAERTANTOINETHEOFIEL;BENOY.Methodforthepreparationofarylisothiocyanates[P].GB1099768,1968-01-17.[8]RASSCHAERTANTOINETHEOFIEL;BENOY.Im-provedmethodforthepreparationofarylisothiocyanates[P].GB1099767.1968-01-17.AReviewoftheSynthesisofPhenylisothiocyanateWANGXiao-le,SUNLie,JIANGCai-xin(ZhejiangHetianChemicalCo.,Ltd.,HangzhouZhejiang310023,China)Abstract:ThisarticlesummarizedthemethodfortheproducingphenylisothiocyanteastheintermediatesoftheKIH-9201.Thesyntheticroutesofthemwerereviewed.Keywords:KIH-9201;phenylisothiocyanate;synthesis2007年《煤化工》征订启事《煤化工》期刊系经国家科委及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级大型行业性综合期刊,1973年创刊,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14-1142/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9598。

《煤化工》期刊由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原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全国煤化工信息站、全国煤化工设计技术中心主办,并邀请全国煤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院所(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校、生产企业联合办刊。

《煤化工》期刊近几年所取得的资质证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收录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煤化工》期刊报道范围:煤化工行业政策、法规、信息动态及发展战略研讨;煤的开采及洗选加工、型煤、水煤浆;煤的气化、液化(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合成液体燃料);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流化床技术、粉煤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炼焦、煤焦油加工及城市煤气;化肥(合成氨、尿素等大、中、小氮肥);C1化学化工(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等);电石乙快化工;化工环保(污水、废水处理,烟气净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