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评讲2(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评讲2(新)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课程作业评讲(2)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平时作业共有4次,采用的是中央电大下发的《市政规划与管理形成性考核册》;本课程的自检自测也有4次,挂在重庆电大教学平台上。

为帮助同学们做好平时作业,现将平时作业中的主要作业题作一提示性的解答和评讲,供同学们参考。

以下红色字体部分为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加以注意的地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知识点。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3.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4.试论以人为本与城市社区管理

5.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中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本题主要考核同学们的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能力。主要在同学们学习完绪论至第六章之后完成。

首先,同学们要认真审题。

本题就是要同学们写一篇论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论文可以从以上五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由于科学发展观包含的内容很多,城市管理的内容也很多;因此,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

其次,弄清楚论文的文章结构。

论文应包含三个部分:

1.论点:即你该篇论文要论述的问题。

2.论据:即选用的证明你的论点的事实、数据等证据。

3.论证:即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良好的标准(90>X≥80)

论文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题目选择比较恰当、论文论述清晰;表达通顺;有某些独立见解。

3.中等的标准(80>X≥70)

论文能较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题目选择尚可,观点基本正确,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4.及格的标准(70>X≥60)

论文观点、内容论述等主要方面尚符合要求;论说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但联系实际不充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5.不及格的标准(X<60)

论文论述不能成立或有重大毛病;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文题不符或文理不通;没有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6.0分

提交的论文属于抄袭的。

以上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完成此题的方式,仅供参考。同学们也可以发挥创造性,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完成此题的方式;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以外,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补充的知识点:

一、发展观的变迁

1.发展的涵义及其演变。

所谓发展,其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经济增长所强调的主要是物质生产方面的问题,而发展则是从更大的视野角度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变迁、进化(或进步)状况。发展所要求的是“康乐,是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发展的涵义不仅在于“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更在于给人提供选择的自由”,即人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公平、全面发展的自由。

发展是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

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这一时期从工业革命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第二阶段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

2.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有时把“发展”和“增长”作为同义词使用。现代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对发展的定义是:“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狭义理解,“发展”与“进化”又是同义词。“增长”主要是指国民

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发展比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增长要求回答“有多少”,发展则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发展与增长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与统一。没有“质”的“进化”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同样,没有量的增长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对发展说,增长是最基本的,但是过份重视增长或过份强调发展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妨碍未来进步。

3.新旧发展观。

传统的关于发展的观点是线性的。它假设只有一条单一的轨道供所有的国家循其发展。那些在这一轨道上落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赶上其它国家,于是最便利的发展方法就是仿效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资金和

技术的转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手段。传统的发展观鼓励发展中国家摒弃他们的传统。新的发展观注重多样性:即有可能存在许多并行的发展轨道。在很多层次上,即使有共同的长期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国家很可能会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路线。这就促使对创新能力而非效仿能力加以鼓励。传统并不是一种依靠而是一种财富。新的发展观还将人的能动作用放在中心位置,重视人类的自身发展、教育以及建立使协同工作更加有效的体制。发展所依赖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而非物质资本。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让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