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心得及感想【三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好书心得及感想【三篇】

现在书的市场鱼龙混杂,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买哪本书来读,经常是很多书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学校举行的教师读书活动中,

老师们群策群力,推荐出了很多值得一看的好书,在工作之余,到书

海里畅游,让我们觉得自己依然年轻,自己和这个世界依然紧密相连。好享受那种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如饥似渴地读完一本再去读另一本

的感觉,很充实、很快乐、很甜蜜。

对于柴静,以前只认为她很另类,很多年轻漂亮的主持人都积极

寻找嫁入豪门的机会,不惜嫁给能当自己父亲的富翁,她没有。她不

浮夸、不奢华,普通、真实。真正地理解她缘于读《看见》这本书,

从心底里佩服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倔强的小姑娘,她带给人令

人振奋的一股力量正能量,而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正能量。

书的撰写让我看到了柴静的文字功底,每一篇报道都条理清晰、

语言简洁、丝毫没有废话,这也正是做教师的我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

回到书的内容,我不是新闻人,但能感觉到柴静的新闻是她自己

找到的一种新闻表达,是自己的我就很欣赏。所以看到这本书中描写

的人和事我感悟《看见》名符其实。

当把这本带着油墨香的《看见》捧在手心儿里时,首先,书的封

面让我一看便亲切得不能自已,作者那恬静的笑容被一群纯朴的笑脸

包围着,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开篇直言不讳地表明来自

思想深处的观点: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持续犯错、持续推翻、

持续疑问、持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

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而从整

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的确是在用一个成熟记者的思想和平实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

我天生没有什么机灵劲儿。这是作者刚到央视工作时,面对男同

事们的戏谑而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几杯水。类似的

镜头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到很真实,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但随着在工

作岗位上的历练,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儿,还有面对各种突

发事件时对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逐步成熟起来,并且能冷静地面对

世间的一切苦难。就像作者在书里说得: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

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这句话

似乎给萎靡的人注射了鸡血,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会自不过然地对人

生实行观察、思考、反思和评判。

有人说《看见》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给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

多记录得是自己的成长。这话我觉着挺在理儿。什么是真实?最真实的

文字莫过于作者对自己真切的成长记录,而让那些处在人生懵懂的人

们从这成长的文字中体会和感受到真实的爱与痛,只有在这种爱与痛

中激发出来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写了一个去新疆地

震采访的镜头:路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一颠簸,我和巨大的德国搜救

犬一起滚倒在厢板上。它一声不吭,从我的身子底下挪开,把大尾巴

抽出来,厢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等我爬起来了,竖耳拧

头目视远方。没有真实的经历,你怎么能编造得出如此惊心动魄的画

面!

而真正让人惊心动魄得是关于作者记录探寻事实真相的非典和汶

川地震。负责人看看录音杆:这个毛茸茸的东西不能进。这是因为录

音杆不能消毒。面对这样的危险,作者坚定地说:那让我进去,我能

够消毒。看到这里时,作为一个读者,我的心已经热血沸腾!虽然没有

作者那种经历与豪气,但她无私无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对

汶川地震的细节描述中,让人产生更多对生命的珍重和亲情的思索。

要说谁不怕死亡,那真是睁眼说瞎话,但当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来临时,亦或者说看到那些在灾难中,还没来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后,

那种痛心疾首的体会似乎无处渲泄!而作者在书里对人类中人性的解读,特别是对生活在底层人的注重和敢于为老百姓说话的胆量,刹那间就

将读者的心疏导开来。

读完这本书,突然对写作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有时候一个人的

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千万不能瞎编,要尽可能地让我笔写我心

来还原事实真相。作者用记者敏锐的眼睛观察,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就这样在平淡中用内敛而朴实的笔触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

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把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说真话、做真事的人,我们的民族何愁不振兴,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强大?

读好书心得及感想【二】

关于人生的话题在我心中一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一直无法

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说:十五而向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

天命,我想自己连而立之年还未经历,又何谈不惑。

一直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季羡林谈自己对生命意义、做人处事、名誉、朋友、压力、困难、爱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种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么样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爱人?我

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价值?...。

路遥的《人生》则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体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

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

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体背景我没有查证,应该在改革开放萌芽期,小说主

人公高加林以农村知识青年身份出现,有激情、勤奋、才华、理想,

在现实社会一次一次打击下任坚持努力去实现梦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虚荣充斥着他矛盾的内心,并最终被冲破。刘巧珍一位勤劳、朴实、

善良的农村女性,她渴望知识、敢于追求、热爱生命、忠于现实,她

给人以正面形象,或许表达着作者心中对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黄亚平

和克南虽都在城里长大,但成长环境的不同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黄亚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强虽也敢于追求,但男

性的理性、努力也时时左右他的行为。高明楼的圆通、眼界和眼光,

马栓的圆滑,德顺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刘立本的精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