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合集下载

论梁武帝崇佛之原因_张桂丹

论梁武帝崇佛之原因_张桂丹

摘要:梁武帝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帝王。

他即位后,鉴于宋齐两代因争帝位而被杀者达十人之多,牵连而被杀的贵族数不胜数。

因此,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他选择了用佛教来治理国家,其目的有三:一是转移上层统治阶级的视线,削弱来自内部的威胁;二是扰乱人民的思想认识,麻痹人民的斗争意识;三是佛教的本土化发展趋势能促进政教结合。

由于梁武帝的崇佛,虽然促使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但也加速了梁王朝的灭亡。

关键词:萧衍;政治野心;佛教;影响中图分类号:K23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38(2007)01-0101-04OntheReasonWhyanEmperorofXIAOYanEsteemedBuddhismZHANGGui-dan(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Abstract:XIAO-YanisthefirstemperoroftheLiangDynastyinWeiandJinera.InvieoftheintensebattleandcruelslaughterbetweenaristocratsoftheSongandQiDynastyfortheimperialthrone,hechoseBuddhismtogoverncountryinordertocoordinatevariousrelationsandmaintainstabilityofsociety.Abouthisaction,itcontainsthreegoals.Firstofall,shiftgoverner’sattentionandweakentheinternalthreat.Second,harasspeople’srecognition,destroypeople’sstruggleconsciousness.Andthelast,theBuddhism’slocalizationdevelopmenttendencypromotedtheunionbetweenthepoliticalpowerandreligion.AlthoughXIAO-Yan’sfranticpromotedBuddhism’sdevelopmentinChina,ithasacceleratedtheperishoftheLiangDynastyasaresult.KeyWords:XIAOYan;politicalambition;Buddhism;effect收稿日期:2006-12-29作者简介:张桂丹(1980—),女,江西泰和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硕士生,从事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研究。

武则天为什么大兴佛教?

武则天为什么大兴佛教?

武则天为什么大兴佛教?武则天(624年-705)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652年二度入宫,655年大唐出现“双悬日月照乾坤”,664年40岁时武则天临朝听政,与李治合称“二圣”,从此正式走上大唐最高层,67岁登基废唐,改国号为周,武周王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的母亲是佛教虔诚徒,她从小就深受佛教影响,长大后也成为佛教徒,649年李世民去逝,按照惯例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近三年时间里,她每天度日如年,都在菩萨面前祈祷,希望菩萨让李治早日将自己接回宫中,当如愿所偿后,武则天对佛祖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40岁就已问鼎、早已沉陷权欲之中的武则天自然梦想登基称帝,但面临巨大的礼制压力和政治压力。

政治压力可以任用酷吏铲除异己,但礼制压力更大。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牝鸡司晨”,还从没有女人做皇帝,这就是不可破除的祖宗之法,只有依靠佛等外力或许能破除礼制的束缚。

武则天把东都洛阳改名“神都”,大兴土木建明堂,武则天在明堂祭祖,每次祭祖时都会穿上帝王服饰,给人她已掌控了唐朝的天下的印象,还让武承嗣伪造“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献给武则天,全国各地也纷纷上报各种“祥瑞”,群臣上书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在全国大肆营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为称帝奠定基础。

690年9月9日,武则天在“多次拒绝”百官群众请求她称帝的要求后,终于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

什么年代都有会来事的人,691年法明和尚编纂四卷《大云经》,号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为天下主人”,武则天立即就坡下驴立刻下令把《大云经》颁行天下。

武则天为当皇帝,杀伐太多,当年萧妃曾要变鬼也不放过她,她有时整夜无法放睡,迁都洛阳也有这一原因,她尊崇僧尼,可以让她的内心得到平静,得到解脱。

李唐王朝把道教定为国教,排在各种教派之首。

武则天为了打击李唐宗室,极力崇佛抑道,把佛教排在第一位,和尚们自然鸡犬升天,因此在外人看来就是武则天喜欢佛和和尚。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论中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

释迦牟尼是北印度人,他的故乡位于现在的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思想,吸收了婆罗门教生生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成佛,意为达到觉悟的人。

所以佛教在培养人的社会性上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比较适应于东方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所以在东方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

佛教认为世间充满了痛苦,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它宣扬自我牺牲的精神。

提倡众生平等,认为任何人只要依照佛教教义修行就能获得解脱。

佛教发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是汉朝,非正式更早一些。

有说法说,佛教正是传入实在后汉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

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自汉代至今,佛教的传入已近2000年。

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佛教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

中国佛教虽源于印度,但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

历史上,宗教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一向息息相关,佛教也不例外。

佛教传入是在汉代,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在这一段时期内,佛教主要是被统治者用来追求长生不老,成佛成仙,并期望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的永恒,而其在社会上还未产生强大的影响。

宗教也能决定国家命运 南朝梁国因崇佛致亡国

宗教也能决定国家命运 南朝梁国因崇佛致亡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宗教也能决定国家命运南朝梁国因崇佛致亡国导语:可是什么事儿都不能干过了,一过了就会物极必反。

佛教的盛行就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首先,浪费钱财,花钱花得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00多可是什么事儿都不能干过了,一过了就会物极必反。

佛教的盛行就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首先,浪费钱财,花钱花得太多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个帝王,只有七个皇帝活过了70岁,这七个皇帝里有四个活过了80岁。

第一个是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里面梁朝的皇帝,人称菩萨皇帝。

他吃素不吃肉,所以从梁武帝开始,中国的僧人就开始不吃肉了。

以前的僧人是可以吃肉的,连佛祖释迦牟尼都是,化缘的时候人家给什么他就吃什么。

而且人们都认为给肉是最高级的,给肉好。

所以南传佛教,就是东南亚的小乘佛教的僧人是吃肉的,西藏的僧人更吃肉,他不吃肉没别的。

日本僧人也吃,吃完了还娶,可以娶媳妇。

只有汉传佛教的中国僧人才不吃肉。

梁武帝是菩萨皇帝,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了。

大臣一上朝,见皇上已经跑庙里去了,这玩意儿怎么整,得请回来啊!请佛容易,请皇上佛可不容易,你得给同泰寺布施,说穿了就是捐钱。

皇上为了修庙,想捐钱,但是皇上自己没钱,就把自个儿卖了,舍身同泰寺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让大家拿钱去赎,第一次一亿,第二次两亿,第三次三亿。

皇上三次舍身同泰寺,同泰寺弄了六个亿。

这个钱从哪来?老百姓身上。

其次,出家也会影响国家发展。

出家就是无家,无家就无老婆,不能繁育后代。

古代要“田野辟、户口增”,理论上是要增加户口,但是出家导致的是户口往下减。

打仗没人了,劳动没人了,最重要的是,交税没人了。

出家就不用交税了,好多农民就是因为躲避赋税,干脆出家。

如此一来,官府傻眼了,你生活常识分享。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

论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生姓名:吕隆豫学号:200602020045系别:政法系专业:历史学指导老师:张守权职称:副教授摘要: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成“佛先道后”。

由于武则天个人的宗教信仰及在位时期利用政治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大力提倡,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佛教兴盛的局面。

武则天对佛教的信仰是比较虔诚的,作为政治家有必要运用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对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原因;宗教信仰Abstract:Tang Dynasty Empress Wu ruler's religious policy to the period of change,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s "Road after the first Buddha," which became "the Buddha after the first Road." Since the reign of Empress Wu during the individual's religious beliefs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Buddhism, and strongly advocated, in this period, Buddhism flour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re. Empress Wu of the Buddhist faith is more pious, as a statesman has to exercise soci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to achieve political purposes,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Key words::Empress Wu;Buddhism;causes;religious beliefs 前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强盛时期,在隋唐思想领域中,儒道佛三家合流是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佛教的社会影响有盛过另两家之倾向。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2 月中 g3 5 期 总第5 8 l 期 武 则天Fra bibliotek佛原 因浅析
位 文 霞
(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 摘 要】 佛教 自印度传入 中国之后,开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 ,成为中国本土化的宗教。同时又开始影响中国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 个方面。 而且在 不 同的朝代 ,佛教 兴衰又有所不 同,特别在唐朝佛教 几经兴衰 。文章 主要从政 治需要 ,以及佛 教 自身发展 二个方面来论述武则天常佛 原 因。 【 关键词 】 武则天;佛教;崇佛
因为他们开始认识到在王权至上的社会 ,只有群众的信仰是 不够 的,重要 的是获得掌握政权 的统治者的支持 。佛教 自身 的发展 以及在政治上 的妥协 为唐朝 时武则 天倡导佛教 奠定 了
有力的基础 。
三 、 结 语
日: “ 圣母 临人 ,永昌帝业” , 令雍 州人唐 同泰表奏获之于洛 水 。则天名此石为 “ 宝 图” ,后改为 “ 天授圣 图” 。同年 ,又 有 人伪造瑞石于汜水 ,文有 “ 三六 年少唱唐唐 ,次第还唱武 媚 娘” ,“ 化佛从空来 ,摩 顶为授记”等 ,进一步 皆佛教来暗 示 武则天 当做天子是佛 的意志。载元初年 ,沙 门表上 《 大云 经》 ,并造 《 经疏》 ,谓经 中所说 “ 即以女身 当王 国土 ”者 , 即应 在 当今 的武则天身上 。据 此 ,武则天 “ 敕两京 、诸州各 置大云 寺一 区 , 藏 《 大云经 ’ 并 于 当年 正式称帝 ,改 国号 为周。 由此可 以看 出 ,武则天称帝的过程当 中很大程度上借助 了佛教 的造势 , 作 者认 为这主要 基于两个 方面的考虑。首先 , 唐 朝的建立是借助于道教的造势 , 如 “ 老子度世 , 李氏当王” 这 样的谶语 很多 。而且 , 李渊称帝后 , 采取崇道抑 佛的政策 , 到高宗 时期更是 尊封老 子为 “ 太上 玄元皇帝 ” ,首 开唐王朝 统治者给老君册封尊号的先河 , 故《 犹龙传 》 说 : “ 尊祖之庆 , 古今莫 比。 ”再 此情况 下 ,武则天 根本不可 能再去利 用道教

虔诚与荒诞:梁武帝崇佛政策分析

虔诚与荒诞:梁武帝崇佛政策分析

虔诚与荒诞:梁武帝崇佛政策分析作者:和乐乐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10期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549年)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人,为西汉相国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曾为南齐时的雍州刺史,参与两次抵御北魏的战争。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他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拥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梁政权。

他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改革前朝留下的弊政,在南朝众多帝王中是比较有作为的。

梁武帝亡国灭身与崇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联,因为他在统治后期佞佛以及对政务的懈怠,导致国内矛盾迅速激化,南梁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太清二年(公元584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囚禁在台城饿死,终年86岁。

一、萧梁崇佛政策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基本上都伴随着统治政策的相应改变。

秦统一六国之后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西汉建立后以黄老思想来稳固其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东汉建国后光武帝刘秀的柔道治国,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到了南朝梁武帝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必须更改前朝腐朽的政策,来稳固新生的王朝政权。

梁武帝亲身经历了前朝黑暗的统治时期,深感如果新生的王朝要想摆脱前朝覆亡的命运,必须改弦更张,使人们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崇佛政策形成的外因大一统的观念自秦以后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希望维系大一统的局面。

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南北方都想致力于統治全国,都想去争正统。

北方虽然经历了北魏太武帝灭佛,但是那仅限于太武帝所统治的时期,后继的统治者重新对佛教进行了扶植。

到梁武帝时期,北魏已经走到了其统治的后期,距离太武帝灭佛已经有了世纪之隔,经过后继统治者的扶植,佛教到这时已经相当的繁盛。

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由于传入时间短,流传的地区相对较少,多为上层人物所熟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和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佛经被翻译,众多的寺院被修建,石窟被开凿,这些都说明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

武则天和佛教的因缘女皇帝。

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间是很长的,若从显庆五年(660)十月参预朝政算起,到神龙元年(705)正月退位,前后将近半个世纪。

若从文明元年(684)临朝称制算起,独自控制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21年。

即使从天授元年(690)改唐为周算起,当皇帝的时间也有15年。

在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内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国力强盛,是个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她不以天下为私,就足以表现其无心篡唐。

和平渡过政权更迭阶段,传唐朝天下延续到以后290年。

既不用武力夺取别人天下,也不因缘时篡取唐朝江山。

一个掌权者,要主持朝纲,治理国家,处理军政大事,独揽神州大权,没有聪明、智慧、气魄、胆略和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女人,就更为困难。

这些与武则天长期坚持信佛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为何与佛教结缘,又如何重佛。

一、武则天如何重佛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全面兴盛。

其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周武帝的灭佛,梁武帝的佞佛、以及唐初的抑佛,直到武则天时期,佛教才勃兴起来,其影响波及后世,从而形成了唐代佛教的全面兴盛.她是如何提升佛教的地位呢?(1)交结僧人,厚礼相待跪拜神秀。

神秀,博学多闻,拜谒禅宗五世祖弘忍,求教佛法真谛,深为弘忍所器重,被称为“神秀上座”。

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

武则天久闻神秀盛名,于久视元年(700)派遣使者迎至洛阳。

武则天用肩舆把神秀迎入太殿,“亲加跪礼”,见面后首先问道:“所说之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说:“蕲州东山(即双峰山东山寺)法门。

”此后神秀往来于长安、洛阳两京,受到朝野信徒的崇奉。

当时神秀已90多岁,武则天对他十分敬重,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

南朝崇佛的典故

南朝崇佛的典故

南朝时期崇佛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崇佛教,不仅舍身同泰寺出家,还撰写了《断酒肉文》坚誓素食,并下诏宗庙不得用荤食祭祀。

同时,他也是中国僧众素食之风的开创者。

2.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笃信佛法,与玉琳国师的往来在历史上留下美谈。

他曾多次想出家未成,著名的《赞僧诗》表达了他对出世修道的欣羡。

3.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也是一位崇佛的皇帝,他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他在康熙五十年于章嘉国师指导下连续禅坐,最后大彻大悟。

雍正历来被公认为中国帝王之中唯一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

这些南朝时期的崇佛典故充分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兴盛和影响力。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勃兴的原因
崔佳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佛教自从东汉末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全面兴盛,唐朝初期实行抑佛政策,在武后掌权时佛教才逐渐全面兴盛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武则天加封皇后的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一直到唐中宗复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佛教达到了巅峰状态.基于历史角度针对该时期佛教勃兴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渊源的复杂属性,而且还探究了当时政教关系、统治者个人思想状况等方面因素,从而阐述出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根源所在.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崔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魏晋时期道家勃兴、异变之原因初探
2.试析武则天时期士族地位变化的原因——从宫廷斗争的视角
3."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勃兴的原因
4.试析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勃兴的原因及类型
5.浅析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没有成为国教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有关吗

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有关吗

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有关吗在唐太宗驾崩之后,身为太宗妃嫔的武则天和其他的妃子一样去了感业寺吃斋念佛,也因此有了“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有关”的说法。

那么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有关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武则天称帝跟佛教是否有关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因为在唐朝建国的时候有功便被封为了太原郡公、应国公、工部尚书等职。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士族高门,是一个颇有文化的人,也是一各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武则天从小便受到母亲信仰的影响,信奉佛教。

在唐朝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着广泛的影响了。

但是唐初的时候实行的是崇道抑佛的政策,也就引起了那些僧尼的不满。

而这不满便成了武则天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

公元688年4月,武则天暗示武承嗣等人伪造所谓的“瑞石”,而这“瑞石”上镌刻的便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他们宣称这“瑞石”乃是从洛水中捞起来的,在呈交给武则天之后,武则天将其称为“天授经图”,将洛水神封为“显圣侯”,将自己封为“圣母神皇”。

公元688年6月,从汜水捞上了所谓的刻有《广武铭》的“瑞石”,而铭文所暗示的便是武则天是“化佛空中来”,当取李唐为女主。

也就是向人们昭示,武则天应当称为当今的天子,这是佛祖的意思。

这两块“瑞石”的出现让百姓对武则天称帝是佛祖的意思而深信不疑,也让武则天在公元690年顺利称帝。

武则天称帝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旧唐书·高祖诸子传》就有记载,武则天之前的时代,是一个女权开放的时代,这就给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那时候的女子并没有“贞洁”的观念。

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就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着乱伦的关系。

在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后,便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

而武则天呢,她本身便是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便已经与身为太子的李治私通了。

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先是被李治纳为他的昭仪,后又成了大唐的皇后。

其次,在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出了一位“女皇帝”——陈硕真,这让狂傲的武则天倍受打击。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浅析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原因 ----提纲如下一、武则天在位之前佛教的发展状况
(一)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分期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
(三)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增多的事实及唐初佛教地位低于儒教和道教
二、武则天的个人宗教信仰
(一)、家庭背景影响
(二)、个人生活行动中的表现
1、在位时期大量施舍财物修建寺庙
2、论据其母卒
3、创建新的禅宗,钻研佛法
三、武则天在位时期政治与佛教互动
(一)佛教为政权服务
1、论据修建佛像
(二)佛教对政权的促进
1、佛教影响统治者的思想
2、让僧人干预政治决策。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兰州大学杜斗城杜赟清)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四位皇帝——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都在其统治期间将抬高佛教地位、广建佛塔寺院、翻译佛经等佛事活动推向了高峰。

他们之所以如此崇佛,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他们获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不符合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

关键词: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明成祖;阿育王;转轮王;佛教信仰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很长时期内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家并立互存的格局。

但对于这种外来的宗教思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们对其态度是不同的。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也有过诸如被称为“皇帝菩萨”的梁武帝,数次分送舍利、广建佛塔寺院的隋文帝,自称“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及编纂《神僧传》的明成祖朱棣等这样极力崇佛的皇帝。

然这几位对佛教表现出异乎寻常态度的皇帝,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虔诚的信仰,还是有某种目的?本文将试探讨之。

一、梁武帝梁武帝萧衍,于梁天监元年登皇帝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崩,在位四十八年。

萧衍本为齐武帝萧赜的族弟,史载其人才艺兼备、文武双全,在数次征战中都有功,遂在朝野中有了相当的权威。

公元499年,齐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出于巩固中央皇权和自身统治的需要,开始大肆残杀各方权势王侯,并派兵袭杀时为雍州刺史的萧衍。

萧衍此时便应齐和帝萧宝融之命,出兵声讨东昏侯萧宝卷。

在击败并斩杀萧宝卷后,于公元502年逼迫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即皇帝位。

梁武帝在位期间,是南朝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在即位之前,梁武帝信仰的并不是后来影响了他整个统治时期的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天监三年(公元504年),也即是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梁武帝即下《舍事道法诏》一诏,正式宣布他不再奉事道教,而改奉佛教。

《广弘明集》(卷四)中录有此诏书,摘录如下: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

【唐朝历史】盘点古代最有佛缘的皇帝:梁武帝武则天

【唐朝历史】盘点古代最有佛缘的皇帝:梁武帝武则天

【唐朝历史】盘点古代最有佛缘的皇帝:梁武帝、武则天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胄贵族阶层流行,并伴随特权阶层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

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帝王将相很多,这里列举的是与佛门最有渊源的五个。

1萧衍(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出生于齐皇室家族,自幼博读经书,“洞达儒玄”。

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西邸集会名僧居士,讲经说法,当时年轻的萧衍就常游其门下,为子良门下“八友”之一。

萧衍后来废齐建梁后,极力提倡佛教,且身体力行,使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达到了鼎盛。

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

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在他的带动下,梁代王公贵族纷纷仿效,捐资建寺,一时寺院剧增,仅建康(南京)一处就有五百余座,全国则有二千八百余座,较大的寺院往往周宇环绕,延袤数里,有若天宫。

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对京城建康佛教盛况的形象描写。

除修建寺庙以外,萧衍还热衷铸造佛像、举办无遮大会等活动,他曾为证明自己虔诚信仰佛教,还先后四次“舍身”佛寺“为奴”,脱下皇袍,穿起法衣,为僧众执役,自愿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每次皆需群臣苦劝,并“以钱亿万奉赎”,于众僧默许后,方还皇宫。

萧衍对于汉地佛教的又一重要影响,即明令僧众禁断一切肉食,规定破坏此戒者将以僧法、国法处置。

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还身体力行,从此不吃肉、不喝酒,晚年时更是一天只吃一顿,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

自此以后,素食便成为汉地佛教生活的一大特色:寺院僧尼一律素食,在家信徒也自觉素食。

梁武帝多才多艺,擅长诗词歌赋,早年就以名士和才子著称,是个典型的文人皇帝。

这种文人性格可能是他如此笃信佛教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导致了他急功近利,贸然北伐,最终亡国身死。

如同后人对南唐后主李煜的叹息之语:“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梁武帝的悲哀,大概也相似。

历史趣谈:崇佛女皇武则天 因她从感业寺走上权力巅峰?

历史趣谈:崇佛女皇武则天 因她从感业寺走上权力巅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崇佛女皇武则天因她从感业寺走上权力巅峰?导语:武则天一生推崇佛教,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感业寺中的女尼,在佛光普照下,攀上了中国封建帝国政治的巅峰,成为一代女皇!唐太宗、唐高宗父武则天一生推崇佛教,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感业寺中的女尼,在佛光普照下,攀上了中国封建帝国政治的巅峰,成为一代女皇!唐太宗、唐高宗父子敬重佛法,但同时更推崇道教,到了武则天,对佛教的敬重是登峰造极,而对道教却十分冷淡,其中的原因,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史载武则天14岁入宫,被立为唐太宗的才人。

太宗崩,根据祖宗规制,新皇帝一道旨意令所有未生育过子女但受过宠幸的宫人全要到感业寺出家修行。

于是,武则天被削发为尼,遁入空门。

之后,她却奇迹般地从这里走出,爬上了中国政治地位的制高点。

相传,这一入一出是经过一番预谋的,通过入寺为尼,小别皇宫,暂离尘世,换一种身份再投唐太宗之子唐高宗的怀抱,以此来减少朝野非议。

传说是否属实,后人确实无法肯定,但这却成了以后李唐皇室的惯用手法。

此后的唐玄宗曾纳儿媳杨玉环为妃,显然用的也是这一招。

在佛祖慈祥微笑的迷雾中,我们却可以看出,终唐一世,佛教与李唐皇室的后宫前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武则天,真正是一位从佛门中走出来的女皇。

那么武则天又为何对佛教“情有独钟”呢?据国学大师陈寅恪考证,武则天崇佛的原因之一是受到其母亲家族世代的佛教信仰的熏陶。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杨隋的宗室子孙。

北周武宗废灭佛教,但至隋文帝代周而立,其开国首政即为恢复佛教。

此中固有政治上之作用,而其家事及本身幼时的信仰也为一重要原因。

隋高祖父母都笃信佛教,生活常识分享。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

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与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被视为唯一的女皇帝,她执政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武则天时期”。

在这一时期,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尤其是佛教、道教以及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武则天时期的宗教与信仰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佛教在武则天时期迎来了兴盛的发展。

武则天本人对佛教信仰极为热衷,她不仅自己皈依佛教,还修建了大量的佛寺,推动佛教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武则天下令在国家各地兴建寺庙,并且以国家的财力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受到了官方的高度重视。

佛教的兴起与融入政治还表现在佛教与朝廷的紧密联系。

武则天时期,佛教律宗与政府关系密切,佛教僧侣享有法律上的特权。

武则天还任命了许多高僧担任国家重要职务,他们在政治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佛教的这种政治渗透使得佛教在社会中扩大了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佛教思想的传播。

二、道教的崛起与在宫廷中的地位与佛教一样,道教在武则天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武则天将道教视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国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培养。

她亲自修建了太清宫,还下诏将道教列为国教。

道教在宫廷中的地位得以提高,武则天信奉道教的同时,也特别赐予道士以封号和金帛之赏。

同时,她还充分利用道教的神权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自己塑造为神灵的化身。

这种将政治权力与宗教崇拜相结合的做法,使得道教在宫廷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三、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武则天时期,宫廷宗教活动异常兴盛。

宫廷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帝后亲临寺庙,亲自参拜神佛。

这些宗教活动在宫廷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宫廷中的各种宗教活动,不仅彰显了皇室对宗教信仰的支持,也进一步加强了佛教、道教在社会中的威望。

宫廷宗教活动的兴盛与影响还可以从宗教文化的繁荣中窥见一二。

武则天和佛教关系 武则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

武则天和佛教关系 武则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武则天和佛教关系武则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
导语:信仰与相互借用武则天和佛教有两重关系,第一重是信仰关系,第二重是相互借用关系。

武则天一生中两次当尼姑,第一次是在14岁之前,第二次
信仰与相互借用
武则天和佛教有两重关系,第一重是信仰关系,第二重是相互借用关系。

武则天一生中两次当尼姑,第一次是在14岁之前,第二次是被迫。

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当尼姑和她父母的信仰有关。

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是唐朝的奇女子,她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后裔,父亲是隋朝宰相杨达,伯父是关王杨雄,隋文帝和隋炀帝这对父子都是佛教忠实信徒,受家族影响,因此杨夫人信仰佛教。

而杨夫人把这样的一种信仰传给武则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武则天为什么要借用佛教?因为她想当皇帝。

唐朝一共有三大理论体系掌控人的思想,即儒家、道家、佛家。

武则天想当皇帝,也必须从这三种之中选择,但儒家从根本上反对女性参政,道家跟李唐皇室的渊源深厚,所以她可以选择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佛教。

武则天利用佛教,是因为佛教有三点好处可以支持武则天。

一、众生平等理论,男女的区别不像儒家那么强烈;二、佛教关怀的是人的心灵,因此控制的恰恰是人的思想;三、武则天有当尼姑的宗教背景。

同样,佛教在当时受道家挤压,也需要在高层政治决策者之中,找到一个庇护人。

所以,佛教帮武则天当上了皇帝,而佛教也因此找到了庇护人。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意味互利共赢
武则天和佛教结缘,使得佛教承认她是菩萨化身,对于武则天来讲,生活常识分享。

武则天秘史 武则天支持佛教竟是迷恋和尚?

武则天秘史 武则天支持佛教竟是迷恋和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则天秘史武则天支持佛教竟是迷恋和尚?导语: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名曌。

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黯慧获宠。

达宗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名曌。

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黯慧获宠。

达宗死后,依制削发为尼。

李治即位后,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74),被立为皇后。

自当上皇后之后,就开始参预朝政。

高宗晚年,武氏大权在握,专决政事。

高宗崩后,她先后废中宗、睿宗。

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自称则天皇帝,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则天颇有才干,富于权略,善于用人,执政长达40余年之久。

这样一个女皇帝,与佛教又有什么区别?她为什么支持佛教?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在早年只是她被迫削发为尼的那一段经历。

而当她准备篡位登基的时候,她便开始大力地利用佛教。

武氏称帝,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

当时已有代表天意的“秘记”和代表民意的“劝进”,如果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一,这已经足够了。

但在当时,佛教颇为繁荣,影响很大;而武则天又自称“佛弟子”和女菩萨,因此,武则天要当皇帝还必须有佛的旨意。

在这种情况下,《大云经》便应运而生了。

据《旧唐书》记载:“载初元年(689),……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

”另据敦煌残卷《大云经疏》(《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说:“经曰:‘即以女身,当王国王'……者,今神皇王南阎浮提一天下也”。

将佛经里的女王解释成为当时的“圣母神皇”武则天。

武则天得到《大云经》后,如获至宝,立即“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生活常识分享。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

武则天崇佛原因浅析作者:位文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5期【摘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开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本土化的宗教。

同时又开始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佛教兴衰又有所不同,特别在唐朝佛教几经兴衰。

文章主要从政治需要,以及佛教自身发展二个方面来论述武则天崇佛原因。

【关键词】武则天;佛教;崇佛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在公元前8年西汉之际传入中国,其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魏晋之际经历了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

一直到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昌盛。

本文就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的繁荣,提出了一些自己理解的原因。

一、政治上的需要隋朝建立之初,隋代的统治者们以崇信佛教为主。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曾说:“朕于佛教,敬信情重。

”又多次说:“朕尊崇三宝,归向情深,恒愿阐扬大乘,护持正法。

”《隋书·经籍志》亦说:“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已经被统治者所重视,这也间接说明了隋末之际,受统治者重视的佛教不可能帮助唐朝或者说是有望推翻唐朝的李氏家族。

同时,李氏家族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选择了道教,当然,在道教看来这也是一种必然。

因为道教始终认为自己有洞观天机的能力。

隋末之际的岐晖就是这样的一个道士。

岐晖,京兆(今西安)人,13岁入道,不久,因北周武帝沙汰释老,所以还俗。

后来,隋朝建立,重返道观。

据《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及《仙鉴》卷二十九载:岐晖师苏法师于通道观,传授《三洞经法》。

隋大业七年,隋炀帝亲驾征辽时,岐晖就对弟子说:“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

……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但恐微躯不能久保耳!”不久,隋大乱,李渊起兵,岐晖又预测其是“真君出世”,便立刻投靠于他。

《混元圣纪》载此事曰:“唐高祖皇帝初起义兵于晋阳,帝女平阳公主柴绍妻也,亦起兵应帝,屯于宜寿宫。

晖逆知真主将出,尽以观中资粮给其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极力崇佛的政治原因(兰州大学杜斗城杜赟清)内容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崇佛的四位皇帝——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和明成祖都在其统治期间将抬高佛教地位、广建佛塔寺院、翻译佛经等佛事活动推向了高峰。

他们之所以如此崇佛,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他们获得皇位的方式都是不符合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

关键词:梁武帝;隋文帝;武则天;明成祖;阿育王;转轮王;佛教信仰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很长时期内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家并立互存的格局。

但对于这种外来的宗教思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们对其态度是不同的。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及后周世宗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也有过诸如被称为“皇帝菩萨”的梁武帝,数次分送舍利、广建佛塔寺院的隋文帝,自称“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及编纂《神僧传》的明成祖朱棣等这样极力崇佛的皇帝。

然这几位对佛教表现出异乎寻常态度的皇帝,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虔诚的信仰,还是有某种目的?本文将试探讨之。

一、梁武帝梁武帝萧衍,于梁天监元年登皇帝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崩,在位四十八年。

萧衍本为齐武帝萧赜的族弟,史载其人才艺兼备、文武双全,在数次征战中都有功,遂在朝野中有了相当的权威。

公元499年,齐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出于巩固中央皇权和自身统治的需要,开始大肆残杀各方权势王侯,并派兵袭杀时为雍州刺史的萧衍。

萧衍此时便应齐和帝萧宝融之命,出兵声讨东昏侯萧宝卷。

在击败并斩杀萧宝卷后,于公元502年逼迫和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即皇帝位。

梁武帝在位期间,是南朝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在即位之前,梁武帝信仰的并不是后来影响了他整个统治时期的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天监三年(公元504年),也即是他做上皇帝的第三年,梁武帝即下《舍事道法诏》一诏,正式宣布他不再奉事道教,而改奉佛教。

《广弘明集》(卷四)中录有此诏书,摘录如下: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

今愿发菩提心,弃迷归正;原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圣教,化度含识,同成正觉。

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祈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

弟子萧衍和南。

在此诏颁布之后,梁朝君臣一时上行下效,纷纷改奉佛教、或者开始信奉佛教。

①之后,梁武帝又在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于无碍殿受佛戒”②,《续高僧传·慧约传》中又更进一步指出“天子发宏誓心,受菩萨戒”。

由此我们可知,梁武帝当时不仅受了戒,而且还是“菩萨戒”。

梁武帝也由此而被称为“皇帝菩萨”了。

与此同时,梁武帝还“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戒”。

③这里要说明的是,梁武帝本人对佛的信仰并不只是形式而已,据《魏书·萧衍传》中的记载来看,其对佛教的尊崇甚至深入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让大臣回赎这类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迹”④。

除此之外,梁武帝在位期间,令臣下以亿万钱奉赎;施舍财物,动辄以千万计,他所建的诸大寺院,立丈八佛像,其富丽宏大在南朝都是罕见的。

⑤在译经方面,梁初便敕扶南(今柬埔寨)僧伽婆罗于寿光殿等处译经。

另有扶南沙门曼陀罗带来梵本经典,收敕与僧伽婆罗共译。

初译经日,梁武帝亲临译场笔受其文,又敕宝唱、慧超、僧智、法云等僧协助。

共译出《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经十一部三十八卷。

⑥而梁武帝本人也有很高的佛教理论造诣,他所著的《立神明成佛义记》等①释道宣:《广弘明集》(卷4)。

②《南史·梁纪上·武帝纪》③《魏书·萧衍传》④关于梁武帝“舍身事佛“一事,《梁书·武帝纪》记载的次数是三次,而《南史•梁纪上•武帝纪》中记载的则是四次。

这里以《南史》中载的四次为准,这四次“舍身事佛”的时间分别是:大通元年三月辛未,大通元年秋九月癸巳,大同元年三月庚戌(《梁书》未有记载)及太清元年三月庚子。

⑤参见杜继文:《佛教史》,第162页。

⑥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3卷,第21页。

关于佛教理论的书籍当时都很有影响。

在佛教戒规方面,他下诏禁止出家人饮酒食肉,否则将以国法、僧法处治;同时,又宣扬“行慈戒杀”。

①梁武帝的这一戒律,对后世佛教戒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支持翻译《阿育王经》是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的。

由此可见,梁武帝对佛教并非一般的尊崇。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明显,是他的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人臣变成了天子,而这种转变的方式却又是儒家传统思想所不能容忍的。

所谓“禅让”,实则是大权在握后的逼宫。

通过这种方式登上帝位的梁武帝,无疑有悖于儒家的君臣思想的。

既然得不到儒家思想的支持,那么这位新皇帝就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武器了。

而正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佛教中正好有这种思想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梁武帝在组织国内外僧人们编译佛经时,即有《阿育王经》这样一部经。

众所周知,这是一部主要以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法的事迹为主的佛经。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得第三代国王,他继承了父王(宾头沙罗王)的王位,成就了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但阿育王的这种继承是在杀戮了自己的众多兄弟及胁迫父王的基础上取得的,而这种杀戮在其即位后更甚,各种滥杀无辜使得他有了“暴恶的阿育王”之名。

但后来在高僧优波毯多的感化下,阿育王“放下屠刀”皈依了佛教,修持佛法,并以“转轮王”的政治理想自许,宣布以“正法”来统治天下。

当时的佛教僧徒们都把他当作理想的国王而追崇,并尊称他为“护法国王”。

在梁武帝登基做皇帝之前,佛教思想已经在中国广为传播,梁武帝对佛教中的这些内容肯定是熟悉的。

依靠“禅让”取得皇位的梁武帝要得到民众的支持,传统的儒家思想显然是不行的,而佛教中的阿育王及《阿育王经》却能够给予他这种理论上的支持。

这样,梁武帝支持翻译《阿育王经》的目的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二、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三年。

隋文帝之父杨忠,早年跟随北周太祖皇帝宇文泰于关西起义,后官至柱国、大司空,并受封为“隋国公”。

其父杨忠死后,杨坚便承袭父爵,进为“隋国公”。

在杨坚在北周朝为仕期间,北周武帝宇文邕和①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第193页。

之后的宣帝宇文赟都对其心存疑心。

而犹以宇文赟为甚。

在宇文赟传位于其子静帝宇文衍之后,杨坚以外戚的身份迅速控制了北周朝政,开始了其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以众望所归”,下诏“禅位”。

随后,杨坚称帝,改国号为隋。

隋文帝用这种“非法”手段夺取北周政权之后,北周旧臣纷纷反对,甚至起兵反抗,但被隋文帝一一镇压下去。

隋文帝与佛教的因缘自其出生起就有了,《隋书·帝纪·高祖上》在写隋文帝降生时有这样的描述:皇妣吕氏……生高祖于冯诩①般若寺……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至于这位僧尼,虽然《隋书》中没有明确提及,但在《续高僧传》等佛经与史籍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叫智仙。

也就是这个神尼智仙,将隋文帝在寺庙中抚养了十三年,并一直与杨氏一家维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从小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隋文帝,在其即位后,即大力弘扬和推广佛教。

高祖文皇帝即位之年(开皇元年)即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

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诸大都邑,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又别写藏于秘阁。

天下之人,从风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又因沙门智周等自西域赍经论至,敕付有司翻译。

又下诏度千余人,从僧人昙延之请也。

开皇元年闰三月,诏于五岳之下各立一寺。

七岳又诏在其父建功之处襄阳、随郡、江陵、晋阳各立寺一所,建碑颂德。

又当文帝为相,辅周攻破邺城,故七月敕与相州战地,建伽蓝一所,立碑记事。

三年又诏每年正月、五月、九月,自八日至十五日,凡京州诸寺均令行道,行道之日,悉不得杀。

四年敕天下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像再行安置。

五年受戒大赦,召僧入宫讲经。

十一年令天下之寺应无分公私,混同施造。

同年令天下州县各立僧尼二寺。

十三年发露忏悔,参与者日十万人。

十九年十二月下诏禁毁佛、道等像。

又因少时得尼智仙之养育,及即帝位,每谓群臣曰:我兴由佛法。

命史臣王劭为尼作传。

仁寿元年以后,立舍利塔,普及天下。

②①冯诩,今陕西大荔县。

②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第1-3页。

与此同时,隋文帝又敕立五众主(开皇十七年),以当朝各地高僧为各众众主,作为国家管理全国僧尼和领导佛教方向的中心。

唐代僧人道世总计隋文帝兴佛之功行时做了如下统计:隋文帝开皇三年周朝废寺,咸乃兴立之。

名山之下,各为立寺。

一百余州,立舍利塔。

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十三万二千另八十六卷,修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

自余别造不可具知之矣。

①这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虽值得怀疑,却也已无法去考证。

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隋文帝在位期间对佛教兴盛所做的贡献。

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说到隋文帝对当时佛教的贡献时,认为其主要贡献有二:一是中兴佛法,二是广建舍利塔。

这其中,又以广建舍利塔一事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隋文帝和其他奉佛皇帝最为不同的一点。

“隋文帝直接选择了印度的护法之王——佛教极力歌颂的转轮王——阿育王为其榜样,是以阿育王的气魄来“宏法护教”的。

”②至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具体内容及过程,本人在《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及《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两文中已有详尽的论述,此文便不再赘述。

隋文帝不仅以阿育王为榜样,更是自称自己为转轮王。

《广弘明集》卷二十八中收录有一篇《隋文帝为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处立寺建碑诏》,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朕……事冥真寂,降生下土,权变不常,用轮王之兵,伸至人之意,百战百胜,为行十善,故以干戈之器,已类香花:玄黄之野,久同净国。

思欲崇树宝刹,经始伽蓝,增长福因,微副幽旨。

在这里,隋文帝已经把自己当作佛教中的护法之王——转轮王了。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隋文帝推崇阿育王及转轮王是有他自己的政治意图的。

同梁武帝一样,隋文帝亦违背了儒教“君臣父子”的古训,以极其奸诈的手法夺取了北周政权,又滥杀了起来反对他窃位的北周臣民,所以继续借用儒教中的那一套东西来蒙蔽天下已很不合适了,这样,外来的佛教便被他充分利用了。

在佛教中,连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都可以舍弃父母出家,至于佛教所拥戴的“护法之王”阿育王、阿阇世王等等,虽皆有杀害父母兄弟,篡夺王位之①《法苑珠林》卷100;并参见《历代三宝记》卷12。

②杜斗城:《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人文杂志》(增刊),1993。

嫌疑,但后来皆“放下屠刀”,皈依佛教,改恶从善,甚至登上了现实世界的“最高果位”,成为统治天下的转轮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