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历程专题201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有全球性影响的强制性风险管理相关法案。 2002年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生效的萨班斯—奥克 斯利法案,对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和有公共借 款的非上市公司都有着强制效力。法案除了要求公 司的CEO和CFO必须在年报中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外, 还要求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对公司的内控制度发表意 见。尽管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的法律,但 由于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这项法案的 影响已经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畴,将企业内控制度 和风险管理演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深度话题。
第一次发表“组合选择”理论。 1952年,马柯维 茨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理论》的论文,他将金融 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合理的量化。在此基础上, 还通过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从理论上论证 了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 并提出了确定最优证券组合的方法,为现代金融风 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 第一个提出“风险管理”的人。1955年,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顿商学院,施耐德教授提出了 “风险管理”的概念。
卡德伯利报告建议公司采纳以下四个方面来改进公 司的治理。 · 公司董事会层面: 为了确保公司`董事会确实的公司决策作用,而不 是徒有其表的橡皮图章,该报告建议公司应该经常 召开全体董事会会议,并确定诸如并购、处置、资 本项目、资金司库和风险管理政策等须全体董事一 致通过的重大事项决议流程
哈姆佩尔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目的定位于保护资产的安 全、保持正确的财务会计记录、保证公司内部使用和 向外部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鼓励董事对内 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复核,包括确保高效经营、遵 守法律法规方面的控制。 哈姆佩尔报告认为,很难将财务控制与其他控制区分 开来,并坚信董事及管理人员对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 复核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不应仅局限于公司治理 的财务方面。该报告全面赞同卡德伯利报告将内部控 制视为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的观点,并认为董事会应 该对内部控制进行复核以强调相关控制目标,这些目 标包括对企业风险评估和反映、财务管理、遵守法律 法规、保护资产安全以及使舞弊风险最小化等方面。
1.31970年代后至1990年代前
这个阶段,有两个发展值得注意:第一,1971年, 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正 式结束。任何经济个体均面临了空前的财务性风险。 财务性风险管理日益蓬勃发展。第二,科技灾难相 继发生。1970年代前,虽有科技灾难发生(e.g. BASF工厂戴奥辛外泄事故,联邦德国,1953年), 但对风险管理思维的冲击不大。1970年代后至 1990年代前相继发生的科技灾难,对风险管理造 成极大的影响。
2.4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 1999年ICAEW组成的以尼格尔· 特恩布尔 (Nigel Turnbull)为主席的十人工作小组公 布了《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即 特恩布尔报告。作为指导企业构建内部控制 的指南,该报告的意义在于,它为公司及董 事会提供了具体的、颇具可行性的内部控制 指引。其主要内容是:
1.41990年代至今
这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因衍生金融商品 (Derivatives)使用不当引发的金融风暴以及后续市场上的 反应。第二,保险理财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整合。保险业本身 的创新变革打破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界线。财务再保险 (Finance Reinsurance期货等均是明显的例证。新的财务风 险评估工具——风险值(VAR: Value At Risk),使财务性风 险管理又迈向新的历程。 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 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
· 报告和控制层面 该报告还强调了董事会必须向公司股东清洗 直观地呈报公司的当前经营和历史状况、公 司的发展战略定位和盈利预测等运营信息, 确保公司股东对经营状况的全面了解。
2.3哈姆佩尔报告(Hampel Report)
卡德伯利报告推出并实施后,在1995年,为 了跟踪卡德伯利报告推荐的公司治理实施效 果,哈姆佩尔委员会遂告成立。在经过了3 年左右的调研,哈姆佩尔报告于1998年6月 问世并取代了卡德伯利报告,成为了在英国 伦敦交易所上市必须遵循的上市规则。
第一个中国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知 音》,标志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 台,开启了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历史的新篇章。
第二章 英国风险管理实践
2.1英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纪 事 2.1.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研究均置于公司治理的 框架之内,重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巩固内 部控制制度的效果,把内部控制看作公司治 理在企业日常运用中的有效延伸,
第一个权威性的“内部控制”定义。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 会经过两年研究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 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 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的定义。 (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 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 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 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 公司非执行独立董事会层面: 该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执行独立董事的作 用,并建议他们应该在公司董事会层面扮演 其他执行董事不同的监管责任。
· 公司执行董事层面:
该报告相当关注执行董事的薪酬、业绩和职位等 个方面与公司股东之百度文库的利益纠纷,并建议在执 行董事和公司的雇佣协议三年期满后,应该得到 股东们的书面同意才能再续签雇佣协议。而且, 决定执行董事薪酬的应该是全部或者主要由非执 行独立董事的董事薪酬委员会。
2.2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
卡德伯利委员会是在1991年由伦敦交易所和会计专 业人员依托于财务报告理事会组建的。委员会成立 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投资大众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 告和外部审计师日渐颓靡的信任。因此,卡德伯利 委员会经过缜密的调研,在1992年12月提交了卡德 伯利报告。 卡德伯利报告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同时将内 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下。
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问责性制度 (Accountability),以使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 人员切实承担起责任,并有效地运用他们受托管 理的资金,为投资者(股东)谋取利益。健康的 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内设置足够多的外部独立董 事(甚至过半),而不是让负责经营管理公司的 内部人员控制董事会。 · 董事会任命的某些附属委员会应该完全由外部独 立董事组成,以便保障健康的公司治理实践。对 审计委员会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 独立董事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在公司治理准则 和金融机构管理法规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2.1.2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纪事
1. 2. 3. 4. 5. 6. 7. 8. 9. 1992年12月,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 1995年7月,格林伯利报告(Greenbury Report) 1998年6月,哈姆佩尔报告(Hampel Repory) 1999年9月,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2001年3月,迈尔斯评论(Myners Review) 2003年1月,史密斯报告(Smith Report) 2003年1月,西格斯报告(Higgs Report) 2003年6月,泰森报告 2003年7月,联合条例(The Combined Code)
创立于1980年的风险分析学会(SRA: The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浮现的安全文化观念显示,管 理风险不应只注重技术与经济财务,也应注重人为作业绩效与 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在管理思维上,传统风险管理面临重大 挑战。英国道格拉斯主张风险的文化理论、德国贝克教授的风 险社会理论与法国傅柯的风险统治理论对风险管理的传统思维 冲击最大。此后,风险客观实体派与主观建构派的思维并重。 在管理风险的范围与决策上,已留意到,财务性风险管理与危 害性风险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这个阶段是现代全方位风险管理 形成的转折点。
风险管理历程
第一章 风险管理历史简介
1.1人类对付风险的早期思想与实践 1.2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 1.3德国的风险政策与美国企业的保险管理 1.4风险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5风险管理范围与工具的演进 1.6风险管理历史上的“第一”纪事
1.1人类对付风险的早期思想与实践
第一阶段:风险管理出现前 远古人类面对灾害往往会诉诸神祉(zhi)。然而,人的固有赌性,不 但创造了概率论,推动科技文明的进展,也造就了现代风险管理。伯 恩施坦(Bernstein,op. cit.)认为人类在文艺复兴时代,即想操控 灾变或风险。风险的研究,也始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此阶段虽无 “风险管理”的词汇,但与其功能极为相关的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与保险(Insurance)已有重大进展。此时,人类 面对灾变与风险的思维以客观实体派为主。主观建构派的风险思维以 心理学为主。在安全管理与保险领域中,只关注危害性风险而且各行 其是。以现代风险管理的广义范围来看,安全管理与保险只是其中一 部分。
1.5风险管理范围与工具的演进
1.6风险管理历史上的“第一”纪事 第一个准确、科学地描述风险的科学家。瑞
士数学家贝努力1705年发现了大数定律。大数 定律后来成为一切保险的计价基础
第一家保险公司。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于 1720年在伦敦成立。当时英国人已经在定 价时使用了抽样的统计方法。标志着风险管 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进展。
第一个巴塞尔协议。 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市 场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银行风险 的增大引起了国际上的严重关注,国际清算银行于 1988年发表了第一个巴塞尔协议,从资本充足率 的角度和信用风险的管理,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 规范。 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国 家风险管理标准是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 合制定的AS/NZS4360,该标准明确制定了风险 管理的标准程序。
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 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 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 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 发展。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 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 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 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 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 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1.2险管理出现后至1970年代前
文献(Gallagher,1956)显示,风险管理词汇的出现,时约1956年 间,远晚于风险词汇的出现(17世纪中期,英文的世界里出现“Risk” 这个字(Flanagan & Norman,1993)。风险管理缘起于美国。缘 起的原因是,美国1930年代经济不景气与社会政治的变动以及科技 的进步。近因则是,1948年钢铁业大罢工与1953年通用汽车巨灾事 件。在此时空背景下,经由企业中保险主管们的努力,风险管理的观 念逐渐为企业主所接受。 企业界观念的转变,也影响到保险教育的方向。全球第一个风险管理 课程,于1960~1961年间,华人旅美名学者段开龄博士与美国保险 管理学会(ASIM:The American Society of Insurane Management)联合筹备开设。这个阶段,仍然只关注危害性风险, 但安全管理与保险有融合迹象。此时,人类面对风险的思想仍以客观 实体派为主。主观建构派的风险思维仍以心理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