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活性炭吸附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甲苯在活性炭上的平均吸附热
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服从van’t Hoff方程:
式中,ΔH0为平均吸附热;T 为吸附温度;R 为 气体常数。当温度变化不大时,ΔH0可近似看作常数, 对上式进行定积分,可以得到:
• lnK′与1/T 成线 性关系,从Langmuir 等温式拟合直线的截距 得到平衡常数K′,以温 度的倒数1/T对lnK作图 ,如图所示,从甲苯在 活性炭上平均吸附热线 性关系得到直线斜率为 231.018,从而通过上 式可求得实验中甲苯在 活性炭上的平均吸附热 为-1.92kj/mol,吸附 过程为放热过程。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 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 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 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 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 的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 征。
测量方法的分类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 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连续流动法、容量法及重量法;再者是 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 对比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Langmuir法比表面 积分析测定和BET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等。
•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粉状、粒状或丸状的 无定形具有多孔的炭。主要成份为炭, 还含有少量氧、氢、硫、氮、氯。也具 有石墨那样的精细结构,只是晶粒较小 ,层层不规则堆积。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500~1000㎡/克)。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能在它的表面上吸附气体,液体或 胶态固体。对于气、液的吸附可接近于 活性炭本身的质量的。
喷漆/有机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塔工程平画图示
3.1.活性炭对甲苯的等温吸附
在20 ℃ 、30 ℃和40℃时,测定了甲 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如图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下, 甲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在高浓度时 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平台,按IUPAC 分类,吸附等温线均为Ⅰ型吸附等温线, 表明其孔隙结构以微孔为主。等温线的初 始部分代表活性炭负载氧化锌的微孔填充 ,在较高相对压力下平台的斜率是非微孔 表面上的多层吸附所致,甲苯的吸附容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吸附质气体分 压很低时,吸附剂在气相中也有很高的吸 附量。
7.总结
• 总结:吸附作用不仅在生活中有很 大应用 材料的生产和研究过程中有 很大应用,对于材料性能的改良, 以及新材料的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谢谢观赏!!!
方法简介:取一定量活性炭,装入样品管并置 于 脱气口,在250℃下抽真空脱气12 h. 然后测定不同分压p下活性炭对高纯度N2的 平衡吸附附量Va。以1/va对1/p拟合直线作 图,由直线的截距求出饱和吸附量。根据下 式:
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6.02x10^23) Vo为摩尔体积(22400mL/mol) As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m2/g) Am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 六方理论值Am = 0.162 nm2)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 活性炭等。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比较
物理源自文库附
分子间作 用力 选择性
范德华引力
无选择性
化学吸附
化学键
有选择性 稳定,不易解吸
吸附稳定 性
吸附分子 层数 吸附速率
不稳定,易解吸
单分子层,多分子层
较快,不需活化 能,不受温度影响
单分子层 较慢,需活化 能,受温度影响
什么是活性炭???
界面现象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剂
目 录
1.吸附的相关概念 2.活性炭吸附塔的概述及工作原理 3.活性炭对甲苯的等温吸附 4.langmuir吸附理论、吸附等温式及 活性炭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 5.比表面积及孔径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6.吸附热力学及甲苯在活性炭上的平 均吸附热 7.总结
1.1.吸附的概念
4.1.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 假设
(1)单分子层吸附 (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3)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之间无相互 作用力 (4)吸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2.朗缪尔等温式的推导
A( g ) M (表面) AM
K 1 K1
设θ为任一瞬间固体表面被覆盖的分数,称为覆盖率,即
Θ=
Rk称为凯尔文半径,它完全取决于相对压力 P/P0。凯尔文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已发生凝聚 的孔,当压力低于一定的P/P0时,半径大于Rk的 孔中凝聚液将气化并脱附出来。理论和实践表明, 当P/P0大于0.4时,毛细凝聚现象才会发生,通过 测定出样品在不同P/P0下凝聚氮气量,可绘制出 其等温吸脱附曲线,通过不同的理论方法可得出 其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曲线。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利用BJH理论,通常称之为BJH孔容积和孔径分布。
• 最简单的测量方法(容量法)测定样品 吸附气体量多少是利用气态方程来计算 。在预抽真空的密闭系统中导入一定量 的吸附气体,通过测定出样品吸脱附导 致的密闭系统中气体压力变化,利用气 态方程P*V/T=nR换算出被吸附气体摩 尔数变化
活性炭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
气体吸附法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利用的是毛细 凝聚现象和体积等效代换的原理,即以被测孔中充满 的液氮量等效为孔的体积。吸附理论假设孔的形状为 圆柱形管状,从而建立毛细凝聚模型。由毛细凝聚理 论可知,在不同的P/P0下,能够发生毛细凝聚的孔 径范围是不一样的,随着P/P0值增大,能够发生凝 聚的孔半径也随之增大。对应于一定的P/P0值,存 在一临界孔半径Rk,半径小于Rk的所有孔皆发生毛 细凝聚,液氮在其中填充,大于Rk的孔皆不会发生毛 细凝聚,液氮不会在其中填充。临界半径可由凯尔文 方程给出了:
已被吸附质覆盖的固体表面积 固体总得表面结
吸附速率 解吸速 率 动态平衡
V吸附 K1P(1 ) N
V解吸 K1N
θ=
bp 1 bp
4.3.活性炭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
• 以langmiur等温式为基础,对30℃时的 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分析,研究活性炭在 不同分压下压强与甲苯平衡吸附量之间的关 系。
• 以分压的倒数对平衡 吸附量的倒数作图, 如图6所示,实验数 据经过langmuir方程 拟合后,直线的相关 系数R2=0.918,从 直线截距的倒数可以 计算出在该条件下活 性炭的饱和吸附量为 273.23mg/g。
5.活性炭吸附效率的影响因素:
△ 比表面积 △ 孔径
比外表积 :单位分量的吸附剂所具 有的外表积称为比外表积(㎡/g), 比外表积越大,吸附才能越强,通 常比外表积随物质多孔性的增大而 增大。因为孔性活性炭的比外表积 可达1000㎡/g以上。 孔径:只有当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略 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 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 (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才能达到最 佳吸附效果。
为使表面能降低,固体表面会自发地利用其未饱 和的自由价来捕获气相或液相中的分子,使之在固 体表面上浓集,这一现象称为固体对气体或液体的 吸咐。 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adsorbent)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adsorbate)。 按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本质的不同,吸附可以分 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者的本质不相同,所以 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吸附性质。具体见下表:
2.1.活性炭吸附塔的概述
GHF系列活性炭吸附过滤塔一 种废气过滤吸附异味的环保设备产 品,活性炭吸附塔具有吸附效率高 、适用面广、维护方便、能同时处 理多种混合废气等优点,活性炭具 有去除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和消 毒除臭等作用,活性炭吸附塔现广 泛用于酸洗作业、实验室排风、冶 金、化工、医药、涂装、食品、酿 造等废气处理。
公式的推导与克-克方程的推导十分类似,得到
ads H P 2 nRT / P T n

ads H m ln p 2 RT T n
ads H m ads H / n 为摩尔吸附焓
RT2T1 p2 ads H m ln T2 T1 p1
6.1.吸附热力学
吸附热 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
物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 化学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 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吸附气体是一个自发过程,Δ G<0 气体从三维运动变成吸附态的二维运动,Δ S<0
ΔH=ΔG+TΔS, ΔH<0
吸附是放热过程。
6.2.吸附热的计算
2.2.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由风机提供动力,正压 或负压进入活性炭吸附塔体,由于 活性炭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 未饱和的范德华力或化学健力,同 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因此 当此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 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 固体表面,污染物质从而被吸附, 废气经过滤器后,进入设备排尘系 统,净化气体高空达标排放。
如何测量活性炭比表面积及孔径?
5.1.气体吸附法测活性炭比表面
氮分子模型
原理: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
氮气因其易 获得性和良 好的可逆吸 附特性,成 为最常用的 吸附质。
吸附 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 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 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 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 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 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 的比表面积。由于实际颗粒外表 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 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 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 积之和,如图所示意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