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作者:孙志梅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02期
摘要: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国有企业的人才管理和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金融市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也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整个行业的提升和转型有了动力。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目前我国的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压力过大。所以,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模式方面进行考虑,希望为我国的国企财务管理人才向专业化、高效化的方向转变提供助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11801
1 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1 20世纪50-60年代
这一时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全面开展的时期,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所以企业的自主经营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财务的自主管理也是无从谈起的,因此,当时的理财管理专业主要划分于财政学科之中。
1.2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自主经营权都大大提高,同时国际上新型的一些专业书籍的引入,对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影响很大。所以,这一阶段下,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的经济类院校之中,成为各个高校之中较为年轻的专业。
1.3 21世纪的国际化人才财务管理培养模式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财务管理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和良好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多数高等院校都已经开展了财务管理专业,而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财务管理人才能力和培养方式也在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1.4 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发展现状
对于财务管理的培养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模式和方式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通过设置专业、确立目标、完善办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完善和改进。对于目前的高效财务管理的专业设置而言,每个学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各有差异,所以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出现各不相同的情况。
2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2.1 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发生变化
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销策略都大同小异,但是关键是要将这个战略落实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要求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建构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因为在信息化发展的现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方式的细化,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其每一个操作步骤也都是固定的,同时也要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在公司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之内。例如,在一个公司的运营审核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的,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负责人要完善数据的整合工作,然后将这些工作分配到每个员工之中,而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2.2 财务管理人才的缺失
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是目前各公司竞争的主要对象,所以,对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短缺,是企业不可规避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多数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还有就是,一般人难以达到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3 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
结合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很容易发现我国的许多高校对于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很不合理,因为在具体专业设计的链接之间存在着不完善的关联模式,对于我国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来说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1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国内很多开设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由于教师存在语言和从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在教学工程中,很难形成学校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所以,只能通过直接引进国外高校或机构的教师,或者引进有相关从业背景的社会人员。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因其具有人员的高流动性,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要么“外来的和尚”因为水土不服“念不好经”,要么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国外引进的师资力量,由于对中国教育模式的不熟悉,导致师生双方的磨合期过长,影响教学质量。相关专业的社会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讲课的方式很容易出现跳跃式的授课方式,这也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另外,师资力量不足,也加大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3.2 未能跟上国内外新准则和制度,教学落后
由于目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领域准则变更频繁,在各国的相关准则也出现趋同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不久之后,会出现全球统一的财务管理准则。就目前国内的整体培训模式来看,在教材中仍大量存在侧重理论解释,缺乏对实践的案例解析和对学员的启发性练习。由于编写教材的周期过长,导致许多情况下由于财务管理领域的准则变更频繁导致教材滞后,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3.3 过分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实践能力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国际化人才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要求其外语能力也要过关,要掌握和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对同一业务的不同处理办法和措施。因此,就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但是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将大量精力都放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在实践工作相对不足。例如,培训之后无法完成对外币的识别工作、对外国发票无法辨别真伪、金额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其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状态。由于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往往在“预测、分析、决策”的能力严重不足,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4 提升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策略
4.1 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训体系
改革培训体系,建立前瞻性、国际化培训课程,采用国际先进的原版教材,将国际化内容融入会计审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嵌入式”的教学方式,将国际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置换相似或相同的课程。这样一来,就能使学员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国际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同时,也加强了学员的专业外语能力,为以后国有企业适应国际化背景的发展,提供助力。
4.2 引进先进的国际职业考试资格考试制度
根据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制定的《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加强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国际交流和合作”,要“加强对国际跨级职业资格考试机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及成功案例的跟踪了解,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考试,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这对行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4.3 建立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企业和学校建设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实验室的网络设施实现国际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很多国外高校开设网络特色教程,其中也包括不少的会计审计方面的课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教学活动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实践工作,使员工在开展实践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