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_潘国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国培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服饰文化在英语谚语中的体现
〔摘要〕服饰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伴,它的文化特质自然会反映在任何语言上。着重表述服饰文化在英语习语中的沉淀及其体现。
〔关键词〕谚语;服饰;文化背景;寓意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14)02-53-02
一、引言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它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而服装作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其词汇及其意思的引伸或其隐含的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演变发展,逐步在语言中沉淀下来。任何国家都一样,都拥有关于服饰方面的词汇,当然,英语中也有许多折射西方文化并包含有服饰词汇的谚语。其中有许多已脱离了词汇的本来意思,而是演变成富有一定内涵意义的谚语成分了,对它们细细品味,却也耐人寻味。英语中的hat(帽子),sleeve(袖子),shirt(衬衫),pocket(口袋),shoes(鞋子)等都有与之关联的谚语,对它们细心研读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二、有关hat的英语谚语
Hat的中文意思是帽子,它除了实用意义和装饰意义外,它的象征意义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帽子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皇冠(crown)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故帽子现今已逐步演变成了具有“尊严”和“脸面”的寓意了。从以下几个例句就可看出。一是come/gohatinhand这个谚语,意即乞求施舍,源自英国民俗,求人给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帽子作为自豪、自立、自尊的象征,一个人除非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拿着帽子去求人的。多年前按英国民间风俗,当一个人无以为生、穷困潦倒时,他便手持帽子以乞求他人施舍,博取同情。虽说这是一种非常丢脸的行为,但也很有效。所以,come/gohatinhand常用来比喻“走投无路”、“穷困潦倒”、“有求于人”。例如:There'snowayhe'llgocapinhandtohisbrother(他决不会向兄弟屈膝要钱)。Youoldmenneednotcomehatinhandtothebossaskingforovertimeandnightdifferentials(你们老人就不必卑躬屈膝地向老板请求追加加班费和夜班津贴了)。另一个谚语是toeatone'shat(食言)。食言在英语中的表达是toeatone'swords,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食言,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谚语,而和它相仿的另一个用语就是toeatone'shat。当一个人说toeathishat的时候,就表示他十分肯定自己所说之话,如若他错了,他宁愿吃掉自己的帽子。所以这个习惯用语就是指一个人打赌说自己说的话绝对正确。汉语里也有类似的表达:要是我错了,我就不姓李;要是我错了,我就叫你爷爷等等。例如:Michiganhasagreatfootballteamthisfall.Ifwedon'twinthenationalchampionshipthisyear,I'lleatmyhat(本秋季密歇根有一个很棒的足球队,如果我们未赢得今年的全国冠军的话,我就把我的头砍下来)。
三、有关sleeve的英语谚语
据说,最早期的衣服上是没有口袋的,装东西的口袋缝在衣袖中。故衣袖(sleeve)便成了遮蔽、隐藏的代名词了。能够表达此类意思并含有sleeve的英语谚语有很多,havesomethingupone'ssleeve(锦囊妙计)就是典型的一例。例:Wereallyneedtowinthisgametomakeitthenextround.IhopeCoachhasafewideasupthissleeve(我们想要进入下一轮必须拿下这场比赛,我希望教练有新招)。又如: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马有失蹄)。再如:I'vestillgotoneaceupmysleeve(我还有一张王牌可用)。诸如此类“锦囊妙计”含义的表达还有acardupone'ssleeve,haveacardupone'ssleeve,haveanaceupone'ssleeve等等。其它有关sleeve的谚语还有laughinone'ssleeve、
·53·
laughupone'ssleeve(窃笑,暗自好笑)等等。
四、有关shirt的英语谚语
衬衫作为一件与人的肌体保持最为紧密的一件衣物,哪怕是再穷的人也会有那么一二件。如果我们把衬衫脱掉的话,人的肌体就会暴露与他人了。故人们也会把衬衫看作是很珍贵的东西,这句英语谚语toloseone'sshirt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toloseone'sshirt确切意思是指某个人失去了他所有的一切,而不是指他真的丢了衬衫。比如:DidyouhearwhathappenedtoJoe?He'slosthisshirtonthehorses(你有没有听到关于乔的事?他赌马把钱输光了)。又如:Thepoorguyinvestedallhismoneyinafancyhotel,andasare-sult,helosthisshirtowingtoabigfire.(这个家伙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在一家豪华的旅馆上,结果由于一场大火他把自己输了精光)。另外一个谚语能说明这一层意思的谚语是togiveyoutheshirtoffhisback(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你)。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把他的衬衣从背上脱下来给你。一个人要是肯把衬衣脱下来给你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在你患难的时候能拿出他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衬衣)来帮你的人。例如:Peterisalwayswillingtogiveanybodyahandthatisinneed.Actually,he'sthekindofmanwho'dgiveyoutheshirtoffhisback.(彼得总是乐意给患难中的任何人帮上一把。事实上,他是这种会尽力帮助别人的人)。
五、有关pocket的英语谚语
衣服的口袋有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其实用属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装东西上,或是装钱或是其它随身携带物品。口袋里装钱逐渐衍生为pocket有money的寓意了。看这个谚语moneyburnsaholeinone’spocket,字面意思是在口袋上烧个洞,其实际意思为“某人留不住钱,花钱如流水”。如:Iamsurehe’llspendhiswagesinafewdaysbecausethemoneyisburningaholeinhispocket(我肯定不出几天他就会将工资全部花光,因为他是个有钱留不住的人)。有如:Assoonashegetsadollar,itbeginstoburnaholeinhispocket(他一获得一美元钱,就得把它花完)。
口袋里装上东西,自己要什么时候使用,就可以什么时候使用。自己的东西和自己最为亲密,完全受自己支配。故在有些谚语里pocket又衍生出亲密和控制的寓意了。如:theyliveineachother’spockets(他们两人十分亲密)。又如:Wehaven’tsignedthecontractyet,butwehavethedealinourpocket.(我们还未签合同,但我们已控制了这场买卖了)。再如:Sincethen,hehadthegirlinhispocket.(在那之后,他已经掌控了那位女孩)。还有这句也还能说明havesomethinginsb’spocket中的pocket的寓意。Underthosecir-cumstances,Ihadtoputmyprideinmypocket(在那些情况下,我不得不忍辱负重)。
六、有关shoes的英语谚语
鞋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备服饰品,人到哪里,鞋子就穿到哪里。一个人能与地面直接接触的服饰品就数鞋子了。如果说一个人在某个位置,那么他(她)的鞋也一定就在那个位置了。故shoes在某些谚语中便衍生出position或place的寓意了。短语fillone’sshoes就有很好地顶替、令人满意地替代的意思。如:ButdespitewearingDiana'sring,Katewillbefreetocarveherownfu-ture,Williamsaid:'Noone'stryingtofillmymoth-er'sshoes.'(尽管带着戴安娜的戒指,米德尔顿仍可以自由地做她自己。威廉王子说,没有人试图取代我母亲的位置)。又如:Willanyonebeabletofillhershoesnowthatshe'sleftthecompany?(既然她已经离开了公司,有人能接替她的位置吗)?再如:I'lltemporarilyfillyourshoesuntilyougetbackfromyourvacation.(在你度假回来之前,我会暂时接替你的职位)。
七、结语
服饰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最为亲密、最为熟悉的伴侣。经过劳动人民漫长的社会实践,很多服饰词汇逐渐融入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中,成为广为流传的谚语,沉淀在英美语言中。这些衣着名词的用法,大多属于比喻用法,它们已形成英美语言文化的一部分。熟练地掌握这些谚语的用法和意义,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