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 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 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ppt课件
16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七、医疗废物管理
•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 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 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 行手消毒 。
ppt课件
10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 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 • 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一用一清洗消毒
(1000mg/L 含氯消毒剂)。 • 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 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
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
ppt课件
ppt课件
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多重耐药菌的特点(MDRO)
•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 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 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 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 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 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 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 染者。
ppt课件
16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七、医疗废物管理
•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 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 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 行手消毒 。
ppt课件
10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 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 • 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一用一清洗消毒
(1000mg/L 含氯消毒剂)。 • 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 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
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
ppt课件
ppt课件
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多重耐药菌的特点(MDRO)
•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 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 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 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 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 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 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 染者。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敏感率(%)
多粘 菌素B
阿米 哌拉西林/ 美罗 卡星 他唑巴坦 培南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头孢 吡肟
左氧氟 沙星
庆大 头孢哌酮 霉素 /舒巴坦
肖永红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52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诱导死亡率
0.2
0%
亚胺培南
1.1
17%
0.2
0%
美罗培南
12.0
100%
1.4
17%
头孢他啶
6.9
100%
7.5
100%
头孢唑兰
4.9
10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与受试药物在37℃条件下培养2h,测定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 并将2ml培养过滤液与20mgD-氨基半乳糖(D-GalN)经腹膜注射入D-GalN敏感小鼠体内,测定过滤液对小鼠的诱导死亡率
早发HAP
入院后48小时到5天内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为非耐药病原体
晚发HAP
入院后5天或5天以上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由耐药病原体引起
HAP的病原菌谱
指南推荐广谱强效药物联合治疗重症感染
2005年ATS指南:晚发或伴有MDR感染高危因素的HAP、VAP和HCAP患者抗菌药物选择
可能存在的 致病菌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亚胺培南内毒素释放最低,危害释放量 (μg/2ml)
诱导死亡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PPT【56页】

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 间。
大家好
27
操作
将高度疑似或确诊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 最后。
接触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 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 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 生。——职业防护
高危人群定植
成为医院局部 流行的病原菌
主要经过医护 人员的手传播
导致医院患者皮肤感染、 肺炎、血流感染
大家好
4
•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全耐药菌呈世界 性流行,超级细菌已成为院感重要菌。
大家好
5
细菌耐药的对策
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限制人以外(畜牧业)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
预防与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201401 201402 201403 201404 201501 201502 201503 201504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大家好
哌拉西林 哌林/他唑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塞肟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复方新诺明
频次。
大家好
30
医疗废物
在MDRS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 处置和管理。
按感染性疾病病人处理: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盛装
大家好
31
转科、转院、外出检查等
转科、转院或离开病室检查时应进行交班 和警示、提前通知
大家好
32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定植、感染)
44
《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院感科发布
MDRO医院感染发现率 MDRO医院感染检出率 目标菌:
大家好
27
操作
将高度疑似或确诊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 最后。
接触MDRO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 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 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 生。——职业防护
高危人群定植
成为医院局部 流行的病原菌
主要经过医护 人员的手传播
导致医院患者皮肤感染、 肺炎、血流感染
大家好
4
•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全耐药菌呈世界 性流行,超级细菌已成为院感重要菌。
大家好
5
细菌耐药的对策
寻找新的抗菌药物 限制人以外(畜牧业)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
预防与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201401 201402 201403 201404 201501 201502 201503 201504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大家好
哌拉西林 哌林/他唑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塞肟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复方新诺明
频次。
大家好
30
医疗废物
在MDRS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 处置和管理。
按感染性疾病病人处理: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盛装
大家好
31
转科、转院、外出检查等
转科、转院或离开病室检查时应进行交班 和警示、提前通知
大家好
32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定植、感染)
44
《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院感科发布
MDRO医院感染发现率 MDRO医院感染检出率 目标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ppt课件精选全文

06抗菌药物的使用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重视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
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合理 使用 抗菌 药物
有效控制感染,达到最佳疗效 有效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剂量和疗程合理,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避免导致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选药、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合理
07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耐药>75%, 暂停该抗菌药物。 根据后续耐药监测结果, 再决定是否恢复。
VRSA
单间隔离
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 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医 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 管等戴防护镜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 菌
其他多重耐药菌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 隔离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遵循《医疗机构医务 人员手卫生规范》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 插管等戴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 隔离衣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菌
03诊疗用具处理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
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2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 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
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
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 擦拭消毒。
04诊疗顺序和自我保护
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1
C目 录 ONTENT
1 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
3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4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2
01 PART 1.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
3
0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4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主要 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 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治PPT课件

2024/10/15
.
17
治疗
• 抗假单胞菌ß-内酰胺类 哌拉西林及其复方 头孢哌酮及其复方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 喹诺酮类 • 氨基糖苷类 • 粘菌素类
2024/10/15
.
18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 简称艰难梭菌,为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
• 艰难梭菌的芽孢可在医院等场所长期存活, 因而患者可在住院期间摄取到艰难梭菌的 芽孢。此时如果肠道正常菌群由于使用抗 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而破坏, 艰难梭菌可在结肠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菌 种,分泌肠毒素和细胞毒素从而导致腹泻 或者伪膜性肠炎。通过感染或者定植的患 者或医务人员还可导致医院内腹泻的暴发。
•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所有 药物菌不敏感。
2024/10/15
.
2
细菌耐药机制(固有、获得性)
主动外排
15%
孔蛋白改变
10%
灭活酶产生
45%
15%
其他机制…
15%
靶点改变
.
3
耐药菌:G+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科细菌 •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2024/10/15
.
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对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和(或)头孢 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A对除头孢洛林外所有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类均耐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碳青霉烯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的复合制剂等。另外还往往对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 耐药
多重耐药菌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 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病原体之一。
原因分析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 遍,如无指征用药、用药剂量不当等,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医疗环境及设备
医院内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不 彻底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
患者免疫力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增加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类细菌在临床上较 为常见,给治疗和感染控制带来较大挑战。根据耐药性的不同,多重耐药菌可 分为不同类型,如泛耐药菌、全耐药菌等。
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总结词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消毒等。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即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防控多重耐 药菌的传播,应加强手卫生,做到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感染者要进行隔离,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同时加强 环境消毒,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残留。
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支持治疗
提高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 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 、水分补充等支持治疗, 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接种
鼓励患者接种针对多重耐 药菌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
07
总结与展望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难点与挑战
总结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其传播途径广泛,危 害严重,耐药机制复杂,治疗难 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
避免伤口接触
避免皮肤或伤口接触到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
0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ppt课件【33页】

7、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 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二)防控措施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通知相关科室 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9、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 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 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1、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过多地使用抗生 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2、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造成耐药菌株 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 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菌密切相关
三
代
头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一、概述
1.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广泛耐药细菌(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 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 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国家要求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5、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二)防控措施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通知相关科室 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9、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 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 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1、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过多地使用抗生 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2、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造成耐药菌株 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 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菌密切相关
三
代
头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一、概述
1.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广泛耐药细菌(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 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 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国家要求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5、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2024版】

护士长并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并严格
做好手卫生和接触隔离工作。
确诊为医院感染者,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 感染管理科。
23
ppt课件
医生医嘱
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 养和药敏用药。
使用抗生素必须有效控制感染,尽量使用窄谱 抗生素,避免超疗程用药,病原菌不明或没有 其他有效抗生素时,限制使用广谱抗生素。
警惕VRSA的产生:国外已有报道,我国h VR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9
ppt课件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暴发流行于ICU和血液病房等患有危重疾病和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链阳菌素类,克林霉素和 SMZ/TMP 可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因此对 上述药物不应该报告为“敏感”。
32
ppt课件
接触隔离2:减少、避免设备共用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微量输液 泵
轮椅、担架
CT、超声仪器
床旁心电图
用后及时
消毒
33
ppt课件
接触隔离3:戴相关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隔离衣、面罩或口罩
穿戴相关防护用品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 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4
ppt课件
耐药菌增加原因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 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
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 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
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 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14
ppt课件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做好手卫生和接触隔离工作。
确诊为医院感染者,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 感染管理科。
23
ppt课件
医生医嘱
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 养和药敏用药。
使用抗生素必须有效控制感染,尽量使用窄谱 抗生素,避免超疗程用药,病原菌不明或没有 其他有效抗生素时,限制使用广谱抗生素。
警惕VRSA的产生:国外已有报道,我国h VR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9
ppt课件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暴发流行于ICU和血液病房等患有危重疾病和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链阳菌素类,克林霉素和 SMZ/TMP 可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因此对 上述药物不应该报告为“敏感”。
32
ppt课件
接触隔离2:减少、避免设备共用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微量输液 泵
轮椅、担架
CT、超声仪器
床旁心电图
用后及时
消毒
33
ppt课件
接触隔离3:戴相关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隔离衣、面罩或口罩
穿戴相关防护用品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 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4
ppt课件
耐药菌增加原因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 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
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 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
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 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14
ppt课件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PPT课件

危害和影响
危害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增加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 用。
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和医疗 保健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疾病 控制和预防的难度。
03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手 部消毒剂,以减少细菌传播。
实施接触隔离
02 多重耐药菌感染概述
定义和特性
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 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
特性
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变异性和适 应能力,容易产生抗药基因并传 播给其他细菌。
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播方式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患者、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等。
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播,导致感染。
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多重耐药菌 监测网络,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推广成功案例和经验
分享各国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方面的成 功案例和经验,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制定国际统一的标准和指南
通过国际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国际 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挑战。
制定国际统一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标准 和指南,为各国提供指导和参考。
推动新药研发和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 疗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防控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多重 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水平。
06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实践
总结词:成功经验
详细描述:某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建立多重耐 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显 著降低了感染率。
耐药菌感染预防ppt课件

6、洗必泰擦浴:手术患者去除MDRO在皮肤上定
植
手卫生:推广速干手消
毒剂,提高依从性…
正确的手部卫生:保持手部卫生是最基本及
最 有效减低交叉感染的措施
无论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应在以下五种情况下进行:
接触患者前
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
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
温度计
输液泵和支架
氧气流量表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生命监测仪面板/旋钮
血压计袖带
听诊器
电脑键盘、鼠标
电话
床头桌
床上托盘
电视遥控器
床上用台灯
床边便桶
床架和控制器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是高度危险的!
耐药菌可短暂存在于医护人员的手和衣服上其主要
传播途径就是医护人员的手
另一种传播途径是病房和ICU的环境,尤其对于亲
算
手卫生最新的理念
“手卫生是所有卫生保健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操作,
手卫生不是选择性的——它是强制性的。卫生保健工
作者必须认真使用手卫生(策略)以减少与卫生保健相
关感染的发生,并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正确使用手卫
生(策略)是(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专业和敬业的一个
标志”
--伊夫· 朗格丁(Longtin)等
消毒剂溶液清洁,每个房间有独立的清洁用具
D区 高度易感患者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
域如手术室、产房、ICU病房、早产儿室、创伤病
房和血液透析病房, 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溶液清洁,
有独立的清洁用具
植
手卫生:推广速干手消
毒剂,提高依从性…
正确的手部卫生:保持手部卫生是最基本及
最 有效减低交叉感染的措施
无论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应在以下五种情况下进行:
接触患者前
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
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
温度计
输液泵和支架
氧气流量表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生命监测仪面板/旋钮
血压计袖带
听诊器
电脑键盘、鼠标
电话
床头桌
床上托盘
电视遥控器
床上用台灯
床边便桶
床架和控制器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是高度危险的!
耐药菌可短暂存在于医护人员的手和衣服上其主要
传播途径就是医护人员的手
另一种传播途径是病房和ICU的环境,尤其对于亲
算
手卫生最新的理念
“手卫生是所有卫生保健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操作,
手卫生不是选择性的——它是强制性的。卫生保健工
作者必须认真使用手卫生(策略)以减少与卫生保健相
关感染的发生,并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正确使用手卫
生(策略)是(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专业和敬业的一个
标志”
--伊夫· 朗格丁(Longtin)等
消毒剂溶液清洁,每个房间有独立的清洁用具
D区 高度易感患者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
域如手术室、产房、ICU病房、早产儿室、创伤病
房和血液透析病房, 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溶液清洁,
有独立的清洁用具
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详细描述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对手卫生、隔离措施、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 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的认知水 平。
05
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进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 有了显著的突破。国内研究者们积极探 索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传播途径以 及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 重耐药菌的流行
限制抗生素使用和加 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关 键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 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和疗法 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国际学术界通过开展跨国合作、共享研 究成果等方式,推动了多重耐药菌研究的 快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 加大了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研究热点与前沿
耐药机制研究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应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等措施,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危 险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强化手卫生管理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应建立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剂的使用。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确 保医护人员和患者遵循手卫生规范。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对手卫生、隔离措施、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 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的认知水 平。
05
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进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 有了显著的突破。国内研究者们积极探 索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传播途径以 及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 重耐药菌的流行
限制抗生素使用和加 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关 键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 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和疗法 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国际学术界通过开展跨国合作、共享研 究成果等方式,推动了多重耐药菌研究的 快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 加大了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研究热点与前沿
耐药机制研究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应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等措施,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危 险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强化手卫生管理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应建立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剂的使用。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确 保医护人员和患者遵循手卫生规范。
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配制药品前 给患者配餐前
1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直接为感染病患者进行 接触感染患者体 检查 、 治疗和护理 液,或污染物品
4
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或从 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
”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
适时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2
接触甲类或按照甲类
管理的传染病患者,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
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7
体液、分泌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适时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隔离衣或防护服仅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脱时应避免污染,脱下后内面向外卷起, 使污染面朝里 放入污衣袋封口 贴标识后 送清洗消毒或销毁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带手套 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诊疗患者 洗手 换手套
对照组 (n=31)
OR
P值
碳青霉烯类
19
3
16.12
<0.001
四、耐药菌感染和传播的危害
*
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学损失是巨大的,Holmberg等的研究表明,包括医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至少是同种敏感菌感染者的2倍。对耐药菌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毒性更大或/和更昂贵的抗菌药物
3
重点患者: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共同媒 介传播
飞沫传播,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1m内移 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眼黏膜中
16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飞沫
污染环境 痰
皮屑
排泄物
污染的设备
定植者
飞沫传播
17
工作人员的手
接触传播
易感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高危场所: ICU 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 其他病房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高危人群 严重基础疾病病人、免疫力低下病人、气管 插管者、血管导管和使用人工材料者
21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22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临床医师接到“多重耐药菌株”报告或院感监 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
护士长并及时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并严格
做好手卫生和接触隔离工作。
确诊为医院感染者,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 感染管理科。
23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24
9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暴发流行于ICU和血液病房等患有危重疾病和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链阳菌素类,克林霉素和 SMZ/TMP 可在体外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因此对 上述药物不应该报告为“敏感”。
10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VRE的治疗药物的选择范围很窄,抗生素治疗 无பைடு நூலகம்。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标准预防
理论如此,临床研究[5]也证实鲍曼不动杆菌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
14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随着结核分枝杆菌株的多重耐药的抵抗出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急 需来解决这种菌株引起感染的情况。 β-内酰胺酶是证明结合分枝杆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抵抗的关键因素。 很少有动力去检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分支杆菌的效果,β-内酰胺类 稳定性药物已经产生,还有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 制品都在体外的敏感性测定的试验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起到有效的 作用。 能够被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
12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ESBLs的治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派酮/舒巴坦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泰能) 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霉素)
13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产多种水解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而舒巴坦可以抑制细菌产生的 多种β-内酰 胺酶和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同时,它还 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 从而显示出它对不动杆菌的独特杀菌作用。
MRSA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手,尤其是 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8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一旦被确认为MRSA,应报告对所有的β-内酰 胺类抗生药物耐药,包括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 (无论其体外试验的结果敏感与否
治疗MRSA首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替考 拉宁、利奈唑胺(斯沃)也有较好敏感性。
警惕VRSA的产生:国外已有报道,我国h VRSA(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2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感染? 有哪些多重耐药菌? 发现后怎样核实上报? 我们能做什么?
3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的概念:是对临床使用三类(氨基 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 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类: 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 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这 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 只有对一代头孢、二代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 不算MDRO,只能算对β-内酰胺类耐药。
18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病死率增加 --医疗花费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19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多重耐药警示点
1、所有进行细菌培养的化验单,必须注意是否 是多重耐药菌。 监测、发现
2、医生下医嘱
上报、处理
3、护理组:接触隔离 措施 、预防
案例
20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连续性地输入高剂量的氨苄西林(20g/ d) 或氨苄西林/ 舒巴坦(30g/ d) ,并与氨基糖 苷类联合应用治疗VRE 菌血症, 有成功地治 疗6 名病人的报告。
11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ESBLs不仅可以水解老的β-内酰胺类药物, 而且可以水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而产生 耐药作用。
ESBLs的耐药基因编码经常和其它耐药基因联 结,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耐药基因,因此对 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产生耐药。
4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 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
菌进行了筛选,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 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
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 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
1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 1996~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AB(鲍曼不动杆 菌)对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5%
2004年CRAB急剧增加,在ICU,AB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高达55.4%,而在普通病房也达到20.2%。
– 2007年CHINET监测网的数据表明:我国临床分离的 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35.3%、 39.9%。[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7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金葡菌感染的主要部位:皮肤软组织、手术切 口、呼吸系统、血液系统。
MRSA感染的暴发流行常出现在ICU、新生儿 病房、产房等科室。
5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合成灭活酶或钝化酶作用于抗菌药物,使其失 去活性
改变细胞膜与抗菌药物结合的靶蛋白,使抗菌 活性消失
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和主动外排机制,对 抗抗菌药物
6
多重耐药菌感染 ppt课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