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竞技体育的结构: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照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7.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14.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15.竞技能力结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所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6运动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

是运动训练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是运动训练的固有属性。

17运动员状态诊断: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与比赛状态的评价。

18竞技状态: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比赛状态的综合表现。

19.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20.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有效的整合训练的资源,规范训练的流程,提高训练的质量。

21.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训练的宏观管理,运动训练的中观管理,国家对运动训练的微观管理。

22.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工作体系:训练决策系统,训练实施系统,科技服务系统,医学保障系统,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

23.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务后勤管理。

24.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党团组织建设,专业文化科学习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生活和营养医务监督管理。

25.运动员选材:指根据一定得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特点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28.运动训练原则有: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29.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生涯的必经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训练阶段,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训练阶段,竞技保持训练阶段。

42.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43.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44.完整训练法: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的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5.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的练习方法。

47.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8.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9.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50.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60.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61.无氧耐力:无氧耐力又分为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在无氧代谢供能的肌肉活动中,CP分解供能,不产生乳酸。

叫磷酸原代谢供能,机体处在这种状态下,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称为磷酸原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在无氧代谢的肌肉活动中,糖的酵解供能,产生乳酸。

机体处在这种状态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称为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66.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68.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观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施与场地。

69.运动技术创新:直接提高运动成绩,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组合水平,有效地制约现有运动技术,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地发挥人体潜能,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71.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得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72.运动技术评价:是指评价者在科学评价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或依据自身经验发现、描述与评价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为运动员实现理想的或满意的技术状态提高指导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74.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

在训练中,特指依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所必须遵从的模式化要求。

75.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

亦可称为技术的微观结构。

76.技术组合:由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连结组成的集合。

77.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78.技术环境:所谓技术环境,是对运动员个体来说,一个群体的整体技术水平。

80.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的部分所组成。

81.体力分配战术:指通过体力的合理分配而谋取胜利的战术行动。

82.心理战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对参赛对手心理上施加影响,使对手不能顺利完成其预定的战术决策和战术行动。

83.组合战术:运动员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根据比赛具体情况,将两套及两套以上的战术组织在一起加以运用的战术行动。

84.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运动员战术能力好坏可通过个人战术意识及集体配合的强弱、掌握战术理论知识的程度,掌握的战术行动的质量和数量、运用战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以衡量。

85.战术配合:二名以上的运动员相互协作进行的战术活动。

机体战术行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运动集体竞技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87.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是人们在对专项比赛的各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来的。

88.战术纪律:指为争取比赛胜利而制定的要求每个运动员必须按战术计划行动的强制性规定
90.个人战术行为: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

是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亦是机体战术行为的基础。

91.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运动训练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92.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93.诱导训练法:指在比赛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9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95.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

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设计,就称为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96.专项训练:采用专项运动的本身,或与专项在动作结构上、能量供给上、对机体的作用上相似的手段所进行的训练,其目的在于直接提高运动员从事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机能,专项运动素质,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以及专项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以促进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

97.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98.训练大周期:通过许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来表现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99.赛前训练:比赛前调整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为比赛取得好成绩直接进行准备的阶段性训练。

100.基本训练周:担负着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这一基本任务的训练周型。

在全部训练过程中,基本训练周是采用得最多的周型。

102.准备活动:训练或比赛的主体活动前,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使身心为主体活动作好准备的系列身体练习和活动。

一般地说,它由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两个部分构成。

103.整理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或比赛后,进行调整放松、促进机体恢复的一些身体练习和活动。

整理活动使机体避免从激烈活动状态突然降落到安静状态;它使用一些和缓的练习作为中介,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和组织有序地、协调地逐渐向安静状态回归;同时,使运动中机体堆积的乳酸较快地得到排除,氧债较快地得到补偿,心血管等系统机能由度动员状态渐次平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