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困难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朝着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又迈近了一步。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解决当前的诸多难题,农业科学技术是关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共同组成了农业科技,而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农业企业发展缓慢,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又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给我国农业科研及技术成果的推广带来了诸多不利。入世后如何不断地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一、农业科技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农业科技的内涵农业科技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简称,包括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两个方面,它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应用成果的总称,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农业科学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农业生产、农作物生长规律的知识体系;农业技术主要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原理而发展创造的各种农作物种植、栽培、牲畜的饲养方法以及农产品加工技能等。二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农业科技。其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二)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具有一般国家农业科技的共性,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由于农业科研的直接对象是生物,因此农业科研周期必须与生物生产周期相一致。一般而言,生物自身生产、发育的时间较长,因而使得研究周期变长。一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只有通过多年来无数大小不等的技术改进和实验,才能使得生物品种不断改进,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农业科技发展的时间再次被拉长。2. 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具有周期性一项新的农业技术需要经过多个生物生产周期,应用范围逐步放大,才能最终取代原有的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技术寿命越来越短,科技进步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 3.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具有地域性和选择性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采用的技术种类和技术路线受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广大空间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生产着与周围环境适应的不同类别、不同品种的生物。因此,各地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本地适用的技术。4.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社会性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由于我国13亿人口中近9亿都是农业人口,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而农业以外的经济系统和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至国际交流与技术引进,都会给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以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基于这个意义,我们认为,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 农业科技的进步养活了损失,增加了产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作物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取得成效,目前防治面积已达到2000万公顷,降低防治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损失。2. 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相结合,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机耕率达53%,机播率达27%,机收率达14%,每个劳动力一年可生产粮食1500多公斤,肉类180多公斤。此外,水稻、蔬菜等工厂化育苗的推广和大批机械化养鸡场、养猪场的兴建,均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3.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转化了盐碱地、沙漠,使得国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我国粮食、棉花、油菜籽的单产由1949年的每亩69公斤、11公斤、33公斤增加到1996年的326公斤、59公斤、91公斤,良种覆盖率也由1949年的0.06%上升到现在的80%以上,正是由于农作物良种和各项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4.提供了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大军农业劳动者是农业生产各要素中的主导要素,他们一旦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就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术去操作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从而使得农业生产产生质的飞跃。一方面,伴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在各地农村向广大农民推广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民迫切希望能够早日掌握新的农业科技,提高自己的收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在“科教兴农”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实行了国家主导型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格局,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实施了多项兴农计划。1985年由国家科委制定和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其宗旨就是要把科技星火撒向农村,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提高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星火计划”“九五”时期还特别实施了“星火西进工程”,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1987年由农牧渔业部(现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10年间参加实施“丰收计划”的科技人员90万人次,推广科技项目257类。1988年农业部宣布实施“菜篮子工程”,优先推广十个方面的科技成果,发展畜牧水产、蔬菜业生产,以此增加和保障
我国副食品的有效供给。此外还有被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种子工程”(1996年全面启动)。除了上述直接面向出民和农村的推广性工程外,在国家高技术攻关项目中,农业也占有重要位置,如“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的育种工程项目、区域农业治理项目等,也都获得了成功。据农业部统计,1992-1998年,全国共培育出各类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农产品增产幅度在8%-10%;农作物间套、复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扩大到全国耕地的1/3。规范化栽培面积达20000千公顷,地膜栽培技术累计推广达15000千公顷,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灌溉水利用率高达80%-90%,还有其他如新的配套施肥技术、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以及新型农药、化肥等的出现,都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我的粮食、棉花、油料、水果、猪牛羊肉、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均为世界首位,谷物、棉花、花生等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各项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农业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很强外部经济性或者说是社会效益,但由于其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在,技术的发推广投入都有很大的风险,从而影响了私人对技术领域投资的积极性,因而政府的主导性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二)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有关专家评估,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要落后15-20年。从我国农业科技50多年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甚至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1.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失衡导致其转化率极低从农业科技的供给来看,农业研究主要在产品领域,尤其偏向粮棉等主要农产品,而在生产环节上,则过分偏重于农业产中技术,对于产前、产后环节则重视不够。有学者估计,中国农业科研力量的90%集中在产中阶段,其中55%又集中在种植业领域。而美国农业科研力量的70%集中在产后阶段。这两方面的过分集中最终导致现有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取得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有250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但据估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真正形成规模的甚至连20%都不到。
2. 农业科研学科设置存在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经济发展脱节我国在农产品短缺时期确定的以提高数量,特别是粮食产量为主要目标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大都是按照苏联模式和行政区域设置的,层次不清,结构复杂。在一些课题的立项、审批、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任务观念”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而很少涉及科研成果及其转化对我国农业发展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人员与科研投资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增加农产品数量方面的研究,而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积累极少,使得农业科技后劲不足,很难适应农业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3. 农业科技体制还不完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之间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经济利益关系,难以实现有效的长期的协作与联合这不仅造成课题重复,大量科研经费分流,而且有时还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和磨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
4. 农业科研人员缺乏一支敬业爱岗、训练有素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每万人农村人口中仅有4名农业科技人才,而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有40多名。当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新的价值观念和择业观念的影响下,农业科技人才大量外流,年轻一代择业时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生物工程、经济管理等相应的热门专业上。人才断层,后继乏人,将成为我国农业科技长期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危机。
5. 国家在资金投入上对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支持力度不够,已成为制约农业科研与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研投入的总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
-0.7%,而农业科研投入经费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2%左右,有的年份只有0.1%,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入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1.6%-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超过0.4%,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绝对数在增加,但相对份额却逐年下降,而且在比重很小的农业资金中,“农转非”现象十分突出,真正用于农业的资金大打折扣。由于农业科技资金的严重短缺,使得农业科研机构、推广部门普遍陷入困境。科研设施陈旧落后,科技人员待遇偏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6.我国农民的总体文化素质较低不仅阻碍了对农业科技有效需求的形成,而且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较低的文化素质不仅限制了农户对科技成果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技术效益,而且增加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青壮年农民中,大学文化程度者只占1%,中学文化程度者占30%,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0%,还有30%左右的文盲、半文盲。对于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这些文盲人口的存在将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困难,甚至可能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入世后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来自世界的挑战,而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与实力,已经难以适应农业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等主要问题解决后,质量差、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难度加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新的问题,已经明显显露出来,并成为近期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入世的3-5年内,我国农业将承受巨大的压力,主要包括:(一)农产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