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调节痉挛:M受体激动药收缩睫状肌,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
变凸,屈光度增加,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
2. 调节麻痹:M受体拮抗药舒张睫状肌,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平,屈光度减低,只适合视远物而难以看清近物。
3.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肾上腺素合用α受体阻断剂,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被取消,且出现降压。
4. M样作用:是指M受体激动所呈现的作用,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和瞳孔缩小等。
5. β型作用:是指β受体激动所呈现的作用,表现为心脏兴奋、血管扩张、平滑肌松弛、脂肪分解和糖原分解等。
五、问答题
1. 有机磷酸酯中毒为什么要合用阿托品和碘解磷定?
答:有机磷能与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结合,抑制乙酰胆碱水解,引起乙酰胆碱堆积,出现M、N受体兴奋的表现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阿托品只能对抗M样表现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不能复活乙酰胆碱酯酶,也不能对抗N样表现;碘解磷定能复活乙酰胆碱酯酶,对骨骼肌作用强,但不能对抗M样表现,所以要两者合用。
2. 试述阿托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2)松弛内脏平滑肌;(3)扩瞳;(4)升高眼内压;(5)调节麻痹;(6)心率加快、传导加速;(7)扩张血管。
用途:麻前给药、盗汗、严重流涎;内脏平滑肌痉挛、膀胱刺激症;缓慢型心率失常;抗休克;有机磷中毒;眼科的某些疾病。
3. 肾上腺素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
答:(1)舒张支气管平滑肌;(2)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减轻水肿;(3)减少过敏介质释放。
4. 为什么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答:(1)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2)激动β1受体,可改善心功能;(3)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扩张冠脉;(4)减少过敏介质释放。
5. 试述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作用:(1)阻断α受体,血管舒张;(2)兴奋心脏;(3)拟胆碱作用; (4)组胺样作用。
应用:(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2)治疗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休克;(5)充血性心衰。
第三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练习题答案(第12、17、18章)
四、名词解释
1、巴比妥类的再分布:脂溶性极高者如硫喷妥钠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分布于脑组织,故静脉注谢能立即起效,产生麻醉作用,但一次给药,作用只能维持几分钟,因其自脑组织及血液迅速转移至骨骼肌,并再转移到脂肪组织,这种现象称之。
2、
成瘾性:反复连续应用某些药物如吗啡;机体产生精神与躯体依赖性称为成瘾性;一旦停药则出现戒断状态,若再次给予该药戒断状态消失。
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头痛,甚至精神错乱等,称之。
4、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之。
五、问答题1、巴比妥类药物有几类?各列一代表药物。
答:有四类:①长效类,如苯巴比妥;②中效类,如戊巴比妥;③短效类,如司可巴比妥;④超短效类,如硫喷妥钠。
2、试述安定的用途。
答:(1)抗焦虑:在小于镇静的剂量即可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2)镇静催眠:用于①麻醉前给药;②失眠:现已取代巴比妥类成为首选的催眠药,对焦虑性失眠疗效尤佳。(3)抗惊厥、抗癫痫:抗惊厥作用强,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安定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4)中枢性肌松:用于缓解中枢疾病所致的肌强直(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等);也可用于局部病变(如腰肌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
3、试述安定的作用机制。
答:安定特异地与苯二氮(BZ)受体结合后,可解除γ-氨基丁酸(GABA)调控蛋白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激活受体,促进GABA受体与GABA结合,致使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Cl-内流增加,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增强了GABA的突触后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是安定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所在。
4、试述吗啡和度冷丁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
答:比较如下:(1)作用方面:相同点:中枢作用(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催吐);胆道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体位性低血压);不同点:镇咳:吗啡(有)、度冷丁(无);瞳孔缩小:吗啡(有),度冷丁(无)。(2)应用方面:相同点:急性锐痛、心原性哮喘;不同点:止泻:吗啡(有),麻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度冷丁(有)。
5、哌替啶、阿司匹林、阿托品各用于什么性质的疼痛?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答:(1)哌替啶中枢镇痛作用强大,用于各种急性锐痛与癌性疼痛,主要不良反应为依赖性及呼吸抑制。(2)阿司匹林具外周性镇痛作用,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慢性钝痛,如感冒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等。(3)阿托品是M受体阻滞药,对痉挛性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主要用于胃肠绞痛,对胆、肾绞痛等剧烈疼痛,须与哌替啶合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视
力模糊、心悸、皮肤潮红等。6、试述阿斯匹林的不良反应。
答:(1)胃肠道反应,常见上腹不适,恶心,严重可致胃溃疡或胃出血。(2)凝血障碍,可使出血时间延长。(3)变态反应,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4)水杨酸反应,每天5 g以上,可致恶心、眩晕、耳鸣等。(5)肝肾损害,表现肝细胞环死、转氨酶升高、旦白尿等。
7、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和镇痛药有何异同?
答:
药物 解热镇痛药 镇痛药
镇痛强度 中等 强
作用部位 外周 中枢
机制 抑制PG合成 激动阿片受体
成瘾性 无 有
呼吸抑制 无 有
应用 慢性钝痛 急性剧痛
8、乙酰水杨酸通过什么机制防止血栓形成?有何临床意义?
答:抑制PG合成酶,以至血小板中血栓烷A2(TXA2)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临床上,小剂量服用,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9、与阿斯匹林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在作用与应用方面有何特点?
答:(1)对外周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远比阿司匹林弱;(2)解热镇痛强度似阿司匹林,但作用缓和持久;(3)抗炎作用很弱,不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4)过量急性中毒可致肝肾坏死。
10、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每类举一药名。
答: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其他抗炎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
第四篇 内脏系统药理习题答案第20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四、名词解释
1 正性肌力作用:指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2 负性频率作用:是指减慢心率的作用。
3 强心苷: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类。五、问答题
1. 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特点有哪些?
答: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特点体现在三方面:(1)延长舒张期:强心苷在加强心肌收缩力时,使心肌收缩更为敏捷、有力,使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缩短,舒张期相对延长。(2)降低心肌耗氧量:影响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有室壁张力、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出量增加,心室容积缩小,室壁张力降低;血压↑,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肌的耗氧量↓,即心室容积↓+心率↓所降低的耗氧量≥心收缩力↑所增加的耗氧量→总的耗氧量不变甚至减少;(3)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排血更充分,心内残存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外周阻力,从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心排出量。
2. 简述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答:强心苷的基本作用是抑制Na+-K+-ATP酶。该类药通过抑制心
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活性,使Na+-K+转运受阻,心肌细胞内Na+增多,促进了Na+-Ca+交换机制,胞内Ca+增加,又促使Ca+通过以钙促钙的方式增加肌浆网Ca+释放,终使心肌细胞内Ca+含量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
第22章 抗高血压药四、问答题
1. 抗高血压药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几类?请各举一代表药。
答:分为六大类:
(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如卡托普利;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
(3)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①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②α1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③α受体和β受体阻断剂,如拉贝洛尔;
(5)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②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加明;③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如利舍平;
(6)血管扩张药:①直接舒张血管药,如肼屈嗪、硝普钠;②钾通道开放药,如米诺地尔;③其他血管舒张药:如酮色林等。
2. 试述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特点。
答:降压作用特点:①降压作用强且迅速;②可口服,短期或较长期应用均有较强降压作用;③能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发挥直接及间接的心脏保护作用;④降低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不全;⑤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改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肾病变,降低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使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⑥副作用小,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对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水、钠潴留。
3. 简述硝苯地平降压作用特点及机制。
答:降压特点:①降压作用快而强;②对高血压者降压作用显著,对血压正常者无降压作用;③外周阻力愈高者,降压作用愈明显。
降压机制: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内流,使细胞内Ca2+含量减少,舒张血管而产生降压作用。
药理学第5次习题答案第29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三、问答题
1. 简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答: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及炎症整个时期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抗免疫作用:抑制免疫的多个环节,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抑制,但对细胞免疫作用更强。
(3)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但对外毒素损害无保护作用,也不中和内毒素。表现为解热,改善中毒症状。
(4)抗休克作用:超大剂量可对抗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功能,RBC、Hb、Pt
和中性粒细胞增加,但功能减弱,嗜酸性及淋巴细胞数减少。
(6)中枢兴奋作用:失眠、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等。
(7)允许作用:对某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如糖皮质激素可增增强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作用和高血糖素的升高血糖作用等。
(8)长期大量应用可致骨质疏松。
(9)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2. 简述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表现及其机理?
答:当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时,可导致皮质功能亢进的各种物质代谢紊乱。(1)糖代谢:糖原异生增加,成糖增加、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肌肉萎缩皮肤变薄;(2)蛋白质代谢: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生长发育迟缓、伤口难愈;(3)脂肪代谢: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脂肪酸生成增加、诱发酮症酸中毒、血糖利用减少,刺激胰岛素分泌、脂肪再分布、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4)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保钠排钾增加,水肿、高血压、低血钾、排磷钙增加、骨质疏松;(5)雄激素样作用:痤疮、多毛。
3.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答:(1)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浮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病、痤疮、多毛等。②诱发或加重溃疡: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③诱发或加重感染: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又无抗菌作用,诱发新的感染或使感染灶恶化扩散。④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⑤心血管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2)停药反应: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表现为乏力、低血压、情绪消沉等如遇应激情况可产生肾上腺皮质机能危象:如低血糖、昏迷、休克等。②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使原疾病复发或恶化,或是出现一些原疾病没有的症状。
第34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36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名词解释
1 化疗指数: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更合适,其指数越大,表示该药疗效越高,毒性越低。但化疗指数大的药物仍非绝对安全,如青霉素几乎无毒性,但仍有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2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所用药物简称化疗药物。
3 MIC: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称为抑菌剂,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
4 MBC: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称为杀菌剂,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最低杀菌浓度(MBC)。
5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6 抗菌活性:指药物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五、问答题
1.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结构及功能的干扰环节不同,其作用机制可分为: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能与细菌胞质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万古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由于细菌细胞壁合成受损,致使细菌水分渗入,细菌膨胀变形,加上激活自溶酶,使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2)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粘菌素类、制霉菌素级两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药可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及膜相关的酶的功能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3)抑制蛋白质合成:能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可逆性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能与30S亚基结合并导致异常蛋白质合成而使细菌死亡的药物有氨基糖苷类。
(4)抑制核酸代谢: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Ⅳ,阻碍敏感细菌DNA的复制。
(5)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苄啶(TMP)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及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叶酸代谢,阻碍核算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2. 试述机体、抗菌药及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药物与病原体之间,药物通过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起到病因治疗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药物与机体之间,药物在发挥防治作用的同时,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机体则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的易患与康复是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斗争得过程,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但病原微生物不能决定疾病的全过程,人体的反应性、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也有重要作用,当机体防御功能占主导地位时,就能战胜病原微生物,使它不能致病,或发病后迅速康复。抗菌药物的作用是制止疾病发展与促进康复的外来因素,而机体的抗病能力则是决定疾病的内在因素。因此在用药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的功能状态,正确选药和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另一方面要注意恢复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3. 为什
么抗菌药物相对有选择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而不或较小影响机体?
答:抗菌药物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过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这个方面有很太差异。①细菌有细胞壁,机体细胞无细胞壁,故化疗指数高;②细菌核蛋白体为70s,包括30s和50s亚基;机体为80s核蛋白体,包括40s和60s亚基,故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③其他方面:如某些细菌与机体叶酸代谢途径不同,对酶的敏感性不同,胞浆膜组成成分不同等。
第46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1. 抗癌药物有哪些主要不良反应?
答:抗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尤以粒细胞的损害明显;消化道损害;脱发;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对淋巴细胞影响明显;生殖系统,男性有精子减少,女性则有月经失调、早产、畸胎等;此外还有肝脏损害,肾脏、心脏损害等。
2. 肿瘤化学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化疗指数太低,即效力低而毒性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的选择性低;(2)肿瘤细胞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3)肿瘤复发问题,其中主要是G0期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即尚未找到对G0期细胞特异性药物;(4)肿瘤细胞转移问题,目前没有找到有效的抗转移的药物。这些正是肿瘤化疗今后应当努力解决的问题。
3.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甲氨蝶呤、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巯嘌呤、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DNA多聚酶抑制药阿糖胞苷等。(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如烷化剂、抗癌抗生素等损伤DNA、阻碍修复,喜树碱类阻断拓扑异构酶功能。(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DNA合成,如多柔比星嵌入到DNA碱基对之间,阻止RNA尤其mRNA的合成。(4)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如长春碱类、紫杉醇抑制微管蛋白活性,三尖杉生物碱类干扰核蛋白体功能。(5)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