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下煤化工如何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以焦炭、合成氨等为代表的传统煤化工整体产能过剩,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发展势头迅猛,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产能扩张迅速。

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下跌,近期更有加速探底之势,短期内大幅反弹或反转的希望十分渺茫。

在这种情况下,煤化工的成本优势不在,众多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煤化工项目何去何从?未来如何发展?这一系列的疑惑和不确定因素,促使煤化工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现状
从市场角度看,煤化工的兴盛缘于2011年以来的国内煤炭价格下行、而油价高位运行。

过剩的煤炭资源不断转化为煤化工产品,“逢煤必化”成为多家煤企的选择。

原料、资本、技术纷纷涌入煤化工产业。

整个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示范工程及园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煤炭已由单纯的燃料逐渐转变为燃料与原料并重。

至2015年11月,我国已建成投产的煤制油年产能达到258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31.05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332万吨。

煤制烯烃年产能达到1136万吨,煤制乙二醇年产能达到332万吨,煤制芳烃年产能10万吨。

二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关键性技术和装备。

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方面: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航天粉煤气化技术、水冷壁水煤浆气化技术、SE煤气化技术、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技术等均有重大进展。

关键性技术: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及高效催化剂、煤油共炼-浆态加氢技术、新一代高温浆态床F-T合成工艺和催化剂技术、万吨级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技术、具有独特催化剂和反应器的低温费托合成油工艺和催化剂技术等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现代煤化工示范取得重大成效,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建设了38套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产业化、工程化和大型装备制造难题,总体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

在国际油价深度下跌的新形势下,示范项目正在从技术、管理、装备等多方面入手,探索与石油化工竞争的新优势,提升现代煤化工的盈利水平。

四是现代煤化工园区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园区化、基地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产业集聚优势、管理高效优势、排放综合治理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新疆等省区,产业发展的园区化、基地化格局初步形成。

二、石油价格下跌对煤化工的影响
自2014年6月份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呈“断崖式”下跌,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到当前的30美元左右,且长期低位运行,对煤化工行业无疑是最大的利空,行业内对煤化工的前景担忧。

油价下跌从两方面打压煤化工产业:一是降低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煤化工原本相比油气化工的优势减弱,甚至荡然无存;二是刺激更多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上马,挤占煤化工产品市场,遏制煤化工产能和市场的扩张。

低油价下煤化工如何发展
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项目盈亏平衡点基本在原油价格65-80美元/桶。

原油价格暴跌并长期在低位徘徊,使煤化工项目回报周期远远超出此前规划,利润率大幅下降,继而影响煤化工的投资动力。

石化路线产品的成本75%来自原油,而煤炭成本仅占煤化工成本的30%-40%,以一度最被看好的煤制烯烃项目为例,当油价高于80美元/桶时,外购甲醇制聚烯烃比石脑油制聚烯烃具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反之则相反,即在目前油价下,外购甲醇制聚烯烃的竞争力已经远逊于石脑油制聚烯烃,亏损难免。

煤制烯烃与煤间接制油是目前竞争力较强的煤化工路径。

现在它们都无法盈利,其他煤化工项目盈利的可能性就更小。

油价的下跌直接吞噬了煤化工企业的利润,特别是那些单纯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为主业的煤化工企业的日子变得十分艰难。

这么低的油价,硬撑着做下去毫无疑问就是亏损;而停产呢,企业就要承担更高的折旧成本和财务成本,同样会影响利润。

这些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均需重新计算和评估。

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想停也停不下来,在艰难地维持运行,面临亏损压力。

拟建和在建项目也同样处于重新抉择的关口,放慢了项目的脚步。

三、当前煤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一直在争议中前行,其中环保问题、“与民争水、盲目发展”等争议较多。

一是前期盲目发展问题突出。

项目投资强度过高,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各地方政府及企业把发展现代煤化工视为重要目,“逢煤必化”的发展倾向十分突出,且规划的产品低端同质化严重。

二是技术、装备制约,示范工程技术尚待进一步优化。

现代煤化工产业仍处于示范期,多数核心技术初次商业化,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待优化,在能效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是现代煤化工项目耗水量大,项目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制约明显。

四是环保排放压力很大。

因为该行业欠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很少有煤化工企业能切实做到废水达标排放。

不少煤化工企业废水排放量已超过该地区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四、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环保审批将更严格
从行业的角度看,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产业与环保共发展将成为核心。

2015年12月31日,国家环保部颁发了《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为未来煤化工行业做相关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可以看出环保部对煤化工行业环境问题的关注已经提到一个新高度,并暗示专门针对煤化工行业的标准或将出台。

“十三五”期间,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产能无疑将会被压缩。

目前正在建设的现代煤化工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拟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可以肯定,“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将比以往更加严格,甚至可能不会再有新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项目获得批准。

2、困境中创新寻出路
低油价带来的巨大冲击,让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煤化工产业身陷囹圄。

当前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从长计议,发展煤化工产业是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许多煤化工技术属于世界首创,正在示范装置的验证阶段,把示范项目做好是当务之急。

企业一方面要在打通技术路线、练好内功,积累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在示范运行中找到经济和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清洁、环保、高效的工业化生产路径。

还要在煤化工产品上出奇制胜,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延长产业链,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避免与石油化工产品的正面冲突。

3、升级示范和创新发展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定位
在低油价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倒逼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煤化工产业将在总结“十二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突破与转型发展的新路。

在“十三五”期间,煤化工定位为升级示范和创新发展,向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以打造拳头产品,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靠近原料、靠近市场、进入化工园区的原则,按照量力而行、量水而行、量环境承载能力而行的要求,突出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和特色。

在项目布局上,将统筹考虑区域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以石油替代产品及应急保障能力为重点,在内蒙古东部伊敏和西部大路、新疆准东和伊犁、陕西北部、宁夏宁东、安徽、两淮等地区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产业基地。

预计到2020年,煤化工实现发展目标:煤制油10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200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16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600万吨/年、煤制芳烃100万吨/年。

二是突出技术创新,煤气化技术向装置大型化、操作简单化、运行高效化和长周期方向发展。

同时,要在延伸产业链技术、拓宽产品幅技术、低阶煤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三废”处理技术、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三是对现有示范工程进行优化升级。

煤炭液化方面完善现有装置技术,以稳定运行为主。

煤制烯烃方面进一步优化系统,加强下游产品开发。

煤制天然气方面加快大型合成气甲烷化技术自主研发。

煤制乙二醇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突破催化剂技术和工艺。

四是推进煤化工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焦化、盐湖资源开发、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能效会大幅度提高,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煤炭分质利用是煤基多联产的重要发展方向,油煤共炼技术综合效益也十分看好。

4、技术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是关键
从长远看国际油价上涨是迟早的事,现在也许是抄底煤化工的好机会,但关键是工艺技术和产品路线要选择好。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可以作为战略技术储备,不能盲目大力推广;煤制烯烃(MTO)、煤制芳烃(MTA)要差别化发展。

未来几年我国的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这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深入实施,过去粗放式的煤炭使用方式逐步淘汰,采用气化、液化、合成等技术,生产高效清洁经济的优质能源和高附加值产品,使我国煤炭清洁利用进入深加工阶段。

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具体包括百万吨级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示范工程、合成气完全甲烷化成套工艺示范工程、百万吨级煤制芳烃(甲醇制芳烃)示范工程、20万吨级甲苯甲醇制对甲苯联产低碳烯烃示范工程、30万吨级甲醇制DMMn示范工程等重大示范工程。

五、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考
在当前低油价和环保压力下,应对项目经济性重新测算和评估,在技术和产品方案方面向高附加值方向定位。

1、延伸产业链。

煤制烯烃作为煤化工新建产能的重要一员,其发展备受关注。

煤制烯烃下游产品基本具备与除中东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抗衡的成本竞争力。

可以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做文章。

煤经甲醇制烯烃可以延伸生产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以及丙丁共聚聚丙烯、融熔聚丙烯、高结晶度聚丙烯等树脂等,也可适度发展有机原料型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2、提高产品附加值,精细化拓宽产品范围。

煤化工未来是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高附加值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可以在煤基化学品方面,研究生产三聚甲醛及下游产品、丙烯腈及下游产品、丙烯酸及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高端专用料。

3、关注高科技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开发项目。

当前各类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领域都是现代精细化工所要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新领域,这些领域的开发使精细化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实践性。

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这样的新材料,在制作感光产品、电线、涂料、胶粘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