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语言——教师劳动工具

永仁县莲池中心小学杨保洪

摘要:教师教学语言就像农民手中的锄头,机修工手中的扳手不可或缺。师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只有你的语言清楚明白、生动有趣、优美传情,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行业。

关键词:教学语言教师口语清楚明白生动有趣优美传情启迪智慧

记得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订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应认真而有效地使用这个工具。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清楚明白

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准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明白易

懂,易于被学生接受。作为一名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颠三倒四、词不达意;或者不能抓住重难点进行准确而流畅的讲解,是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有的教师学识渊博,但常常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正如俗话说的“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听了他的课后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问题,所以教学往往不能取得成功。我发现问题有二,其一:语速太快,走上讲台,张口就讲,犹如放连珠炮,上完了一节课,常常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其二:语言不够纯净,教学层次不够清楚,课堂上经常用“这个”“那个”“呶”等口头禅,一个问、一个词也经常重复、罗嗦,使他的语言芜杂,拖泥带水,犹如良莠齐生,把该表达的思想感情淹没在莠草之中,大大降低了表达的效果,当然,这也说明他对教案不熟,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就必须清除自己口语中的杂质,对教材上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转化,把教案烂熟于心。

二、生动有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有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的,索然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上课后缓步踱上讲台,有气无力的讲解,重复繁琐的说明,教学内容既看不出什么时候是浓墨重彩的重要地方,也看不

出什么时候是轻描淡写的次要部分,一节课往往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河中的流水,平平而过,无任何波澜起伏。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心烦意乱,苦不堪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各门功课要学有所成,非好之、非以此为乐不可。教师的语言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妙趣横生的语言才能叩开学生闭锁的心扉,才能让知识的甘泉不停地注入学生的心田。据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喜欢语言风趣、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的老师。教师不应该板着面孔上课,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如芒刺在背,学习起来七折八扣。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才融洽,课堂气氛才会和谐、愉悦。

三、优美传情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该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谴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息浓一点。

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应该饱含深情。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语言失去了情,就成为干枯的符号,挤走了血肉,只剩下几条筋,对学生无说服力,无感染力。教师应该

和自己的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商量、探讨的口吻谈认识,谈体会,以求得心灵上的感应。

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外。教师只有带着感情教,满怀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从而使师生心心相印。

四、启迪智慧

如果教师的语言富于启发性,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语言能否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常常在于能否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问。

开启学生智慧不局限于思维力的发展,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在想像的天地里遨游,学生也同样受益。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又不露声色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同时让学生尽情地说,把心中的话说给同桌听,说给大家听,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语言清楚明白、生动有趣、优美传情、启迪智慧,把渊博的知识流淌于教学过程之中,把教学材料化作一股清泉浸

润学生的心田,化作一座洪钟敲醒学生那沉睡的蒙昧,使教学成为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快乐与快乐的传递。

教学语言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靠我们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多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多学习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吮吸其中有益的养料,提高语言修养。广泛地涉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关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洞悉事物的能力。加强语言实践,平时多锻炼,教学时注意反馈调整,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音量、语调、节奏、速度、句式、表达的方法,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克自己教学语言之短,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日趋完美。

【参考书目】

《新课程怎样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师口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