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针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思考,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主要涉及做出预期的经济主体、用于形成预期的信息和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过程等三个因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资产价格上涨、部分先行价格指标上涨、局部市场出现某些经济行为异化现象等。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大,应采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应对策略
一、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
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变量做出的一种事前估计,相应地,通货膨胀预期则是指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做出的事前判断。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各类经济主体通过不同的信息处理过程将其获取的多种信息转化为对未来通货膨胀形势的预期,它主要涉及三个因素,做出预期的经济主体,用于形成预期的信息,以及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过程。
(一)做出预期的经济主体
经济主体类型多种多样,在社会阅历、知识水平、信息占有程度等方面千差万别,不同类型经济主体,甚至同一类型经济主体之间,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水平通常有着不同的估计。但是,不是所有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影响未来实际通货膨胀水平,而是只有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的主体的预期才能对实际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这主要包括生产者预期、工人预期、投资者预期和消费者预期。各类经济主体的预期综合较量、博弈汇聚成为对通货膨胀的公众预期,通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对价格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生产者根据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情况,确定产品出厂价格,推高产品市场价格。工人担心生活成本提高而要求增加工资,通过工资谈判将预期加入合同,从而也推高产品市场价格。投资者预期未来价格水平上涨,通过投资配置以求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推高资产市场价格。消费者预计未来物价水平上涨,可能会提前购买或囤积商品用于未来消费,推高物价水平。
(二)用于形成预期的信息
某种信息可用于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有用性,主要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关。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信息对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较为重要。
1.市场流动性的丰裕程度。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度的货币信贷增长在经过一段时滞后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预期与市场上充斥的流动性丰裕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货币当局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则公众将普遍预期未来价格水平将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强烈。
2.生产要素价格。通货膨胀成因之一是成本推动,是厂商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而造成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则是原材料、工资、利率等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提高。因此,当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明显时,公众将形成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3.市场供需状况。供求决定价格,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超额需求就会拉升价格水平,通过抑制需求来实现新的供求平衡。因此,当较大的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时,公众容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4.外围市场价格水平。在高度开放、联系紧密的全球化经济时代,当国际市场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国内产品净出口需求可能会增加,国内石油、原材料等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可能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因此,外围市场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将引发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
(三)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过程
公众处理信息、形成预期的过程主要分以下三种。
1.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是经济主体根据历史物价水平和过去的预期误差程度来形成当期的预期,强调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是一种完全后视行为的预期形成方
式。在适应性预期下,经济主体只依赖于以往信息,而不考虑当前信息,会出现系统性预期误差,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误差较大。
2.完全理性预期。完全理性预期是经济主体充分利用过去和现在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从经济理论角度做出的一种预期,强调经济主体的理性分析能力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不考虑通货膨胀惯性,是一种完全前视行为的预期形成方式。在完全理性预期下,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几乎相等,预期形成中没有系统性误差。
3.有限理性预期。有限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主体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受到约束,感知能力有限,既强调通货膨胀惯性,又强调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预期综合了适应性预期和完全理性预期的特点,并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是目前比较符合实际经济活动的预期形成方式。
二、通货膨胀预期的表现形式
通货膨胀预期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主体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其行为发生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某些经济指标的变动。
(一)资产价格上涨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公众会关注自己持有的资产是否能够保值增值,自己的财富是否会缩水。因此,投资者会寻找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投资渠道,黄金、房地产、大宗商品、艺术收藏品、甚至诸如大蒜等某些越来越具有金融属性的农产品,都是投资者竞相追逐的资产,从而推高资产市场价格。例如,1990~2008年间,国际金价从382.8美元/盎司上涨到882.05美元/盎司,18年间的黄金年度收益率回报达到了4.75%,大大高于同期美国18年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2.82%的水平,特别是在世界各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后的2009年,黄金价格达到1096.4美元/盎司,1年内黄金价格上涨了24.3%。又如,我国自2008年末货币供应极度宽松,2009年信贷投放9.59万亿元,引发了大家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强烈,同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一路飙升,超越了2007年的历史高点后再创历史新高,大蒜价格涨幅超过10倍,艺术收藏品等资产价格也是持续攀升。
(二)部分先行价格指标上涨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的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状况。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生产者价格指数会上涨,一段时间后便会传导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通常被当作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用于反映通货膨胀预期。例如,在经历了2009年的货币信贷超常规增长后,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自2009年12月开始,持续了约两年的月度同比正增长,其中2011年7月达到7.54%的阶段性峰值,反映了公众较为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三)局部市场出现某些经济行为异化现象
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特别是公众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水平将快速上涨时,局部市场的经济行为可能会产生显著变化。例如,在1987~1988年我国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以1985年价格为基准,1987年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物价指数上涨34.8%),在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下,公众预期储蓄和存款贬值,存钱不如存货,直接用于商品购买,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抢购风潮。又如,在价格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虽然最低工资标准有明显提升,但2011年左右部分地区工人甚至通过罢工要求加薪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三、应对策略
(一)努力提升公众消费能力,增强公众抵御通货膨胀的信心
社会公众之所以特别关注通货膨胀,并依据自身获得的各类信息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期,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会直接降低其实际收入水平,削弱其消费能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通过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税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维护好并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公众抵御通货膨胀的信心,弱化其对通货膨胀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