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简介 360doc个人图书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简介360doc 个人图书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

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隋大业中,游蜀中峨眉。

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年,高宗患疾,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

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
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

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

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做。

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

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

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

唐太宗即位之后怎么也应该在627年后召见的孙思邈。

按传说孙思邈出生于541年的话,此时的他应该已经80多岁高龄了。

再者二十三年五月,
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

次年改元永徽。

这时高宗怎么可能邀请一百多岁高龄的孙思邈做谏议大夫?所以说传说生于541年死于682年是不成立的。

据推算应该是生于570年左右,死于740年左右。

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

他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

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

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

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气,吐故纳新。

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

阴阳之道,天
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

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

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

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
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唐代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他却不用动物入药。

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孙思邈简介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孙思邈一生著作80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1卷、《会三教论》1卷、《福禄论》3卷、《摄生真录》1卷、《龟经》2卷等。

【理念与贡献】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

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

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

终身不仕,隐于山林。

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

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

后世尊其为“药王”。

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
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

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

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

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
天地有可消之灾”。

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

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

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

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

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

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千金要方》
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

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

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

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

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

”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
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临床
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
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

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扬过海,广为流传。

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

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经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前来游览、凭吊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

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

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

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

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

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

孙思邈简介”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

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

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
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

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

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
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太白山处士孙思邈撰夫养生缮性,其方存于卷者甚众。

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

至于澄神内观,游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

常思所寻设能及之,而志不能守之,事不从心,术即不验。

诚由前之误交切而难遣,摄卫之道赊远而易违,是以混然同域,绝而不思者也。

稽叔夜悟之大得,论之未备,所以将来志士览而惧焉。

今所撰录,并在要典。

事虽隐秘,皆易知易为,以补斯阙。

其学者不违情欲之性,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玩,而顾纹可法。

旨约而用广,业少而功多。

余研核方书,盖亦久矣。

搜求秘道,略无遗馀。

自非至妙至神,不入兹录;诚信诚效,始冠于篇。

取其弘益,以贻后代。

苟非其道,慎勿虚传;传非其人,殃及三世。

凡着五章为一卷,与我同志者宝而行之云尔。

自慎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

居处屯危,不能自慎而能鮨济者,天下无之。

故养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

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

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

《经》曰: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故以治身者,不以忧畏,朋友远之;治家者,不以忧畏,奴仆侮之;治国者,不以忧畏,邻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忧畏,道德去之。

故忧畏者,生死之门,礼教之主,存亡之由,祸福
之本,吉凶之元也。

是故仕无忧畏,则身名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广;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不着;臣无忧畏,则勋庸不建;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

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治,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死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

其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

人无忧畏,子弟为勍敌,妻妾为寇仇。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故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悔于远。

能知此者,水行蛟龙不得害,陆行虎兕不能伤,处世谤讟不能加。

善知此者,万事毕矣。

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

饮食之患,过于声色。

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于一日,为益既广,为患亦深。

且滋味百品,或气势相伐,触其禁忌,更成沉毒。


者积年而成病,急者灾患而卒至也。

凡夏至后迄秋分,勿食肥腻饼臛之属。

此与酒浆果瓜相妨。

或当时不觉即病,入秋节变生多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来者渐矣。

欲知自慎者,当去之于微也。

夫养性者,当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

唯无多无少,几乎道也。

故处士少疾,游子多患,繁简之殊也。

是故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多少之验也。

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夫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事,但约私心,约狂念,靖躬损思,则渐渐自息耳。

封君达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
虚。

恒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泻,秋冬闭藏。

又鱼脍生肉,诸腥冷之物,此多损人,速宜断之,弥大善也。

心常念善,不欲谋欺诈恶事,此大辱神损寿也。

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甘味脯腊,醉饱餍饫,以致疝结之病;美色妖丽,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迷;谋得战胜,取乱兼弱,以致骄逸之败。

斯盖圣人戒其失理,可不思以自勖也?夫养性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听、久视,不强食,不强饮,亦不可忧思愁哀。

饥乃食,渴乃饮。

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夜勿食,若食即行约五里,无病损。

日夕有所营为,不住为佳,不可至疲极,不得大安无所为也。

故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以其劳动不息也。

想尔曰:勿与人争曲直,当减人算寿。

若身不宁,反舌塞喉,嗽漏,咽液无数,须臾即愈。

道人疾,闭目内视,使心生
火,以火烧身,烧身令尽,存之,使精神如仿佛,疾即愈。

若有痛处,皆存其火烧之,秘验。

仙经禁忌凡甲寅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日,不得与夫妻同席、言语、面会,必当清净,沐浴不寝,警备也。

凡服药物,不欲食蒜、石榴、猪肝、犬肉。

凡服药,勿向北方,大忌。

凡亥子日,不可唾,减损年寿。

凡入山之日,未至百步,先却百步,足反登山,山精不敢犯人。

凡求仙,必不用见尸。

又忌三月一日不得与女人同处。

仙道忌十败一勿好淫,二勿为阴贼凶恶,三勿酒醉,四勿秽慢不净,五勿食父母本命肉,六勿食己本命肉,七勿食一切肉,八勿食生五辛,九勿杀一切昆虫众生,十勿向北大小便,仰视三光。

仙道十戒勿以八节日行威刑,勿以晦朔日怒,勿以六甲日食鳞甲之物,勿以三月三日食五脏肉、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杀伐树木,勿以五月五日见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八月四日市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席,勿以八节
日杂处。

学仙杂忌若有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勿居其室,勿飨其馔。

右已上忌法,天人大戒。

或令三魂相嫉,七魄流竞;或胎神所憎,三宫受恶之时也。

若能奉修则为仙材,不奉修失禁,则为伤败。

夫阴丹内御房中之术,七九朝精吐纳之要,六一回丹雄雌之法,虽获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虽均至化,而太上不以为高。

未弘至道,岂睹玄闼?勿亲经孕妇女,时醑华池,酣鬯自乐,全真独卧。

古之养生,尤须适意,不知秘术,讵可怡乎?勿抱婴儿,仙家大忌。

夫建志内学,养神求仙者,常沐浴,以致灵气。

如学道者,每事须令密。

泄一言一事,辄减一算。

一算,三日也。

凡咽液者,常闭目内视。

学道者,常当别处一室,勿与人杂居,着净衣烧香。

凡书符当北向,勿杂用笔砚。

凡耳中忽闻啼呼及雷声、鼓鸣,若鼻中闻臭气血腥者,并凶兆也。

即烧香、沐浴斋戒,守三元帝君,求乞救护。

行阴德,为人所不能为,行人所不能行,则自安矣。

夫喜怒
损志,哀乐害性,荣华惑德,阴阳竭精,皆学道之人大忌,仙法之所疾也。

夫习真者,都无情欲之惑,男女之想也。

若丹白存于胸中,则真感不应,灵女上尊不降。

阴气所接,永不可以修至道。

吾常恨此,赖改之速耳。

所以真道不可以对求,要言不可以偶听慎之哉!导引常以两手摩拭一面上,令人有光泽,斑皱不生。

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摩之令二七而止。

卧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项,目向南视,上使项与手争,为之三四。

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入,行之不病。

又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为之各三。

又卧起,先以手内着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周匝,热,温温如也。

顺发摩顶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气不干。

都毕,咽液三十过,导内液咽之。

又欲数按耳左右,令无数,令耳不聋,鼻不塞。

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按体所痛处。

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常以手中指接目近鼻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