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2014中考】初中化学易错辨析(易错点 经典例题 错因会诊)—
【助力2014】中考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诊) 新人教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易错点一: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
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
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
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
[答案]A规律方法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其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总体评价。
2.学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三个阶段观察。
3.学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燃烧的现象:⑴光、焰色;⑵放出热量;⑶生成物的色、态、味易错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例2] 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②将灯内的酒精到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
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水的沸点: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初中化学】易错点汇总!(附各阶段易错题集)
一、初中化学24个易混淆知识点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
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
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
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
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初中阶段主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知识。
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易错点。
本文旨在总结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易错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基本概念理解1. 分子与原子- 易错点:将分子与原子混为一谈。
- 澄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而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不能再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2. 元素与化合物- 易错点: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误认为混合物。
- 澄清: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具有与组成元素不同的性质。
三、化学反应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点: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与还原过程。
- 澄清: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 易错点:将所有与酸或碱反应的过程都视为中和反应。
- 澄清:中和反应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且反应物的酸性和碱性必须相互抵消。
四、元素知识1. 金属元素- 易错点:认为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澄清:只有活泼金属(如镁、锌等)能与非氧化性酸(如硫酸、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而金、银等不活泼金属则不能。
2. 非金属元素- 易错点:将所有非金属元素都视为气体。
- 澄清:非金属元素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如氧气是气体,溴是液体,硫是固体。
五、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易错点:混淆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 澄清: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2×10^23)个粒子,与物质的质量有关,需通过分子量进行换算。
2. 化学方程式- 易错点:忽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平衡。
- 澄清: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守恒定律进行平衡,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六、实验操作1. 实验室安全- 易错点:忽视实验室安全规则。
初中化学知识经典易错点辨析20例
初中化学知识经典易错点辨析20例东营市胜利第六十二中学王天国1错例:氧化反应就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
辨析:应该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
2错例:催化剂总在加快反应速率。
辨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3错例: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辨析:有些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4错例: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辨析: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5错例: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稳定结构,所以一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辨析:稳定结构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稀有气体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6错例:原子团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
辨析:应是在许多(并非所有)反应里,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有时也会分开,如氯酸钾受热分解,氯酸根离子作为一个原子团就被分开了。
7错例: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一定会发生爆炸辨析:若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8错例:同种化合物中,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辨析: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化合价9错例:粒子失去电子一定会变成阳离子辨析: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相应的阴阳离子,反之阴阳离子失得电子也会变成相应原子10错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气辨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11错例: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目一定相等辨析:应该表述为: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一定相等12错例:pH为0的溶液是中性溶液辨析:pH为7的溶液才是中性溶液13错例: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辨析:有些盐溶液pH小于7,呈酸性,如硫酸铵。
有些盐溶液pH大于7,呈碱性,如碳酸钠。
14错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辨析:只有在同温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15错例:碳酸钠是正盐,其水溶液呈中性辨析:正盐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碳酸钠虽为正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俗名又称纯碱。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一、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各阶段易错知识点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
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
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
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
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由于产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但在这一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产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运用时,常显现以下毛病: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知道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说明一些物理变化;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1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知道,正确的是( )A. 由于“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 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正确答案 D解析煤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剩下的煤渣质量不等于所用煤的质量;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由于有1g氧气过量而未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9g,而不是10g;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的,而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产生化学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产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
错因会诊错选A是由于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概念中的关键词没有抓住;错选C是不能明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畴而导致误答;错选D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知道不透,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了。
中考化学易错点归纳和经典例题大全集(含解析)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易错点一:在“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的反应中,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反应过程,误认为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气体C.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应正放在桌面上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错因会诊错选A是因为只从现象,而没有考虑到石蕊变色的本质;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认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而错选B;错选D是因为只想到二冰就是二氧化碳。
解析A错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的原因是:认为只有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D只有固体二氧化碳才能叫干冰,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碳都不能叫干冰,所以只能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C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
答案C易错点二:物质的除杂,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上考虑不周全。
例2 将N2、CO、CO2、H2的混和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和灼热的CuO内,剩余气体是()A.N2CO2 B.N2C.CO2D.N2CO2H2O错因会诊错选B是没有想到CO通过灼热的CuO内,又生成了CO2气体;不会乱猜答案而误选C;错选D没有想到H2还原CuO生成的水是液体,而不是气体。
解析石灰水可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它可以起到吸收CO2的作用,灼热的氧化铜可以与CO 、H2反应,但同时生成CO2和H2O,H2O是液体,N2不参与反应,所以剩余气体中应有N2和CO2。
答案 A巩固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 ;b ;②广口瓶A中的药品,属液态的是,块状固体是③实验中,观察到广口瓶B中发生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④在广口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⑤D中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且的性质。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常见易错点解析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常见易错点解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在考试中成为他们的拦路虎。
因此,了解并分析这些常见易错点对于备考中考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针对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常见易错点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在化学中,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然而,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会混淆一些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导致错题的产生。
比如,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而不是ClNa。
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要多加注意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的对应关系,避免类似的错误。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非常重要。
然而,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忽略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导致对元素性质的理解不准确。
例如,同学们常常忽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规律以及主族、副族等概念的区分。
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要多加注意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形成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3. 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备考中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
同学们常常忽略或错误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导致得出错误的反应结果。
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要多加练习和巩固平衡反应方程式的能力,掌握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在考试中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4. 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式的写法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也是初中化学中备考易错点之一。
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忽略或错误地书写离子式、分子式等化学式,导致错题的发生。
例如,同学们常常在写离子式时忽略离子的电荷符号,或者错误地将分子式中的下标写成上标。
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要多加练习和巩固化学式的写法,注意掌握离子式和分子式的书写规则。
总结:通过以上对初中化学中考备考常见易错点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规律和规则,是避免犯错的关键。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汇总(中考必备知识)
初中化学易错知识汇总一、易错方程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5.实验室制取氧气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中考化学易错点归纳和经典例题大全集(含解析)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易错点一:在“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红色的反应中,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反应过程,误认为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气体C.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应正放在桌面上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错因会诊错选A是因为只从现象,而没有考虑到石蕊变色的本质;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认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而错选B;错选D是因为只想到二冰就是二氧化碳。
解析A错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的原因是:认为只有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D只有固体二氧化碳才能叫干冰,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碳都不能叫干冰,所以只能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C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符合题意。
答案 C易错点二:物质的除杂,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上考虑不周全。
例2 将N2、CO、CO2、H2的混和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和灼热的CuO内,剩余气体是()A.N2 CO2 B.N2C.CO2D.N2 CO2 H2O错因会诊错选B是没有想到CO通过灼热的CuO内,又生成了CO2气体;不会乱猜答案而误选C;错选D没有想到H2还原CuO生成的水是液体,而不是气体。
解析石灰水可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它可以起到吸收CO2的作用,灼热的氧化铜可以与CO 、H2反应,但同时生成CO2和H2O,H2O是液体,N2不参与反应,所以剩余气体中应有N2和CO2。
答案 A巩固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 ;b ;②广口瓶A中的药品,属液态的是,块状固体是③实验中,观察到广口瓶B中发生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④在广口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⑤D中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且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诊) 新人教版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易错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的过程中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生碳酸钙和水成,属于化学变化;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C[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辨析题,区分二者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如物理中学过的某些物质的升华是物理变化,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三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加热来进行判断。
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据,电灯发光放热时并不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
选项C,因明确了物质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所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 C易错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辨析[例3]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解析] 因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能很好的区分而误选。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易错辨析(易错点+经典例题+错因会诊) 新人教版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⑴没有按化合价要求书写化学式,造成化学式书写错误;⑵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⑶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配平不完整或是分数没有最简化;⑷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⑸错标或漏标气体(↑)或沉淀(↓)符号。
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细心,时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例1 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
其中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错因会诊没有清楚认识直观的分子和原子模型,只是认为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相互转换,而错误的把化学方程式写成C+O点燃CO,CO+ C点燃2CO。
解析分析微观示意图知,反应物中有二个CO分子和一个O2分子反应生成了二个CO2分子,不难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CO+ O2点燃2CO2。
从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分子发生了变化)。
答案2CO+ O2点燃2CO2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或分子发生了变化。
)例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电解水:2H2O ===2H2↑+ O2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C.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D.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 + MnO4 + O2↑错因会诊没有注意化学反应的条件而误选A;忘记Cu(OH)2是沉淀而错选B;对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不会书写乱猜而错选D.解析A中缺少“通电”的反应条件;B中忘记在Cu(OH)2后标注“↓”号;D中化学式写错“MnO4”应为“MnO2”。
答案 C巩固练习:1. “催化转换器”即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1∶12.(2012孝感市)“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生成物中有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3.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映,能用下图表示的是:A.2H2+O=2H2OB.2CO+O2=2CO2C.N2+3H2=2NH3D.H2+CI2=2HCl5.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发生。
“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超过500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 ℃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
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
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反应及固体分解时使用。
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和“高温”要有所区别。
3.“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
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光”的区别“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且易汽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
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汽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汽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完整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判断易错题(带答案)
易错题整理(找对错,并改正)初三:1.医疗急救和潜水都需要用纯氧3.氮气不但可以作气体肥料,还可以制造硝酸和氮肥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氧气和氮气两部分组成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为固体,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5.空气中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94%6.氧气易溶于水,1L 水中可溶解30mL 氧气7.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8.实验室利用0.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9.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可增强溶液导电性,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速率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生成物质量,自身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13.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降温储存在蓝色钢瓶中比较容易控制产生氧气的气流15.利用膜分离技术可制得含量95%的富氧空气,在医疗、化工生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16.氧化反应均发光放热17.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下方的火柴后应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1.品红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固体消失:分子间有一定间隔2.水结冰后会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减小,冰的密度减小3.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5.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一定间隔6.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增大压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7.氯化钠放入水中,很快消失:氯化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FeCl 2溶液为浅绿色而Fe 2(SO 4)3溶液为黄色: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9.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10.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11.元素周期表共7个周期18个族,7、8、9三个纵行为一个族1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种类不同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 95.6%3.淡水约占总储水量的30.4%,可以利用的淡水约占淡水总量的2.53%5.咸水约占总储水量的0.97%6.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物质7.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最多的元素是氯三: 二: 四:8.中国人均水量占世界第六位10.生物体内水的体积分数为60%以上,成人为65%—70%,香蕉生菜在90%以上40%、70%以上13.在过滤操作时,玻璃棒起搅拌滤液和引流的作用14.电解水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15.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16.卡文迪许和拉瓦锡是最早研究水的组成的两位科学家17.水垢形成的化学方程式:18.醋酸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1.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2.石墨做铅笔芯主要是利用石墨硬度小、有滑腻感的性质3.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结构不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金刚石的导热导电性远远超过硅,甚至超过银7.金刚石薄膜是由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得的10.焦炭和氧气都可以用于工业炼铁11.铜粉中混有少量炭粉可在石棉网充分加热除去炭粉12.石墨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13.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14.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汇总(共18篇)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汇总(共18篇)
中考化学复习易错知识点辨析,主要包含常见错点、例题辨析、详细答案等,下面是中考化学易错辨析汇总,供大家参考。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走进化学实验室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2:质量守恒定律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3:制取氧气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4:原子的结构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5:元素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6: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7:水的组成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8:水的净化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9: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1:空气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3: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4:燃烧和灭火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5: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7:分子和原子
2014中考化学复习易错辨析18:化学式与化合价。
【助力2014中考】初中化学易错辨析(易错点 经典例题 错因会诊)—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进行计算了,主要是配平时出现的一些错误,避免出错的方法是写好化学方程式后,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2.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不正确,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没有代入计算。
3.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上,避免出错应牢记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纯物质的质量计算,因此计算时应根据质量分数和杂质的量求出纯净物的质量,把体积乘以密度换算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
4.审题不清、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形、计算格式不准确、单位错误等等,避免出错的方法平时加强训练,严格按解题格式进行,要学会审题、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看懂图形所表示的含义。
例1 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电解4.5t水,能制得氢气多少吨?同时得到氧气多少吨?错解解:设制得氢气x g,氧气yg。
答:电解4.5t水,可制得氢气0.45t、氧气7.2t。
错解分析本题的错解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应该在生成物氢气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2。
第二,水的式量和计算错了。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应该是2×(1×2+16)=36。
第三,这个题的设也有问题,所设未知量应无单位,再就是只设一个未知量(氢气或氧气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解另一个未知量(氧气或氢气的质量)。
这样解题更简捷。
正解解:设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2H2O 通电 2H2↑+O2↑36 44.5t x 364= 4.5t x X=0.5t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5t-0.5t=4t答:电解4.5t 水,能制得氢气0.5t ,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t.例2 实验室需要制取4.4g 二氧化碳,现提供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足量的稀盐酸。
问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是多少? 错解 设为xgCaCO 3 + HCl === CaCl 2 + H 2O + CO 2 100 18 xg 4.4 100:4.4 = xg : 18 x=409.1 g答: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为409.1 g 。
初一化学易错点归纳总结
初一化学易错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化学时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点。
本文将对初一化学的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基础知识的易错点1. 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初一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
例如,氧的符号是"O",原子序数是8,而钙的符号是"Ca",原子序数是20。
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区分。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初一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排列规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同时,要了解元素的周期数和电子层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3. 化学符号的运用:化学符号在学习化学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初一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化学符号,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需注意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等。
二、常见化学实验的易错点1. 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气体是初一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易错点主要包括气体的性质描述不准确,气体收集和气体实验装置的选择不合适等。
2. 酸碱反应的实验:酸碱反应是初一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实验,易错点包括酸碱指示剂选择不当、酸碱溶液浓度的控制不准确等。
3. 金属活动性实验:金属反应性的实验容易出错,主要体现在金属活动性的排序错误、金属的同质反应和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实验方法不准确等方面。
三、化学方程式的易错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初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平衡时往往容易出错,主要包括未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系数不准确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初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常常出错,要特别注意正确标注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氧化还原数的计算。
3. 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提示同学们要注意酸碱化学式的书写、酸碱物质的平衡和中和反应的产物等。
四、化学实践操作的易错点1. 实验操作规范:初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实验步骤不规范、实验器材使用不当等问题。
初三化学易错知识点和错题归纳
初三化学易错知识点和错题归纳主要分五个方面:基础概念与理论、实验题、图像题、计算题和错别字。
一、基础概念与理论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学生不知道)2.哪些物质是有机物?哪些物质不是有机物?(学生不知道)除了C、CO、CO2、H2CO3、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等是无机物以外的所有含C、H或者O等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乙醇、甲醇、乙酸、蔗糖、蛋白质、纤维脂肪等。
3.常见物质化学式、颜色、溶解性等掌握不牢固。
如:不会判断有机酸是几元酸。
尿素、乙酸的化学式不会写。
CO(NH2)2、CH3COOH。
除此之外,常见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问题,如纯碱、烧碱、胆矾等.再如氯酸钾的颜色是白色等,如此造成描述现象以及推断题丢分.4.合金的定义及特点不熟悉。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特点(通性):(1)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2)硬度一般大于其组分中任一金属;5.焰色反应:研究对象与操作时使用的仪器。
(对该知识点了解,但是应用不熟练。
初中阶段只需要掌握Na和K元素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使用仪器是铂丝不是玻璃棒.)6.哪些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掌握的不全面)复分解反应只包括四种反应:酸碱中和;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
(误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7.溶液的定义理解不到位:例如,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H2O。
8.稀溶液、浓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四者的关系,学生并不是特别清楚。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画图与举例相结合.例如:饱和Ca(OH)2溶液质量分数很小,属于稀溶液。
10.一摩尔的某物质是约含有6。
02×102311.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硫酸铜粉末变成硫酸铜晶体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结晶水合物失水过程也是化学变化。
二、实验方面1.装置气密性检验中,对U型管的检验学生不理解;2.对启普发生器的原理不够明了,固液不能分离的原因回答不全面。
中考化学 易混易错辨析
易混易错辨析一、易错写的符号(在括号内将错写符号更正)1.元素符号铜cu(Cu )、氯cl(Cl )、钙ca(Ca )、铝AL(Al )、锰MN(Mn )、氦Ne(He )2.离子符号镁离子Mg 2-(Mg 2+)、钠离子Na 1+(Na +)、氯离子Cl 1-(Cl -)钙离子Ca +2(Ca 2+)、氢氧根离子OH -1(OH -)、铁离子Fe 2+(Fe 3+)二、易错写的关键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关键字)1.吸咐(吸附)2.肥澡水(肥皂水)3.木碳(木炭)4.二氧化炭(二氧化碳)5.制换反映(置换反应)6.质量守衡(质量守恒)7.原素(元素)8.高猛酸钾(高锰酸钾)9.中合反应(中和反应)10.摧化剂(催化剂)11.小苏达(小苏打)12.融剂(溶剂)13.长劲漏斗(长颈漏斗)14.椎形瓶(锥形瓶)15.氯化氨(氯化铵)16.金钢石(金刚石)17.混浊(浑浊)18.混和物(混合物)19.荷电核数(核电荷数)20.饱合溶液(饱和溶液)三、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在括号里写出错误类型,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1.C+O2燃烧=======CO2(把反应条件“点燃”错写成“燃烧”)2.4Fe+3O2点燃=======2Fe2O3(把生成物“Fe3O4”错写成“Fe2O3”)3.2Fe+3CuSO4=3Cu+Fe2(SO4)3[把生成物“FeSO4”错写成“Fe2(SO4)3”]4.Fe2O3+6HCl=2FeCl2+3H2O(把生成物“FeCl3”错写成“FeCl2”)5.2H2O2MnO2=======2H2O+O2(忘记写气体符号)6.CH4+O2点燃=======2H2O+CO2(化学方程式未配平)7.Mg+O2点燃=======MgO2(把生成物“MgO”错写成“MgO2”)8.Fe2O3+3CO高温=======2Fe+3CO2↑(多加气体符号)9.CuO+H2高温=======Cu+H2O(把条件“△”错写成“高温”)四、易错易混点辨析(在后面括号内打“√”或“×”,并在后面括号中写出正确答案)(1)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将其放在纸上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易错辨析——水的组成
易错点一:水的组成实验
对电解水的实验,常出现如下错误:对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上各产生什么气体,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多少,记忆不清。
记住两极产生的气体,避免张冠李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只需将“负极产生氢气”采用谐音记法为“负氢”,口中默念几遍即为“父亲”。
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时,常易混淆,因此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推出正负极。
实验内容给水通直流电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负极上产生气泡速率快液面
下降快正极上产生气泡速率快液面
下降慢
负极与正极试管中产生气休体积比为2:1
气体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淡
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
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原
因有:(1)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2)氧气
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能与电极发生反应,从而消耗部分氧
气
注意: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做该实验时,常常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自然界的水都是以液态存在的
C、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氢气和氧气
D、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B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而误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而错选A。
可能是生活中“水都是以液态存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少的同学常会
误认为液体中就一定有水而错选B。
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硬水是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含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因此都是混合物
答案: C
例2.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易错分析:错选A其原因是认为在负极收集到的气体应该是氧气,而氧气恰好又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错选B、C是没有记熟电解水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乱猜答案。
记住两极产生的气体,避免张冠李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只需将“负极产生氢气”采用谐音记法为“负氢”,口中默念几遍即为“父亲”。
在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时,常易混淆,因此要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推出正负极。
答案: D
易错点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在掌握单质、化合物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题给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就能巧妙地判断物质的分类。
但此类题中有的物质极易混淆,容易出错,现举例说明。
例3.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A.液氧 B.空气
C.二氧化碳(CO2) D.高锰酸钾(KMnO4)
易错分析错选B是认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经常说氧气、氮气是单质,没有考虑氧气、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故错选;错选C是认为O2和CO2有相同部分,故错选;选D是对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混淆不明白乱猜而选D;因认为液氧中含有水和氧气两种物质,对液氧是氧气的液态不明白而漏选A。
解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从物质的组成上分析,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且只含有氧气元素,故为单质。
而空气是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 A
例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_____,属于混合
物的是 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填字母)
易错分析认为氧气和液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错误地认为A属于混合物;错选B为单质是由于认为氧气是单质,臭氧也是单质,那么两者合在一起也应是单质;错选C为化合物是认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都含有相同的碳、氧元素,而错误地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物质;错选D为混合物是认为冰水为两种物质;错选E为化合物是认为过氧化氢和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受化学式的影响。
解析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且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和臭氧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因此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冰和水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且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氧化氢和水均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物质。
答案 A B、C、E D
例5.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
..的是()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易错分析 错选A 是因为对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不明确,错误地认为混合物包含纯净物;错选B 是没有很好地建立物质分类的图式知识结构。
错选D 是因为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没有很好地地界定,在前面的学习中,红磷、铁丝、木炭、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而错误地认为两者属于并列关系。
解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体系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均属于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而根据化学反应分类情况分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在不同标准下对化学反应所得的反应类型,二者之间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 C
巩固练习:
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 .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D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右下图表示,则X是
A .混合物
B .金属氧化物
C .化合物
D .单质
3.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氧气、水、空气
B .氮气、氯酸钾、钢
C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 .石墨、熟石灰、石油
A
B
C
D
5.(2012重庆)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括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B.硫酸铜C.空气D.铜
6.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 2O2)。
其中:
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物的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单质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2)(3)(4)(5)(6)(8)(9)(10)(11)有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7)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