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我说李安
认识李安,不是太久以前的事。这里用了认识,但准确地讲是单方面的认识,是我对于李安各方面的资料、电影的揣摩与总结。更多的可以说是感触,这感触源于我对他的工作、性格以及生活的品读。我以我主观的且诚恳的思维来思索他,却也形成了对他的一定程度上的定义。恬淡——这是我暂时硬生生披在他身上的枷锁,一如别人所说的“儒雅”。
记得,初见李安,是在一档新闻节目,一档很权威很上档次,一般小事儿不会讲的新闻节目上。说他像会发光一样得到了一个华人从来未曾得到过的东西,当时还在高中,那是安心学习的时日,没有想将来会学广告,当然就更不曾会想到后来的一天我会写一篇关于对他思考、介绍的文章。看到他浅笑的胖胖的脸,觉得他是一个亲切的普通人,在领奖台上,一长串英文后他吐出“新年快乐”四个字,霎时他变得很高大,我一向觉得在一群洋人中有一个夺目的中国人,是一件值得高呼且呐喊的事。顺耳的发音让人知道他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就更觉得他高大和亲近了。大概是我们的民族被压迫太久了吧,又或者是所受教育和自身性格相互作用的结果吧,以致现在自己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原来的天真与幼稚。
从知道李安以后,我便开始漫山遍野的跟人闲聊,导演里面最属李安厉害,以及他是很好的人,好像我有责任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知道我们又有了一个星光闪耀的人了一样。但当有他怎么了,厉害在哪儿之类的问题时。我可能会说上一句,你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之类的话。但是我知道他什么,一知道他叫李安,二知道他是导演,三就没了,当时我连《断背山》三个字都没有记住。
在这里更可以窥见那新闻节目在我心中的地位了,同时,更是提升了电影在我潜意识里的地位,以前总觉得电影是用来挣钱的,是一个人讲故事,再有一些闲人看别人过日子的事,没想到电影的新闻可以出现到这种只讲正经事的节目里,所以也就慢慢觉得拍电影是可以用来过日子的,甚至高考时想报个导演系过日了。
后来看过他的电视采访,第一个被我看到的是个严肃的访问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去过伊拉克的人,他很厉害,他也很厉害,这样就觉得平衡了。第二个是个较有娱乐性的采访,与第一个相比稍显逊色。通过这种访谈节目加上网络中李安的种种小组提供的资料以及IMDB和时光等等网站的资料和个个名家、李安身边人对他的种种评价,再加上对李安电影的思索我们便可以全面的了解李安、了解李安的电影,能更好的欣赏这位电影艺术家带给我们的种种启迪和感悟。
李安曾说过,他是一个敢于超越自己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比较,要同别人竞争就会不自觉的抵触和胆怯。不为了挑战别人,而为了超越自己,李安的电影跨度很大,几乎每个电影的类别都是异样的,每个都独特,同样每个电影都是对自己的挑战。
李安是一个乐衷于投入的人,做一个事就将自己扔到里面生活,并且努力地生活。所以他的成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凡是乐意沉浸于生活的人,没有谁的生活不比别人光芒四射。“认真做事”“放眼当下”这八个字诠释了他的一切成功,也说出了别人以为得失败。
同时,李安是一个害怕负担的人同时他却又是一个细心地敏感的人。在
意别人的期望更想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生活,不想被打搅但难得一片清净。
李安是一个活的比较清醒的人,但当他不清醒的时候身边却总有更清醒的人给他指明路途,所以李安又是幸运的人,幸运于有种种坚实的后盾。他清醒,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腼腆的他不失时机的吐露心意,如果没有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现在的李安或许会是另一番样子。不是清醒的人就不会有无奈,李安有六年的“主妇”生活,有妻子的支持有自己好像不清醒的坚持,在无奈中坚守是渴望成功的糊涂人的美德。当进步是等待,就更要坚守信念。
李安的身上具有典型东方男人的气质和魅力,随和的性格,极强的毅力,面对着人生的起伏他却显得如此冷静,从他那瘦小的身材,微微的笑容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
李安的电影抒写着他独有的人生经历,这段经历是曲折的、艰辛的,但他却用了诗一样的影像来展现,让人感觉如此美好。
《断背山》热映后,美国人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为什么电影能够细腻到触动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弦,因为在李安的心里装着每个人的思想。
这又是我给李安的“一面之辞”。
三.李安简介
李安祖籍江西,出生在中国台湾,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李安给人的感觉就想诗人一样,身材瘦小,眉目之间彰显东方文人的气质,内敛、谦虚、勤奋、天资聪颖都伴随着他走着自己的电影道路。李安的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父亲对子女的要求很高也很严格,然而李安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这个三年才考上专科的李安,一度成为李家这个教师家庭的“耻辱”),然而在国立艺专里,李安对演戏越来越有兴趣,还曾经获得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后,于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八年拍摄了两部八毫米电影《星期六下午的懒散》、《陈勤的一天》。毕业后他来到美国深造,就读于依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由于他在台湾艺专的经验,只用了两年就拿到了艺术学士学位。
一九八零年获得艺术学士学位。紧接着李安又来到纽约大学,继续学习电影制作。进入纽约大学后,李安拍摄了十六毫米电影作品《追打》(The Runner)、《我爱中国菜》(I love Chinese Food)、《最棒艺术家》(Best The Artist)等。李安于一九八二年拍摄的《荫凉湖畔》(I Wish I was That Dim lake),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并于第二年参加了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获得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一九八四年完成毕业作品《分界线》(Fine Line),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并获电影硕士学位。
毕业以后,李安留在美国试图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这一点也对他的电影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这样,李安留在美国长达10年之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格外深刻。然而事实上李安却开始了自己长达六年的“家庭煮夫”生活。李安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这常常令林惠嘉觉得很温馨很感动。李安偶尔也帮人家拍拍小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