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数学《指南》

最新幼儿园数学《指南》
最新幼儿园数学《指南》

《指南》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学内容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欣资料讲解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 欣

作者:周欣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13-09-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侧重于数和形,这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下面是对数学认知领域三条目标的解读。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条目标尽管与数学内容有关,如涉及了形状和模式,但它最后落实在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上。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数学内容本身,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学学习中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学前和中小学的数学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提出了

儿童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性标准则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数学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能促进综合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能保证儿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1.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儿童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许多具体的情景相连的,但他们最初在不同的情景中并不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整合。如儿童学会数数以后并不能马上就运用数数的方法去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理解数数与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还包括儿童的感性经验和正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第一条目标期望儿童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之一,也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需要儿童在实际的问题情景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3.强调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发展指南中的数学认知

发展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4~5岁5~6岁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 的形状是多种多样 的,对不同的形状感 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 多地方都用到数。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 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 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 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 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 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 兴趣。 1.能发现和体会到 按一定规律排列 的物体比较整 齐、美观。 2.能发现生活中许 多问题都可以用 数学的方法来解 决,体验解决问 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 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 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 等。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 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 等。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 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 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 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 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爸爸妈妈休息。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 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 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 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 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 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 冬轮回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 定名次。 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时,可以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方 法平均分配。 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后,引导他们统计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 定。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4~5岁5~6岁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 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 细、长短、厚薄、轻重 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 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 物体的多少。 1.初步理解量的相 对性。 2.借助实际情景和 操作(如合并或 拿取)理解加和 减的实际意义。

指南理念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

总导航: 《<指南>理念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重点解读了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部分的价值、目标和内容;讲解了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素与构成、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及幼儿数学有效教学的指导方法;阐明了区域游戏和生活活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深入地引导教师理解、贯彻《指南》精神,以《指南》为指导设计、组织与实施集体、区域、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提高数学教育的能力和素养。 一、《<指南>中数学教育理念的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有三条目标:数学应用、数概念、空间概念我们先从总体上来说说指南它对于数学教育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以及对教育实践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指南中的数学认知的分量看出来,因为在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是被弱化的。指南把数学这部分独立提出来实际上也是想提供一个信息,告诉我们数学对于儿童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更要培养其对数学的态度:喜欢数学,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他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生活中问题,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他能够发现数学中的美,喜欢数学,在幼儿时期这对于刚刚准备进入学习阶段的儿童来讲,比起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更加重要。 (三)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 数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路径。 关于数学学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于数学知识不是很清楚,因为很多人没有学过系统的教学法训练,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究竟是

指南心得(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指南》把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对于教育者的教育建议一一罗列,很完整很清晰。给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今天主要是谈谈我对数学认知部分的解读,数学认知分三个小的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在三个目标中强调到两个内容:(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二)幼儿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一)幼儿生活要“数学化”。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的渗透,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教育建议中指出(15页):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联想,并用一些相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商品的架签等;拍球、跳绳、跳远可通过数数和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孩子进餐时,我们可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孩子散步时,我们可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

颜色、类别分类,在义卖活动中认识货币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让幼儿感知到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有,感知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强调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第二个目标第16页教学建议中,句子开头出现字眼的是“结合具体事物”、“结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通过实物操作”等,这就是说要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教育建议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数苹果、数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在操作练习时,要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摆弄,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蚕豆、花生、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让孩子百玩不厌。在学习了“人民币”,让孩子练习使用人民币时,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习换算等等。 下面再谈谈蒙台梭利数学和指南中数学的关系: 梭利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觉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通过日常生活练习,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判断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一些内在特质得以发展。事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欣

作者:周欣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13-09-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 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侧重于数和形,这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下面是对数学认知领域三条目标的解读。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条目标尽管与数学内容有关,如涉及了形状和模式,但它最后落实在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上。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数学内容本身,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学学习中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学前和中小学的数学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提出了儿童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性标准则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数学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能促进综合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能保证儿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1.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儿童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许多具体的情景相连的,但他们最初在不同的情景中并不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整合。如儿童学会数数以后并不能马上就运用数数的方法去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理解数数与加减运算之 间的关系。这种联系还包括儿童的感性经验和正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数学认知

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4~5岁5~6岁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 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 来描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 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 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 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 探究的兴趣。 1.能发现和体会到 按一定规律排列 的物体比较整 齐、美观。 2.》 3.能发现生活中许 多问题都可以用 数学的方法来解 决,体验解决问 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 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 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 扇子等。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 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 巢”等。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 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 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

明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 是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爸爸妈妈休息。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 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 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 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 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 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 春夏秋冬轮回等。 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 确定名次。 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时,可以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 方法平均分配。 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后,引导他们统计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 决定。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4~5岁5~6岁~ 3~4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