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8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学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识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及理解其经验教训;(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4)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2)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说明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马克思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引起学生思考。
教师导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先后经过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阶段。
马克思主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过去今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专题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新知介绍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历史条件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需要具备特定的人、物方面的主客观条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4: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2)了解第一国际主要活动及意义。
(3)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马、恩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学习马、恩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恩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恩斯坦第二。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1、历史条件(从经济、阶级、思想、实践基础等这几方面去思考)(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诞生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3.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设计开放式的评价任务,如论文写作、课堂辩论等,评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合日常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论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定期进行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收获和困惑,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著作、评论文章、影视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关键词汇:唯物史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等,并能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4.视频观看与感想:观看一部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马克思在伦敦》、《共产党宣言》等,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后感,要求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感悟。
5.家庭作业:设计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知识点的问卷,向家人和朋友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看法,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2.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认识到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举例、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制作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并注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课堂讨论题,要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同学们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人阶级命运的思考。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在19世纪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有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指导工人阶级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谈谈《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特别是通过再现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2.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3.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19世纪欧洲的社会风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环境。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理论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布置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教育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之前的思想体系的区别。
4.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短文。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进行差异化设计,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拓展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主要内容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4.故事导入: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们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4.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讲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们的理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小组关注以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3.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要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5.课堂测试:为了检查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将设计一份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和历史背景的测试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如《马克思的故事》、《共产党宣言》等,并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理论知识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5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பைடு நூலகம்录片、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
2.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坚定信仰,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布置实践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布置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提升历史感受
本教学案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19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情境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时刻。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辩证分析。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19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各阶层矛盾加剧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历史土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重点讲解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核心概念。
3.归纳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全文,了解其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
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深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问题.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等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可能会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和巴黎公社性质【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感知历史和历史知识不断积累中,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导入新课】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活跃。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第一国际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可提问: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何在?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进步、人际关系的影响何在?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等地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使广大工人统资本家的矛盾日趋激化。
为了探究解决矛盾方法和良策,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主要理论内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首先,我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背景,以及他们是如何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困境并开始研究社会问题的。接着,我会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如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的具体含义。最后,我会介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思考和分析问题。例如,让学生扮演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角色,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他们的意义。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例如,参观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德国的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提问学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各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理论内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案例中的人性化语言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珍贵历史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这种情境体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互动:设计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思考。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探究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辨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审视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4.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本节课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促进全班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2.分析作业:结合现实生活,选择一个社会现象,如经济全球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a.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兴趣和认同,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课后拓展环节,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2.论文撰写要求结构合理、论证充分,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3. 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文字清晰,图片恰当,能直观展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周三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分析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个人成长和生活中,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指导。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成果。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约500字
1.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升学生学生所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提升自信心。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点及其历史背景。
-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内容需涵盖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核心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其理论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约500字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方法:
-结合PPT展示,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3.实践任务:让学生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分析某个社会现象。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主要为高中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学习兴趣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较高的关注度;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设计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4.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兴趣。
5.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属于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与现代化进程这一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展开。主要知识点包括: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为此,教师应通过举例说明,如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具体实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课时规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古代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希望通过今天的四十五分钟的学习,能够使同学们获得一些启示。
【导课】教师:很久以来,中外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投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外户而不闭(泛指大门),是谓大同。
”这是中国古人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天下一家、亲善和谐的大同世界。
教师:历史车轮发展到近代以后,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变得更加强烈了。
因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投影: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童工在坑道做工的图片。
教师: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童工,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
他们的年龄也许比在坐的你们的年龄还要小。
投影:(我们再来看下面两则材料)材料—:(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理就觉得难过。
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5~6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
——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教师:通过这些材料和上面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哪位同学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教师:这位同学讲到了一点:我把他概括一下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而“不公平”“不和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此外,针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等。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解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内在联系。
3.认识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掌握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基本理论和历史意义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5.学生观看一部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马克思在伦敦》、《共产党宣言》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观后感中要体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3.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和信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当代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问:“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江苏省泰州中学历史组杨光伟【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一课,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部分教材内容抽象,课上让学生阅读第一手资料后再对经典进行分析运用,切实体会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听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但其实对其理论的了解是局部的浅层次的,通过本课学习,应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同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运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视频,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培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相关革命活动的介绍,培养学生为人类革命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巴黎公社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材料:新闻材料《探秘马克思故居中国游客最多》指出马克思跟中国的渊源。
材料一(1)“不到特里尔,就不算到过德国”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小城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
在这座小城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曾诞生了一位中国人熟悉的伟人——马克思。
材料二(2)中文留言成为一种“文化”随手翻开一本留言册,就会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文。
其中表达最多的,是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怀念和敬仰:“伟人长存,思想永存!”、“追求真理,永不退缩”、“我是您的信徒,来自遥远的中国安徽”……字字句句落笔凝重。
一位来自中国宜昌的参观者还引用了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些游客也会在留言簿里小小地幽默一把。
“马老,我们看您来了!我们过了10年,带着老婆又来了。
”这些诙谐亲切的问候,为肃穆的故居气氛增添了活泼的亮色。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留言簿,它甚至还吸引了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的学者进行专题研究。
负责这一项目的教授说:“留言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它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
中国人对马克思有特殊的感情,而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了解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进入本课主题。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需要具备特定的人、物方面的主客观条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可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一:1825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从此大约每隔十年将要发生一次;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材料三牛顿曾说:“如果说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请思考马克思都站在哪些巨人肩上?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人人劳动没有失业,从而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
他还认应该由学者和实业家来管理社会。
傅立叶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
人人都生活在被称为“法朗吉”的协作社里。
协作社里的每个人都按照兴趣从事工作,产品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
欧文认为应通过教育使人们摆脱愚昧,正确认识人性和改造社会的好处,从而医治资本主义弊病,建立理想制度。
他反对暴力和革命。
《国富论》一书是斯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英国宪章运动 政府军在里昂镇压工人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1839年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材料四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街头,广泛接触工人群众(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基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德意志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答: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答: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级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答: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
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答: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生产力)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答: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材料二:马克思,为工人们构设的未来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答:消灭私有制。
未来的社会是将生产资料全归生产者所有,是一个不会再有无产者和有产者的世界。
马克思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改造社会以达自己的理想?答:有产者不会主动放弃他们的工厂和机器,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暴力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废除私有制。
工人们认为太低的工资,但也会有人肯干。
一个地方的人不干,另一个生活水平更低的地方的人愿意干。
这个国家的工人不愿干,另一个国家的工人可能有人肯干,怎么办?马克思提出了怎样的方案? 答: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共产党宣言》问世时间:1848年2、内容:⑴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⑵阐明社会发展规律;⑶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⑷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共产党宣言》问世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使得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三、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1、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材料一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马克思请问:巴黎公社是在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爆发的?国际背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国内背景: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对外卖国)民族矛盾尖锐普法战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巴黎公社第二帝国崩溃 (对内镇压)阶级矛盾激化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导致了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激化。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试图解除巴黎人民武装,这是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规律总结:国内背景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结果,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巴黎公社的经过(1)1871年3月18日 爆发(2)1871年3月28日 建立政权(3)1871年5月28日 失败3、措施及政权性质材料二: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概括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1) “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不承认凡尔赛政府,炸毁旧的国家政权,并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
”(2)“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工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
”(3)“之前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不应有高薪,规定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
”——公社《告法国人民书》由内容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答: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失败原因材料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找出失败的原因:1、“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列宁2、马克思说,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3、“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4、“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5、马克思所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因此它既不可能取得胜利……6、 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客观原因: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主观原因:①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②没有乘胜打击敌人;③军事准备不足;④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⑤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巴黎公社的这些不足,在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弥补的,课后结合十月革命加以思考)材料四:“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