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经验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习经验谈

所谓“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课程,它是教我们如何说话、作文的。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们的必学课程,也是小考、中考、高考的必考课程,更是我们在平时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一门课程。

通过对语文课程的系统学习,我们懂得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学好语文课,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其它学科、课程,而且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事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呢?其实,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经验:

一、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也许有同学觉得,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太零碎、太空泛,好像没有多大实际的用处。这个观点是大错而特错的。试问: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怎样和别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呢?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我们怎样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呢?倘若没有语言文字,就没有文化知识的积累、传播,就没有文明的延续,我们的国家、社会、人类就谈不上什么进步和发展。

只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抱着积极态度学习它,学好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学习、工作,大都始于兴趣。兴趣,可将我们带到入口,从而逐渐进入佳境。当然,我们对一门学科的兴趣不一定是天生就有的;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兴趣,更多的时候,需要人为的培养和环境的熏陶。

为了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我建议一些不爱学习语文的同学,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尝试着去阅读一些经典的文章书刊,或笑话,或故事,或童话,或小说,或散文,或诗歌……每天读上一点点,逐渐增多,耐着性子坚持上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体会到语言文字世界中的无穷趣味。阅读,不但打发了无聊的时光,而且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维,丰富了思想和精神。何乐而不为?

二、多动脑筋,讲求方法。

不论学习哪门课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语文的学习亦不例外。方式、方法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掌握了好的方式和方法,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找不到好的方式、方法,则会被淹没于浩瀚的知识的海洋,茫然而不知所措,学识自然便不会有太大的长进。长期如此,势必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极大的创伤,产生厌学的情绪。“执竿入城”的故事,有些同学可能知道。话说鲁国有个人拿着一根长长的竿子进城,起初他将长竿竖立起来拿着它,结果进不了城门;他又将竿子横过来拿着它,还是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过一会儿,有个老人看到这个情景便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然后才进了城门。这则故事固然好笑,却说明一个道理:思维

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不懂变通。那位老人的方法,不见得一定就是最好的,虽然破坏了竿子,但解决了入城的问题。我们还应该能从中还认识到一个道理:做事情,方法真得很重要;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有这样一句俄罗斯谚语这样说道:“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此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巧干胜于蛮干。学习,要多动脑筋,得讲求方法,而且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和方法。

在此,我粗浅地谈谈自己多年来语文学习的方法——“三勤”:勤学,勤思,勤写。

首先,勤读。这是一个学习、借鉴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功夫。唯有长期的坚持,方能实现“滴水穿石”“ 聚沙成塔”。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热爱、善于读书,而且涉猎的知识面尽可能的宽泛,不能仅局限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我们不但要读古代人的作品,还要读现代、当代人的文章;不但要读中国人的作品,还要读外国人的文章;不但要读文学,还要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社会百科全书。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的积累,脑子里有了足够多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的库存,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嘴里无话可说,笔下无文可写,这便是“厚积薄发”了。

我认为,“勤读”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反复地读。一篇美文或者一本好书,倘若一遍没有领会,不妨再度一遍、两遍;若还不凑效,那就再多读几遍。“一而再,再而三”,就不信搞不懂它,探求不到作者的作文之法。但是,反复读书法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每次都用心去发现和感受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曾总结过一个“三遍读书法”:一、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二、精度式——品味作品妙处,三、消化式——吸收各种精华。若能将“三遍读书法”融会贯通于学习实践中去,必然会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勤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用心去体悟文章的真谛所在。不然,头脑里一片混乱,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读一本小说,要理清它的结构层次,挖掘它的主要线索,记住重要故事情节,概括经典人物形象,发掘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读一首诗歌,我们不仅要看懂它的字面意思,从意象上感受诗句的美妙意境和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和精神。读书,要有目的地读,并有所选择地读。天下好书,浩若烟海,要想一一读完,是绝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

就读书目的而言,不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闲型阅读,另一类是学习型阅读。很多同学爱看武侠、言情、玄幻、仙剑之类的小说。在我看来,这种阅读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放松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能真正从中学到的东西并不太多。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能从所谓的“闲书”中读出情趣,读出品味,读出意义来。学习型的阅读,仅仅看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本之外的书籍报刊中获猎跟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以弥补自己的无知和浅陋。不管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去读书,我都希望大家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汲取精华,弃其糟粕”。

第三、勤写。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功夫,非常关键。只有勤写,才能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会写、善写的状态。当你在语文课本上学了几个成语,不妨试着去运用它们写一句话、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经过长期的练笔,在课堂上、考场上写作文时,一些词语、句子才会信手拈来,随笔而出。倘若读到一篇好文章,不妨尝试着写一篇同题文章,“东施效颦”也罢,“邯郸学步”也好,反正是写给自己看,好歹不要太计较,关键是要有勇气去挑战。倘若实在不想步人之后尘,且不妨就你所喜欢的文章写几篇读后感或赏析文章,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的程度,这也是一种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的极好方式。对于一般中小学生而言,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生活实践比较少,故而作文的素材也就比较少了;但是,只要平时多留心发现、细心观察、通过写日记、周记的方式慢慢积累,时间久了,素材也就积攒很多了。其实,还有一种积累素材的方式,就是做剪报、做笔记、做卡片,把别人的文章中的好素材,加以巧妙的剪裁和编辑,切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化用,最终变成自己作的东西。

在“三勤”之外,还应该注意将所学的知识做以总结归纳,如此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学的课文越来越多,读的书籍越来越多,知识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了。我们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书读死,要真正把一本书“读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善于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加以比较和分析,建立起一套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掌握、巩固及自如的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总结和归纳的方法。例如,金庸先生是我们很多同学非常喜欢、崇拜的武侠小说作家,他一生共写了十四部长篇武侠小说,要把这些作品一口气全部说出来,谈何容易?有人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取其首字,编撰成了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联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很有意思和意境,这样就好记多了。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巧妙的方式、方法,将那些看似繁复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的处理,达到强化记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很多知识点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每次学到某一个知识点时,我们千万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相关、相似的知识点,并积极去寻找和探求你尚不知道的与之相关、相似的知识点。这样以来,你的知识、学识就会超倍增增长。接下来,就看大家日常的运用了。

语文,是我们中小学生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它不仅仅关系我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也关系到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及前途。每个人都应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仅作为参考吧!

2019年9月18日于知仁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